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70 KB
- 文档页数:3
湖南科技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姓 名: 吴文建 学 号: 1208030104专业班级: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一班 实验名称: m 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m 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仪器:1、pc 机一台 2、 实验原理:1、m 序列的产生 :m 序列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
结构如图:a n-1a n-r...a n-3a n-2C 1C rC 3C 2...C 0输出输出为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其中an-i 为移位寄存器中每位寄存器的状态,Ci 为第i 位寄存器的反馈系数。
Ci =1表示有反馈,Ci =0表示无反馈。
一个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能否产生m 序列,取决于它的反馈系数Ci (例如上图的C3)。
对于m 序列,Ci 的取值必须按照一个本原多项式:∑==ni ii x C x f 0)(中的二进制系数来取值。
n 级移位寄存器可以产生的m 序列个数由下式决定:rN r )12(-Φ=其中φ(x )为欧拉函数,表示小于等于x 并与x 互质的正整数个数(包括1在内)。
表1-1-1列出了部分m 序列的反馈系数C i ,按照下表中的系数来构造移位寄存器,就能产生相应的m 序列。
表1-1-1 m序列的反馈系数表m序列的级数n m序列的周期P 反馈系数Ci(八机制)3 7 134 15 235 31 45,67,756 63 103,147,1557 127 203,211,217,235,277,313,325,345,3678 255 435,453,537,543,545,551,703,7479 511 1021,1055,1131,1157,1167,117510 1023 2011,2033,2157,2443,2745,327111 2047 4005,4445,5023,5263,6211,736312 4095 10123,11417,12515,13505,14127,1505313 8192 20033,23261,24633,30741,32535,3750514 16383 42103,51761,55753,60153,71147,6740115 32765 100003,110013,120265,133663,142305m序列的具有以下性质:(1)均衡性。
移动通信设备使用实训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二移动通信核心侧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三移动通信无线侧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四实训总结…………………………………………………………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熟悉移动通信等通信设备的构成、性能、作用及运行情况;
2.通过现场参观和实地操作,了解通信设备的基本组成和运行状况;
3.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的组成管理和发展规划。
4.认识移动通信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几种实际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
5.初步了解移动设备的常见几种组网方式;
6.学习移动传输设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规维护管理。
二移动通信核心侧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
(GSM、CDMA、CDMA2000、WCDMA、TD-SCDMA等系统任选其一介绍即可)三移动通信无线侧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
四实训总结
(不少于1页的内容)。
城南学院通信工程移动通信实习报告姓名××学号20118525030×实习指导老师代玲莉、曹敦、王新、吴志敏实习地点长沙理工大学现代通信实验室实习时间2014.9.29 — 2014.10.3 2014.10.27 — 2014.11.7序言本次实习的内容是移动通信,实习时间为2014.9.29 — 2014.10.3 2014.10.27 — 2014.11.7 主要内容分为移动通信核心侧和移动通信无线侧两大部分。
实习地点在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理科楼。
实验室内包括无线侧部分的RNC(即实验室中的BSC6810)、Node B、SDH Metro1000等设备,核心侧包括MSOFTX3000、UMG8900、SGSN9800等设备。
在老师的带领下熟悉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组成,最后使用软件MML对设备进行离线配置来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核心侧一、移动通信核心侧实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核心侧设备MSOFX3000、UMG8900、HLR9820、SGSN9810等设备的外观及结构。
2.认识移动核心侧设备的基本组成,了解WCDMA核心网网元设备及各个单板。
3.能独立完成如MSOFX3000数据配置、HLR的数据配置和UMG8900的数据配置。
4. 实习完成后,针对期间的主要收获,记录实习日志,并写实习报告。
二、移动通信核心侧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CS域的设备主要有MSOFTX3000、UMG8900、HLR9820,PS域的设备主要有SGSN9810、GGSN9811。
1、MSOFTX3000硬件介绍MSOFTX3000主要完成位置管理、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控制等功能,可以同时作为MSC Server、 TMSC Server 、GMSC Server、VLR、SSP等功能实体进行组网。
MSOFTX3000的N68-22机柜宽600mm,深800mm,高2200mm。
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七篇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七篇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防止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帮大家的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习时间:20xx年10月8日至20xx年12月8日实习地点:广西南宁市实习公司:广西英伦通信技术实习部门:技术部广西英伦通信技术(简称“英伦通信”),位于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专注通信网络优化效劳,致力为运营商、设备商提供2G/3G及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移动技术解决方案和通信软件的高科技企业。
广西英伦通信技术(前身为广西润通信息技术无线业务部),成立于20xx年,资金600万元。
现有员工118人,其中2G/3G系统工程师30人,测试、硬件工程师65人,软件工程师4人。
和广西移动等运营商;和爱立信、华为、中兴、大唐等设备厂供给商;和北京日讯、杭州华星、浙江邮电工程局、海南创讯等第三方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1.思想和纪律表现思想方面,专业实习是我们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门非常重要实践性课程。
本人在思想上端正自身对专业实习的态度,把高等院校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以此来检验自身的所学,并通过实习努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我积极把握时机,努力和实习公司里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一起探讨专业的知识和解决方案等问题。
纪律上,本人尊重实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理念和培训机制,认真严格地实施公司交和我们的各项任务。
我认真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离开岗位,认真积极完成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工作的进行不影响公司正常的作息和工作的进行。
2.工作内容、职位描述、职责范围英伦通信已经拥有比拟完善的架构机制和管理机制,我被安排到工程技术部当一名实习生。
首先我被安排接受为期10天的专业培训。
公司主要培训GSM网络的知识:GSM全名为: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就能行遍全球。
2023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023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一台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
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
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
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
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
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关于通信工程实习报告3篇通信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在通信领域,能否把技术做到前言将直接决定了其能否立足于世界技术之林。
所以,提前进行专业实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
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通过这两周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感性上学到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丰富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本人观察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
现将本次实习就参观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等作以总结。
通过参观实习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对移动公司、华为公司等公司的文化及工作任务和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熟悉;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的工作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使之能够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通过大学三年来对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将其付诸于实践,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中国移动衡阳分公司,在学校实习了一周,最后去往深圳实习三天。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
实习方式主要是请参观的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内容; 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言,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和专题讲座内容。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巩固通信工程专业的主业知识,提高对实际操作生产技能的认识,加深对通信相关产品和生产流程的具体,了解更多的关于通信方面课本以外的知识,为以后对本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好的帮助。
Q P S K调制与解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名称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学会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了解其各种模块的功能,用simulink实现QPSK的调制和仿真过程,得到调制信号经高斯白噪声信道,再通过解调恢复原始信号,绘制出调制前后的频谱图,分析QPSK在高斯信道中的性能,计算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通过此次设计,在仿真中形象的感受到QPSK的调制和解调过程,有利于深入了解QPSK的原理。
同时掌握了simulink的使用,增强了我们学习通信的兴趣,培养通信系统的仿真建模能力。
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一)QPSK星座图QPSK是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简称,意为正交移相键控,是数字调制的一种方式。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0,2π, π,32π(或者4π,34π,54π,74π),星座图如图1(a)、(b)所示。
图1 QPSK星座图(二)QPSK的调制因为输入信息是二进制序列,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据变换成四进制数据,才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
采取的办法是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序列分成一组,共四种组合(00,01,10,11),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QPSK每次调制可传输两个信息比特。
图2的(a)、(b)、(c)原理框图即为QPSK的三种调制方式,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的是正交调制方式。
(a)(b)(a)正交调制法(b)相位选择法(c)脉冲插入法图2 QPSK的主要调制方式(三)QPSK的解调QPSK信号可以用两个正交的载波信号实现相干解调,它的相干解调器如图3所示,正交路分别设置两个匹配滤波器,得到I(t)和Q(t),经电平判决和并转串即可恢复出原始信息。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课程教师胡苏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选择合并模型设计1,必做题目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1.1.1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1.1.3实验仿真(1)实验框图(2)图表及说明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图四:Impulse Response#从频率响应的图可以看出,信号的频率响应失真比较严重。
(3)实验结论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参数,计算瑞利衰落信道的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相干带宽 410*2787.421==τπσc B Hz相干时间 005.01==mc f T s1.2 BPSK/QPSK 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1.2.1 实验目的掌握基于simulink 的BPSK 、QPSK 典型通信系统的链路实现,仿真BPSK/QPSK 信号在AWGN 信道、单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面向G网络的信号传输性能实验报告面向 5G 网络的信号传输性能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 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5G 网络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要实现 5G 网络的广泛应用,其信号传输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深入了解 5G 网络的信号传输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这份报告。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5G 网络在不同场景下的信号传输性能,包括信号强度、传输速率、延迟、稳定性等方面,为 5G 网络的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环境(一)实验设备1、 5G 基站:采用_____公司的_____型号 5G 基站,支持_____频段。
2、 5G 终端:选用_____品牌的_____型号 5G 手机,支持 5GNSA/SA 双模。
3、测试仪器:使用_____公司的_____型号信号分析仪、网络性能测试仪等。
(二)实验场景1、室内场景:选择了一个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的办公室,内部有多个隔断和障碍物。
2、室外场景:选取了一个开阔的公园,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
(三)网络参数设置1、基站发射功率:设置为_____瓦。
2、频谱资源:分配了_____MHz 的频谱带宽。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一)信号强度测试在室内和室外场景中,分别在不同位置使用5G 终端测量信号强度,记录接收信号功率(RSRP)和信号质量(SINR)。
每个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二)传输速率测试使用 5G 终端进行文件下载和上传测试,记录下载和上传速率。
测试文件大小分别为_____MB 和_____MB,每个测试重复多次,取平均值。
(三)延迟测试通过 Ping 命令测量 5G 网络的往返延迟,向指定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包,记录响应时间。
每个测试点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稳定性测试在连续一段时间内,监测 5G 网络的连接状态,记录掉线次数和连接中断时间,评估网络的稳定性。
实验一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QPSK调制解调原理及特性。
2、了解载波在QPSK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
二.实验内容: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三.基本原理:1、QPSK调制原理:QPSK又叫四相绝对相移调制,它是一种正交相移键控。
QPSK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
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因此,对于输入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应该先进行分组,将每两个比特编为一组,然后用四种不同的载波相位来表征。
2、QPSK解调原理:由于QPSK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2PSK信号的合成,故它可以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2PSK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
四.实验原理:实验模块简介:1、基带成形模块:主要功能:产生PN31伪随机序列作为信源;将基带信号进行串并转换;按调制要求进行基带成形,形成两路正交基带信号。
2、IQ调制解调模块:主要功能:产生调制及解调用的正交载波;完成射频正交调制及小功率线性放大;完成射频信号正交调解。
3、码元再生模块主要功能:从解调出的IQ基带信号中恢复复位同步,并进行抽样判决,然后并串转换后输出。
4、PSK载波恢复模块主要功能:与IQ调制解调模块上的解调电路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科斯塔斯环恢复PSK 已调信号的载波,同时可用作一个独立的载波源。
五.实验步骤:1、在实验箱上按正确安装基带成形模块、IQ调制解调模块、码元再生模块、PSK载波恢复模块。
2、QPSK调制实验a、关闭实验箱总电源,用台阶插座线完成如下链接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基带模块:PN31 基带模块:NRZ IN 提供PN31伪随机序列基带模块:I-OUT IQ模块:I-IN 串并变换后的I路信号输入基带模块:Q-OUT IQ模块:Q-IN 串并变换后的Q路信号输入*检查连线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
目录一、背景 (4)二、基本要求 (4)三、设计概述 (4)四、Matlab设计流程图 (5)五、Matlab程序及仿真结果图 (6)1、生成m序列及m序列性质 (6)2、生成50位随机待发送二进制比特序列,并进行扩频编码 (7)3、对扩频前后信号进行BPSK调制,观察其时域波形 (9)4、计算并观察扩频前后BPSK调制信号的频谱 (10)5、仿真经awgn信道传输后,扩频前后信号时域及频域的变化 (11)6、对比经信道前后两种信号的频谱变化 (12)7、接收机与本地恢复载波相乘,观察仿真时域波形 (14)8、与恢复载波相乘后,观察其频谱变化 (15)9、仿真观察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后的频谱 (16)10、观察经过低通滤波器后无扩频与扩频系统的时域波形 (17)11、对扩频系统进行解扩,观察其时域频域 (18)12、比较扩频系统解扩前后信号带宽 (19)13、比较解扩前后信号功率谱密度 (20)14、对解扩信号进行采样、判决 (21)15、在信道中加入2040~2050Hz窄带强干扰并乘以恢复载波 (24)16、对加窄带干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并解扩 (25)17、比较解扩后信号与窄带强干扰的功率谱 (27)六、误码率simulink仿真 (28)1、直接扩频系统信道模型 (28)2、加窄带干扰的直扩系统建模 (29)3、用示波器观察发送码字及解扩后码字 (30)4、直接扩频系统与无扩频系统的误码率比较 (31)5、不同扩频序列长度下的误码率比较 (32)6、扩频序列长度N=7时,不同强度窄带干扰下的误码率比较 (33)七、利用Walsh码实现码分多址技术 (34)1、产生改善的walsh码 (35)2、产生两路不同的信息序列 (36)3、用两个沃尔什码分别调制两路信号 (38)4、两路信号相加,并进行BPSK调制 (39)5、观察调制信号频谱,并经awgn信道加高斯白噪和窄带强干扰 (40)6、接收机信号乘以恢复载波,观察时域和频域 (42)7、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器 (43)8、对滤波后信号分别用m1和m2进行解扩 (44)9、对两路信号分别采样,判决 (45)八、产生随机序列Gold码和正交Gold码 (47)1、产生Gold码并仿真其自相关函数 (48)2、产生正交Gold码并仿真其互相关函数 (50)九、实验心得体会 (51)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一、背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
关于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4篇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篇1我是**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生,上岗前我先是在中国移动**移动营业厅实习两个月。
很快两个月的时间马上就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成功的完成了从学生到移动员工的角色转换。
虽然有苦但快乐的时间更加多,收获非常丰富,虽然时间不长,但我感受颇多,下面就是实习报告:一、对营业厅内的业务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理论________于实践,实践能更好地检验理论。
说起容易做来难。
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不以为然。
当自己上台操作时,这才发现不是丢东就是落西。
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此外,在熟悉流程之后,我发现有些流程过于繁琐。
这就导致了客户需求服务的'短时间性与操作相对长时间性产生了矛盾。
二、对营业厅内的工作人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不仅是业务方面的能手,而且还应该是有爱心、有热心、有恒心的高素质员工。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已真实地见证了这一切,并且我已深深地感悟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对每一位中国移动员工的基本要求。
三、对需要服务的客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跟来访客户的不断接触、交流后我发现,来访客户主要有三种类型:1.客户确实不了解相关业务,经咨询并了解后表示满意,随即离开。
2.客户完全不了解相关业务,经再三解释后仍不明白,因此不情愿离去。
3.客户对相关业务半知半解,由于消费费用个人感觉过多,因此心里稍不平衡,经解释后即使明白也不情愿离开。
针对这几类客户,为了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我感觉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后两种客户在办完相关业务后可直接让值班经理进行咨询接待。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他是我真正进入中国移动的一个桥梁,是我更加容易理解公司文化,融入公司集体,我相信我以后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通信专业的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目的1、了解参观单位的发展状况,产品特点及技术要求主要了解各单位的产品特点,有硬件和软件之分,有机械和智能之别。
实验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一、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网的入网、中继、选呼等基本网络功能及其原理。
二、实验内容利用多台实验仪组建实验演示用小型移动通信系统,完成入有线网、选呼、无线中继等基本网络功能,并进行操作实验。
三、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网根据其用途、用户数目等方面的不同,网络规模既可能十分庞大复杂、功能繁多、业务种类齐全,如大容量的公用蜂窝移动电话网、大型集群通信网等,也可能是用于部门内部或执勤分队(小组)内部、结构简单且用户数少的无线调度/指挥/对讲系统;有的与有线电话网相连接,有机地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无线通信系统,有的则只是一个单纯的无线系统,如无线对讲系统。
这些移动通信网,无论其用途、结构、功能如何,它们在基本功能、基础构成等一些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
本实验将利用多台实验仪和一台小交换机,组建一个有/无线互连的单信道移动通信实验系统,以揭示网络的组建及有/无线互连、选呼、无线中继等基本网络功能。
参见附录1关于实验仪的介绍,每台实验仪都包含了BS收发信机、MS收发信机、有线接口单元和主控单元,既可以充当基站,又可以充当移动台。
充当基站时更可以通过有线接口单元与有线网相连接,组建有/无线互连通信网。
利用多台实验仪和一台小交换机组建的有/无线互连单信道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如图15.1所示。
一台实验仪设置为“基站(BS)”工作模式,其有线接口通过一根电话线与小交换机的某个分机端口相连;其余若干台实验仪设置成“移动台(MS)”模式,并且拥有各自不同的编号(ID)。
在控制软件的控制下,实验系统内可完成有线分机-移动台间的互连通信、选呼通信、移动台-移动台间通过基站的中继通信等功能操作。
601607图15.1 有/无线互连单信道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简图在绝大多数无线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中,系统往往工作在半双工工作方式下(参见实验一),移动台工作于异频单工工作方式,而基站工作于双工工作方式。
这时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可通过基站的中继转发来实现,由于基站天线高、功率大,因而这种中继转发方式可大大扩大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改善通信效果。
移动通信调研报告(精选3篇)移动通信调研报告篇1一、移动定位的概述移动定位是典型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移动定位服务又叫移动位置服务,其是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依据特定的算法对某一移动终端或个人在某一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测定,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供应相关的位置信息服务,或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跟踪的一种增值业务。
移动定位不仅能够关心个人客户查询自己和他人的位置信息,而且定位信息会直接影响人们出门的习惯,例如路线的选择、及早规避交通堵塞、对意外大事的处理,以及中途停留地点的选择、对当地资源的利用,包括加油站、食品店、旅馆和出租车等。
位置信息也为那些盼望有效吸引潜在客户,并做有针对性的宣扬的零售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另外,还有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紧急响应、车辆和资源管理、个人定位服务、消遣等丰富的服务内容。
移动地位的的详细应用大体上可分为①公共平安业务,是指处于公共平安考虑,国家或平安机构可以对进行紧急呼叫的用户进行定位并实施救济。
②位置跟踪业务,是指依据移动设备查询车辆、及设备携带者所处的位置。
③基于位置的共性化信息服务,包括了周边信息的查询、城市的观光和伴侣玩基于位置的嬉戏④导航服务,指引用户找的要去的目标,当用户输入目的地后导航系统会返回信息和图形方式的线路图。
二、移动定位的主要技术依据移动定位的基本原理,移动定位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还有的把这两者的混合定位作为第三种定位技术。
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的移动定位技术主要有3种:Cell-ID技术、TDOA技术和A-GPS技术。
其中Cell-ID是基于网络的,TDOA是基于终端的,而A-GPS便是网络与终端混合解决方案。
1、Cell-ID定位技术是依据移动台所处的小区标示号(Cell-ID)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它的定位精度取决于蜂窝小区的半径。
2、TDOA(到达时间差)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量不同基站接收到同一移动站的时差,并由此计算出移动站到不同基站的距离差。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仿真实验报告学号: 20114190姓名: 刘云毅专业: 通信工程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一、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SK基带传输系统,比较AWGN和Rayleigh信道下的系统BER性能。
(3)1.摘要 (3)2.系统框图 (3)3.代码: (3)4.仿真结果及讨论 (5)二、利用Matlab软件,建立QPSK基带传输系统,比较AWGN信道和Rayleigh信道下的系统BER性能。
(5)1.摘要 (5)2.系统框图 (6)3.代码 (6)4.仿真结果及讨论 (8)三、利用Matlab软件,建立16QAM基带传输系统,比较AWGN信道和Rayleigh信道下的系统BER性能。
(8)1.摘要 (8)2.系统框图 (9)3.代码 (9)4.仿真结果及讨论 (12)四、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建立OFDM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其在Rayleigh信道下的系统BER性能。
(13)1.摘要 (13)2.系统框图 (14)3.代码 (14)4.仿真结果及讨论 (16)五、收获 (16)六、参考文献 (16)一、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SK基带传输系统,比较AWGN和Rayleigh信道下的系统BER性能。
1.摘要二相相移键控(BPSK)是用二进制基带信号(0、1)对载波进行二相调制。
BPSK是最简单的PSK形式,相移大小为180°,又可称为2-PSK。
利用pskmod调制函数产生BPSK基带信号,分别通过AWGN和Rayleigh信道,分别计算信号误码率,并作图比较。
2.系统框图3.代码:close all; %关闭当前打开的matlab窗口,如画图窗口等clear all; %清理workspace空间的所有变量clc; %清空commondn=10^5;M=2;m=randi([0,1],1,n); %生成1*10^5的0、1随机的矩阵:h=pskmod(m,M); %用BPSK调制m信号EbNo=[-1:40];ray=raylrnd(0.5,1,n) %生成瑞利信号hray=h.*rayfor i=1:length(EbNo);yNoise=awgn(h,EbNo(i),'measured'); %加噪声yawgn=pskdemod(yNoise,M); %AWGN信道解调信号[num_biterr,l]=biterr(m,yawgn); %计算AWGN信道下错误的比特数simawgn(i)=num_biterr/n; %计算AWGN信道下误比特率yRayNoise=awgn(hray,EbNo(i),'measured');yRay=pskdemod(yRayNoise,M); %计算Rayleigh信道解调信号[num_biterrray,ll]=biterr(m,yRay); %计算Rayleigh信道下错误的比特数simRay(i)=num_biterrray/n; %计算Rayleigh信道下误比特率endtheoryawgn=0.5*erfc(sqrt(10.^(EbNo/10))); %计算AWGN信道和Rayleigh信道理论误比特率EbNo_=10.^(EbNo/10);theoryray=0.5*(1-sqrt(EbNo_./(EbNo_+1)));%作图close allfiguresemilogy(EbNo,theoryawgn,'bp-','LineWidth',1.5);hold on;semilogy(EbNo,simawgn,'mx-','LineWidth',1.5);hold on;axis([0 30 10^-4 1]);semilogy(EbNo,theoryray,'rp-','LineWidth',1.5);semilogy(EbNo,simRay,'bx-','LineWidth',1.5);axis([0 30 10^-4 1]);grid onlegend('AWGN-Theory','AWGN-Simulation','Rayleigh-Theory','Rayleigh-Simulation');xlabel('Eb/NO, dB');ylabel('BER');title('BPSK 的误码性能');4. 仿真结果及讨论从图中可以看出,AWGN 信道和Rayleigh 信道下理论值和仿真曲线重合,这个仿真方法是正确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qpsk实验报告篇一:7.QpsK调制解调实验-移动通信实验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QpsK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掌握QpsK 调制解调数据传输过程;3.了解QpsK的载波恢复和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4.掌握QpsK解调数据传输过程;1.掌握升余弦成形滤波原理二、预备知识1.数字信号传输的工作方式与工作过程2.QpsK的基本工作原理3.升余弦成形滤波软件4.QpsK解调的基本工作原理5.载波同步和位同步的基本方法三、实验仪器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台式计算机一台;3、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QpsK调制解调的实现原理框图如图。
J图4.2.8QpsK调制解调原理框图A点为发送数据;b串/并变换发送数据长度为128bit,经过交织器输出的数据为一路串行数据,需要进行串/并变换,产生两路并行数据各为64bit。
c差分编码:为了防止相位模糊现象,采用差分编码,并进行QpsK 映射。
差分编码的公式:InQnan?1bn?1??anbnQpsK映射采用如下方式:图4.2.9QpsK映射图D滤波与调制模块方波会在时间上扩展,造成码间干扰,导致接收机在检测一个码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大。
所以在调制系统中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减少失真和符号间干扰(IsI)。
每一支路在进行调制之前进行nyquist成形滤波使QpsK信号的功率谱限制在分配的带宽内。
在这里,选择具有均方升余弦滚降特性的滤波器。
具有升余滚降特性的h(ω)可表示为:?Ts?T?h(w)??s[1?sin(??Tsw)]?2??0,抽样作卷积。
将滤波器的冲击响应函数列表,33个样值。
取不同的窗函数,滤波器的频谱特性不同。
这里选择哈明窗作为窗函数,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吉布斯现象。
取滚降系数α=0.5,抽样步长Ts=Tc/10,每个码元采样10个点,阶数n=33。
图4.2.10为滤波器特性的仿真示意。
通信实习报告范文7篇通信实习报告篇1前言:通过近四周的生产实习,我们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操作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
现将本次实习就实习内容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两方面作以总结。
一、实习内容公司简介:____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__年3月,坐落在中国南部美丽的海滨城市——__。
公司致力于移动通信领域,于20__年通过了软件企业认证,正是成为__高科技公司中的一员。
由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双软"企业,公司从事移动通讯运营商提供核心支撑软件的开发及工程安装,该公司综合多年络优化工程实践经验,运用现代软件技术开发出来的一套基于windows 20__及xp系统的无线络测试评估系统,具备完善的gsm/dcs/pcs 等络测试功能,是当今移动通信gsm络已漫游通达216个国家和地区。
陆续推出了短消息、移动梦、飞信、手机邮箱、移动秘书、移动全球呼、gprs、随e行、彩信、无线局域、手机支付等多种移动新业务、新功能。
公司向广大客户提供10086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增加了营业点数量和服务功能,推出了多种交费方式,推行全球通大客户经理服务,实施客户积分奖励计划,开展“收费误差双倍返还”服务承诺活动,推广集团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国移动客户提供专家级的移动通信服务,促进了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的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__移动的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00万户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1000万户。
面向未来,__移动__分公司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秉承“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在通信行业的领先优势,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前言内容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引言
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本次实
验旨在探索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
解调、信道编码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技巧。
二、实验原理
1. 信号传输
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是实现通信的基础。
信号传输主要包括信号的产生、调
制和解调三个过程。
信号的产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或模拟信号发生器等设备
完成。
调制过程将产生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常用的调制方式有
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解调过程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号。
2.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移动通信中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主
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
式有卷积码、纠错码等。
三、实验内容
1. 信号传输实验
通过实验设备产生信号,并进行调制和解调操作。
观察信号的变化和传输效果,了解调制解调的原理和过程。
2. 信道编码实验
使用信道编码器对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进行传输和解码。
观察编码前后信号的差异,了解信道编码的作用和效果。
3. 通信质量测试
通过实验设备进行通信质量测试,包括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通信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信号传输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干扰、调制方式等。
合理选择调制方式和增强信号强度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 信道编码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采用适当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
3. 通信质量测试是评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信号强度、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通信质量问题。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加深了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我们提高通信质量和解决通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对移动通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2] 王五, 赵六.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以上为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我们对移动通信的原
理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对移动通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