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医院急诊科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61
协和医院急诊规章制度第一章急诊概述为了规范协和医院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急诊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先进行初步登记,核对身份信息,并填写病历卡。
2. 医护人员应按照“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病情等级。
3. 根据病情等级,将患者分配至相应的医生进行进一步诊疗。
4. 经医生诊疗后,根据病情处理结果,医生将患者转至住院、留观或门诊治疗。
第三章急诊医疗制度1. 医生应按照规定的诊疗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医生应及时报告病情,明确治疗方案,并按照医学规范执行治疗。
3.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严禁泄露患者信息。
第四章急诊护理制度1. 护士应按照医嘱执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2. 护士应维护医疗纪录的完整和准确性,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3. 护士应遵守医院相关规定,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私自离开医院。
第五章急诊安全保障制度1. 医院应定期组织演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加装监控设备,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第六章急诊服务质量管理制度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诊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对医院急诊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医院应建立患者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患者对急诊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3. 医院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事件,保障医院声誉和患者权益。
第七章急诊科守则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维护医院秩序和形象。
2. 医务人员应加强团队合作,互相配合,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操守,坚守医德,尽职尽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第八章急诊责任追究制度1.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对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医院将依据规定进行处理,并给予医务人员相应的处罚。
急诊急诊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为了规范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的工作宗旨是迅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急诊科的服务对象是在医院内或外突然发生急性疾病、急性损伤、危及生命的情况或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
第四条急诊科的工作时间为全天候24小时,必须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
第五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应对各种急诊情况,做到迅速、准确地处置。
第六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要遵守医疗伦理,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七条急诊科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科室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
第八条患者来急诊科就诊,应先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入相应科室或进行住院治疗。
第二章急诊服务流程第九条患者来急诊科就诊,应先由医护人员进行初步登记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就诊需求。
第十条急诊科应设置急诊留观室,对病情较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的患者进行留观。
第十一条患者的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后,可以考虑转至相应的病房或门诊继续治疗。
第十二条急诊留观室的患者要定时监测病情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确保安全。
第十三条急诊科要及时处理急救药品和设备,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急诊医疗工作要求第十四条急诊医护人员要熟悉各种急救措施和技能,做到应对自如,确保医疗质量。
第十五条急诊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检查和治疗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第十六条急诊医护人员要维护医疗秩序,做好医疗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第十七条急诊科的各项工作要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八条急诊科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要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九条急诊科要及时掌握医学新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章急诊科安全管理第二十条急诊科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安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危重症知识点详解第一章绪论1.急重病救护: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有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急重病患者,对多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
第二章院前急救1.院前急救:指对各种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护2.院前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救护,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3,院前急救的内容: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的管理1.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2.急诊科的分类:急救中心型,一线急诊型,二线急诊型,管理型3.急诊科得设置:布局要从应急出发,位置选择要以方便患者的就诊为原则,标志要醒目,突出分诊台,急诊诊室,抢救室,治疗室,急诊输液室,急诊监护室,观察室,急诊手术室4.绿色通道:指医院内专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5.急诊科工作特点: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6.急诊科的工作流程:①急诊接诊:医护人员对到达医院的急诊患者,以最短的时间,迅速的对患者的病情作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
②急诊分诊:根据患者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就诊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③急诊处理:a,一般急诊患者。
b,危重患者。
c,成批伤员。
第四章重症监护1.重症监护病房(IW):集中有高素质及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护理手段,对危重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止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的救治单位2.重症监护病房床位设置:IW每张床占地不小于15m2,以20m2为宜。
每张床头处应留至少60cm的空隙,每张床均有床头灯,两床之间距离在2m以上,每张床的上方应设有可移动的输液天轨,室温应保持在20-24℃,温度50%-60%为宜3.重症监测技术:心率,正常人在60-100次/分,新生儿较快,老年人较慢。
急诊抢救与各科协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急诊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急诊科、各临床科室、护理部、医技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规范急诊科与各科室的协作关系。
第二章急诊科的工作职责第三条急诊科的职责急诊科负责接收、评估和处理全部来院急诊患者。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工作: 1. 接收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快速推断病情优先级;2. 依据推断结果,及时布置医疗资源,进行急诊抢救,并协调各科室的参加; 3. 予以必需的急救治疗,如心肺复苏、止血、气道管理等;4. 在患者稳定后,妥当布置入院或转诊至各临床科室;5. 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工作; 6. 完善相关记录和汇报工作。
第三章各科室与急诊科的协作关系第四条抢救资源的共享各临床科室应做到资源共享,搭配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各科室应将抢救所需的设备、药品等资源储备充分,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2. 急诊科在抢救过程中对需要的设备、药品等资源提出合理需求时,各科室应乐观搭配供应; 3. 各科室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应急反应本领。
第五条抢救预案的订立与实施各临床科室应订立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在实际抢救操作中严格执行,确保协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要求如下: 1. 各科室应依据患者情形订立相应的抢救预案,包含诊断、治疗流程等内容; 2. 抢救预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与最新的医疗进展相符合; 3. 抢救预案的执行应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会诊与病历交接为了加强抢救联动,各临床科室与急诊科应及时进行会诊和病历交接。
具体要求如下: 1. 在急诊科评估患者后,如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急诊科医生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并供应相关病历资料; 2.各临床科室接到会诊通知后,应优先布置会诊时间并指派专人负责;3. 会诊结束后,各科室应及时将会诊结果和相关治疗计划写入病历,并告知急诊科医生。
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绪论1、急救护理的目的是A抢救病人生命B、提高抢救成功率C、促进病人康复D、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E、以上都是2、急救护理学起源于A、19世纪美国B、19世纪法国C、第二次世界大战D、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E、20世纪3、急救护理学研究内容A、院外急救B、急诊科抢救C、危重症监护D、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以上都是4、能使伤病人在最段时间获得救治的保证是A、有装备良好的救护车B、有无线电通讯C、ICUD、高素质医护人员E、急救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章院外急救及护理1、病人在发病或受伤时,最好由谁来进行最初的救护A、第一目击者B、医疗单位赶赴现场C、交通警察D、家属E、红十字卫生员赶赴现场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A、院外急救B、心肺脑复苏C、止血D、救护车送医院E、途中监护3、院外急救应该包括A、伤员本人自救B、亲属、朋友间互救C、救护车现场急救D、途中救护E、以上都是4、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A、4分钟B、8分钟C、10分钟D、30分钟E、60分钟5、院外急救要遵守的原则是A、先救治后运送B、急救与呼救并重C、先复苏后固定D、先重伤后轻伤E以上都是6、我国定的医疗急救电话是A、15B、120C、199D、911E、9997、动脉出血的特点是A、血色鲜红B、血急流C、呈喷射状D、出血在断裂血管的近心端E、以上都是8、静脉出血特点是A、血色暗红B、流出缓慢C呈持续性出血D、多发生在断裂血管的远心端E、以上都是9、对脊椎损伤者的搬动正确的是A、随便搬动B、包扶行走C、3~4人手从后背插入一齐协调抬起D、一人抬上身,一人抬下身,同时用力E、双手在病人头、肩、臀部同时施力,以保证身体以脊柱做一轴线转运10、固定的作用是A、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减轻疼痛B、有利于防治休克C、防治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D、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E、以上都是11、包扎的作用有A、保护创面B、压迫止血C、固定骨折、关节D、固定敷料药品E、以上都是12、运转的途中要注意A、严密观察病情B、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C、处理病情的变化D、做好心理护理E、以上都是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1、急诊科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四定”,不包括下列哪项A、定位B、定人C、定时D、定量E、定班负责日常清洁检测2、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不包括A、急诊接诊B、急诊分诊C、心理护理 D 、病情等级确定E、急诊护理处理第四章重症监护1、ICU室温和湿度正确的是A、室温20~22O C,,湿度50%~60%B、室温18~20 O C,湿度40%~50%C室温25~30 O C,湿度70%~80%D、室温28~32 O C,湿度80%~90%E、室温15~20 O C,湿度25%~60%2、ICU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控制在A、<200cfu/m3B、>200 cfu/m3C、>100 cfu/m3D、>250 cfu/m3E、<300 cfu/m33、CVP(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A、5~12 cmH2OB、4~5 cmH2OC、12~15 cmH2OD、20~30 cmH2OE、15~20 cmH2O4、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为A、90%~100%B、85%~90%C、90%~95 %D、96%~100 %E、80%~100%5、病人男,40岁,突然呕血,解黑便2天住院。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第一章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科室之一,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急需建立一套严密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二、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认真执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并做到严格的管理与监督。
三、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措施,以免受到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二章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制度一、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目的是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二、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内容包括:1. 感染病例的隔离和管理:对于病情严重、有传染性的患者,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确保不对他人造成传染。
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
3. 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对急诊科的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4.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医护人员要定期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减少细菌的传播。
5.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要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接触感染源,防止自身感染。
6. 病例登记和报告:对急诊科的感染病例要及时登记和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章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一、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由急诊科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二、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要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性要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个人和环节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对于违反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规定的医护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记录在案。
第四章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的应急处理一、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要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对于突发事件要能迅速反应,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急诊科应急处理措施包括:1. 疫情爆发时要及时启动医院的疫情预案,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