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故事背景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三、理解词义注释出:出征。
师:军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先帝:指蜀汉开国君主刘备。
先:称已死的人,多用于尊长。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基业。
未:否定副词,没有。
而:表转折,去人但是。
中道:中途。
崩殂(cu):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益州:这里指蜀汉此:这。
诚:确实,实在,果真。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刻。
然:表转折,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臣。
内:指宫廷内。
外:指宫廷外。
士:将士。
忘身:舍生忘死。
盖:副词,表示整句系解释原因,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圣:圣明开张:扩大。
圣:古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以:用来。
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气:勇气。
妄自菲薄:自己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轻率。
菲薄: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3 出师表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背景: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
【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
【注释】1.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33年在位。
2.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殂,死亡。
【原文】今 / 天下三分,益州/ 疲(pí)敝,【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国贫困衰弱,【注释】1.益州:这里指蜀汉。
【原文】此诚 / 危急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
现在仍用的成语:危急存亡(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倒装句)【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在朝廷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倒装句)【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它给陛下。
【赏析】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A:用原文回答:上文。
B:概括回答:不利形势: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形势:有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真题再现:1.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表明当时的政治形势。
2. 文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句子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注释:1.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