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佛教名山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那么,接下来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四大佛教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
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五台山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
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着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普陀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着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的名称,出自佛教《华严经》等六十八卷,全称为:“补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小白花”,由于中国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来,惯称此山为“南海普陀”。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哪四座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
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贤);五台,风也(文殊);普陀,水也(观音)。
”后世遂称九华峨眉五台普陀为四大名山。
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住处。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哪些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道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
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方圆达250千米,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
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
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
四大佛教名山佛教是人类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但尚未完全被人感受到的一种珍品。
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去恶从善、去染成净、护生佐世,用“出世”思想表示其“入世”的态度,亦即用“出世法”改造“世间法”。
它的关于“众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的主张,包含着深刻的人人可以教育、可以造就、布衣可以成圣的思想,认为只要通过戒、定、慧三学(同时也是三个阶段)的修习,便可证菩提、入涅磐,亦即所谓成佛。
佛教的最高境界的特点是清净、虚寂。
为了便于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僧人往往希望远离尘世之名利场,寻求可以寄身托志之所。
而自然界中之山,得阳光雨露的化育,受风霜寒热之洗礼,尤具天地之灵气。
林海云涛衬其静,飞瀑流泉见其净,莽莽苍苍显其空,虎踪鹿迹明其虚,自然之风采,天造的神韵,难以状貌。
净、静、虚、空在僧人与崇山峻岭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于是产生了独特的人文与奇特的自然融于一体的佛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选择名山修习是一个方面,而他们一旦住山,便从此成为此山的义务护林员、育林员,而且将文化引进山林,形成人文景观,从而扩大、升华了这座名山的内涵,则是另外一个方面。
寺于山得其所,山以寺而扬其名,纯自然之名山变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美之名山。
当中国化的禅宗创立之后,这一趋势和作用尤其变得明显。
中国的佛教名山不止千百,其中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这四大名山声名及影响为最。
五台山,清凉圣境五台山在山西省的东北部,其大部分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属太行山一个支脉,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高达3058米,为我国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座台顶虽峻极云表,峰顶却平坦宽广,“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又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广清凉传》卷上),亦称为“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五台山景色宜人,风光秀丽,气候凉爽,是消夏避暑的理想胜地。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之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之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之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之道场中华十大名山简介第一名: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被尊为我国五岳之东岳。
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
景区内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共有植物144科,989种,植被覆盖率为79.9%。
泰山风景区拥有连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有古建筑群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历代刻石1800余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主要景观包括天贶殿、南天门、碧霞祠、日观峰、经石、黑龙潭等。
第二名: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黄山市管辖。
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
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黄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精华景区1154平方公里,集“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真可谓人间仙境。
此外,还有云谷寺、松谷庵、白云溪、翡翠谷等游览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第三名:峨眉山 被称为“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乐山区30公里,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迷人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
主要景观有“双桥清音”等峨眉十景,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相传安徽九华山曾是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曾是南无大智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南无大行普贤菩萨道场。
故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地藏王菩萨坐骑谛听,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赛太岁即朝天吼,文殊菩萨坐骑青面狮口首仙即青狮,普贤菩萨坐骑黄牙老象即灵牙仙。
愿妙悟之回答能帮助您。
南无阿弥陀佛传承不同,造像上也有所不同,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这个时候他所执的法器是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
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另外常见的一种白文殊右手搭膝拈一支乌巴拉花茎,所拈之花上竖立着一把慧剑,剑尖有火焰围绕燃烧,象征以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捆缚内心的执著绳索,左手在胸前也持一只花,延伸到左耳边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经之经箧,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
白文殊还有另外一种形象,区别是右手并不持花剑,左手所持花上安置般若经典,其上竖立智慧之剑。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
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
二十臂像的话左右十手持各种不同法器。
而地藏菩萨我们通常见的是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但是地藏是有六地藏的,莲华三昧经中的是一檀陀地藏,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
二宝珠地藏,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
三宝印地藏,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
四持地地藏,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
五除盖障地藏,为人道之能化,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
六日光地藏,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
谷响集中的六地藏是:第一,(地狱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手莲华其上童子头并幡右手月轮),梵号尾萨缚钵哩布罗迦。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在中国大地上,有一串璀璨夺目的项链———“金色世界”五台山、“银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莲花世界”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那里有看不尽的自然风光,享不尽的佛教文化,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抹不去的回味思念……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梦幻般神奇的旅游线路,它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朝圣之旅、缘满之旅,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这四大名山融观光游览、佛教建筑参观、休闲度假为一体。
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佛教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旅游环境、极富个性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正是四大名山的魅力所在,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充满诱惑的朝圣目的地,是海内外游客一生不可不去的无悔选择。
相传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五台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忻州地区东北部,由忻州、定襄、五台、繁峙、代县、原平六县市组成,是一个以五台山佛教寺庙群革命纪念建筑物、温泉保健、民俗旅游为主的旅游区。
旅游区内可供旅游参观的名山胜水、名人故居、寺庙、古人类和文化遗址以及革命纪念地等共七十多处。
五台山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著名的活动场所,位列“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文物荟萃,珍品云集。
全山现有各种寺庙50余座,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4座,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20余座。
我国保存下来的木结构建筑,最早的是唐代遗物,全国仅有两座,皆在五台山。
五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层峦叠嶂,出岳交错,形如虎踞势若龙蟠。
奇峰怪石,峭崖秀洞,清泉碧池,滴水涓流,随处皆是。
而洞旁树盛,泉边花浓,满山覆岭,都是葱绿,俨然一座高山公园。
四大佛教名山
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浙江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号称山有四百八十寺的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大菩萨一般指:
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以智慧闻名。
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右胁侍,以大行闻名。
观音菩萨-既为阿弥陀佛左胁侍,又以大慈大悲闻名,在人间以千手千眼不遗余力地救度苦难众生。
地藏菩萨-救度一切有情,直至地狱尽空,以大愿闻名。
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出世前娑婆众生之救世主。
在弥勒佛时代尚未来临以前,释迦牟尼佛与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会以佛法济度众生。
观音菩萨以慈悲闻名,常以各种化身救济世人苦难,广受世人尊敬。
而地狱的众生,就由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愿意牺牲自己,而不立即成佛的地藏王菩萨救度。
一般常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合称四大菩萨。
中国有四大菩萨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
阿弥陀佛的另外一位胁侍:专修念佛法门的大势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示现为代表神通力、现愤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五台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
五台山绕周约250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
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有东西南北中五台。
五峰之内为台内,五峰之外称为台外。
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河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台中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素称华北屋脊。
山中气候寒冷。
4月解冻,9月积雪,故又名清凉山。
五台山不仅风光怡人,更以佛教圣地著称。
东汉永平年间,山上已有寺庙,后经北魏、北齐、隋、唐直到清末的多次修建,寺庙众多。
在全盛时期,建筑多达300余处。
历史上几经兴衰,现存庙宇47座,台内39座,台外8座。
五台山所有寺庙中以五大禅庙最有名: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睺寺。
在五寺中又以显通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
塔院寺中高达60米的舍利塔为五台山标志。
菩
萨顶内主要庙宇都用彩色琉璃瓦覆顶,其建筑之华丽居各寺之首。
另外,还有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碧山寺、圆照寺、广宗寺、镇海寺、广仁寺、万佛阁等等各具特色的寺庙。
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在世界佛教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
峨眉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城西南。
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
峨眉山为一断块山,平地拔起于平原上,苍然兀立,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
一般所称的峨眉山专指大峨山而言。
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有三个高峰:金顶、千佛顶、万佛顶。
万佛顶上道路废芜,登山一般仅可达金顶。
峨眉山降水丰沛,土壤、气候、植物在山上、山下差别很大,有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达3000多种,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
山上寺庙初建于东汉,历代续有增修。
初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到明清时极盛,大小庙宇达100余座,为著名的佛教道场。
自清以后逐渐破败,到20世纪40年代末所存不及半数。
后两次大规模修葺,主要庙宇和园林已修复一新。
主要庙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清音阁、黑龙江栈道、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10余处。
最有名的有七大胜景。
①在峨眉山麓的报国寺,是游山的出入门户。
明万历年间始建,清康熙
时重修并改用今名。
主要殿宇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气势轩昂。
②在峨眉山牛心岭下,距山麓报国寺约15千米的清音阁,是峨眉山胜景之一。
岭东有白龙江、岭西有黑龙江,两江汇于清音阁下,合流处有一牛心石,高数米。
石上不远处,有石拱桥两座,分跨黑白两水,两水飞越,其声激越。
③万年寺,距报国寺14千米,晋时初建寺院,明万历年间改用现名。
原为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度兴废。
1946年毁于大火,现有殿宇两重为1953年重建。
万年寺具有印度寺院风格,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
④洪椿坪,海拔1100米,初建于宋,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因庙前有洪椿古树而得名。
洪椿坪四周群峰环抱,古树参天,为山中避暑胜地。
⑤洗象池,原来规模不大,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扩建为寺。
因庙前有一六角形小池,相传为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在池中洗象得名。
庙宇在一片冷杉之中,海拔2100米。
⑥仙峰寺,古名慈延寺,距报国寺30千米。
海拔1752米。
旧殿宇四重,覆以锡板铁瓦,素称为山中古刹。
⑦峨眉顶峰金顶,海拔3077米。
寺庙建于东汉,为峨眉古寺之一,因山多雷火,历代修葺,仍屡建屡废。
正殿清光绪年间重建。
殿后最高处原有铜造佛殿一座,俗称金殿,殿内有明成化年间所铸铜牌。
铜殿及正殿均毁。
金顶是观望日出、云海、佛光之地。
普陀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岛呈狭长形,南北纵长8.6千米,东西宽3.5千米,面积12.5平方千米。
山势挺秀,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
从唐咸通年间起,开始成为各派佛教的聚集处。
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各宗统一于禅宗,嘉定七年(1214)又规定以供奉观音为主。
历经各代修建,逐渐成为寺庙众多和僧尼数千的佛教圣地。
普陀山上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庙最为著名,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清代建筑群的典型。
除三大寺外,还有不肯去观音院、大乘禅院、梅福禅院等寺院。
自然景观有金沙,百步沙,千步沙,大、小水浪沙等沙滩。
有危而不坠的磐陀石、欲坠若扶的云扶石等。
还有以潮声闻名的潮音洞、以景色多变著称的梵音洞等。
普陀山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75%,其中有千年古樟、普陀鹅耳栎等佳木古树。
普陀山集寺庙、沙、石、洞于一山,周围水天一线,渔帆点点,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中心九华街距青阳县城30千米。
古名陵阳山,南北朝时更名帻山,唐代以前称九子山。
因李白游秋浦时遥望此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名句而易名九华山。
北近长
江,南靠太平湖、黄山,周长100多千米,总面积334平方千米。
境内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千米范围内。
共有大小99个山峰,最有名的是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 9峰,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
山体由花岗岩组成,风光绮丽,文物众多,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气候湿润温和,是著名避暑胜地。
早在汉代,九华山就是道教胜地。
东晋隆安五年(401),由天竺(今印度)僧人杯渡在此开始建佛寺。
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朝鲜)僧金乔觉来此,死后被僧徒当作地藏菩萨化身,辟九华为地藏王道场,从此佛教逐渐取代道教,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齐名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现存庙宇78座,佛像6000余尊,僧尼 300 余人,是中国保护较好的佛教名山。
名刹祗园寺为九华山佛教协会会址,较著名的寺庙还有旃檀林、化城寺、月身宝殿、百岁宫、天台正顶等。
佛教珍贵文物有贝叶经、血经、肉身菩萨等 1300 多件。
还有凤凰松、鱼龙洞、闵园竹海等景区及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