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四章护理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05.58 KB
- 文档页数:14
护理1.普通病室内适宜的适宜的温度是18~22℃,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老年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24.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病区白天较适宜的噪声强度是35~40dB,医院病室白天噪声应控制在40dB以下,夜间控制在30dB以下.2.按照卧位的自主性分(1)主动卧位(2)被动卧位(3)被迫卧位3.睡眠的两个时相(1)慢波睡眠(2)快波睡眠4.医院饮食的分类(1)基本饮食(2)治疗饮食(3)试验饮食基本饮食的分类(1)普通饮食(2)软质饮食(3)半流质饮食(4)流质饮食5.义齿的保存方法,不可放于哪些溶液:暂时不戴的义齿,应浸泡于清水中保存,每日更换清水1次.义齿不可侵泡于热水或乙醇等消毒溶液中,以免变色、变化和老化.6.为昏迷病人做特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①擦洗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黏膜,特别是对凝功能较差的病人。
② 昏迷病人禁忌漱口,需用开口器者应从臼齿处放入,对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开口;擦洗时棉球不宜过湿,以防溶液吸入呼吸道;棉球要用血管钳夹紧,每次夹1个,防止遗留在口腔。
③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④有活动义齿应先取下,用牙刷刷净义齿各面,用冷水冲洗干净,待病人漱口后戴上。
暂时不用的义齿,可浸于冷水中备用,每日更换1次清水。
不可将义齿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义齿变色、变形与老化。
⑤传染病病人用物须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7.特级护理适用对象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的病人②重症监护病人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病人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特级护理护理要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并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②备好急救所需物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⑤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⑥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⑦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适用对象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④生活部分自理里,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逢考必过版一、护理基本理论1.生物医学科学基础:复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2.护理学理论:复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过程、护理模式和护理评价等内容,了解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3.护理伦理与法律:复习护理伦理、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法律法规等知识,了解护士在实践中的职业责任和法律义务。
二、护理常用技术1.基本护理技术:复习常见病人的生活护理技术,如卧床护理、体位转换和床位清洁等操作方法。
2.检查护理技术:复习常用的体格检查和护理评估技术,如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和体温测量等操作方法。
3.医疗操作技术:复习一些常见的医疗操作技术,如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和皮肤伤口处理等操作方法。
三、护理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规范:复习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了解护士在实践中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2.护理沟通与关怀:复习护理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管理,了解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关怀技巧。
3.疾病与死亡观:复习护理对待病人疾病和死亡的态度,了解护士在面对病痛和死亡时应具备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能力。
四、实践操作技能1.医疗仪器操作:复习常用的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吸痰机、血糖仪和心电监护仪等。
2.护理计划编制:复习护理计划编制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如何根据病人的特点和护理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临床操作技能:复习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采血、导尿和抢救技能等。
以上是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复习,可以提高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考核,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医院环境医院:运用医学科学和技术,对患者、特定人群或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的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病床、医务人员和必要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已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医疗是医院的主要功能和中心任务。
通讯设备:设有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
一切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我、定期检查维修。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配合抢救:①吸痰②吸氧③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记录:①记录要及时、准确,字迹清晰②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如实补记,并标注抢救结束时间及记录时间医院环境特点:①服务专业性②安全舒适性(首先应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③管理统一性(“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定院规,统一管理,保护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病室湿度: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①空间(病床之间距离不得少于1m)②温度22~24(室温过高,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和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散发;室温过低,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活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使患者受凉)空气调节器电扇暖气火炉火墙③湿度50%~60%(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减弱抑制出汗患者潮闷、胸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大量蒸发十分口干舌燥咽痛烦渴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尤为不利)④通风30min(降低室内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⑤噪声35~40dB(“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⑥光线⑦装饰第三章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实施卫生处置:1.急危重症患者和即将分娩、体质虚弱者可酌情免浴。
2.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者,其物品应消毒后带回。
护送患者入病区:对能步行的患者可扶助步行、不能步行或病情危重者可以用轮椅或平车护送。
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卧位以免患者不适,应保证患者安全,护送途中注意保暖,不能停止必要的治疗。
基础护理学要点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1.抢救物品的“五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2.护理工作中的“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3.病室湿度、温度的高低对患者的影响:(温度):①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呼吸和消化功能,不利于体热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②室温过低则使病人畏缩不安、肌肉紧张、缺乏动力、也容易在诊疗护理时受凉(湿度):①湿度过高,蒸发散热作用减弱,抑制汗液排出,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②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咽痛、烦渴等不适,对气管切开或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尤其不利4.病室适宜温度:普通病房适宜温度18-22℃,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老年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24℃5.铺床法的注意事项:①病人进餐或接收治疗时,应暂停铺床②用物准备齐全,折叠正确应按使用先后顺序放置③操作中应用节力原则:减少走动次数,避免无效动作,身体靠近床边,两腿根据情况左右、前后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撑面,增加身体稳定④铺麻醉床时应更换干净的被单,保证术后病人安全舒适,预防感染⑤中单要完全遮盖橡胶中单,避免橡胶中单与皮肤直接接触第二章入院和出院护理1.分级护理的使用对象及巡视时间:①特级护理:随时抢救的病人、重症监护病人、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严重创伤或大面积杀伤的病人、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专人24h护理②一级护理: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衰竭和早产儿等。
(每1h)③二级护理: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
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每2h)④三级护理: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病人。
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病人和择期手术前的病人等(每3h)第三章舒适与安全1.被迫卧位的概念:指病人意识清楚,也有变换的能力,但由于疾病影响或因治疗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护理学基础》考试复习重点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赵国琴,黄一凡主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8月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章绪论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第二章环境重点:环境与护理的关系,医院环境的调控难点: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院环境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名词:1、环境2、护患关系需要重点理解的简答题:1、简述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
2、请从护患关系因素的角度,简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措施。
第三章环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重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压力蒸汽灭菌法;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常用无菌技术;隔离原则;隔离技术难点:常用化学消毒剂;常用无菌技术需要掌握的名词:1 医院感染 2.自身感染 3.交叉感染 4.感染源 5.负压病区 6.消毒 7.灭菌 8.电离辐射灭菌法 9.灭菌剂 10.高效消毒剂 11.预防性消毒 12.疫源性消毒 13.终末消毒 14.随时消毒 15.消毒供应中心 16.洗手 17.高度危险物品 18.无菌技术 19.隔离 20.保护性隔离需要重点理解的简答题:1.简述发生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2.简述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3.简述医院感染中常见易感宿主。
4.简述湿热消毒灭菌法的种类。
5.简述蒸汽灭菌时的注意事项。
6.简述煮沸消毒时的注意事项。
7.简述紫外线灯消毒的适用范围及方法。
8.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9.简述按消毒效力分类的化学消毒剂类型。
10.简述医院工作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1.简述无菌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无菌观念。
12.简述隔离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护理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各章第一章:护理基础概念1.什么是护理?2.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护理的目标是什么?4.护理的职责包括哪些方面?5.为什么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第二章: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基础1.人体有几大主要系统?分别是哪些?2.请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5.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哪些?第三章:常见疾病与护理1.什么是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有哪些?2.高血压是什么概念?请列举一些引发高血压的因素。
3.请简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4.癌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5.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应该如何护理卒中患者?第四章:常见护理技术1.感染控制是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请简要介绍常见的感染控制方法。
2.转运和搬运患者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3.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
4.请简要介绍一下吸氧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5.护理过程中的进食和排泄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五章:护理伦理与法律1.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2.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在护理中非常重要,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3.当患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应该如何做出护理决策?4.护理工作中会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哪些了解?5.护士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以上是关于护理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库及各个章节的大致内容概要。
本文档旨在为护理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护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护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本文档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护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归纳一、名词解释1、健康(WHO):健康是处于和成为了个完整的和全面的人的状态和过程。
2、护理(ANA):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
3、整体护理:4、环境:人所处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思维、思想和等方面,夕卜环境则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5、角色:指个人在团体中,依其地位所承担的责任或所表现的行为。
6、系统:系统是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7、升放系统:是指通过与环境间的持续相1L作用,包括次系统、超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自己、达到H标的系统。
8、超系统:复杂程度较复杂、高层次的系统称为超系统。
9、次系统:复杂程度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10、闭合系统:是指与环境间不发生相21作用的系统,即与环境没有物质、信息或能量的交换,事实上绝对的闭合系统是不存在的。
11、发展:是生命中有顺序、可预期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12、成长:是指人和是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13、应激原:任何对个体环境的平衡造成威胁的因素都称为应激原。
14、应激反应:作用于个体时,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表现称为应激反应。
15、适应:是指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为保持内环境的平衡而做出改变的过程。
16、应对:即个体对抗应激原的手段。
17、护患关系: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不仅仅局限于护患之间,而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互动。
18、沟通:亦称交流,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其中包括6个基本因素: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传递途径、信息接收者和反馈过程。
19、自理:自理理论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组成,即自理理论、自理缺陷和护理系统理论。
20、处理缺陷:自理缺陷理论是自理理论的核心,详细阐明了个体在什么时候需要护理。
21、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章护理理论知识脉络图第一节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一、纽曼健康系统模式的内容(一)纽曼对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1.人纽曼认为人是一个整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和精神信仰五个方面的变化维持人的完整性。
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
人有抵御环境中压力源侵袭的能力。
2.环境纽曼认为环境是所有影响人的内、外因素的总和。
除了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以外,她还提出了人的自身环境概念。
3.健康纽曼认为健康是系统的最佳稳定状态。
当系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系统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和精神信仰五个方面的变化与系统整体间关系平衡而协调,机体处于最佳稳定状态。
反之,系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机体的健康水平下降。
4.护理纽曼认为护理是一门独特的专业,护理的任务是减轻压力源造成的危害,控制影响护理对象的各种变量,保持护理对象系统的健康稳定。
要达到这一目的,她主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并将预防措施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纽曼将护理方法分成三个步骤: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结果。
她的护理方法反映了系统论思想,她认为系统进程和护理措施都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
(二)纽曼健康系统模式纽曼健康系统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综合的、以开放系统为基础的护理理念框架。
该模式分为三部分,即压力源、机体防御机制和护理预防措施。
1.压力源纽曼将环境中能改变系统稳定的因素称为压力源。
压力源又分为机体内因素、人际因素和机体外因素三种。
机体内因素如头痛、焦虑等;人际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亲人等;机体外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变化等。
当压力源超过人体正常防御能力,突破正常防御线,这时系统稳定就被破坏,机体基本结构被损害,生命受到威胁。
2.机体防御机制机体防御机制包括三种防御线:应变防御线、正常防御线和抵抗防御线。
(1)应变防御线处于机体最外层,最易被破坏,常处于波动之中。
应变防御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压力源人侵、缓冲与保护正常防御线。
如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正确的健康信念均为机体的应变防御线。
第一章绪论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教学目的: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自然气候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环境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
2、地形地质的影响: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1)空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大气污染: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大气中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5月21日世界无烟日(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
第二节医院环境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第四章护理理论知识脉络图第一节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一、纽曼健康系统模式的内容(一)纽曼对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1.人纽曼认为人是一个整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和精神信仰五个方面的变化维持人的完整性。
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
人有抵御环境中压力源侵袭的能力。
2.环境纽曼认为环境是所有影响人的内、外因素的总和。
除了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以外,她还提出了人的自身环境概念。
3.健康纽曼认为健康是系统的最佳稳定状态。
当系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系统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和精神信仰五个方面的变化与系统整体间关系平衡而协调,机体处于最佳稳定状态。
反之,系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机体的健康水平下降。
4.护理纽曼认为护理是一门独特的专业,护理的任务是减轻压力源造成的危害,控制影响护理对象的各种变量,保持护理对象系统的健康稳定。
要达到这一目的,她主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并将预防措施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纽曼将护理方法分成三个步骤: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结果。
她的护理方法反映了系统论思想,她认为系统进程和护理措施都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
(二)纽曼健康系统模式纽曼健康系统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综合的、以开放系统为基础的护理理念框架。
该模式分为三部分,即压力源、机体防御机制和护理预防措施。
1.压力源纽曼将环境中能改变系统稳定的因素称为压力源。
压力源又分为机体内因素、人际因素和机体外因素三种。
机体内因素如头痛、焦虑等;人际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亲人等;机体外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变化等。
当压力源超过人体正常防御能力,突破正常防御线,这时系统稳定就被破坏,机体基本结构被损害,生命受到威胁。
2.机体防御机制机体防御机制包括三种防御线:应变防御线、正常防御线和抵抗防御线。
(1)应变防御线处于机体最外层,最易被破坏,常处于波动之中。
应变防御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压力源人侵、缓冲与保护正常防御线。
如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正确的健康信念均为机体的应变防御线。
(2)正常防御线居于应变防御线和抵抗防御线的中间,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主体。
它的形成是个体在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持续互动过程中对环境中压力源的不断调节、应对和适应的结果,是个体逐步建立的对内、外界压力源的正常反应范围,一般可作为系统稳定或机体最佳健康状态的标准(水平)或作为确定系统/机体偏离最佳健康状态的基线。
一旦压力源入侵正常防御线,个体发生压力反应,就会表现为稳定性降低和疾病。
(3)抵抗防御线位于最里层,紧贴基本结构,由支持基本结构和正常防御线的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因素,如白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他生理机制组成。
抵抗防御线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基本结构。
三条防御线相互保护,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变防御线保护正常防御线,抵抗防御线保护基本结构。
当个体遇到压力源时,应变防御线首先激活以防止压力源入侵。
如应变防御线抵抗无效,压力源侵入正:常防御线,人体发生反应,出现症状。
此时,抵抗防御线被激活。
当抵抗有效,个体又回复到正常防御线未遭受入侵时的健康状态。
3.护理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当压力源可以存在,或压力源已经确定,应变防御线正抵抗压力源的侵袭时,护士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压力的打击或增强应变防御线的抵抗能力,保护正常防御线的完整。
(2)二级预防:当正常防御线被压力源突破,出现症状和反应时,护理应采取治疗措施,积极处理出瑚的症状并增强抵抗防御线,防止病情变化。
(3)三级预防:是指二级预防之后,病情基本稳定时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使系统重获稳定状态,恢复健康。
二、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的关系纽曼发展了以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结果为步骤的独特的护理工作步骤。
第二节奥伦自理理论奥伦自理理论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奥伦(又名奥瑞姆)提出并建立。
奥伦出生于美国Mary Land州,1930年护校毕业,1939年获护理学士学位,1945年获护理教育硕士学位。
从事过护理临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工作。
1971年她出版了《Nursing:The Concept of practice》一书,详细阐述自理模式及三个相关理论结构。
以后又再版了四次,使自理模式的内容更加完善。
一、奥伦自理理论的内容(一)奥伦对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1.人奥伦认为人是一个有别于动物的,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的,并有不同自我照顾能力的整体。
人能反映自身及其周围环境,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总结经验,使用符号进行思维和交流,所以人能够学习。
人的自我照顾能力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
2.环境奥伦认为环境是存在于人周围的,能够影响自理能力的因素。
奥伦分析了社会环境中影响人的自理能力的社会价值观,认为社会中的人在生活中都希望能够自我照顾,并对自己的健康及其依赖者的健康负责任。
她认为大多数的人对不能满足自理需要的人们是会接受,并根据各自的能力提供帮助。
即认为自我照顾和帮助他人是社会认可的有意义的活动,护理体现了这种价值观,是社会非常需要的活动。
3.健康奥伦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4.护理奥伦认为护理是克服或预防自理缺陷发展,或为不能满足自理需求的个体提供帮助的活动。
随着个体健康的恢复,或个体已经学会自我照顾时,个体对护理的需要也就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二)奥伦自理模式的三个理论结构1.自理理论自理理论解释了什么是自理以及人有哪些自理需求。
奥伦认为自理活动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采取的有目的行动,在正常情况下,人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即人有自理能力。
(1)自理:自理即自我照顾,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整而需要自己采取的有目的的行动。
包括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也包括社会交往,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个体活动。
每一种具体的自理活动,都会涉及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有效进行,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每个人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也是不同的。
如进食自理活动,个体需要完成从采购、储藏、烹调到咀嚼、吞咽一系列动作,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有效地进行,都可能造成自理缺陷,影响机体对营养需要的满足。
(2)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指个体完成自理活动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人有自理能力。
但是,自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或处于不同的健康状况下,自理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如,健康成人一般有能力完成食物的采购、烹调、咀嚼和吞咽等一系列活动;有的人则可能需要营养知识的指导;高龄老人、小儿和患者单独完成全部活动会有困难,因此需要提供帮助。
日常生活中贯穿着许多自理活动,个体的自理能力通过实践和学习而不断得到发展。
影响个体自理活动和能力的因素除了年龄、发展状态和健康状况以外,还受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信仰、习俗、生活方式等影响。
(3)自理总需求:自理活动是有目的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人的需要就是自理需求。
自理总需求指人类全部的自理需求,包括三部分:一般的自理需求、发展的自理需求、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
①一般的自理需求是指所有人在生命周期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存在的,与维持自身结构正常和功能完整有关的需求。
其包括空气、饮食、排泄、活动、休息和睡眠、社会交往、预防有害因素的侵袭、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善等八个方面。
②发展的自理需求是指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需求。
如人在衰老过程中的心理调节需求;在上学、求职、结婚、生子等发展阶段的特定时期,存在的心理适应需求、交往需求和生活调整需求等。
③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是指在患病、创伤或诊断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需求。
包括:及时得到治疗,有效地执行医嘱的需求;对疾病导致的身心反应(如疼痛、呕吐、腹胀、抑郁、自卑等)进行护理的需求;接受患病的事实,适应患者角色的需求;患病后作出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预防疾病复发或恶化的需求。
(4)治疗性自理需求:治疗性自理需求是针对某个体当前正面临的自理需求,是需要采取行动予以满足的需求。
因此,评估某患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需要护士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目前存在哪些尚未满足的需求。
2.自理缺陷理论自理缺陷理论指出个体在什么时候需要护理帮助,也就是明确护理工作的范围。
奥伦认为当个体的自理能力能够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时,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个体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平衡被破坏,即出现自理缺陷。
而出现自理缺陷,才是需要护理提供帮助的时候。
此时,护士应采取措施弥补患者的自理不足,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
自理缺陷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体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另一种是照顾者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被照顾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如父母不能满足小儿的自理需求。
3.护理系统理论护理系统理论指出通过什么护理方式,帮助有自理缺陷的个体,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
奥伦提出了三种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一教育系统。
(1)完全补偿系统:当患者没有能力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时,护理应采用完全补偿系统,给予全面的帮助。
常见情况有:患者在意识和体力上均没有能力从事自理活动,如昏迷患者,护理该类患者时不仅需要提供全面护理帮助,还要判断其存在哪些治疗性自理需求;患者意识清醒,知道自己的自理需求,但缺乏满足自理需求的体力,如高位截瘫患者以及医嘱限制其活动的患者;患者虽然具备体力,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满足自理需求,如精神分裂症患者。
(2)部分补偿系统:当患者的自理能力仅能完成部分治疗性自理需求,而需要他人提供帮助完成另一部分的自理需求时,应采用部分补偿系统。
如下肢骨折卧床的患者,患者可以完成洗漱、穿衣、进食等自理活动,但需要别人帮助其日常饮食和大、小便等。
同时也需要通过护士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如帮助患者适应卧床生活,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支持一教育系统:当患者有能力自己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一些指导和支持时,应采用支持一教育系统。
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胰岛素自我注射的技术。
以上三种护理系统的采用应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和治疗性自理需求灵活掌握,对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可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
因此可以认为,选择正确的护理系统就是选择正确的护理方法。
二、奥伦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关系(一)奥伦自理模式与护理程序奥伦将护理程序分为三个步骤,即:评估判断患者存在哪些治疗性自理需求,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存在哪些自理缺陷;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系统,设计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反应,评价护理效果。
(二)奥伦自理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将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
慢性疾病大多不能根治,其治疗护理主要围绕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的目的进行,这就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
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