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9山海关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案(精选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背诵三至五段。
过程与方法:自学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板书:山海关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认识并会写部分难写的生字词。
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一)初读,感知全文思路。
要求: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二)细读,体会文章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1、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好一座威武的”“这号称……”等感叹号)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5、在阅读课文1——4段时,要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
山海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去过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峻青去认识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行文思路
1. 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标出自热段的序号,概括每段内容
三、理解文章思路
思考:作者围绕山海关写了哪些内容?
总:赞叹山海关
分:所见:山海关的特点: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
所想:可歌可泣的历史
总:歌颂山海关
可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
四、体会文章内容
可请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或小组讨论。
1.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段,
思考:这两节用怎样的词语介绍山海关的风貌?
(“好一座威武的”,“雄关”,“这号称……”等)
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叹)
2. 朗读第3—5段
思考: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了山海关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那气势……那地形……在我……)
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些特点?(第4段分写第5段合写)
五、小节:
本节课我们看到了雄伟的山海关,那么,作者站在山海关之上又会想到些什么呢下节我们继续赏析课文?。
9、山海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炙热情怀。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方法。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峰、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峰、顷、盔、捍”9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炙热情怀。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峰、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峰、顷、盔、捍”9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同学们,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点在哪儿吗?(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咱们班很多同学没有到过长城,但是今天我们就可以跟随作家峻青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板书课题:山海关)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独一无二无与伦比)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生: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3、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大家看这里三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激动、心潮澎湃)过渡:山海关有着怎样的特色使作者这么激动呢?三、细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
《山海关》的教案设计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九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总分总”结构行文的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的。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在自学与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并诉说自己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总写句“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四、教学难点: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山海关的相关图片、自制的长城内外示意图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吗?生:(自由说)师:你对山海关了解多少?生:(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山海关)师: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一起认真领略一下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初知全文。
1、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词,请学生板演字音、组词,示范朗读。
)3、指导学生积累成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4、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师生交流)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2.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①作者是怎样赞颂山海关的?由此想到了什么?②课文按什么结构写的?讨论得出: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③进行分段,并简要说说段意。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描绘的山海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山海关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感受山海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进行想象,创新性地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逐个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确保正确读音。
3.教师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山海关的哪些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海关》,你们对山海关有什么印象?”(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置身于山海关,你会怎样描述它的美景?”2.各组汇报,教师点评。
(四)创新性描述1.教师出示山海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描述。
2.学生描述,教师点评。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山海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建于公元1381年,这里依山傍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高台宽,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之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示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俊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3.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三、检查生字,理清条理1.指明读生字,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巍然:本课形容山海关高大雄伟的样子。
蜿蜒:本课指长城弯弯曲曲的延伸。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捍卫:保卫。
扰攘:骚乱,纷乱。
广袤无垠:土地的面积没有边际。
4.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总起:赞叹山海关。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以及山海关的动人历史。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歌颂山海关。
5.整篇课文中,第3、4、5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第6、7、8、9四个自然段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2课时_语文S版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看点观看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看中展开想象。
3.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方法。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1.教师听写词语。
巍然高耸曲折烽火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2.学生检查听写情形,同桌互检,教师抽检。
3.今天,我们连续跟随闻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板书:山海关。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教师领读第3自然段。
出示句子: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概的雄壮,那地势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你如何样明白得这几句话?这几句话点出了山海关的雄壮、险要,连续几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扬,也说明作者专门喜爱山海关。
教师:看来,作者见到山海关的第一眼就被它那威武的气概折服了。
指名读第4、5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要紧写的是什么?学生:介绍山海关的城楼特点和地理位置。
山海关的城楼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雄壮、牢固。
)出示句子: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壮,那么牢固。
这句话总结了山海关城楼的特点。
那山海关处于如何样的地理位置呢?学生: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山海关,就高耸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这段话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第6、7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所想所感,需要我们重点学习。
(2)哪些是作者联想的部分?学生读作者描写联想的语句。
作者在那个地点恰当地运用了联想手法,由山海关想到了古战场,想到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英雄祖先的英勇坚强,使读者体会到了强大的爱国情感。
这确实是借事喻理。
那么如何样运用联想借事喻理呢?第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围绕那个共同点展开联想。
《山海关》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并会写部分难写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山海关,自然风光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复习导入。
1.课文按怎样的行文思路描写山海关的?2.哪些段落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哪些段落写了作者由此展开的联想?2、新课学习细读,体会文章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好一座威武的”“这号称……”等感叹号)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概括山海关风采特点的句子: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深刻感受:4、5自然段。
(出示课件)小结: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来记录山海关。
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山海关
【教材分析】
《山海关》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
本文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本文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
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六年级时候,激发爱国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根据本文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也充分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来设计:课前预习,并收集相关资料,并课上交流查阅的资料。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思路;总结出文章的整体框架,了解文章如何展开。
进而细细阅读,品味分析作者对山海关的描写中寄予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3.交流感悟,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
4.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两方面对山海关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感受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查阅山海关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