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固体燃烧与爆炸 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33.43 KB
- 文档页数:42
1、可燃固体阴燃转变为明火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利于阴燃的上述因素也都有利于阴燃向有焰燃烧的转变,如外加空气流有利于这种转变;向上传播的阴燃比向下传播的阴燃更容易向有焰燃烧转变;棉花等松软、细微的阴燃很容易转变为有焰燃烧等。
从总体上讲,当炭化区的温度增加时,由于热传导使得热解区温度上升,热解速率加快,挥发分增多,这时热解区附近空间的可燃气体浓度加大。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也可自燃着火。
这就完成了阴燃向有焰燃烧的转变。
由于这一转变过程是个非稳态过程,要准确确定转变温度是很难的。
概括地讲,阴燃向有焰燃烧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阴燃从材料堆垛内部传播到外部时转变为有焰燃烧。
在材料堆垛内部,由于缺氧,只能发生阴燃。
但只要阴燃不中断传播,它终将发展到堆垛外部,由于不再缺氧,就很可能转变为有焰燃烧。
(2)加热温度提高,阴燃转变为有焰燃烧。
阴燃着的固体材料受到外界热量的作用时,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热解区内挥发分的释放速率加快。
当这一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后,阴燃就会发展为有焰燃烧。
这种转变也能在材料堆垛内部发生。
(3)密闭空间内材料的阴燃转变为有焰燃烧(甚至轰燃)。
在密闭空间内,因供氧不足,其中的固体材料发生着阴燃,生成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充满整个空间,这时,如果突然打开空间的某些部位,因新鲜空气进入,在空间内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进而发生有焰燃烧,也有可能导致轰燃。
这种阴燃向轰燃的突发性转变是非常危险的。
2、简述谢苗诺夫自燃理论与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
(1)谢苗诺夫自燃理论任何反应体系中的可燃混合气,一方面它会进行缓慢氧化而放出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另一方面体系又会通过器壁向外散热,使体系温度下降。
热自燃理论认为,着火是反应放热因素与散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反应放热占优势,体系就会出现热量积聚,温度升高,反应加速,发生自燃;相反,如果散热因素占优势,体系温度下降,就不能自燃。
在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中,假定体系内部各点温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