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相关公式及v-t_s-t图像专题复习zz
- 格式:doc
- 大小:716.8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运动学公式、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运动图像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一、运动学公式在直线运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以下运动学公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平均速度公式: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二、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1. 速度(v):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等。
2. 加速度(a):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或千米每小时每秒(km/h/s)等。
三、运动图像通过画出运动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表示为一条斜率恒定的直线。
2.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表示为一个抛物线。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呈现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四、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来计算,即a =Δv / Δt。
2. 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位移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即s = vt。
3. 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绘制运动图像,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是直线且斜率恒定,那么物体呈现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抛物线,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或自由落体运动。
4. 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为正数表示什么意思?速度为正数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一致。
高一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直线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其他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直线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论述,介绍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呈线性增长。
根据物理学的运动学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例如,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v*t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s/t表示,表示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相关参数。
二、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以一定的方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形式。
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恒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u+at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u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ut+1/2at^2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
这些公式是描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工具。
三、自由下落运动自由下落运动是指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在自由状态下垂直向下运动的运动形式。
自由下落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通常用字母g表示,其大小为9.8m/s^2。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自由下落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例如,自由下落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gt表示,自由下落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1/2gt^2表示。
四、直线运动的应用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直线运动的原理设计电梯。
电梯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电梯上升或下降时,物体在电梯内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关系。
高三物理复习直线运动专题阅读内容(一)回答第一册P41的“本章小结”的中所列问题;(二)结合问题认真阅读书本;(三)复习相关内容的课堂笔记;(四)完成A组练习。
A组练习1. 关于质点, 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A. 质点一定代表一个小球B. 质点不一定代表专门小的物体C.不管大的物体依旧小物体, 在机械运动中一律看做质点2.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 乙看到甲匀速上升, 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那么, 甲、乙和丙相关于地面的运动情形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下降, 且v甲<v乙, 丙停留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 且v甲<v乙, 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 且v甲<v乙, 丙匀速下降, 且v丙<v甲D.甲、乙匀速下降, 且v甲>v乙, 丙匀速下降, 且v丙>v甲3. 一支长150m的队伍匀速前进, 通讯兵以恒定的速率从队尾前进300m后, 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并赶忙返回。
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 队伍前进了200m, 则此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为m, 通讯兵走的路程为m。
4.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坡路下行, 在第1s内通过1m, 在第2s内通过3m, 在第3s内通过5m, 在第4s内通过7m。
求最初2s内、最后2s内及全部运动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这是否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5. 一个物体由甲地沿直线运动到达乙地, 在前一半路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1, 后一半路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2, 则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A. B. C. D.6.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A. 物体的速度越大, 则加速度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 则加速度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 则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 确实是物体速度的方向7.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 那么, 在任一秒内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8.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 起动时加速度为2m/s2, 加速行驶了5s后, 匀速行驶了2min, 然后刹车, 滑行50m, 正好到达乙站, 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汽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的时刻。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学生们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基础。
公式的掌握不仅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对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高一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公式,帮助同学们快速回顾和巩固知识。
1. 运动学公式1.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习的第一个基础概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常用的运动学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时间公式。
- 位移公式:位移(s)= 速度(v)×时间(t)- 速度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时间公式:时间(t)= 位移(s)/ 速度(v)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包括:位移公式、初速度公式、末速度公式和时间公式。
- 位移公式:位移(s)= (初速度(u)+ 末速度(v))/ 2 ×时间(t)- 初速度公式:初速度(u)= 末速度(v)- 加速度(a)×时间(t)- 末速度公式:末速度(v)= 初速度(u)+ 加速度(a)×时间(t)- 时间公式:时间(t)= (末速度(v)- 初速度(u)) / 加速度(a)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公式:合力(F)= 0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合力(F)= 质量(m)×加速度(a)或加速度(a)= 合力(F)/ 质量(m)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物体相互作用的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1 = - F23. 能量公式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过程中,常用的能量公式有以下几种。
3.1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 动能公式:动能(E)= 1/2 ×质量(m)×速度²(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高一物理v t 图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v-t图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物理学习中,v-t图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v-t图的知识点对于物理学习的深入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1. v-t图基本概念v-t图,即速度-时间图,是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在v-t图中,直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斜率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斜率为零表示物体匀速运动,斜率为负表示减速运动。
2. 直线段的含义在v-t图中,直线段代表物体的匀速运动。
当直线段的斜率为零时,表示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匀速运动。
而斜率不为零时,表示物体在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常数,即匀加速运动。
3. 折线段的含义在v-t图中,折线段代表物体的变速运动。
折线段的每一小段都代表一个时间段内的加速度,而每个折线段之间的转折点则表示物体加速度变化的时刻。
4. 斜线的含义在v-t图中,斜线段代表物体的不断加速或减速过程。
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
斜线的方向表示速度的变化方向,正斜率表示加速运动,负斜率表示减速运动。
5. 曲线段的含义在某些情况下,v-t图中可能出现曲线形状的段落。
这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曲线的斜率表示此时的瞬时加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所变化。
6.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t图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
在v-t图中,位移等于图形下方面积与x轴之间的绝对值。
7. 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加速度可以通过v-t图的斜率来计算。
由于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所以在v-t图上,加速度等于图线的斜率,即a=Δv/Δt。
同样,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也可以通过v-t图的面积计算。
8.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在v-t图中,平均速度可以通过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而瞬时速度则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以通过v-t图上的某一点的斜率来计算。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直线运动相关公式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直线运动相关公式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我们为大家整理了14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vt^2-v0^2)/2a=(v0+vt)t/2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v0+vt)/2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 Vt^2 - V0^2= 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 2 = (v初+v末)/2(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 [(v末2+v初2)/2]^(1/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1s ,前2s,前3s前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5) 在第1s 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6)在前1米内,前2米内,前3米内前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2)(7)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变速状态。
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加速(即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减速(即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物理中的符号,在物理中+、-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方向)△V=v末v初加速度公式:a=△V/△t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1.直线运动-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平均速度(v_ave)= 总位移(Δx)/ 总时间(Δ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Δx)=速度(v)×时间(Δt)-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2.动力学-力(F)=质量(m)×加速度(a)-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a)=力(F)/质量(m)-重力(F_g)=质量(m)×重力加速度(g)3.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一:v = u + at (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运动方程二:S = ut + (1/2)at^2 (S为位移,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运动方程三:v^2=u^2+2aS(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S为位移)4.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外力,反比于物体质量。
F = 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都会以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5.力学能- 动能(KE)= (1/2)mv^2 (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重力势能(PE_g)= mgh (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弹性势能(PE_s)= (1/2)kx^2 (k为弹性常数,x为变形距离)6.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G×m1×m2)/r^2(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者之间的距离)7.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衡-物体受力的合力为零:ΣF=0-物体受力的合力矩为零:ΣM=08.静电力和电场-库伦定律:电荷(q1)和电荷(q2)之间的静电力(F)=(k×q1×q2)/r^2(k为电磁力常数,r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电场强度(E)=电场力(F)/测试电荷(q0)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公式总结。
高三直线运动基础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的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直线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三直线运动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等。
一、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通常指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其中,位移是物体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移,时间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用的时间。
二、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速度,可以理解为在瞬间的瞬时速度。
我们可以将时间间隔缩小到趋近于零,这样就可以得到瞬时速度。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瞬时速度(v)=dx/dt。
其中,dx表示时间间隔Δt无限缩小时物体的位移。
三、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理解为速度的变化率。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加速度(a)=dv/dt。
其中,dv为时间间隔Δt内速度的变化量。
四、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表。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
在速度-时间图中,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直线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
五、位移-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表。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位移。
在位移-时间图中,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六、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匀速运动的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时间图上的直线呈水平线。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七、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变速运动的情况。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时间图上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不均匀的变化。
通过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高三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高一物理公式讲解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 同向〔加速〕a反向那么a0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直线运动相关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合或者∑F x = m a x∑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0 + a t S = v o2几个重要推论:(1) V 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2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在第1s 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2) 上升的时间: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 o tt2V t = V o一g tV t2一V o2 = 一2 gS (S、V t的正、负号的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f 2 R 向心力:2πn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高一物理v-t,s-t图像专题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s-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
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
移,其位移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s-t图象、v t-图象
⑴如右图为v t-图象,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s-t图象,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
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
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
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交点P表示:,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1
v
v
s S
S
五、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图象与图象图象
速度示加速度
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
到6m/s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
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针对训练】
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速度方向为。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
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s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4、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
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5.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6.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已知在
第3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3m 处 C .B 在A 前3m 处 D .B 在A 前5m 处
7、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
由图可知在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10-40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8.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 l h 内. ②前6 h 内 ③前7 h 内 ④前8 h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