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高血压指南主要内容比较概览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55
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介绍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根据近年来国际、国内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成果,结合我国高血压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该指南。
《指南》告诉人们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器官损害及并发症之间呈连续的正相关关系;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有效控制血压,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指南》核心内容包括:(1)血压水平分类和高血压定义:规定正常血压为收缩压小于13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小于8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高血压又再分成1、2、3级,相当于轻、中、重型高血压;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定义为正常高值范围。
(2)心血管危险性分层:采用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有关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情况联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绝对危险性水平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种,分别表示不同的预后状况和降压治疗获得的绝对益处。
高危与极高危患者的预后虽然较差,但降压治疗的获益却较大。
(3)治疗策略: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指标首先确立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性水平,然后按危险性水平决定治疗措施,制定治疗计划。
所有患者都应该改善生活行为。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实施降压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3-6个月内或低危患者6-12个月内血压未获控制,也应实施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值:在中、青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患者,小于130/85毫米汞柱,甚至小于120/80毫米汞柱;在老年患者,小于140/90毫米汞柱。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控制体重指数(BMI)小于或等于24;合理的膳食结构(每日食盐摄入小于6克,脂肪占总热量25%以下,蔬菜、水果、鲜奶补充钾和钙);限制饮酒(乙醇量每日小于20-30克)和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
(5)降压药物治疗原则:开始时使用小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采用合理的药物联合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初始治疗方案无效或不能耐受,改用另一种不同类型降压药;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改善治疗依从性和减低血压变异性。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和患者的诊治和管理,中国心血管专家组织编写了最新的中国高血压指南。
本文将对这份指南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指南的编写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血压诊治指南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血压指南是由中国心血管专家组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的指导。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指南明确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同时,也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进行了特别说明。
2.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三级高血压。
此外,指南还根据外科手术所需的血压控制水平,制定了术前高血压分级,以指导手术前的血压管理。
3.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指南提出了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减轻体重等;药物治疗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4.合并疾病的处理由于高血压患者常伴随其他疾病,指南特别关注合并疾病的处理。
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心病等,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综合管理。
5.高血压的随访和管理指南对高血压的随访和管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随访的频率、检查项目和管理目标等。
重点强调了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
三、指南的意义与应用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推出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依据指南来准确诊断高血压,并根据指南的治疗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可以根据指南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主动参与治疗和管理。
另外,指南还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开展。
从三大指南解读高血压治疗最新高血压患者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20/80mmHg的一类人群。
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治疗最新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从三个国际指南入手,对高血压治疗进行解读。
美国高血压联盟/美国心脏协会 2017 年指南美国高血压联盟/美国心脏协会于 2017 年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
该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1. 高血压定义指南将高血压的定义从以往的140/90 mmHg 降低到 130/80 mmHg,且强调这一数字并不是一条硬性规定。
2. 高血压分类指南将高血压分为四类: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 级高血压和 2 级高血压。
3. 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主要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习惯;药物治疗则包括一系列降压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协会 2018 年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协会在 2018 年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
该指南相较于美国联盟指南,有着一定的不同。
1. 高血压定义该指南将高血压的定义与美国高血压治疗联盟相同,即血压超过130/90 mmHg。
2. 高血压治疗该指南同样提出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主要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习惯;药物治疗则包括一系列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中国百强医院致力于治疗高血压的一份指南,自从2005 年首次发表以来,已经迭代多次。
该指南在对高血压的治疗策略、药物使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1. 高血压定义该指南坚持将高血压的定义设置为140/90 mmHg,与美国高血压治疗联盟的以往定义相同。
2. 高血压治疗该指南同样提出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主要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习惯;药物治疗则包括一系列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背景高血压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防治,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得到了控制和下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
更新要点诊断诊断高血压需要确认血压值高于特定水平,并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以及伪高血压的存在。
新指南提出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90mmHg。
分级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
一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40至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至99mmHg的患者,二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60至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至109mmHg的患者,三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mmHg的患者。
风险评估新指南强调,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采取更加恰当的治疗措施。
非药物治疗新指南提倡通过非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包括饮食健康、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这些治疗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新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抗高血压药物。
组合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达到目标降压水平。
因此,新指南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组合治疗,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
血压控制目标新指南提出,对于基本健康状态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的范围内。
而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和高危患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标血压水平。
通过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的阐述,可以看出,高血压诊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指南基本介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防治高血压,中国卫生部在2019年发布了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更新内容和一些基本信息。
指南更新要点指南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血压的定义新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作出了更新,将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高于或等于80毫米汞柱作为高血压的诊断依据,并将原高血压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类。
2.高血压的分类根据指南的更新,高血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可逆的继发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夜间高血压3.高血压的评估与诊断根据新指南的更新,对高血压的评估与诊断应包括以下方面:•家族史与个人生活方式评估•血压测量方法和时机的选择•并发症风险评估•相关检查与患者管理4.高血压的治疗指南更新对高血压的治疗也作出了重要的调整:•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减重、戒烟、运动和饮食等生活方式管理措施。
•调整了药物治疗的方案,并建议选择个体化的药物组合治疗。
指南基本信息指南的出版与组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由中国卫生部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制。
指南的应用对象指南是为临床医师提供的一个参考。
指南适用于所有18岁及以上患者的高血压评估、治疗、管理,以及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指南的作用和意义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分类、治疗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调整和升级,对临床医师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新指南提高了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水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更新内容和指南基本信息已经介绍完毕。
指南的发布和成果的取得,更加体现了中国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也对我国广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指南虽然仅供参考,但是希望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能够认真阅读、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各国都相继发布了相关的指南。
我国也不例外,中国高血压指南是在我国专家的严谨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的治疗建议和管理方案。
一、指南概述中国高血压指南是在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它覆盖了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注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力求提供全面、准确的治疗指导。
二、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作出了明确界定,并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级。
这对于医生正确判断患者的血压状态以及实施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
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高血压指南对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系统概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指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四、高血压的病因与机制中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它分析了多种因素对高血压的作用,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通过了解病因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五、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策略中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策略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阐述。
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
指南对高血压的筛查方法、血压测量技巧、确诊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医生提供了操作指导。
六、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中国高血压指南强调了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原则。
它提供了药物治疗的选择和使用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和综合干预的重要性。
指南还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七、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防治中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并发症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及早发现和积极防治并发症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高血压防治新篇章:中国指南解析一、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指南还推荐使用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血压监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二、高血压分级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1级)、中度高血压(2级)和重度高血压(3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 轻度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 中度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 重度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三、高血压治疗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指南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四、高血压防治目标1. 一般患者:血压<140/90mmHg;2. 老年患者:血压<150/90mmHg;3. 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Hg;4. 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80mmHg。
五、高血压防治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更多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加强全民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也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迈向高血压防治的新篇章,为全民心血管健康贡献力量。
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完整版)日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指南")[1]正式发表,其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紧接着,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2]也正式颁布。
而近两年,欧美国家也相继对高血压指南进行了修订和更新[3,4]。
因此,本文对上述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与解析。
1 血压的测量诊室测量的血压值仍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及评估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我国新指南推荐,如条件允许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即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1]。
诊室外血压测量对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均有显著优势。
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3]已不再推荐将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断的唯一标准,并指出ABPM和(或)HBPM的诊室外血压测量值,尤其是HBPM,对于诊断高血压、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监测血压波动具有更大优势。
该建议在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4]中也有体现,对避免因诊室高血压所致的过度药物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我国新指南中明确指出,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样准确,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不过,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严重动脉硬化,因此当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即假性高血压,而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获得的血压值则相对更为准确[2]。
2 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分层我国新指南对血压的诊断标准与2010年版相同,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表1);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 h平均SBP/DBP≥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 mmHg相对应[1]。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正式发布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2017 ACC/AHA高血压指南•2018年6月8日,第28届欧洲心脏病学年会正式发布欧洲新版高血压指南2018 ESH/ESC欧洲指南2018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年12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正式发布1.Whelton PK,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Nov 13.2.Williams, et al. J Hypertens. 2018 Oct;36(10)1953-2041.美国、欧洲、中国相继更新高血压指南三大高血压指南主要内容比较概览美国指南欧洲指南中国指南定义>130/80mmHg>140/90mmHg>140/90mmHgCV风险分层评估ASCVD风险评估工具SCORE评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危险分层降压目标<130/80mmHg<140/90mmHg<140/90mmHg药物治疗时机•1级高血压 + 10年 ASCVD风险≥10%•2级高血压•1级高危或极高危•2/3级高血压•高危/很高危•低/中危改善生活方式后仍不达标一线降压药物四大类五大类五大类起始联合时机2级高血压可起始联合推荐大多数患者进行初始联合治疗血压>140/90mmHg,也可考虑初始小剂量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长期管理每月进行随访评估依从性及疗效直到达到控制目标简化药物方案,提倡SPC分级随访管理1.Whelton PK,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Nov 13.2.Williams, et al. J Hypertens. 2018 Oct;36(10)1953-204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目录•高血压的定义和血压测量•心血管危险分层•降压目标•药物治疗时机和方案•特殊人群血压管理•患者的长期管理高血压分类SBP(mmHg)DBP(mmHg)正常<120和<80正常高值120-129和80-84 / <80高血压1级130-139或85-90 / 80-892级≥140或≥90建议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并结合远程健康咨询或临床干预,滴定降压药物( I A ) Whelton PK,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Nov 13.高血压定义为诊室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推荐类别级别建议基于以下诊断高血压:•经多次随访重复测量诊室血压,除非严重高血压(例如,3级,尤其是在高危患者)。
每次ⅠC 随访时,应记录三个血压测量值,间隔1-2分钟,如果前两个读数相差>10mmHg,则应进行额外的测量。
患者血压是最后两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或诊室外血压测量,如ABPM和/或HBPM,这些测量在后勤上和经济上可行ⅠC诊室外血压测量,ABPM或HBPM尤其推荐用于某些临床指征,例如识别白大衣和隐匿性ⅠA 高血压,量化治疗效果,并识别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例如症状性低血压)Williams, et al. J Hypertens. 2018 Oct;36(10)1953-2041.中国高血压指南对于高血压的定义和测量的推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 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 SBP≥140mmHg 和( 或) DBP≥90mmHg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 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 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 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 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 24 小时血压昼夜节律、 体位性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 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定义中欧美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美国指南欧洲指南中国指南定义>130/80mmHg>140/90mmHg>140/90mmHg美国高血压定义下调对于我国高血压管理的启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Yano Y,et al.JAMA. 2018;320(17):1774-1782.•研究显示,血压≥130/80mmHg的中青年患者相较于血压正常的人群,后续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分别增加75%和249%75%249%0%100%200%300%130-139/80-89mmHg ≥140/90mmHg •研究共纳入了4851名40岁前测量血压的年轻成人,平均年龄35.7岁,对他们进行了长期随访,追踪他们是否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随访中位数19年,所有CVD事件和死亡发生在受试者60岁之前•美国指南对于高血压定义的下调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血压130/80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如果血压保持在理想水平(<120/80mmHg)可以预防我国成年人44.1%的心血管病发病 Han C,et al. Sci China Life Sci. 2018 May;61(5):504-514. ASCVD事件校正后PAR%(95%Cl)CHD 校正后PAR%(95%Cl)卒中校正后PAR%(95%Cl)ASCVD死亡校正后PAR%(95%Cl)理想血压44.1(38.6-49.3)33.0(20.4-44.4)46.0(39.9-51.7)47.2(38.4-55.1)PAR:人群归因风险百分比CHD:冠心病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纳入93987名中国成年人,随访至2015年,旨在评估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在预防中国人群ASCVD事件方面的益处目录•高血压的定义和血压测量•心血管危险分层•降压目标•药物治疗时机和方案•特殊人群血压管理•患者的长期管理Whelton PK,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Nov 13.•与单独评估血压相比,ASCVD风险评估与BP水平相结合,可预防更多的CVD事件•在降压药物治疗决策中,应该合理进行ASCVD风险评估•ASCVD风险评估工具*(基于BP、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脂等)/ASCVD-Risk-Estimator美国指南:心血管风险评估——ASCVD风险评估与BP水平相结合美国指南:关于BP治疗阈值与指导高血压药物治疗的ASCVD风险评估*的使用建议Whelton PK,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Nov 13.推荐类别证据级别建议I 类SBP:A级1. 对合并临床CVD且平均SBP≥130mmHg或平均DBP≥80 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降低血压进行二级预防以控制CVD事件再发;对10年ASCVD风险≥10%且平均SBP≥130 mmHg或平均DBP≥80 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降低血压进行一级预防DBP:C级至EO级I 类C级-LD级2. 对于无CVD病史,10年ASCVD风险<10%,且SBP≥140 mmHg或DBP≥90 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降低血压进行一级预防* ASCVD定义为无CVD成年人中首次出现的非致死性心梗或冠心病死亡,或致死性或者非致死性卒中欧洲指南:基于BP水平、是否存在CV危险因素、HMOD或并发症的高血压分期分类Williams, et al. J Hypertens. 2018 Oct;36(10)1953-2041高血压疾病分期其他危险因素、HMOD,或者疾病BP(mmHg)分级正常高值SBP 130−139DBP 85−891级SBP 140−159DBP 90−992级SBP 160−179DBP 100−1093级SBP ≥ 180DBP ≥ 1101期(无合并症)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低危低中危高危1或2个危险因素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 3个危险因素低中危中高危高危高危2期(无症状疾病)HMOD、CKD 3期或无器官损害的糖尿病中高危高危高危高危-极高危3期(确诊疾病)有症状CVD、CKD ≥ 4期或伴器官损害的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低~中危高血压患者推荐进一步使用SCORE评分进行10年CVD风险评估欧洲指南推荐10年心血管风险分层(SCORE评分系统)极高危有以下任何一项的人群冠心病:临床或影像学确认临床:急性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或其他动脉的血运重建、卒中、TIA、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疾病影像学:造影或超声显示明显的斑块(≥50%)(不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存在靶器官损伤的糖尿病:如蛋白尿或有一项主要的风险因素如3级高血压或高脂血症严重CKD :eGFR≤30ml/min/1.73㎡10年SCORE风险≥10%高危有以下任何一项的人群单个风险因素显著升高,特别是胆固醇≥8mmol/L(≥310mg/dL)如家族性高脂血症、3级高血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除患有1型糖尿病的年轻患者或没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为中危高血压性左室肥大中度CKD :eGFR 30~59ml/min/1.73㎡10年SCORE风险5~10%中危10年SCORE风险1~<5%2级高血压很多中年人属于这一类低危10年SCORE风险<1%Williams, et al. J Hypertens. 2018 Oct;36(10)1953-2041•对于已经存在心肾疾病、糖尿病、有显著升高的单一风险因子(如胆固醇)或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大的高危及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推荐用SCORE系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史血压(mmHg)SBP 130~139和/或DBP 85~89SBP 140~159和/或DBP 90~99SBP 160~179和/或DBP 100~109SBP≥180和/或DBP≥110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中/高危很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CKD 3期,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中/高危高危高危很高危有症状的CVD,CKD≥4期或有并发症的糖尿病高/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 3期和CKD分期≥4期进行了区分•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中国指南:心血管风险评估和分层中欧美指南心血管危险分层比较ü美国指南:基于ASCVD风险评估与BP水平相结合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ü欧洲指南:基于BP水平、是否存在CV危险因素、HMOD或并发症的高血压分期分类,推荐10年心血管风险分层(SCORE评分系统)ü中国指南: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层次各指南对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视说明——高血压的诊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须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我国超过90%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193.5%39.7%0.0%20.0%40.0%60.0%80.0%100.0%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2个危险因素1.李红娟,等.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Supplement).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虽然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并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