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病例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40
休克病例分享-V1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指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或血容量减
少导致血液循环失调,致使组织器官缺氧、营养不良,危及生命。
以
下是一些典型的休克病例分享:
1.感染性休克:一名60岁男性,起初出现发热、寒战、腹泻等症状,
随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不稳定,最终陷入休克状态。
医生通
过血液和尿液检测发现患者患有严重的细菌感染,采取抗生素和血容
量扩充等治疗措施,最终救治成功。
2.过敏性休克:一位25岁女性,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皮疹、喉部水肿
等症状,迅速进入休克状态。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患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食物或药物引起的。
医生立即进行抗过敏治疗,包括给予
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最终患者得以康复。
3.心源性休克:一名50岁男性,因重度心肌梗塞入院,随后出现心率
加快、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等症状,最终导致休克。
医生立即进
行心脏支持治疗,包括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机械通气等,最终挽救了
患者的生命。
以上这些病例表明,休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涉及多种因素引
起的心血管疾病。
通过严密的监测、快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休克病例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感染性休克案例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常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
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介绍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6岁,因发热、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没有明显诱因感染史。
入院时患者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腹部无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
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寒战、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症状。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感染性休克患者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器官功能评估,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血压下降、组织低灌注、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积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控制感染源,纠正休克状态,维持器官功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血液净化治疗等。
此外,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积极处理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结语: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感染性休克患者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感染性休克,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率。
规培学员汇报病史:患者,男,72岁,因“大便习惯改变1+月”,于2020年10月21日入院。
患者老年男性,病程长;主要表现:患者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入院前肠镜提示为状直肠Ca,已取活检,病检结果:直肠腺癌。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4℃ P 91次/分 R 20次/分 BP 109/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腹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分,未闻及金属音及气过水声。
直肠指检:肛周无红肿渗液,进指3cm,进指顺利,距肛缘3cm处可扪及肿瘤下缘,质硬,活动度差,退指指套血染。
辅助检查:2020.10.21我院肠镜:直肠距肛门3-7cm查见马蹄型新生物生长,表面覆盖灰白苔坏死物,触之易出血。
予以送检。
其余所见结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溃疡及新生物。
血常规+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1.18mg/L,红细胞3.64×1012/L↓,血红蛋白104g/L↓,白细胞4.17×109/L,血小板191×109/L;动脉血气分析:全血钙1.11mmol/L↓,总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33%↓,碳氧血红蛋白1.6%↑,阴离子间隙6mmol/L↓,氧分压222mmHg↑,实际碳酸氢根28.4mmol/L↑,标准碳酸氢根27.0mmol/L↑,细胞外碱剩余3.3mmol/L↑,动脉氧饱和度99.1%↑。
颈部血管彩超:1、右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阻力指数增高;2、左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3、左侧椎动脉稍细小,走行弯曲;4、右侧椎动脉走行弯曲。
下肢血管彩超:1、右侧小腿肌间静脉增宽;2、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心脏彩超:右室增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二尖瓣反流(极轻度);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CATALOGUE 目录•病例介绍•感染性休克概述•病例分析•治疗及预后•讨论与总结患者姓名:张三年龄:42岁性别:男籍贯:中国01020304病例基本信息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治疗经过患者因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就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给予抗生素、补液等治疗。
数天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休克症状,紧急送往医院就诊。
定义感染性休克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而致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病因感染性休克主要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以细菌最多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感染性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定义及病因发病机制微生物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菌的毒力、感染灶的范围、病人年龄、免疫功能等有关。
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精神状态改变,如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
尿量减少或无尿。
皮肤改变,如发绀、花斑样改变等。
体温骤升或骤降,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
诊断标准严重感染手术或创伤免疫系统抑制其他因素感染性休克诱发因素01020304如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如胰腺炎、胆道感染、肠梗阻等。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放化疗后等。
如肠穿孔、肠瘘等。
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
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X线或CT可见感染灶。
影像学检查血培养或组织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病原学检查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休克鉴别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与其他疾病鉴别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
03血管活性药物在液体复苏无法维持血压的情况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讨论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下午/晚上][具体时间]二、讨论地点。
[科室名称]医生办公室。
三、参加人员。
主任医师:[姓名1]副主任医师:[姓名2]主治医师:[姓名3]、[姓名4]住院医师:[姓名5]、[姓名6]、[姓名7]护士长:[姓名8]责任护士:[姓名9]四、病例介绍(住院医师[姓名5])“各位老师,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个有点棘手的病例啊。
患者是一位55岁的男性,叫[患者姓名]。
他是因为发热、咳嗽、咳痰5天,加重伴意识不清1天入院的。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平时血糖控制得不太好。
入院的时候呢,体温飙到了39.5℃,血压低得吓人,只有80/50 mmHg,心率倒是很快,120次/分。
呼吸也急促,30次/分。
患者神志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
肺部听诊满布湿啰音,就像里面在开小水泡音乐会似的。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特别高,2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高得离谱,达到了90%。
降钙素原(PCT)也高得不像话,都10 ng/mL了。
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
”五、病情分析与讨论。
1. 感染源的确定(主治医师[姓名3])“我觉得这个患者的感染源很可能就是肺部。
他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肺部听诊情况也很糟糕。
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就低,就像一个到处都是破洞的城墙,细菌啥的特别容易入侵。
而且这么高的白细胞和PCT,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不过呢,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泌尿系统或者腹腔。
得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像尿培养、腹部超声啥的,把那些隐藏的‘小怪兽’都找出来。
”2.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副主任医师[姓名2])“这个感染性休克啊,就像是一场体内的大风暴。
细菌释放的毒素就像洪水猛兽,把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正常生理功能搅得乱七八糟。
毒素会让血管扩张,就像把原本好好的水管突然撑大了,血压可不就降下来了嘛。
同时,心脏为了维持血液循环,只能拼命加快跳动,就像一个小马达超负荷运转。
汇报病史:患者高**,男性,85岁,以“咳嗽、咳痰、气喘2周,寒战、高热1天。
”为主诉于2008年9月26日入院。
缘于入院前2周出现阵发性咳嗽,咳黄色粘稠痰,痰多不易咳出,伴气喘、可平卧,自觉发热,未测体温,入院前1周就诊我院干部特征一科,查血常规WBC5.1x109/L、Neu82%,心电图:频发室早、I度房室传导阻滞.胸片(CR0090915):双肺感染性病变,痰培养检出:恶臭假单胞菌,治疗上予以噻吗灵、可乐必妥抗感染,洛汀新降压等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症状略有好转,但于4天前及2天前于静脉输液时2次发生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5度,考虑为输液反应,并予非那根退热及其他对症处理停可乐必妥改拜复乐抗感染,体温逐渐下降,于入院前1天输液中于输液中再发寒战、高热,体温达39.5度,血压下降,最低至72/48mmHg,予多巴胺(5-8ug/(kg×min))维持血压,血压维持在120-150/60-75mmHg,后拟"休克原因待查,肺部感染"收入重症内科继续治疗。
查体:T:36.5℃ P:80次/分 R:18次/分 BP:130/75mmHg SaPO2 100%(FiO2=33%).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80次/分,心律齐,心音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约4次/分。
右腰部见长约10cm手术疤痕.双下肢无水肿。
左侧肢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 级。
入院诊断:1.休克原因待查: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2.肺部感染 3.输液反应可能 4.急性胃粘膜病变并上消化道出血。
讨论目的:明确高热、寒战原因休克原因。
林**主任医师:患者于干部特诊一科治疗期间3次出现寒战高热,均为输液过程中出现,目前考虑为输液反应。
临床上输液反应分为三类:1.致热源反应:内毒素等致热源入血可引起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2.脓毒血症:输液过程中细菌入血并定值可引起脓毒血症,此时可出现寒战高热,血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