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阅读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09 KB
- 文档页数:12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每个故事准备一个故事摘要和相关问题。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以便展示故事内容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 阅读故事(15分钟)-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的故事,向学生朗读或播放相关录音。
- 学生跟读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5名学生。
- 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摘要和个人理解进行回答。
-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分享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故事背后的寓意等。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格林童话故事,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3. 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和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事主题和教育意义的把握程度。
以上是《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并分析童话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和作者。
2. 分发《格林童话》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3. 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片段等方式引入《格林童话》的主题和背景。
-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特点。
2. 分发故事(5分钟):- 分发《格林童话》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给学生。
-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篇故事进行阅读。
3. 阅读交流(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所选择的故事。
-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故事。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观点。
5. 整体交流(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 学生可以相互提问、辩论和交流观点。
6. 总结(5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学生对《格林童话》中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童话故事。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演出,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3.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童话作品,扩大阅读领域。
六、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的故事选段。
2. 图片、视频或故事片段等介绍《格林童话》的素材。
3. 分组讨论和交流的小组活动指导。
4. 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表格。
以上是《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 适用对象:小学生-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和分享《格林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故事选择- 从《格林童话》中挑选适合小学生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
2.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准备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
3. 课堂活动-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可以选择口头分享或书面分享。
-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绘制的故事场景图或角色形象图。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推理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加参与度。
4. 课后延伸-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学校的读书分享平台上。
- 学生可以选择继续阅读其他《格林童话》故事,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分享表现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故事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格林童话》故事书籍- 故事场景图或角色形象图的绘图纸- 学校的读书分享平台以上为《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的教案。
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开启想象之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享受这个课程,发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阅读教案《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由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编写而成。
这本书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红帽子》等。
这些故事以幽默、想象力丰富的方式展示了人类智慧和美好的品质,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幻想。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格林童话》,我们设计了一个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对经典童话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故事中找出主题和道德,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格林童话》故事集。
2.预备卡片和颜色笔。
3.小组讨论选题。
4.班级公告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让孩子们回顾自己对童话故事的认识和理解,引起阅读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童话故事有什么作用?2.听读和讨论(30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例如《灰姑娘》。
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故事的大概情节,然后逐段读给学生听。
读完每一段后,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是什么样的性格?-故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它们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故事的结局如何?你对结局的评价是什么?3.寻找主题和道德(2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
例如,《灰姑娘》的主题可以是“美德与幸福”,道德可以是“美德会被发现和回报”。
让学生在预备卡片上写下找到的主题和道德,并用颜色笔标注。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童话故事,并进行深入讨论。
让每个小组写下他们选择的童话故事的主题和道德,并展示给全班。
每个小组还可以准备一个小课堂,介绍这个故事的情节和自己的理解。
5.总结(10分钟)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得以深入阅读和理解《格林童话》,并通过讨论找到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创造力。
《格林童话》阅读活动教案格林童话阅读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德国文化和传统故事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和历史
2. 阅读格林童话的选段,包括《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3. 分析故事情节,角色性格,主题和道德含义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方法
1. 讲解和讨论
2. 阅读和分析
3. 创作和表演
教学步骤
1.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和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德国文化和传统故事
2. 阅读选段,分析故事情节,角色性格,主题和道德含义
3. 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分享和表演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对德国文化和传统故事的了解程度
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故事选段和相关资料
2. 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3.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质量。
《格林童话》阅读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增广见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二、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2个课时四、活动准备1. 《格林童话》故事书若干本2. 阅读活动记录表3.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五、活动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环节:通过播放《格林童话》相关的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引入环节:通过播放《格林童话》相关的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格林童话》进行阅读。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格林童话》进行阅读。
3. 互动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互动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第二课时1.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阅读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阅读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
2.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选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选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3.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中的道理。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中的道理。
六、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讨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讨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和角色扮演的表现进行评价。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林童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和寓意。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书目:《格林童话》2. 教学章节:第一至第五章3. 主要人物: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大灰狼、勇敢的小裁缝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一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共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时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纸质书籍或电子书。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参考资料:有关《格林童话》的解读、评论等。
六、教学内容1. 教学章节:第六至第十章2. 主要人物:睡美人、海的女儿、穿靴子的猫、铁炉匠、猫和老鼠交朋友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六至第十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格林童话作品分析:《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2、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阅读童话的方法:略读——精读——感悟。
教学难点: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1、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书)2、和书做朋友,为什么会聪明又可爱?3、正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所以人们写出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言。
(生说有关读书名言)4、简要介绍自己对哪些书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展示你的书)(介绍自己读的新书)二、1、说得好“一本好书会是我们终身的伴侣,会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
”所以我们应该热爱读书。
应该以书为伴,近一段时期我们读的最多的是什么书?(格林童话)这节课我们就以《格林童话》为主题,上一节读书汇报课。
(板书:《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2、我这里有一些词语(出示卡片)看大家认不认识?(生轮流答)3、词语不光要认识,还应该能理解,谁来说说自己都理解了那些词语?4、这些童话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谁愿意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呢?5、除了词语和句子,谁还能说说你对一篇童话的内容的了解或感受。
(板书:感受)6、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让我们明辨了好与坏,善与恶。
那么你们能把这些表演出来吗?生:表演小红帽7、大家对格林童话理解的很好,我们搞一个知识竞赛好不好?小竞赛三、1、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同学们不仅认识、积累了词语,而且还明白了很多道理,收获很多,其实,不论读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只要把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找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切身感受你都会取得不小的收获,而这三点也正是我们以后所要写的读书笔记的三大基本内容。
2、下面我们就来读《蚂蚁和蜘蛛》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写在老师给你们发的读书卡上。
(生读生写)再读一遍,和同桌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并写在读书笔记。
一篇读书笔记就基本完成了,同学们会写读书笔记了吗?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道理,还会写读书笔记了,这一些归功于读书,就让我们用书这首诗歌来结束本节课吧(生齐读)作业设计:一、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害死白雪公主。
(1)毒酒(2)毒苹果(3)毒梳子2、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1)猎人(2)妈妈(3)小红帽自己3、《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后杀了小王子了吗?()①杀了小王子②没有杀小王子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①烤鹅②圣诞树③奶奶5、丑小鸭冻死在湖面上,()救了她。
①鸭妈妈②老婆婆③农夫二、是非题(在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在《海的女儿》中,巫婆说:“人鱼一旦死了,便将化成海水中的泡沫。
”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格林童话》,交流阅读感受。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学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我们吗?”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想见见他们吗?(多媒体出示几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
)谁认识他们,给我们介绍介绍吧?最好能说说他们来自于哪个故事?你对他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这些朋友都是来自于童话故事里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是要带着大家继续走进好玩的《格林童话》里,去认识了解更多的童话朋友!(板书:《格林童话》班级读书会)二、“学习方法吧!”: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平时是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籍的呢?2、学生交流,教师以鼓励评价。
3、总结:拿起书,阅读扉页上的(指明在书上什么位置)书籍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整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浏览目录上的小标题也可以让我们对这本书的框架结构有更明确的把握。
除了这些,作者介绍,编后记的阅读也都能帮助我们轻松阅读这本书。
因此,咱们在拿到书的时候,不要着急翻看内容,先了解这些,对我们的阅读也是有好处的。
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刚才老师讲到的方法,首先来整体阅读阅读这本书。
4、全班交流:经过刚才的阅读,你收获到了什么?5、有很多同学以前或者听过或者读过这本书,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或者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故事?6、《格林童话》是由著名的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多媒体出示作者和书本照片)从它面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今天这节课,咱们主要来读读其中的三则故事。
三、“童话故事连连看”:(多媒体出示需要阅读的三则故事名称:《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三兄弟》)1、阅读第一则故事:《青蛙王子》(1)安安静静读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你都遇见了哪些朋友?(分别出示)(3)你最喜欢哪一个朋友?为什么?(4)小公主分别是怎样对待青蛙王子的?从她的态度上,你想说什么呢?(5)总结。
2、阅读第二则故事:《三兄弟》(1)小组组员分角色共读故事。
(2)小组合作:哪个小组能够合作合作,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3)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现在你想对三兄弟说什么?(5)总结。
3、阅读第三则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1)教师引导阅读故事:渔夫的妻子分别向比目鱼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分别是什么?(一次角色阅读人物对话)海水一次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总结。
4、联系:从这三则故事中,你分别明白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5、阅读链接:同学们,这是《格林童话》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则故事。
读完了故事,我们不仅认识了更多的童话人物,了解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还记住了有趣的故事内容,得到了有益的道理启示。
在《格林童话》这本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这些收获,比如善良的《白雪公主》、《十二个跳舞的公主》、《四个聪明的兄弟》、勇敢的《小红帽》、神奇的《金鸟》等等。
(多媒体依次出示图片)如果你用心阅读,一定可以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道理!四、“期待你的阅读!”:师:一路书香,伴我成长。
今天,我们阅读了《格林童话》里的三则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格林兄弟精心搜集的其他童话故事。
有时间的时候,大家可以继续交流你的阅读感受;也可以将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听。
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方法:略读——精读——感悟。
让学生欣赏文本里生动的故事情节描写同时,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
3、阅读时,通过文中的字句和用心思考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阅读童话的方法:略读——精读——感悟。
教学难点: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
指导过程:一、欣赏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二、走进格林兄弟和他们的童话世界:1、学生自由说:你们对格林兄弟和他们的童话有哪些了解?2、教师补充点拨。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他们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人世间的忧患困苦。
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同度过的。
从中学到大学期间,他们始终住在一起,并且连书籍和其他任何财产也都是共有的。
所以他们在搜集童话的时候,特别看重那些表现人间真情、饱含生活温馨的童话素材。
《格林童话》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为著名。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
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呢?这本书里充满了冒险、神秘、梦幻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美丽的白雪公主、放鹅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小精灵;充满危险的黑森林,风光绮丽的城堡……这些奇妙美丽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久久难以忘怀。
除此之外,这本小书中还有一些民间故事,那些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感觉那么的亲切。
他们好像正透过书页告诉我们,如何分清善良和邪恶,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如何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
三、交流读书收获1、小组交流现在让我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讲。
当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讲完之后你来补充,选出发言最棒的同学.2、全班听讲故事同学们交流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指名讲。
讲完提问: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从故事中知道了些什么?(提问讲故事的学生)其他同学听了他的发言,有什么要说的吗?四、小结:看来大家对故事的理解有深有浅.读书就要这样,读读想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辨一辨,倾听别人的看法,才能全面了解故事.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格林童话》,交流阅读感受。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学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阅读笔记。
二、以《灰姑娘》为例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一)、略读故事,感知内容。
1、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哪一个?能说说理由吗?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围绕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二)、精读片段,感悟人物。
1、四人小组共同欣赏故事,讨论一下你你读后有什么思考?有什么收获?2、组织合作交流:首先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之后由其它大组的同学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悟人物的特点,品味故事的精彩描写。
例如:有一次,父亲要到集市去,他问妻子的两个女儿,要他给她们带什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