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结合《格林童话》一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通过选取《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童话的定义和特点。
2. 主题和情节分析。
3. 人物角色和形象描写。
4. 意义和价值观的解读。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阅读不同的童话故事,并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
-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童话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 创作作业:提供主题,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作业评分:针对课堂讨论和创作作业进行评分。
- 口头表达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参考资源- 格林童话选编- 相关文献和批评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分为若干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包括预、阅读、讨论和评价等环节。
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以上是《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的基本内容,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欣赏这些经典童话往往需要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设计一堂以《格林童话》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内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掌握《格林童话》中常见的故事题材和元素;3. 学会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和解析《格林童话》;4. 分析和评价《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探究《格林童话》的背景(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格林童话》的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故事的来源和作者背景。
2. 了解《格林童话》的常见题材和元素(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教材中选择3-5个不同题材的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常见的题材和元素;-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阅读策略指导(25分钟)- 教学示范:老师针对一篇选定的童话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来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节;- 小组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未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在小组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并交流结果。
4. 道德价值观分析(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就一篇富含道德题材的童话故事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评论。
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30分钟)- 个人写作:学生自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撰写一篇针对该故事的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作品分享:鼓励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读后感,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讨论。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案走进《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1.看图猜猜猜展示几幅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2.走进《格林童话》介绍《格林童话》的封面,指出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走进作者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科布和威廉·格林兄弟。
他们是德国人,收集整理了200多个民间童话故事,最终出版了《格林童话》。
三、走进童话故事测试学生对《格林童话》故事的了解程度,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例如,七个小矮人并不是帮助了灰姑娘,小裁缝并不是娶到了国王的女儿。
然后,介绍一些故事的情节,如《聪明的小裁缝》中小裁缝用智慧战胜熊,娶到公主,《三根羽毛》中最小的儿子成为国王等。
同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玻璃瓶中的饿妖怪》中小伙子第二次放妖怪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白雪公主》中王后为了害死白雪公主使用了什么方法等。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格林童话》故事的情节和道理,同时也能够对童话故事产生更大的兴趣。
B嫌法拉达老了不中用,这句话没有上下文,无法确定其意义,因此可以删除。
C法拉达在路上欺负过他,这句话也没有上下文,无法确定其意义,因此可以删除。
四、走进《灰姑娘》在我们班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中,似乎没有什么故事能难倒他们。
但是,仅仅热爱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阅读。
因此,现在老师选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灰姑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吧!1、讲述故事大概内容谁能给我们简单地讲一下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呢?2、在这个故事中,你认识了哪些童话中的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王子、后妈、两个姐姐和白鸟。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我最喜欢灰姑娘,因为她善良、可爱、漂亮。
看,灰姑娘来了!(老师展示灰姑娘的图片)你们也喜欢她吗?你们喜欢她的理由是什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像灰姑娘一样,爱自己并给自己机会,不放弃。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计划介绍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格林童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计划将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和主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细节、推理和阅读隐含意义。
-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观察文学风格、理解主题和角色形象。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故事创作和表达。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教学内容1. 序言- 引入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 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2. 故事阅读- 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经典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
- 学生进行故事分析,理解故事的结构和主题。
3.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格林童话中的文学风格,如叙述手法和语言运用。
- 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4. 创意表达- 学生进行故事改写、角色扮演或绘制插图等创意活动。
- 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
5.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 学生合作进行课堂项目或表演,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评估-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 创造力:评估学生的创意作品和表达能力。
- 合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中的参与和合作程度。
教学资源- 格林童话选集- 课堂讲义和活动指导- 创意活动材料和工具参考文献请注意,这个部分的内容我无法提供,因为我不能引用不能确认的内容。
您可以自行搜索和参考相关的文献和资源。
---以上是《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计划》的简要概述。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希望这个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谢谢!。
《格林童话》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格林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二、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2、幻灯片、《格林童话》。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3.开学一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一个月了。
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
这一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二)图书交流推荐会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格林兄弟,重温经典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格林童话》(展示书)2. (出示格林兄弟的图片)这两位是格林兄弟,你了解格林兄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出示)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
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
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
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
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
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你读过格林童话吗?4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格林童话》,重温他那亲切感人的经典故事。
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积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格林童话》简介1.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和特点1.2 讲解《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类和数量1.3 分析《格林童话》在我国的影响力及价值第二章:阅读方法指导2.1 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格林童话》篇目2.2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童话故事,如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2.3 引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记录重要信息和感受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格林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3.2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题和寓意3.3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情节排序、复述等实践活动第四章:人物形象解读4.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如善恶、美丑等4.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影响4.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实践活动第五章: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承5.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诚实、勇敢、善良等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格林童话》故事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实践活动,提高阅读体验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故事排序、复述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3. 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升,通过课堂参与度、阅读笔记等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原著或改编版本书籍2. 教学PPT、教案、阅读笔记模板等3. 网络资源,如故事音频、视频、相关文章等4. 角色扮演道具、故事改编素材等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共五个章节,预计教学时间为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格林童话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文学作品集,包含了许多令人陶醉的故事和寓意深远的情节。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阅读能力。
本篇教学设计将分享一种适用于中学生的《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安排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悉格林童话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并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3.掌握阅读并解读格林童话的技巧;4.培养阅读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背景介绍通过精心设计的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写作动机和影响等。
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对童话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故事解读选择一到两个经典的格林童话,如《白雪公主》或《灰姑娘》,并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这些童话,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如填写故事梗概、标记重要情节和角色等。
3.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故事分析,包括人物特征、情节线索和寓意等方面。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整个班级的讨论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观点,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主动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格林童话插图或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提问学生对于童话的看法和期待,逐渐过渡到对于本节课的引入。
2.背景介绍呈现关于格林童话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化影响等。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对这部童话作品集有初步的了解。
3.故事解读选取一个经典的格林童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提示,以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4.小组阅读与任务将学生分为小组,并将每个小组分配到一个格林童话故事。
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阅读和解读故事,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填写故事梗概、整理重要情节和角色等。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格林童话》简介一、教学目标1.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掌握《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3.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意义。
3.掌握《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4.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3.分享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及其原因。
4.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格林童话》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书籍。
四、课后作业1.阅读《格林童话》中的其他故事,了解其内容和精神。
第二章:《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挖掘其中的道德观念。
2.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善恶报应、勇敢善良等价值观。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自主学习: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挖掘道德观念。
3.分享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从《格林童话》中学到的道德观念。
4.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念,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后作业1.阅读《格林童话》中的其他故事,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格林童话》阅读心得一、教学目标2.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分析《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挖掘其中的感悟。
3.分享《格林童话》阅读心得,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加深对格林童话的理解和欣赏-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学内容- 格林童话的背景介绍:讲解格林兄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这些童话的来源和特点。
- 格林童话的主要故事梗概:选取几个经典的格林童话,给学生简要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 格林童话的教育意义:重点讲解格林童话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和智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或简短的故事引入格林童话的主题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格林兄弟的影响力。
3. 故事梗概:选择几个经典的格林童话,给学生简要概述故事的情节,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开想象。
4. 教育意义:讨论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含的道德和智慧。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格林童话,自行编写故事梗概,并在班内进行分享和讨论。
6.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生对格林童话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作业- 阅读指定的格林童话故事,并写下对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 准备一份关于格林童话的简短介绍,分享给家人或朋友,鼓励他们一起阅读。
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学生对格林童话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教学资源- 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料- 格林童话选本以上是《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3.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
2. 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收集、整理德国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 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4.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背景。
2. 分析《格林童话》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故事。
3.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讨论故事梗概。
4. 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故事。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归纳、总结等。
1. 引导学生运用预测、归纳、总结等阅读技巧。
2.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阅读技巧,如预测、归纳、总结等。
2. 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选定的故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讨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内容】1.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精彩片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如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精彩片段。
2. 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如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引言《格林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充满了神奇和幻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故事。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格林童话》的阅读指导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间;- 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格林童话》中的重要主题和动机;-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格林童话》的封面和一些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兄弟,并谈论他们的影响和贡献。
第二步:阅读理解- 选取一篇适合的短篇《格林童话》故事,将故事内容分段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展示的内容进行阅读;-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和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
第三步:主题分析- 选择两个或更多的《格林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主题;- 帮助学生理解主题与故事情节、人物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思考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四步: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格林童话》故事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结构等,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第五步:展示与鉴赏- 学生轮流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对所选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整个班级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并互相鉴赏和研究。
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听取学生的讨论和观点;- 收集学生的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对所选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设计一个简短的阅读理解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格林童话》或其他经典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戏剧演出,加深学生对《格林童话》的理解和欣赏。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4.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格林童话》简介教学内容: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阅读指导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童话故事,提高阅读效果。
3. 第三课时:欣赏与讨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4. 第四课时:道德教育5. 第五课时:阅读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格林童话》中道德观念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原著或改编版。
2. 相关介绍《格林童话》的资料或视频。
3. 课堂讨论所需的小组活动材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六课时:故事分享教学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向全班同学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方法:讲述、交流2. 第七课时:创意写作教学内容:以《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指导、创作3. 第八课时:角色扮演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扮演《格林童话》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教学方法:表演、互动4. 第九课时:阅读拓展教学内容:推荐与《格林童话》相似的课外阅读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方法:推荐、自主阅读5. 第十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收获。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材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民间故事集,被广大读者喜爱。
作为一本经典的童话书籍,它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快乐的阅读体验,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材》,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格林童话的故事。
教材内容本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格林童话简介本部分将向学生介绍格林童话的起源、作者以及主要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格林童话的世界中,并对其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故事概览教材将列出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并对每个故事进行简要的概述。
通过阅读这些概览,学生们可以在开始阅读实际故事之前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文化解读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本部分将对每个故事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含义,并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阅读指导阅读是培养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材将针对每个故事提供一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角色以及故事的主题。
这些指导将包括问题引导、角色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策略和思考能力。
5. 创意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本教材还将提供一些创意活动,如绘图、写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展示对格林童话的理解和想法。
教材价值《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材》的设计旨在满足孩子们对格林童话的阅读需求,并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和阅读指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该教材的主要价值包括:-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格林童话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材》的研究,相信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格林童话的魅力,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