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11
东华大学教务处通知教函2012年5 号签发:吴良关于对201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的通知各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7] 15 号)要求,2010年我校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第四期),目前项目已实施已近两年,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
根据计划要求,将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组织结题验收。
具体通知如下:一、结题范围1.结题项目为2010年度国家级所有合同到期项目;2.由2012届毕业生负责的项目及2009年度立项的未结题的项目必须结题;3.其他未到期但已完成的项目,亦可结题。
二、结题具体要求1.各项目负责人于5月11日以前向所在学院提交项目合同书所规定的结题验收材料:(1)验收鉴定表(鉴定表必须小组成员全体签字,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学院领导小组审定);(2)项目总结(结题)报告;(3)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情况记录簿”;(4)支撑材料,包括文献资料综述、研究或设计方案论证材料、原始记录、论文(或设计报告、或研究报告)、实物、软件、专利等;(5)相关材料电子光盘;含:a.项目组人员集体照片及工作照各一张;b.立项申请书、中期检查表、验收鉴定表、项目总结报告等,c.所发表论文的word版;d.相关专利及获奖证书的照片等。
2.各学院于5月18日前组织专家答辩。
学院答辩组由3~5位专家组成,各学院教学院长为验收答辩组组长,请各学院在答辩时间与地点安排及答辩专家名单确定后于答辩前一周予以公布,并报教务处。
3.结题答辩时,将项目总结报告制成PPT格式,项目组成员一般应全体出席,共同汇报和答辩、阐述自身的想法,回答专家组的提问、听取专家组的评审意见。
专家组应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验收鉴定意见。
4.各学院于5月25日前将验收项目汇总表及相关验收材料报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审核验收。
附件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2010年课题申报指南一、高端通用芯片方向课题1 安全适用计算机CPU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围绕国产CPU的技术发展需求,针对国内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开展CPU新型架构、CPU实现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2.考核指标(1)技术指标1.1新型架构研究(要求完成验证系统设计)1.1.1单核或同构/异构多核CPU架构,综合功能/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1.2动态功耗管理和设计优化,功耗小于3W;1.1.3基于新型架构的编译工具链技术研究(与基础软件方向互动)。
1.2实现技术研究1.2.1高速PHY设计技术研究(要求完成流片验证):DDR2/3、SATA2.0,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1.2.2片上存储器全定制设计技术研究(要求完成流片验证):A)多端口寄存器堆容量不小于64字×64位,4读4写,访问时间小于0.5ns;B)SRAM容量不小于1024位×64位,访问时间小于0.5ns。
1.2.3高性能图形加速器设计(要求完成FPGA验证):支持3D、高清功能;1.2.4利用国内先进集成电路代工厂开发CPU专用工艺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2)应用技术研究2.1基于国产CPU的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方案设计;2.2安全保密电脑方案设计。
3.研发周期2010-2011年。
4.其他要求(1)课题安排:支持1-2家;课题资金资助方式:前补助;(2)牵头申报单位应具备组织国内优势单位共同完成的能力,并在申报书中提交完整的组织实施方案;(3)课题任务成果必须能够集成为整体解决方案。
5.资金比例要求本课题的资金比例总体要求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申报单位自筹为1:0.4:0.6。
课题2 高性能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围绕国产嵌入式CPU的发展需求,针对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开展嵌入式CPU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存储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低功耗设计优化技术及专用工具研发和SoC应用示范研究。
创新工程办公室编总第14期2011年第2期2011年11月14日我校召开2010年度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评审会为了解掌握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创新工程办公室于2011年11月10—11日组织开展了我校2010年度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评审。
参加评审会的有创新办、学生处等有关单位及土木、环境、信控、材料、冶金等院(系)的评审专家,以及参与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全体学生,评审采用学生现场答辩和专家提问的方式。
为使本次检查评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创新工程办公室在检查前下发了《关于对2010年度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西建大创字(2011)015号],通知中对项目的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程序、检查方式以及结果呈报形式做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为了使中期检查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创新工程办公室秉承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回避制度,由相关院(系)推荐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且在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没有指导项目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组对全部40个项目进行中期评审检查。
参加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以PPT演示和现场答辩等形式接受评审专家组的检查。
各项目组负责人首先简要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及经费开支情况,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各评审专家在听取了项目组负责人的汇报后,结合各项目组的汇报内容进行了提问,同时针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定打分。
可以看出,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科研素质及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艺术学院、信控学院、机电学院等院系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在全国机器人大赛、智能车大赛及雕塑艺术设计等各种大赛中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建筑学院、土木学院、环境学院把项目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非常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材料学院、冶金学院、理学院依托项目积极开展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多篇,有的项目还申请到了专利,但仍有部分项目没有按进度要求开展工作。
关于开展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凡是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有浓厚兴趣的2007级、2008级、2009级在校本科生均可以申报,项目团队人数控制在2-5人,每个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
二、项目类别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分为省级和校级项目。
三、项目数量及资助数额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遴选省级项目25项,均为文、经、管、教等大文科类项目,每个项目资助6000元;校级项目30项,其中文、经、管、教等大文科类项目25项,每个项目资助3000元,理工类项目5项,每个项目资助5000元。
四、经费划拨2010年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即将项目第一期经费下拨到各学院,各学院依据本院的实施细则对资助项目进行日常管理。
五、时间安排1、动员申报阶段(2010年8月10日—9月3日)各学院要广泛动员学生结合日常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寻找创新点,开展项目策划,并填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请表》(见附件1)。
填写的电子版、纸质版申请表分别于9月3日上午12点前上交商杰强老师邮箱:308046662@,学院学工办(院系楼117)2、项目初审阶段(2010年9月4日—9月5日)各学院要成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并填写评审意见,按照2010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分配指标(见附件2)限额于9月6日前报教务处。
3、项目评审阶段(2010年9月8日—9月9日)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学院报送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
六、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各学院要指定专门院领导负责2010年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请程序,项目实施步骤,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关于开展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学院: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为做好本次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学校拟评项目数1.拟评项目数:201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遴选4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遴选40项。
2.项目申报计划分配:见附件1二、申报对象凡是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有浓厚兴趣的2008级、2009级在校本科生均可以申报。
三、申报要求1.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
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
2.每个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
正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未结题的项目组学生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3.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我设计、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研究项目。
4.申请立项的项目应具有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避免项目超大、过难。
5.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
6.每个项目须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须认真履行指导职责,负责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每位指导教师指导项目数不得超过1项,指导200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未结题的教师,本次不予安排新项目的指导。
四、申报立项程序及时间安排1.2010年6月21日至25日各学院应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宣传与指导,广泛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2.2010年6月26日至8月27日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确定研究项目,并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向所在学院提交。
3.2010年8月28日至9月5日各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按照2010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额分配指标,从中推选出优秀候选项目并进行排序。
关于对2010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进行答辩的通知
各学院及各项目学生负责人:
根据学校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安排,学校决定在5月7日(周五)下午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要求各项目学生负责人进行答辩,每个项目负责人简要介绍个人自身情况、项目来源、项目研究目标及内容、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预期成果,陈述时间不超过7分钟(须用PPT演示),然后,专家提问题学生回答,回答时间不超过3分钟。
请各学院务必通知到每个项目负责人,要求各项目负责人提前20分钟到达答辩地点,未按时到达者,按自动放弃立项资格处理。
具体答辩时间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网站”()
附件:各小组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
教务处
2010年5月4日
第一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I-211)
第二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I-219 )
第三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I-220)
第四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I-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