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6.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 (3)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4
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3)经历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周长的过程。
(4)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6)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7)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
教学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
教师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汇报。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活动: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
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
学生活动:用测量纸带测量书、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教师活动:学生测量时教师作必要指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
教师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布置课外活动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课堂小结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6节《做一个测量纸带》,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制作一个测量纸带,通过测量纸带来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这个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知道如何使用测量纸带进行长度测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纸带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测量纸带的制作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测量纸带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记录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
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在学生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一个挑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和概念,你们还记得吗?比如,我们怎么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用尺子测量、用直尺测量等。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制作一个测量纸带,并用它来进行长度测量。
请大家仔细听讲,准备好动手做。
第二环节:呈现教学目标老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制作一个测量纸带,用它来进行长度测量。
你们知道测量纸带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测量纸带是一种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
老师:非常好!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制作测量纸带,并运用它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知道物体有多长了。
第三环节:制作测量纸带老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带、尺子、剪刀和胶水。
我将向大家展示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请仔细观察。
1. 准备材料:将纸带、尺子、剪刀和胶水摆放在桌面上。
2. 测量纸带的宽度:用尺子测量纸带的宽度,在纸带上标出刻度。
生连结,能激发学生更持久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6.做一个测量纸带一、选择题1.想测量图中水缸的一周的长,应选择( )来测量。
A.曲别针B.纸带C.小棒D.小立方体2.制作测量纸带时,不需要使用的工具是( )A.胶带B.放大镜C.剪刀D.铅笔3.关于用纸带测量水桶一周的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量时纸带要紧贴水桶,不能松,不能斜着围B.读数时要看纸带的起点和终点C.纸带的起点必须是零D.当纸带起点不是零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号4.下面在纸带上画的刻度正确的是()。
A.B.C.5.做测量纸带标记起点时错误的做法是( )A.起点用“0”B.起点用“3”C.起点要标记清楚D.起点可以不是“0”答案:1.B 2.B 3.C 4.C 5.B二、判断题1.测量纸带能够弯曲。
( )6.做一个测量纸带1.剪:2.粘:首尾相连,竖直粘贴3.标:“0”刻度2.测量纸带不能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 )3.只要有小立方体,就能测出小桶边缘一周的长度。
( )4.做测量纸带时,每一小格的长度要相同。
( )5.多测量几次,结果更准确。
( ) ( )答案: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小立方体测量不规则图形或者更大物体的长度的不方便。
为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借助小立方体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工具——测量纸带。
本课有以下活动:1.制作测量纸带2.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活动材料:材料:纸带、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塑料桶活动一、制作测量纸带活动二、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材料:测量纸带、小桶、科学书活动方法:用学生制作的测量纸带测量小桶桶口一圈的长度,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活动反思:1.测量桶口一圈的长度时,学生容易去测量桶身一圈的长度,需要老师强调。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课题做一个测量纸带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测量纸带具有简单、方便,又能代替小立方体进行测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按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重点按照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难点体会测量工具的改进为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怎样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我们用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测量直接测量可以吗?用小立方体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1)可以用纸带量完再铺平用小立方体测量纸带(2)可以先在纸带上画出小立方体,再围绕小桶一圈,这样直接就能测出来了。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我们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4.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利用画好小立方体的纸带能够弯曲,能够重复利用反复测量,这样的纸带叫做“测量纸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做一个测量纸带》讲授新课一、制作测量纸带1.观察测量纸带,小组讨论:怎样来制作这样一条测量纸带呢?注意起点标数字2.小组汇报制作过程:(1)(2)(3)(4)观察测量纸带的特点,讨论制作方法在观察测量纸带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纸带的特点,根据特点有利于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为学生有序完成测量纸带的制作打好基础3.按照图示步骤小组合作制作一条测量纸带4.展示制作成果二、测量小桶边沿长度1.思考:用测量纸带测量小桶边沿长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选择适当长度的测量纸带(2)测量纸带在围绕小桶转一圈时不能折叠……2.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制作的纸带测量小桶边沿的长度,并填写记录单3.汇报测量结果记录单思考测量时需注意的问题利用纸带进行测量,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用测量纸带测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加有序准确的完成测量,减少测量的误差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测量纸带的作用测身高是与学生生小桶边沿长度预测(个)30实际(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4 34 344.测量纸带和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的特点,可以代替小方格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研讨体验测量工具的由来,在标记计数方法过程中感知不同的技数方法。
利用自制的纸带测量一些物体,包括圆形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能用合理的方法,制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测量纸带。
三、教学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方块,固体胶,记录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入课。
师:1.哪位同学来说说,用小方格来测量桌子的长度,怎样才能测得准确?2.用小方格测量桌子的长度,先要找到起点,确定起点,(物体的起点,小方格的头和尾),量的时候要做到小方格首尾相接,接紧。
测好后数出小方格的个数就是长度。
二、新授。
活动一:制作纸带1、测量腰围,感悟不同的物体需要的测量工具也不相同。
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用小方格来测测老师的腰围,看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个小方格长,请同学们来当裁判,看看测的方法是否正确,测出来的长度是否准确?(提醒两个起点,测量工具的起点,测量物体的起点)测好后,追问:用小方格准确的测出老师的腰围容易吗?你认为那些地方不容易?(小方格直的,没法弯曲,小方格太短了,接不好。
)2、那你有办法比较准确的测出老师的腰围吗?1.用纸带2.拿出纸带让学生来测腰围,首先要确定好起点,量好以后要做好记号。
3.展示长度。
请同学来说,你说说看,老师的腰围要有多少长吗?4.老师想知道腰围有多少方格长,怎么办?5.用方格再去量纸带,怎么量,将小方格画在纸带上,然后数出来。
6.请同学上前演示画格子,老师帮忙。
7.表扬,将格子画在纸带上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条有格子的纸带,现在量好腰后展示给大家,你能马上读出老师的要有多少格长吗?数格子。
(小结:用小方格组合体测量圆的物体,比较麻烦,而且还太短了,用纸带测量能更加方便测量)8.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下子就读出多少方格长?标数字,9.你认为标数字首先应做什么?用彩笔画出起点,在按顺序标出数字。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6《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测量纸带》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测量纸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纸带的长度、重量等基本属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测量纸带这种工具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测量纸带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纸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测量纸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纸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纸带的使用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测量纸带2.学生分组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活动,引起学生对测量纸带的兴趣,然后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纸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通过PPT展示测量纸带的使用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测量纸带,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测量实践。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测量纸带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测量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测量纸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关于测量纸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测量纸带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6做一个测量纸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2.6做一个测量纸带》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会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对于测量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新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会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原理,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测量。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准备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等。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测量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猎人想知道森林里的一棵树有多高,但是他不会测量,于是他找到了一位科学家帮忙。
科学家通过测量工具,很快就解决了猎人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科学家能够那么快地测量出树的高度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展示如何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等,用测量工具测量其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刚才测量了什么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多少?让学生回顾测量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材分析】:
在第5课中,学生利用小立方体这个标准物来测量物体,并且学习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把十个小立方体粘贴在一起又快又准确地测量较长的物体。
但是,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的一圈的长度时,还是非常不方便。
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测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在测量时“起点”“首尾相接”“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惯和倾听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会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印有方格的纸若干、立方体组、空白纸带、圆柱形罐子、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科学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组合起来的十个小立方体”。
师:这是组合起来的十个小立方体,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预设:测量桌子的宽度,桌子的高度。
)请学生演示并思考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找准起点与终点,要注意首尾相连。
)
2. 聚焦问题。
师:小朋友们都记得真牢,看样子大家都学得不错。
那接下来老师就想来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一个大水桶。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水桶。
用组合起来的十个小立方体可以来测量水桶一圈的长度吗? (预设:一:可以。
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比较好的做法是小朋友会用组合起来的十个小立方体绕水桶一圈,提醒学生做起点标记。
但是由于小立方体不能弯曲,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准确。
二:不可以。
让学生说说不可以的原因。
1.组合起来的十个小立方体不能弯曲。
2.小立方是硬的。
)
3.小结:因为小立方体不能弯曲,用小立方体测量水桶一圈的长度不方便并且不准确。
4.思考: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测量水桶一圈的长度?
(预设:学生回答软尺、绳子、纸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桌子的宽度,唤醒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再通过聚焦问题“如何解决小桶测量的问题”,学生很快地发现测量小桶和测量桌面的不同,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要点,需要制作更简便的测量工具,激发学生去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怎样做一个测量纸带。
1.出示无刻度纸带,师:老师这刚好有个纸带,谁能上来用纸带量一量?
(预设:学生上台用纸带量水桶一圈的长度。
若一位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可以请另一位同学帮忙)提醒学生纸带的一端对准起点或首尾相接。
在终点的位置做个记号。
2. 师:测量完了,那你知道纸带有多长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具体的长度呢?
(先请学生说一说。
预设1:用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比一比。
预设2:标刻度。
)
3.揭示课题:做一个测量纸带。
4. 思考怎么样做一个测量纸带?
师:我们做一个测量纸带有可能会用到哪些东西?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师:做测量纸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每段纸带首尾相接;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
)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带吧。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确定制作测量纸带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小组合作制作纸带。
1. 观看小组合作要求:怎么做?(明确要求,再动手制作)
2. 学生先分工再制作,教师巡视。
3. 率先做好的同学整理好工具,把纸带放在桌面上。
4. 师:大部分学生已做好,引导学生整理好工具,面朝老师坐端正,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了?
5.汇报展示:谁愿意把你小组制作的测量纸带展示给大家看看?(选3个小组进行展示。
生边展示边说制作过程,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并说说你发现的问题。
)
6.对比测量纸带优化制作方法,强化“首尾相连”和“标记”意识。
7.改进自己的测量纸带。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纸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认识到你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测量纸带测量。
1.师:我们让我们做完的纸带赶紧来发挥一下作用吧!
2.师:老师请同学们用做好的纸带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把测量得到的结果记在活动手册第13页的这张表格中的这两个空格中。
提醒同学们,你在测量之前不要忘了先要进行预测,小桶一圈的长度是多少?
3.教师巡视。
4.每组一位同学汇报数据,老师写在白板上。
5.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指导读数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在测量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了预测,这是学生第一次预测圆形物体的长度,非常有价值,再亲手测量圆柱形罐子一圈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感受科学实践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课堂真正进行“儿童科学”。
五:研讨。
1. 小立方体和测量纸带你更喜欢用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2. 师小结:用画有格子的纸带测量,我们发现更加的方便和准确。
但是我们也能发现数据还有一点不一样,这就说明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测量工具。
这种更加精确的测量工具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研讨,感受测量纸带的好处,体会测量工具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便携。
六:拓展。
课后用测量纸带测一测自己的身高或腰围。
【设计意图】:
课后,设计趣味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