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 76 号--------------------------------------------------------------------------------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长治市人民政府、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你们《关于报审长治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请示》(长政〔2009〕49号)、《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长治市部分县区资源整合情况的报告》(晋煤销项目字〔2009〕206号)、《关于参与长治市部分县区资源整合情况的报告》(晋煤销项目字〔2009〕218号)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上报〈长治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规划方案〉的报告》收悉。
《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于2009年7月23日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审查通过。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长治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1、同意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兼并重组4处整合为3处,产能由195万吨/年增加到330万吨/年,井型规模为210万吨/年1处,60万吨/年2处。
2、同意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兼并重组2处整合为1处,产能由201万吨/年增加到240万吨/年。
井型规模为240万吨/年1处。
3、同意长治县羊头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煤矿19处整合为10处, 产能由540万吨/年增加到735万吨/年,井型规模为90万吨/年5处,60万吨/年4处, 45万吨/年1处。
4、同意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兼并重组长治县煤矿8处整合为6处,产能由234万吨/年增加到480万吨/年,井型规模为120万吨/年1处,90万吨/年2处,60万吨/年3处。
攀松贸〔2013〕08号松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耕采煤矿煤矿清理整顿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一、煤炭行业发展概况(一)本企业基本情况1、位置耕采煤矿位于攀枝花市225°方向,直距约12.0Km,属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乡管辖。
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7′43″,北纬:26°30′48″。
2、本矿矿业权设置情况攀枝花市松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耕采煤矿现为“五证一照”齐全,生产能力6万吨/年的生产矿井,批准开采38、39、40、41号煤层,开采标高+1900~+1700m,面积约为0.3346km2,批准的采矿权范围仍由1~15号拐点圈闭。
耕采煤矿现采矿许可证批准的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二)本企业煤炭资源赋存、资源储量情况1、资源赋存情况(1)煤层松杰工贸公司耕采煤矿批准开采煤层38~41号煤层,计划增加开采39-2号煤层,42-1、42-2号煤层为区内不可采煤层。
其中,38、39(39-1)、39-2号煤层位于大荞地组第四段(T3d4)地层,40、41、42-2号煤层位于大荞地组第三段(T3d3)地层。
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38号煤层:赋存于大荞地组四段中下部,下距39号煤层21~33.0m。
煤层总厚为1.66~2.86m,平均2.17m;纯煤厚为1.40~2.19m,平均1.72m;采用厚为1.40~2.19m,平均1.72m。
煤层结构较复杂,局部含夹矸2~3层,夹矸单层总厚一般0.10~0.30m,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
全区可采,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以页岩、泥岩、粉砂岩为主。
39(39-1)号煤层(为极近距离煤层,两层合并计算储量):赋存于大荞地组四段底部,上距38号煤层21~33.0m,下距39-2号煤层11~16.0m。
煤层总厚为0.90~1.64m,平均1.37m;纯煤厚为0.90~1.39m,平均1.16m;采用厚为0.90~1.44m,平均1.18m。
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煤矿兼并重组是我国现阶段煤矿行业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为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前期准备阶段1.组建调研团队:组建专业调研团队,对煤矿兼并重组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明确重组的目标、原则、范围和可行性。
2.确定重组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和矿区资源特点,确定重组煤矿的范围和数量。
3.制定重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重组标准,包括煤矿产能、技术水平、环保能力、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为后续的评估和筛选提供依据。
二、重组筛选和评估阶段1.开展重组煤矿评估:对符合重组标准的煤矿进行评估,包括财务状况、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筛选出符合兼并重组要求的煤矿。
2.推动重组磋商:与煤矿企业进行磋商,明确重组方案和条件,确保重组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3.签订合同: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重组合同,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兼并重组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阶段1.整合资源:对于兼并重组的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煤矿的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兼并重组后,要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推动多元化经营和产业升级。
3.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兼并重组,引进和整合高端技术和人才,提升煤矿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煤炭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加强环境保护:兼并重组后,要强化煤矿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煤炭开采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完善管理体系:通过兼并重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四、监督和评估阶段1.建立监督机制:制定兼并重组的监督管理措施,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兼并重组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购重组)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储1 前言1.1 概况为全面贯彻落实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及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2009年11月5日晋煤重组办发[2009]73号文《关于阳泉市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由山西盂县众诚煤矿、盂县秀水联营煤矿、盂县秀水镇上南庄煤矿、盂县下南煤矿(十关闭)及扩区重组为一体。
重组后企业名称(采矿权人名称)为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
为满足本次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备案工作,编制了本报告。
1.1.1目的任务我院于2009年11月6日受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对该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矿界范围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
通过对整合后井田可采煤层的累计资源储量及资源储量消耗量的核实,基本查明现保有资源储量分布范围、数量及变化情况。
同时了解矿井的开发建设及开采现状;了解矿井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等情况。
编制《山西省沁水煤田盂县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价款处置提供依据。
1.1.2 核实工作依据1、晋国土资发〔2010〕116号文《关于开展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通知》2、晋煤重组办发[2009]73号文《关于阳泉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4、《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6、2000年5月26日国家煤炭工业局颁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8、《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9、《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0、整合前各矿井2005年底备案时的资源储量检测或核查地质报告及备案证明。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兼并重组方案:确定兼并对象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兼并重组计划,包括合并的
煤矿企业名称、合并的范围和业务规模等。
2. 进行尽职调查:对兼并对象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业绩表现、市场
地位、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 确定交易条件:确定兼并重组的交易条件,包括兼并比例、资产评估、价格确定等。
4. 缔结兼并协议:双方签署兼并协议,明确合作意向和合作条件。
协议应包括兼并方案、兼并的目的、交易结构、交易条件、法律条款等内容。
5. 资产评估及财务审计:进行兼并对象的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确定兼并的资产与负
债结构。
6. 寻求监管审批:根据当地法律法规,申请兼并重组的相关审批手续,如经济部门的
批准、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审核等。
7. 兼并实施:根据兼并协议的规定,完成煤矿企业的合并和重组,并进行业务整合。
8. 员工安置:根据兼并重组的结果,进行人员安置工作,包括清退、转岗、培训等。
9. 监督和评估:对兼并重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兼并重
组的顺利进行。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的兼并重组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应咨询相关的法律、财务和管理专业人士的意见。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供需矛盾突出,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加快行业整合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二、兼并重组的必要性1. 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整合资源,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促进行业发展:通过兼并重组,可以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1. 确定兼并重组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兼并重组的对象,包括兼并对象和被兼并对象。
2. 进行尽职调查:对兼并重组对象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了解其资产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人员结构等情况,为兼并重组提供数据支持。
3. 制定兼并重组方案: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兼并重组方案,包括兼并的方式、兼并后的组织架构、人员安置等具体措施。
4. 谈判协商:与兼并重组对象进行谈判协商,就兼并重组方案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5. 实施兼并重组:根据达成的协议,正式实施兼并重组方案,包括资产过户、人员安置、业务整合等具体操作。
6. 后续管理和监督:兼并重组完成后,需要加强对整合后企业的后续管理和监督,确保兼并重组的效果能够持续发挥。
四、兼并重组的风险和对策1. 经营风险:兼并重组后,可能出现经营不稳定、管理混乱等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2. 人员风险:兼并重组可能导致人员流失、员工不适应新环境等问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安置和培训工作。
3. 资金风险:兼并重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可能导致资金紧张、债务风险等问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五、总结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当前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发展。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1. 提高煤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市场影响力;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矿产能利用率;3. 实现煤矿企业的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4. 推动煤矿企业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含量。
二、实施步骤1. 评估和选择目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资金状况、生产能力等因素,评估并选择优质的目标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2. 建立兼并重组框架:成立兼并重组工作组,负责制定兼并重组的详细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并提供支持。
3. 开展谈判和协商:进行与目标企业的谈判和协商,确定合作方式、资源整合方案以及各方利益分配等事项。
4. 资产整合:实施资产整合,包括土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
5. 人员安置:制定合理的人员安置方案,包括合并职位调整、培训转岗等,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6. 财务整合: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进行财务整合,包括资金汇总、债务整合、财务制度统一等。
7. 生产经营整合:整合兼并后的企业的生产线,实现生产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8. 市场战略调整:根据兼并重组后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调整市场战略,提高市场份额。
9. 绩效考核与激励:设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激励人员积极参与兼并重组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10.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兼并重组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执行。
三、实施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2. 资金支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等,解决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3. 人才支持: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支持,推动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顺利进行。
4. 市场监管:加强对兼并重组过程的市场监管,防范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5. 法律保护:加强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法律保护,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泡了杯热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思绪如泉涌,我将这些年的经验融入其中,一步步梳理出这个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问题,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政府提出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战略。
此次兼并重组涉及四家煤矿企业,分别为甲、乙、丙、丁煤矿。
二、兼并重组目标1.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2.优化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4.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兼并重组前期筹备(1)成立兼并重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关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开展资产评估,明确各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等基本情况。
(3)制定兼并重组方案,明确重组方式、重组范围、重组期限等。
2.兼并重组具体实施(1)甲煤矿与乙煤矿合并甲煤矿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乙煤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双方合并后,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具体步骤如下:1)签订兼并重组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完成资产评估,确定合并价格。
3)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实现合并。
4)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生产布局。
(2)丙煤矿与丁煤矿合并丙煤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较高,但资源储备不足。
双方合并后,可以实现资源与技术的优势互补。
具体步骤如下:1)签订兼并重组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完成资产评估,确定合并价格。
3)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实现合并。
4)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生产布局。
3.兼并重组后期整合(1)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生产布局。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预期效果1.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4.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XXXX[2013] 1号
XXX市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一、煤炭行业发展概括
(一)、联合重组企业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资源储量情况
参与联合重组煤矿企业均隶属XXXXXXXXXX辖区范围,井田均属宝鼎井田,煤层为极薄至中厚,缓倾斜至急倾斜煤层,资源储量合计1215.6万吨。
(二)、现有煤矿企业及矿井数量,矿井生产及建设情况,矿井主要灾害及近三年安全事故情况
1、XXX市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1个,即XX煤矿,为建设矿井。
矿井主要灾害为顶板及瓦斯,近三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般及
以上安全事故。
2、XXX市XX工贸有限公司现有矿井1个,即XX煤矿。
为建设矿井。
矿井主要灾害为顶板及瓦斯,近三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3、XXX市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1个,即XX煤矿,为建设矿井。
矿井主要灾害为顶板及瓦斯,近三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4、XXX市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1个,即XXX煤矿,为生产矿井。
矿井主要灾害为顶板及瓦斯,近三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5、X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1个,即XXX煤矿,为生产矿井。
矿井主要灾害为顶板及瓦斯,近三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目标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保留1个企业,企业规模为57万吨/年。
计划在2015年实现。
三、小煤矿清理整顿情况
(一)、整顿非法违规小煤矿情况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3]15号)文件精神,联合重组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煤矿进行是否存在文件规定的17种关闭煤矿的情形进行自查,自查结果五家煤矿企业均没有发现文件规定关闭的17种情形。
(二)、清理整顿整合技改项目情况
对照川府发【2013】15号文件要求,联合重组企业组织有关人
员对技改建设煤矿进行是否存在文件确定的5种资源整合矿井清理
类型进行自查,自查结果3家煤矿企业均没有发现文件规定关闭的
5种情形。
四、兼并重组方案
(一)、XXX市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
1、主体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从事煤矿生产经营及安全生产情况
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五个煤矿企业拟联合重组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各企业安全投入资金实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等因素,推举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体,重组其他四个煤矿企业,统筹管理新公司及所属煤矿。
江源XXX煤矿采矿证证号:C510000200907X,矿区范围,由1~12号拐点圈定。
矿井走向长1.6km,倾斜宽0.4km,面积0.59km2,矿井可采煤层6层:21-3、23-1、23-2、24-1、24-2、25-2煤层,开采标高+1511~+1350m。
矿井保有地质资源/储量254.9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10.7年。
矿井瓦斯等级:瓦斯矿井。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
性质(生产或建设):建设矿井。
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原为1992年成立的XX区平地乡煤炭公
司下属煤矿企业,2002年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煤矿生产经营管理20余年。
企业从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较大事故,未发生一起“一通三防”责任事故,近6年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瓦斯治理体系建设达标,瓦斯防治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专业人员配备充足,综合防治能力强。
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曾有煤矿矿井5对,合计年产能力达30多万吨,后剥离4对矿井成立另一个煤业公司,现公司所属只有一对矿井,即江源公司XXX煤矿,现为9万吨/年资源整合建设矿井,瓦斯等级签定为瓦斯矿井,采掘作业均采用机装机运,具备机采机掘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2)、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均原在攀煤集团公司各煤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多年的优秀人才,曾任年产180万吨矿井的副总工程师及各区队科室技术负责人,有煤矿院校煤炭相关专业毕业正在公司磨练提升的后备接续技术人员。
现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配备有通风副总工程师1名,采矿、通风、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地质和测量专业技术员各1名,共有8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2、被兼并重组各矿井概况
(1)、XXX市XX工贸有限公司XX煤矿
矿井基本情况: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100022X,矿区范围内共有批准可采煤层4-2、5-2、6、8、9、10-2、15-2、15-4、18号;矿区范
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权范围面积为0.582km2,开采标高+1460m~+1150m。
保有资源储量130.6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7.8年。
矿井产能: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瓦斯等级:2012年鉴定为瓦斯矿井。
性质(生产或建设):建设矿井。
(2)、XXX市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
矿井基本情况: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10X2,有效期限2009年11月17日~2014年11月17日,开采10-2、11、13、14、15-4、18、21-2号煤层,开采标高+1380~+1000m,面积0.246km2,范围由12个拐点圈闭。
保有资源储量218.7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9年。
矿井产能: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瓦斯等级:2012年鉴定为瓦斯矿井。
性质(生产或建设):建设矿井。
(3)、XXX市XX工贸有限公司XXX煤矿
矿井基本情况: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X24983,有效期自2012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16日, 限采标高1400m~1260m。
限采煤层为9#、15-3#、15#、17#、18#、21-1#、21-2#、21-4#、22-1#、23#、24#、27#共12层煤,矿区总面积0.3253km2,矿区由南北两个区块组成,北区块由1-8号拐点圈闭,南区块由1、9、10、11号拐点圈闭(拐点坐标见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共有12个拐点圈定,
保有资源储量142.97万吨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
矿井产能: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瓦斯等级:2012年鉴定为瓦斯矿井。
性质(生产或建设):生产矿井。
(4)、X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家湾煤矿
矿井基本情况: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124588,矿区范围内共有批准可采煤层15层,即15-3、15-5、15、17-1、18、18-1、18-2、19、21-1、21-2、21-3、23、23-2、24、25-2号煤层,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圈定,采矿权范围面积为 1.5281km2,开采标高+1800m~+1300m。
保有资源储量X568.5万吨,服务年限为28年。
矿井产能: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瓦斯等级:2012年鉴定为瓦斯矿井。
性质(生产或建设):其他矿井。
3、兼并重组方式
联合重组。
4、兼并重组结果
(1)、拟成立公司名称:待定
(2)、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3)企业规模:57万吨/年。
(4)、完成兼并重组时间:2015年。
(5)、异地设立分公司情况。
参与兼并重组的都是XX区辖区企业,不在异地设立分公司。
5、兼并重组协议情况:意向性协议已达成并签订。
五、兼并重组实施后主要效果分析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完成后,煤矿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煤炭产能和资源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
综合管理水平将进一步加强,兼并重组联合企业要切实担负起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采用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平稳进行。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意见
煤矿生产是特殊行业,根据《公司法》、《煤炭法》的规定,煤矿生产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前,必须履行前置审批程序。
在本次兼并重组成立新公司以后,暂时无法重新取得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新公司营业执照无法办理。
附:1.煤矿企业一览表
2.联合重组协议
XXX市江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XXX市XX工贸有限公司
XXX市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XXX市XX工贸有限公司
X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煤矿企业一览表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