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的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6.28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呕血概述及病因
医学诊断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呕血
是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呕血病因
一.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
1.食管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损伤等。
大量呕血常由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可造成大量呕血,并危及生命。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其次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胃泌素瘤、胃血管异常如恒径动脉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呕血。
3.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二.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出血均可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导致呕血。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霍奇金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等。
2.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暴发型肝炎、败血症等。
3.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上消化道。
4.其他
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等。
呕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消化性溃疡
B.胃癌
C.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D.急性胰腺炎
E.白血病
正确答案:A。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建国呕血是指呕吐物含有鲜血或血性物,一般上消化道,如食道和胃出血时容易引起呕血,先有恶心感,继之发生反射性呕吐。
如呕吐物为鲜血则提示是食道出血,如呕吐物为咖.啡色的则表明是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咯血又叫咳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多因肺部或支气管出血。
咯血前常有喉部发痒感,血中常混有痰液。
患者对呕血与咯血分不清,往往把它们都称为吐血。
如果是呕血,医生会考虑是上消化道出血,而咯血则多考虑是肺部或支气管出血。
假如患者主诉不清,很可能导致医生误诊。
因此区别呕血与咯血,对临床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呕血与咯血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别:
(1)病史:呕血患者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或肝硬变等病史;而咯血患者一般有结核,支气管扩张或心肺疾病等。
(2)出血方式:呕血多随呕吐引起,咯血一般是咳嗽后吐出。
(3)血液颜色:呕血的颜色呈紫红或咖啡色,无泡沫,咯血的则为鲜红,有泡沫。
(4)内容物:呕血的食物残渣及胃液,咯血的混有痰液。
(5)出血前症状:呕血前常先发生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咯血前常有喉痒、咳嗽、胸闷。
(6)血液反应:呕血的血液呈酸性;咯血的血液呈弱碱性。
(7)大便检查:呕血患者常拉柏油(黑色)样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咯血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常阴性,除非吞下血液外,一般粪便正常。
附:。
急诊医学科呕血症状鉴别诊断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病变的解剖部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和胆道。
当血液经胃酸作用后转变为酸化正铁血红素,故呕吐物一般为咖啡渣样或黑褐色。
若消化道出血量在3mL左右,粪便隐血试验既可呈阳性,出血量在60mL左右,进入肠道的血液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使血红蛋白所含铁转变为硫化铁,故粪便呈黑色,因其黏稠发亮似沥青,故又称柏油样大便。
黑粪者可无呕血,而呕血者多同时或继发有黑便。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年龄大小,呕血的次数、量、颜色,有无食物残渣,有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痛,有无肝病,有无过量饮酒史、近期严重创伤及腹部手术史,有无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史,有无发热,与传染病接触史,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有无频繁剧烈呕吐。
(1)青壮年呕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中老年呕血要考虑消化道肿瘤。
(2)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痛:考虑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肝病史者考虑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有过量饮酒史、近期严重创伤及腹部手术史、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史,要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
(4)频繁剧烈呕吐后呕血:见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Syndrome)。
(5)皮肤黏膜出血:见于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障及凝血系统疾病等。
2.体格检查全面体检并重点注意以下几项:(1)体温是否正常:体温升高,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重型肝炎等。
(2)有无淋巴结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重大见于胃、肠、胰腺肿瘤。
(3)头面部检查:头面部、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见于家族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嘴唇及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见于Peutz-Jegher综合征。
(4)心率快慢、节律是否整齐,血压高低,有活动性出血者血压波动、心率加快、肠鸣音活跃。
(5)有无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有无压痛及腹块,有无肝脾肿大及腹水: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考虑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腹部局限压痛可能为胃溃疡,右上腹局限压痛可能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肿大合并黄疸,常提示胆总管下端阻塞或乏特壶腹周围癌。
诊断呕血复习题诊断呕血复习题呕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指的是在呕吐物中出现血液。
呕血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
对于医学学生来说,了解和诊断呕血的原因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诊断呕血的复习题,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呕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呕血的常见病因包括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食管癌等。
其中,胃溃疡是最常见的原因,占呕血病例的60%以上。
2. 呕血的颜色可以提供哪些诊断线索?呕血的颜色可以提供一些诊断线索。
鲜红色的呕血通常来自于上消化道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黑色的呕血通常来自于胃或十二指肠出血,如胃溃疡出血。
3. 什么是Mallory-Weiss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是指食管黏膜和胃黏膜之间的裂纹或撕裂,通常由于剧烈呕吐或咳嗽引起。
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可导致呕血。
4. 什么是Boerhaave综合征?Boerhaave综合征是指食管的完全性破裂,通常由于剧烈呕吐或咳嗽引起。
与Mallory-Weiss综合征不同,Boerhaave综合征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5. 如何区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区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观察呕血的颜色。
鲜红色的呕血通常来自于上消化道出血,而黑色的呕血通常来自于下消化道出血。
此外,还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
6. 呕血的紧急处理措施是什么?呕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紧急处理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体位低头低位,以减少呕血引起的窒息风险。
同时,应迅速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7. 除了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还有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呕血?除了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导致呕血。
例如,胃癌、食管癌、胃息肉、胃炎等都可以引起呕血。
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引起呕血。
8. 什么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紧急情况,通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呕血的鉴别诊断1、鉴别出血是否来自上消化道:虽然血从病人口中呕出,但出血的部位是否来自上消化道,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假性呕血:所谓假性呕血是指出血部位在口腔、鼻腔、咽腔等部位,咽入胃内的血又从胃中呕出。
2)咯血:咯血是指血来自呼吸道,经口咯出。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呕血常先有恶心,有消化道疾病的病史,如溃疡病。
呕出的血多呈暗红色,常混有食物残渣,呈酸性,因有胃液相混,多有黑便。
咯血常先有咳嗽,有胸骨后发痒,发热,有呼吸道疾病病史,咯出的血呈鲜红色,混有痰及泡沫,呈碱性,多无黑便。
2、估计出血量的多少:呕血时对呕血量的估计比较困难,有时虽出血量很大,但其流入肠道内,一时又不能立即便出,呕出的血可相对较少。
1)呕出的血呈浅咖啡样,通常出血量不大;呕出暗红色血,则出血量较大。
2)呕血的同时排出黑便,出血量较大。
3)根据临床表现,血压及脉搏变化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心率增快多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
A.通常一次突然出血500ml左右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头晕、黑朦,心率可稍快。
B.当一次出血量为1000ml左右时,可出现不安、口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
收缩压可降到80mmHg(10.7kPa),心率可达100次/分,尿少。
即为轻度失血性休克。
C.若一次出血量为1500ml左右,则出现淡漠、口渴重、面色明显苍白、末梢发绀。
收缩压降低到70~60mmHg(9.3~8kPa),静脉下陷、尿量很少,心率可达120次/分。
即为中度失血性休克。
D.若一次出血量为2000ml左右时,则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发绀很重、呼吸困难。
收缩压可降到60mmHg(8kPa)以下,心率可达120次/分以上,无尿。
即为重度失血性休克。
4)根据实验室检查A.在急性出血时,因红细胞与血浆成比例地丢失,故大出血后立即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其改变不大,但随着间质液逐渐进入血管内,血液被稀释,1小时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开始下降。
健康评估呕血与黑便问诊与护理健康评估:呕血与黑便呕血和黑便是两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需要进行综合的健康评估。
在进行健康评估时,包括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下面将针对呕血和黑便进行健康评估的问诊和护理进行讨论。
一、问诊部分1.病史:a.呕血的特点:问患者呕血的频率、量是否有变化,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的,有无小血块或咖啡渣样的物质混合在内。
b.黑便的特点:问患者黑便的颜色是否有变化,质地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的气味,有无明显的肠胃刺激症状(如腹痛、腹胀等)。
c.其他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有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d.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肝病等既往的病史。
2.家族史:a.询问患者的家族成员是否有类似症状,有无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肿瘤、血液病等的家族史。
3.体格检查:a.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苍白与否、衰弱程度、体重变化等。
b.对腹部进行触诊,寻找有无腹痛、压痛等异常体征。
c.进行肛门指检,检查有无明显的出血或肛门病变。
4.实验室检查:a.血常规:观察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看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b.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是否有粪便中的隐血阳性。
c.凝血功能检查:观察凝血因子的活性是否正常。
二、护理部分1.维持患者安静:给予患者安全感和心理支持,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减少出血风险。
2.管理营养与液体:提供适宜的饮食,包括易消化、低刺激的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3.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呕血和黑便的情况。
注意颜色、量的变化,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4.促进康复与预防: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内镜检查、手术等。
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合理的营养、休息与活动。
总结:呕血和黑便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在进行健康评估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呕血的名词解释呕血是一种症状,指的是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消化系统的黏膜受损导致出血,血液随着胃肠道的消化过程而排出体外,最终表现为呕血。
呕血可以是明显可见的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也可以是暗红色的咖啡色呕吐物。
呕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涉及消化系统的严重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呕血的主要原因包括:1.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食管溃疡等疾病可以导致呕血。
这些溃疡通常由于消化液中的胃酸对黏膜的损伤所引起。
2.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在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中,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食道内出现曲张的静脉,这些静脉容易破裂导致呕血。
3.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以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呕血。
肿瘤累及到消化道壁血管时,可以引起出血。
4.胃食管反流病:长期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由于胃酸及胆汁的刺激,食管黏膜受损,有时候会出现轻度的呕血。
5.各种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由于肠道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容易引起呕血。
6.外伤:胃肠道受到外伤或直接损伤,如摔伤、刺伤等,也可以导致呕血。
呕血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与其病因有关。
呕血可能是间断的,只有少量血液,也可能是大量的活动性出血。
出血的量越多,病情越严重。
呕血的颜色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鲜红色的血液可能来自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胃溃疡出血,而暗红色的血或咖啡色呕吐物常常与胃出血有关。
当患者出现呕血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X光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呕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治疗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法。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的稳定,控制出血,预防并发症。
此外,对于患者来说,饮食调整、避免劳累和压力,以及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重要的。
㊃乡村医生专栏㊃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呕血的判断与初步处理罗雨欣,张晓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关键词:呕血;诊断;初步处理中图分类号:R 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2-1380-01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12.024 呕血多为上消化道(即屈氏韧带以上)急性出血所致,常伴随有黑便的症状㊂但当下消化道的出血量较多或肠内压力高于胃内压力时,血液可反流入胃和食管,引起呕血㊂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排除口腔㊁鼻㊁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㊂呕血的病因诊断极为重要,查明病因能够更加合理而有效地治疗呕血㊂1 呕血的临床表现呕血前常有上腹不适感与恶心,随后呕吐血性胃内容物㊂其颜色视出血量㊁胃内淤滞时间及出血部位而不同㊂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到体外,呕血的同时即形成黑便㊂根据出血量,可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并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㊁贫血及发热表现㊂为了明确呕血的病因,应当了解伴随症状和体征㊂2 结合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对呕血的原因做出初步判断2.1 消化性溃疡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20%~50%,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易出血㊂中青年出现慢性㊁周期性㊁节律性上腹痛的呕血,应首先考虑该病㊂2.2 急性胃黏膜病变 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㊁酗酒史㊁大面积烧伤㊁颅脑手术㊁脑血管病患与严重外伤伴呕血者,要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㊂2.3 胃癌 中老年人㊁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且伴有厌食㊁消瘦或者贫血者,要警惕胃癌的发生㊂2.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是上消化道出血致死率最高的病因㊂该类患者常有多年肝硬化病史㊁脾大㊁蜘蛛痣㊁肝掌㊁腹壁静脉曲张或者有腹水,实验室检查多有肝功能损伤㊂2.5 其他 如在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要注意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黄疸㊁发热伴右上腹痛合并呕血,多为胆系疾病;腹部可触及包块而无其他症状伴呕血,要考虑到间质瘤;少见的D i e u l a f o y 病等也要考虑在内;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脓毒血症㊁重症感染㊁尿毒症等均可引起呕血㊁黑便㊂3 呕血的初步处理对于呕血患者的治疗,除了需要纠正休克和改善全身情况等治疗措施外,还要及时明确出血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㊂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急诊内镜对呕血原因进行诊断㊂有数据表明,利用内镜对患者出血部位及原因诊断的准确率可高达90%㊂成功复苏后24小时内早期内镜检查适合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高危征象的患者,应在12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怀疑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应在住院后12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㊂3.1 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先晶体后胶体㊂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指南推荐采用限制性输血,即血红蛋白<70g /L 时输血,目标为血红蛋白70~90g /L ㊂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㊂3.2 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目前临床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 P I )制剂,推荐静脉应用大剂量埃索美拉唑(80m g 静脉推注+8m g /h 速度持续输注72小时,可降低再出血率,而且大剂量静脉埃索美拉唑滴注及后续口服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不良事件;对于低危患者,可采用常规剂量P P I 静脉输注,每天2次,如埃索美拉唑㊁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等㊂②止血药物:暂不推荐该药物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㊂③生长抑素:因其可明显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却又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故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㊂首剂量250μg 静脉推注,继以250μg/h 静脉泵入,疗程5天;对于高危患者,选择500μg /h 持续静脉泵入或静脉滴注;对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重复250μg /h 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㊂④其余药物:如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在出血停止后尽早开始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㊂3.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主要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根据病情8~24小时放气1次,拔管时机应在血止后24小时,一般先放气观察24小时,若仍无出血即可拔管㊂3.4 转诊 对于大量呕血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患者,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需紧急转往有消化专科的医院进一步诊治(内镜下治疗㊁动脉栓塞㊁外科手术治疗等)㊂收稿日期:2016-07-05编辑:张卫国㊃083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呕血的诊断
*导读: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仅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
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
……
呕血(hematemesis)是指患者呕吐血液,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
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排除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
患者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
食管或胃出血多有呕血及黑便,而十二指肠出血多无呕血而仅有黑便。
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血量及其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血红蛋白受胃酸的作用,转化为酸化正铁血红素(hematin),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而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仅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
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
呕血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1、伴黄疸者,可见于肝硬化、出血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壶腹癌等。
2、伴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者提示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伴皮肤粘膜血管瘤或毛细血管扩张者提示可能为上消化道血管瘤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出血。
4、伴皮肤粘膜出血者须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等。
5、伴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者须考虑胃癌与胰腺癌。
6、伴寒战高热者须注意急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7、在休克、脑血管意外、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脑外伤等之后发生呕血,须考虑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