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记忆障碍改善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07.93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生活能力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能力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生活能力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实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认知障碍明显减小,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病人减少病情带来的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关键词:护理干预;阿尔兹海默症;生活能力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其病症影响到认知、记忆、行为、神经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等各方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出现,这不仅给医疗带来严重压力,还会给社会带来较大阻碍。
阿尔兹海默病无法治愈,药物治疗也只能缓解记忆减退和思维障碍,疗效甚微,护理干预被认为是改善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2],为了探究该结论的可行性,将进行了以下研究内容: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67~89岁,平均年龄(73.25±4.15)岁。
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66~88岁,平均年龄(73.53±4.1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课题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一般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正确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患者和其家属讲解阿尔兹海默病,内容包括该病的症状、病因、如何治疗、如何处理、日后注意事项等;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避免环境压抑。
中医护理对老年性痴呆干预的影响苏书贞李燕峰张文清(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护理部,河北石家庄050051)【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74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3)01-0118-02作者简介:苏书贞(1968—),女,副主任护师。
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退化性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减退、智能缺损、情感障碍及姿势、步态改变,对日常生活失去判断力,晚期逐渐出现生活自理困难及对外界完全没有反应[1-2]。
老年性痴呆发病与年龄增长呈正比,6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8.4%,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指数的方式增长[3]。
老年性痴呆严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以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加强护理,尤其是加强中医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0-01—2011-12,我们对8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
护理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 75岁,平均67.5岁;病程5 10年,平均7.5年。
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62 72岁,平均67.0岁;病程7 9年,平均8.0年。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神经病学》确诊[4]。
1.3护理方法1.3.1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包括心理、饮食、运动、服药及安全教育等。
1.3.2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护理干预。
主要有刮痧护理及八段锦护理。
1.3.2.1刮痧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采用刮痧可以疏通任督二脉及肝、肾、心、脾四经气血。
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根据患者体质强弱不同及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刮痧。
重点在头、背部,顺序是:沿督脉由神庭至哑门,由大椎至长强,沿足太阳膀胱经由眉冲至天柱,由大抒至秩边,沿胆经由颔厌至风池。
护理干预后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后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护理前后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临床护理干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痴呆;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45-01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晚期则会出现人格和行为改变,最终发展为全面性痴呆[1]。
老年痴呆起病隐匿且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家族遗传、其他疾病、头部创伤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以改善认知功能,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5.2±5.2)岁,病程3~10年,平均(7.1±2.1)年。
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探讨对老年痴性呆患者的认知、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1-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MMSE精神状态量表、ADL 日常生活能力表以及SF-36健康状况问卷的统计学进行评价。
结果:在护理干预后治疗组MMSE(22.85±2.03)分、ADL(19.11±3.42)分、SF-36(451±4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
标签:护理;老年性痴呆;MMSE;ADL;SF-36老年性痴呆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言语障碍等神经病状。
临床也称其为ABC三症状。
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日常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其认知能力、生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选择2012年1-7月对笔者所在医院的32名老年性痴呆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观察,将取得的疗效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64~92岁,平均为(80.5±7.4)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为10~17分,均符合老年性痴呆AD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1],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均为早、中期患者,将躯体严重性功能障碍以及晚期的老年性痴呆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例如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改善血液循环等,对照组不做任何改变,而治疗组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具体的步骤:(1)改善患者环境:保持房间明亮,避免噪音以及室内卫生,尽快的使患者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