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1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国际私法是研究国际民事关系的法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涉及跨国交易、合同纠纷以及婚姻、继承等私法问题的法律适用。
在国际私法的研究中,法律适用是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关系、法律冲突和选择、以及合理的公平性原则。
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是国家主权,即每个国家有权制定和适用自己的法律。
然而,在跨国交易和纠纷处理中,各国法律的异质性常常会导致法律冲突,需要借助国际私法的规范来解决。
为了处理法律冲突,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法律适用方法,例如地位法、最有关联法和国际私法规范等。
地位法是国际私法领域最广泛采用的法律适用方法之一。
它认为,在处理国际私法案件时,应当适用第一国的法律,即与当事人地理最有关的国家的法律。
这种方法注重地理联系,使得每个国家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保护自己的国民和利益。
然而,地位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国家利益主义的过分强调、对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忽视等。
为了解决地位法的问题,最有关联法作为一种新的法律适用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最有关联法认为,在处理国际私法案件时,应当适用与当事人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这种方法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为核心,更加注重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最有关联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位法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难题,如如何确定最有关联的国家、如何平衡当事人利益等。
除了地位法和最有关联法,国际私法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律适用方法。
国际私法规范是指通过国际公约、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等形式,对国际私法关系做出规范性的统一。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国际私法适用的大量法律冲突和争议。
然而,国际私法规范的制定与推广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主权意识的强烈、国际协作的困难等。
在法律适用方面,公正和公平原则是不可或缺的。
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保证合同的履行、维护家庭稳定和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
为了实现公正和公平,各国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应当积极合作,通过司法互助和信息交流,共同解决国际私法领域的法律冲突。
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跨国合同是指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易或合作的合同。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成为了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在跨国合同中,法律适用的原则是根据国际法提供的准则进行的。
国际法主要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
国际公法主要适用于国家间的关系,而国际私法则主要适用于私人间的交往与纠纷解决。
针对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国际私法一般采用以下解决方案:首先,根据选择法规则,各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
这种情况下,合同各方约定的法律将成为该合同的法律适用国法。
然而,这种约定必须合法有效,即不能违反公共秩序和伦理道德。
其次,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根据国际私法,法律适用将取决于各国之间的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
各国根据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确定合同成立要件、效力、终止和争议解决等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合同各方没有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适用。
这时,法院或仲裁庭将参考国际惯例和国际公平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总体而言,在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各方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是首要的原则。
当然,这也要在遵守相关法律纪律以及国际公共秩序的前提下进行。
事实上,自主选择的方式经常被各国应用,以维护各自的利益和保护各自国家的法律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跨国合同的当事人应该调查与确定约定的适用法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并在签署合同时明确载明。
同时,当事人还需要对与合同履行地相关的各国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了解和考虑,避免因法律规定的差异或者不明确性而引发的纠纷和争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跨国合同的法律适用,当事人还需要考虑到国际争议解决的机制与方式。
这包括仲裁和诉讼两种主要的解决方式。
在选择时,当事人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成本、效率、专业性等。
举例来说,假设甲国公司与乙国公司签订一份涉及货物买卖的跨国合同。
探讨股权转让在境外投资中的法律问题股权转让是境外投资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股权转让在境外投资中的法律问题,包括法律适用、跨国法律冲突、合同约束力、税务安排等方面。
1. 法律适用:在境外投资中,股权转让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
首先需要确定适用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一般来说,适用的法律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并可以通过合同来明确。
然而,有些情况下,法律适用可能受到当地法律的限制,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咨询。
2. 跨国法律冲突:在境外投资中,往往会面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
这可能导致法律适用问题以及不一致的法律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法律适用规则,如国际私法规定中的最有联系原则来确定适用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3. 合同约束力: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合同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境外投资中,参与方通常会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这个合同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各方在股权转让中的具体行为。
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需要遵守当地法律,一旦违反合同的约定,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4. 税务安排:境外投资股权转让涉及到跨国税收问题。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法规定下,可能存在不同的税务安排。
投资者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遵守法律税务规定,确保合法纳税,并尽量避免双重征税等问题。
为了解决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投资者应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这样可以确保在境外投资中遵守当地法律,降低法律风险,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股权转让在境外投资中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
了解法律适用、跨国法律冲突、合同约束力和税务安排等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合同安排和税务规划,投资者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并确保在境外投资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证券法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法律要求证券法是指对于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法律要求的总称。
证券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其发行和交易涉及到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因此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来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本文将就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法律要求进行探讨。
一、证券发行的法律要求1. 发行准备阶段: 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发行人需要履行一系列的法律要求。
首先,发行人应依法提交申请资料,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核和反馈。
其次,发行人应明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提供与发行有关的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发行人还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平等权。
2. 发行审批阶段: 在发行审批阶段,相关监管机构将对发行申请进行审查。
发行人需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满足合规要求的发行方案和资料。
监管机构将对发行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市场稳定性进行评估,并依法作出是否批准发行的决策。
发行人应密切配合监管机构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配合与协助。
二、证券交易的法律要求1. 信息披露要求: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信息披露是确保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
证券发行人和交易所需依法对交易所及时、全面地披露与交易相关的重要信息,以保证所有交易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能够拥有同样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2. 内幕交易禁止: 内幕信息是指未公开并与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
内幕交易是指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证券交易行为。
内幕交易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证券法严禁内幕交易的产生和实施,并对违反内幕交易规定的人员给予法律制裁。
3. 操纵市场的禁止: 操纵市场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向市场注入虚假信息或肆意操作,以获取非公平利益的行为。
证券法严禁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4. 投资者保护: 证券交易中的投资者保护是证券法的一个重要目标。
证券法规定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知情权和维权途径等方面的要求,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梁慧星《民商法论丛》1-21卷目录第一卷法学漏洞及其补充方法/梁慧星市场经济与公序良俗原则/梁慧星意思表示瑕疵的比较研究/刘守豹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构造中的董事和董事会/王保树破产法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研评/邹海林证券法律责任制度研究/杨志华欧共体反侵销法若干问题研究/常敏日本的涉外人身损害赔偿/段匡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研究/段启武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李婉丽第二卷谢怀轼先生从事民法50周年贺辞海峡两岸民事立法的互动与趋同/谢怀轼为权利而斗争/耶林(胡海宝译)诚信原则与漏洞补充/梁慧星民法的解释与利益衡量/加腾一郎(梁慧星译)动产担保制度与经济发展——台湾动产担保交易法制定施行30年的经验/王泽鉴现代契约法的新发展与一般条款/内田贵(胡海宝译)论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自治/邹海林王仲兴公证机构设置问题探讨/叶自强《德国民法典》的过去与现在/库勒尔(孙宪忠译)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平衡——法国合同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衰落/尹田从损害赔偿走向社会保障性的救济——加腾雅信教授对侵权行为法的构想/渠涛公司人格否认论/蔡立东论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积极侵害债权及产品责任之关系/桂菊平免责条款研究/韩世远美国《统一商法典-租赁》/付静坤译第三卷论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王利明不动产物权取得研究/孙宪忠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陈华彬法国合同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尹田日本现代担保法制及其对我国制定担保法的启示/梁慧星契约的死亡/格兰特·吉尔莫(曹士兵译)契约的再生/内田贵(胡宝海译)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衡量/梁慧星预期违约规则研究/杨永清动产抵押制度研究/王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陈晓译第四卷原始回归,真的可能吗?——读《权利相对论》一文的思考/梁慧星论公、私法二元结构与中国市场经济/刘楠房地产开发中的法律问题/耀振华软件产权和软件侵权的经济分析/刘茂林论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张卫平契约的再生/内田贵(胡宝海译)日本的民法解释学/段匡德国相邻关系制度研究——以不可量物侵害制度为中心/陈华彬加害给付研究/刘海奕过失相抵论/朱卫国《合同法草案》司法部与联邦贸委会:横向合并准则/曹士兵译第五卷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邹海林论对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陈晓论自认/叶自强破产重整程序研究/汤维建在法律、经济、政治、宗教之间的拉美外债问题/徐国栋德国民法物权体系研究/孙宪忠法国近邻妨害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近邻妨害制度及其完善/陈华彬日本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上的“运行供用者”责任/李薇美国民事诉讼的证据开示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刘荣军契约的再生/内田贵(胡宝海译)论专家的民事责任-其理论构架的建议/能见山久(梁慧星译)论专家的民事责任的法律构成与证明/下森定(梁慧星译)法国民法典的奥妙/詹姆斯?高得利(张晓军译)自由心证与自由裁量——舒易平诉蓝箭集团公司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一审判决的评析/喻敏谁是“神奇长江源探险录相”的作者?/梁慧星一审判决无不当,宁电公司不应免责-评海南公司诉宁电公司购销合同案两审判决/梁慧星罗马法中的合同责任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张礼洪演变中的侵权责任和人身伤亡事故问题的解决/薛虹第六卷亲子法基本问题研究/陈明侠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行为及无因性理论研究/陈华彬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研究/许明月论公司章程/刘志文保险代位权研究/邹海林广义综合契约论-寻找丢失的秩序/江山关于最近之未来的法律模型/北川善太郎(李薇译)契约法的现代化-展望21世纪的契约与契约法/内田贵(胡宝海)也论民法解释中的漏洞补充、价值补充以及作为思考方法的利益衡量/喻敏日本的民法解释学(续)/段匡1947年至1992年荷兰民法典的修改/阿瑟S ·哈特坎普(姜宇,龚馨译)美国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发展及思想渊源/万群英国民事诉讼的改革/A.A.S.朱克曼(叶自强译)悬赏广告问题研究/张晓军为商业推销目的擅自拍摄使用他人财产外观现象是否构成违法/王敬毅合同的解释规则/梁慧星两大法系国际私法比较研究/郭小梅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王轶论物上请求权制度/候利宏商业秘密研究/唐兆红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王文钦荷兰民法典第6编债法总则/张正璋,韩世远国际法律家委员会关于日本军慰安妇问题的最终报告书——第9章法律问题/候利宏译第七卷电子资金划拨及其法律问题/刘颖降低公司法上的代理成本——监督机构法比较研究/汤欣证券交易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分析/沈厚富提单作为权利凭证的物权属性——关于中英法律的比较研究/张学军举证责任及其分配标准/叶自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20世纪民法回顾/梁慧星德、法、日本法中的物权法定主义/段匡<荷兰财产法结构的演进/雅各·H·比克惠斯(张晓军译)日本环境法/原田尚彦(于敏译)<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富勒·帕迪尤(韩世远译)物权法公示与公信原则研究/孙毅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研究/胡开忠国际贸易惯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单文华统一合同法第三稿/梁慧星第八卷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梁慧星表见代理若干问题研究/汪泽合同解释的理论与规则研究/胡基生殖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冯建林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网络传输/薛虹私法中的人——以民法财产法为中心/星野英一(王闯译)日本环境法/ 原田尚彦(于敏译)最近欧洲合同责任、履行障碍法的发展/潮见佳男(于敏译)一项判决三点质疑——评香港高等法院1993第A8176号判决书/陈安评马敏诉刘伟等共同参与行为损害赔偿纠纷案/金勇军评吴冠中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权案/金勇军民法通则实施以来法院审理侵害名誉权案件的情况、问题及若干对策/张新宝,康常庆买卖合同成立的一般规则与国际贸易中的格式之战/王江雨论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孙美兰论合同的解释/徐涤宇第九卷中国统一合同法的起草/梁慧星信用证与买卖双方义务若干问题的探讨/刘郁武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张民安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三法域支票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王小能对侵权行为法中过错问题的再思考/喻敏我国现行法律关系理论的再构筑/于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再构筑/刘荣军法律互异与冲突:文化因素透视/李金泽合同法中的自由与强制——合同的订立研究/(德)康拉德·茨威格特,海因·克茨(孙宪忠译)墨西哥私法的法典编纂/(墨西哥)尤里·冈萨雷斯·罗尔丹(徐国栋译)浅析悬赏广告——对一则遗失物悬赏广告纠纷案的分析/姚德年民事诈欺制度研究/竺琳船舶抵押权法律效力问题研究/于海涌论信托财产上权利义务的冲突与衡平——信托的合同基础与中国继受信托法/张天民医疗过失责任研究/王敬毅欧共体理事会关于控制企业间集中的第4064/89号规则/ 沈伟,李小红译论国际商会关于合同保函的新规则/(西班牙)雅伟·伽玛·德·劳斯寥斯(徐海燕译)附录:国际商会合同保函统一规则第十卷电子贸易的法律问题/ 单文华民事代理理论的几个问题/ 李锡鹤票据背书问题比较研究/ 呜红旗,王启庭票据抗辩研究/ 赵威,赵一民再论中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兼答肖永平先生等/ 陈安旧中国民商立法及其借鉴意义/ 吴克友日本的民法解释学/ 段匡国际统一私法的解释问题研究/ 徐国建私人在法实现中的作用/(日)田中英夫,竹内昭夫(李薇译)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 费安玲论日本的让渡担保制度/ 顾长浩<菲律宾继承法研究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救济与目的性扩张——《贾国宇诉北京国际气雾剂有限公司等人身损害赔偿案》评释/张晓军海上保险合同保险人责任抗辩研究/ 张明远让与担保制度研究/ 王建源译优士丁尼组织编订并颁布《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的四个敕令/ 徐国栋等译中国民法学者就中国公民诉日本国战争赔偿案法律适用提出法律意见第十一卷股权、公司财产权性质问题研究论提单物权效力/ 刑海宝信用证交易原理及其法律性质研究/ 王江雨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于敏论既判力溯及范围/ 马新彦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中国合同法归责原则的立法论/ 崔建远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美)L.L.富勒,小威廉R.迪尤(韩世远译)<抚慰金的几个问题——评贾国宇诉北京国际气雾剂有限公司等人身损害赔偿案/ 金勇军<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 徐明月英国法定离婚理由研究/ 张学军,裴桦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美)克里斯托弗C·瑞曼(张晓军译)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研究/ 王炀著作人格权诸问题研究/ 李琛国际债券市场法律规范与我国海外债券融资/ 黄助云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郭泽华澳大利亚1901年法律解释法——对一会制定的法律进行解释并缩短其语言的法律/ 宁敏缪剑文先生的信/ 缪剑文在知识、意见与无知之间的法学论文——对缪剑文先生批评的答复/ 徐国栋葛云松先生的信/ 葛云松第十二卷Internet环境下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 杜庆春音乐作品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沈晓雷转帐支票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贺绍奇论不当得利/ 马继军医生的稿纸义务和患者的承诺/ 段匡,何湘渝证券仲裁程序选择权研究/ 叶振宇论典权制度之存废/ 杨与龄私人在法实现中的作用/(日)田中英夫,竹内昭夫(李薇译)论英美法合同相对性原则/ 杨丽君德国资合公司法律中的小股东保护/ 邵万雷德国物权法的结构及其原则/(德)弗里德里希·克瓦克等著(孙宪忠译)可转换公司债券研究/ 李军证券法之虚假陈述制度研究/ 胡基香港版权制度研究/ 黄玉烨论我国现行外贸代理制度/ 张烈华欧洲合同法原则/ 韩世远译第十三卷论商品化权/ 杜颖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肖厚国论根本违约/ 韩世远环境侵权的概念与特征辨析/ 王明远货物联合运输之承运人责任研究/ 方新军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邱永红台湾地区强制持股制度研究/ 李明良悬赏广告制度研究/ 白云良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评析/ 高飞试论输血感染丙肝风险责任的法律适用——徐婷诉中国人民解放军161医院和武汉市中心血站输血感染丙肝赔偿案评析/麻爱民,伍治良企业法人民事归责论——兼评《民法通则》第43条/ 梁展欣<外国人问题与国际法:从古罗马到现代拉丁美洲/(秘鲁)埃尔维拉·门德斯·张中国与拉美的罗马法交流·门德斯教授之研究的时代精神(代序)/ 徐国栋罗马法中外邦人的概念/ 肖崇明译,徐国栋校作为跨民族法适用于罗马与其他民族的随军祭司法/ 肖崇明译,徐国栋校对万民法之国际性的一些反思/ 肖崇明译,徐国栋校拉丁美洲法典关于投资者及外国人之规定的比较研究/ 肖崇明译,徐国栋校在安第斯集团投资的法律基础/ 吴颂明译徐国栋校面临政治经济变革的罗马传统:在投资方面平等对待外国人的原则在秘鲁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肖崇明译,徐国栋校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德)福尔克·博伊庭著(邵建东译)美国对证券公司资本充足率的法律监管——兼和欧盟资本充足率监管体制的比较/ 杨亮,林晓君海事对物诉讼与英国上议院/(英)奈杰·蒂埃尔(张明远译)汇率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论析/ 杨松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二者择一抑或二者互补/ (意)米切尔·波乃(梁慧星译)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与欧洲个体法原则的关系/ (意)米切尔·波乃(梁慧星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制度研究——股东大会对股东权的保护/ 姜战军预期违约及其救济方法的比较研究/梁海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纲(草案)第十四卷取得时效研究/侯利宏票据倍数伪造法律问题比较研究/陈辉萍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涉外合同的概念极其法律适用/傅静坤试论代理制度中因委托书授权不明而引起的民事归责问题——评《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之规定/梁展欣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适用的述评/张式华,谢耿亮论保证责任期间——我国司法实务和立法的不同立场/邹海林输血感染丙肝赔偿纠纷案中的疑难法律问题探析/王逸寒,卢文道《一项判决,三点质疑》的驳论/关今华陈永苗东欧剧变后前苏联集团国家的民商法典和民商立法——法律史、民商法典的结构、土地所有权和国有企业问题/徐国栋论德国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陈华彬美国不动产法上的地役研究/马新彦英国合同法的最新发展/(英)约翰森·纳什著(张明远译)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武岗信用证止付及其司法实践/何植松论建立我国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马忠法论浮动抵押/李政辉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法学专家建议稿)中国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刘俊海第十五卷交易习惯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齐树洁,蔡从燕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王立蜂消费者信用调查的法律研究/李凌燕论船舶优先权的行使——兼论船舶运输企业、海上生产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陈海波票据出票伪造法律问题比较研究/陈辉萍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条件/牟瑞瑾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基本问题/蒋月夫妻财产制立法研究——瑞士夫妻财产制研究及其对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启示/陈苇日本的民法解释学/段匡情事变更·合同调整·再交涉义务——情事变更原则效果再考/(日)五十岚清著(刘士国译) <日本民法的展开判例形成的法——让与担保/(日)道垣内弘人著(段匡,杨永庄译)担保物权法的定位/(日)加贺山茂著(于敏译)意大利国际私法立法的改革/杜涛欧洲侵权行为法中的替代责任/(德)克里斯迪安·冯·巴尔著(张新宝译)录音制品的法律保护/王小玲现代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郑蕾契约、身份与近现代民法的演变/邓小荣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资金划拨/ 刘颖,邓瑞平译第十六卷电脑多媒体的著作权保护/欧阳瑜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王庭熙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刘桥海上货物留置权制度比较研究-功能主义比较法的一个注释/傅郁林推定全损和保险委付/刑海宝论我国外贸代理制与国际接轨/邓德雄论公司法与合同自由/汤欣制定中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梁慧星大陆私法的源流/易继明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英)纳尔森·厄尔常(肖厚国译)日本债权人代位权的运用/段匡法国不动产公示制度/尹田独创性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袁小东“直接适用的法”的理论研究/胡永庆国际保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朱宏文船舶所有权论/周宏楷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刘颖译第十七卷违法性、过错与侵权责任的成立/黄海峰法律上双重效果问题之探讨——无效行为得否撤销?/赵德枢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目的、发展、存废与立法评议/戴世瑛上市公司董事会改革研究/朱羿锟中国证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理论的发展/张红认股权法律制度研究/刘和平范式民法典体系之解析和中国民法典体系的建构/徐涤宇评“精神权利穷竭说”——与郑成思教授商榷/孙新强表示意思是否意思表示的要素——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储蓄所错误担保案判决评析/邵建东与外国配偶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日本仙台高级法院秋田支部平成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判决评析/(日)宇田川幸则(牟宪魁译)日本民法的展开——特别法担保法/(日)近江辛治著(梅君译)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赵秀文中华民国暂行民律草案/俞江预约合同研究/吴颂明患者自己决定权研究/李燕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研究/姜朋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解志国译美国《电子资金划拨法》/ 刘颖等译第十八卷物权合意主义及其对我国民法实践的价值/肖厚国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李辉东公司集团内部责任构造之折中模型研究/蒋大兴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法律规制/张学文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研究/于莹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研究述评——兼议《民法通则》54条/梁展欣离婚判决中女性居住权问题-兼论我国的居住权立法/刘东华中国事实婚姻法律地位研究-兼评最高法院历年关于事实婚姻的司法解释/于海涌与高科技产业有关的反垄断法/(德)汉斯?乌尔里希(郭玉军译)役权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价值定位/张鹏国际商事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黄涧秋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平行诉讼问题/郭树理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1999)/历咏,王传辉译美国《全球和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刘颖译第十九卷论提单债权效力的渊源/林强域名权的构建/封锐论基础合同对信用证交易的影响/谢可训论破产撤销权/常鹏翱中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刘翠霄物权法上的自由与限制/王泽鉴关于著作权法修改的几点理论思考/孙新强论“不公正胜于无秩序”/尹田两种意见、四个焦点-再评中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翁晓健合同法第286条的权利性质与适用/梁慧星“行人违章撞了白撞”是违法的/梁慧星竞业禁止的若干法律问题-杭州一通航空货运有限公司诉高风顺竞业损害赔偿案评析/王健理论争鸣与制度创新——关于最高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王闯英国仲裁法(1996)述评/蔡庆辉,杜晓帆缔约过失制度研究/叶建丰投资基金的法律架构/陈桂平湖北城乡丈夫对妻子家庭暴力的调查与分析/罗萍日本消费者合同法/张严方译英国《1999年合同(第三人的权利)法》/孙美兰译德国《关于非契约之债及物权的国际私法的法律》/陈卫佐译第二十卷股权质权研究/钟青合同法与情事变更/张照东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王雪琴器官移植法律研究/唐雪梅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冯晓青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从华沙公约》到《蒙特利尔公约》/黄力华动物不是物,是什么?/高利红试论当代民法的环境伦理观/李东慧日本的民法解释学(五)/段匡未生效合同辨析——以《合同法解释》第9条的规定为依据/张家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梁慧星公司股东资格取得之研究——一个经验、理论和规范层面的报告/蒋大兴论物业使用经营权能否作为抵押物/宋学成,王敬毅日本民法典的百年历程/杜颖欧洲产品责任法/杰伦特·豪威尔斯著(李东慧译)我国票据冲突规范研究/陈柳裕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论(一)/孙新强译德国联邦司法部债法现代化法讨论草案/邵建东等译第二十一卷1、“制定一部好的中国民法典”---访谢怀轼谢鸿飞2、两种民法典起草思路:新人文主义对物文主义徐国栋3、论人法与物法的两种编排体例谢鸿飞4、质疑“新人文主义”张谷5、当前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三条思路梁彗星6、论无权处分葛云松7、合同法分则整体式研究陈小君易军8、电子商务与消费者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方建华9、论隐私权波斯纳10、隐私无价----与波斯纳商榷布鲁斯通11、美国法院关于诉讼竞合的法律制度李旺12、英国侵权法的注意义务述评毛大春13、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侵权责任张民安14、部分国家输血感染损害的状况及问题解决于敏15、日本消费者合同的法律解释安永正昭16、日本的产品责任园谷峻17、韩国制造物责任法梁彰洙18、契约自由与消费者保护权五乘19、尼卡轮案法律问题研究何丽新20、论医疗损害民事纠纷中医疗者的义务程啸21、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论孙新强译。
热门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136个1、中外双边税收协定研究2、中瑞双边自贸协定的特色及其对两国经贸投资的影响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研究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资准入法律问题探究5、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研究6、应对数字经济对国际税收法律秩序的挑战7、议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8、亚太自由贸易区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研究9、信用证付款的若干法律问题10、新《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有关货物买卖的规定的异同分析11、新《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比较12、消极担保条款在国际项目融资中的应用13、箱位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研究14、稀土之诉引发的思考15、我国现行外贸代理制度评析16、我国民间融资法律规制对国际法律制度的借鉴17、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18、我国海外农业投资的环境风险与法制对策19、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研究20、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重构21、我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研究22、我国产业扶持政策与反补贴规则的冲突23、外汇储备通过PPP模式对外投资法律问题综述24、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劳工保护条款研究125、试析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国际经济法新趋向26、试分析冲突规范在国际税法的地位和影响27、世界贸易争端解决的效率浅思28、什么是非关税壁垒,GATT是如何打破非关税壁垒的29、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法律问题探析30、浅析美国诉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补贴案31、浅谈处理涉外合同翻译与避免国际贸易纠纷的关系32、浅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的根本违约33、企业跨国收购的法律问题探讨34、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35、平衡与协调:论跨国股票发行中的法律适用36、欧盟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共存的法律问题研究37、欧盟航空碳税与低碳经济新秩序38、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问题39、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市场经济问题40、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分别裁决地位问题41、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出口价格的认定42、欧盟法律制度若干方面研究43、墨西哥诉中国服装和纺织品补贴案案例评析44、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问题45、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市场经济问题46、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出口价格的认定47、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分析48、论专利权强制实施制度的应用49、论我国外资法体系的完善50、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251、论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一条第一款b项的保留52、论世界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53、论世界贸易自由化问题54、论如何健全我国国际贸易法律法规55、论侵权作品的法律地位56、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57、论海运联营体的反垄断法规制58、论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59、论国际商事仲裁60、论国际技术转让中反垄断制度适用61、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法律适用62、论港、澳、台胞在大陆投资的法律地位63、论对跨国公司的税收监管64、论WTO农产品补贴争端案对我国的启示65、论SPS协议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66、论GATT/WTO框架下边境税调整的合法性67、论CISG项下习惯做法的内涵及其认定68、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问题69、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研究70、跨国资产证券化中的外国法人认许71、跨国专利许可公司研究72、解析迟罚条款73、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法律实践74、基于我国纺织品产业的非关税壁垒研究75、货运代理合同纠纷的单据定性及法律关系判定376、海运提单的若干法律问题77、国外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个案研究78、国际重复征税的法律问题79、国际油气工程招标文件中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80、国际托收中委托人对代收行之直接诉权研究81、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利益拒绝”条款研究82、国际投资“负面清单”的现实意义83、国际统一货物买卖法的发展84、国际碳交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85、国际商会研究86、国际贸易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其规制87、国际贸易支付的法律问题88、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及对策研究89、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法中的作用分析90、国际贸易法中的公法91、国际贸易法的历史演进92、国际贸易法的概念与范围研究93、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的立场94、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研究95、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研究96、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研究97、国际经济法学的过去与现状研究98、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研究99、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范围研究100、国际经济法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01、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研究4102、国际金融法的新发展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探析10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运输法律问题104、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105、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贸易惯例研究106、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物所有权、风险分析107、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成立与合同效力问题108、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根本违约问题109、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110、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分析11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1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113、国际多式联运的若干法律问题114、国际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115、国际避税及其法律问题116、反思当代国际航运反垄断规制的欧美法路径117、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研究118、反倾销及反补贴法研究119、对我国海外投资法制体系的探讨120、对生物剽窃国内法律规制的思考121、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后果分析122、从WTO非歧视原则具体规定看培育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法建设123、财政资助在WTO框架下的合法性问题研究124、WTO争议解决的现状与未来125、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126、WTO体制与国际贸易127、WTO框架下美国对华“双反”案中“公共机构”问题研究5128、WTO出口补贴制度研究129、TPP框架下劳工标准问题探析130、SIFIs危机处置国际规则的功能及其启示131、iTax─苹果公司的国际避税结构和双重不征税问题132、EDI对国际贸易法的影响133、《鹿特丹规则》下电子提单流通的法律问题浅析13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研究135、《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若干法律制度136、“丝绸之路”金融法律合作问题6。
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邱永红一、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冲突法律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法律同时调整一个相同的法律关系而在这些法律之间产生矛盾的社会现象。
一般来说,只要各法律对同一问题作了不同的规定,而当某种事实又将这些不同的法律规定联系在一起时,法律冲突便会产生。
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迅速兴起要求有关国家承认外国证券法律的域外效力,从而导致了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冲突。
当前,各国主要是根据以下三项原则来推行本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效力的:1、证券法域外适用的国籍原则。
国籍原则是指本国证券法可以适用于发生在域外的本国人 (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
国籍原则作为内国刑法和民事法律域外效力的依据,这已为国际法所确认,几乎所有国家都以某种形式接受了这一原则。
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向纵深发展,一些国家已开始把国籍原则作为主张证券法域外效力的理论依据。
如美国证券法就规定,如果美国国民在其它国家从事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时,依照美国法律是违法的,则美国法院享有管辖权。
2、证券法域外适用的影响原则。
影响原则又叫客观领土原则,根据该原则,违反证券法的活动虽然完全发生在国家领域之外,但在该国国内产生有危害后果时,该国有权予以依法制裁。
影响原则早先主要作为各国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的根据,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各国逐步将其扩大适用于决定证券法的域外适用效力。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法》中的反欺诈条款,就适用于对美国证券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域外欺诈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对美国投资者没有造成什么特别损害,也是如此。
在肖思鲍姆诉菲斯特布鲁克一案中,某油公司的美国股东告该公司之母公司利用内幕交易消息,以不公正的价格购买其子公司的股票。
虽两公司均在加拿大,但美国法院认为该油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且美国股东涉及该案件事实,所以其享有管辖权。
法院宣称:“我们相信国会意图使证券交易法具有域外效力,以便保护在美国的交易所购买了外国证券的国内投资者,以及保护国内证券市场免受对美国证券的不当涉外交易之影响。
”最近在Consolidated Gold Fields PLC. v. Minorco(哥菲尔德集团公司诉美诺科)一案中,联邦第二上诉法院在这起复杂的证券法与反托拉斯法案件中依靠影响原则,裁定由南非公司控股的卢森堡公司在与英国的一家金矿公司合并中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因为欲被兼并的英国公司在美国拥有大量资产且其本身2?5%的股票(其中一部分以美国存托凭证形式)由美国投资者认购,这也许是为数很少的外国公司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而被判适用于美国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案例之一。
又如,瑞典的《证券市场法》规定,凡该法所规定的内幕人员依据尚未公开的,然而一旦公开将影响有关证券价格的信息买卖证券或建议他人这样做的,不论在瑞典境内或境外,均构成内幕交易,受瑞典法律的管辖。
3、证券法域外适用的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又称主观领土原则,即一国对于其领土内受法律禁止的行为,纵使其影响是在本国领土以外,该国也有权予以制裁。
美国的许多判例认为,如果美国公民在国外从事证券交易时上当受骗,则只要此项活动同美国有最低限度的联系,就会受到美国法的惩处。
科斯科数据处理设备公司诉马克斯威尔案是运用行为原则的一个重要案例。
原告美国公司声称,其在英国的子公司受了英国被告人的欺骗诱惑,在伦敦股票交易所购买了一家英国公司的股票。
案中大部分欺骗活动是在英国发生的,但其某些错误意思表示是在美国作出的,法院根据这些行为及其对美国权益所造成的后果,行使了管辖权。
第二上诉法院在IIT v. Cap(ITT公司诉范卡普公司)一案中,以外国被告在美国的行为只具有“准备性质”,与其在国外活动相比较“规模小”,因而不具备“直接”(direct)和“重要”(material)特征,拒绝行使域外司法管辖权。
同时该院表示,一旦发现外国被告公司的财产被其美国代理人享用,那么如此即会产生对美国国内的不利影响而引发域外司法管辖权。
当被告均为美方或主要是美方,而证券活动具有美方性质,法院会更主动地套用“行为”准则而行使域外司法管辖权。
在IIT v. Cornfeld(“IIT诉科恩菲德公司”)一案中,法院判定发行股票的外国子公司隶属于一家美国母公司,因而“整个交易活动没有什么海外性质……除了股票购买人是外方以及订购会在国外传达之外”。
只要被告与美国有牵连,即是美国母公司下的外国子公司,法院即可运用“行为”准则行使域外管辖权。
而联邦第八上诉法院对Continental Gain(Austr alia)Pty. Ltd. v. Pacific Oilseeds Inc(“大陆谷物(澳大利亚)公司诉太平洋油种公司”)一案的判决,可谓是迄今为止美国法院行使域外证券法管辖权最具争议性的。
该院法官认为,只要被告(外方)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的欺诈行为,即使对美国国内商业没有任何负作用,法院亦可行使域外司法管辖权。
同时,该院对行为的“实质性”(materiality)和“主要因果关系”(direct causation)都作了较为宽松的解释。
联邦第三上诉法院在SEC v. Kasser( “证券委诉卡塞”)一案中,均采纳“大陆谷物公司”一案中第三上诉法院的论理而行使域外司法管辖权。
但是,上述阐释遭到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在Zoelsch v. Arthur Anderson Co.(“佐斯诉阿瑟安德森公司”)一案中批评,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认为,如果发生在美国的证券活动与行为只对外国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法院不应对其行使域外司法管辖权。
在各国根据上述原则域外适用本国证券法的同时,由于这些适用对象所在国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对此类行为也行使管辖权,这样就会形成两个国家的法律对同一对象重叠适用的现象,从而导致各国证券法律适用冲突的产生。
从形式上看,这种冲突表现为内外国法律在效力上的对抗,实质上,这种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各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
总体上而言,目前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外国证券在本国发行交易,由于该外国发行交易入所属国有关法律与发行交易地所属国法律可能不同而引发的法律冲突。
其次,一国证券在外国发行交易而引起的本国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冲突 .最后,外国证券在外国发行交易,可能引发交易人所属国、发行交易地所属国(本国人)的法律间发生冲突。
而由内国证券法域外效力引起的法律适用冲突严重阻碍了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给从事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无所适从和法律后果上的不确定性。
因此,解决国内外证券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国单方面限制本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
各国利用国籍原则和影响原则域外适用本国证券法,往往会造成与其它国家立法和政策的抵触,因而遭到这些国家的抵制。
如瑞士、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政府在美国法院依据美国证券法,对涉及外国当事人的证券发行或交易活动起诉时,往往会直接出面干涉,或对案件审理施加外交影响,或颁布禁令施加法律影响,禁止本国公司或个人向美国有关当局提供其所要求的文件、资料和信息,或禁止其出庭作证或受审。
有鉴于此,晚近各国开始有限度也管束本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其重要表现就是创制和发展了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的核心是要求一国将证券法律适用于主要发生在境外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时,应平衡本国利益和其它有关国家的利益,即应以不对其它国家利益造成不合理损害和本国所涉利益大于外国所涉利益作为本国证券法域外适用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判例和立法已开始采行此原则。
2、协调各国证券法律的实体规定。
当各国证券法律的内容相近或相同时,即使域外适用这些立法,也容易为其它国家所接受,不致同他们的立法产生实质上的对抗与冲突。
例如,由于各国证券法中有关反欺诈的规定内容相差不大,实践证明,这类规定的域外适用很少遭受其他国家的抵制。
此外,一些国(区)际组织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各国证券法律实体规定的协和,如欧州复兴开发银行在1994年就出台了《证券交易示范法》供欧洲各国证券立法参考。
3、通过相互承认和互惠进行调适。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承认其它国家的做法以协调各国立法差异带来的冲突问题,如几个资本输出国(英、法、日、澳大利亚等)均允许到本国发行证券的外国企业提供根据其母国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制作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报告;同时,承认外国证券商的地位并允许其从事一定的业务。
同时,各国也通过互惠来调适立法上的差异。
例如,美国在其1990年对1939年《信托契约法》第301条第1款第1项的修正案和1995 年通过的《金融服务公平交易法案》(Fair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中,均规定了在互惠的基础上允许外国证券商进入美国。
4、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
各国通过签订协议的途径,对缓解因内国证券法域外效力而引起的法律适用冲突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如瑞士和美国于1982年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以防止瑞士银行的顾客在美国证券交易中从事内幕交易。
此外,在解决内国证券法域外效力而引起的法律适用的冲突问题上,目前尚无有效的国际条约,但一些国际或区域性组织的努力对缓和冲突起了积极作用。
如欧盟(原欧共体)近年来相继颁布了《内部人交易指令》、《准入指令》、《上市公告书指令》等,这些指令所确定的原则和规则已为欧盟各国本国法所吸收或承认,这无疑对解决各国的证券法律适用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5、各国制订有关证券的冲突法规则。
从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在其国际私法典或民法典中订入了有关证券的冲突规范。
如1966年的《波兰国际私法》、1967年的《法国民法典国际私法法规(第三草案)》、1971年的《美国冲突法第二次重述》、1972年的《加蓬民法典》、1974年的《阿根廷共和国国际私法条例(草案)》、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 1979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关于国际私法第13号法令》、1982年的《南斯拉夫法律冲突法》、1987年的《瑞士国际私法法规》、1992年的《罗马尼亚国际私法典》等都有证券法律适用的冲突规范。
二、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如前所述,为解决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冲突问题,各国开始将有关证券的冲突规范订入了国际私法典或民法典中。
但由于各国对证券性质认识的不同和证券自身种类的复杂性,各国在证券法律适用的立法体例上大相径庭,分属三种不同的立法体例:(1)把证券视为债权,证券法律适用与其它债权法律适用并置。
如《波兰国际私法》、《奥地利国际私法》、《匈牙利国际私法》、《阿根廷国际私法》等。
(2)、把证券视为物权,同知识产权等其它财产权的法律适用列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