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

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2013·广东)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优质农产品不一定都生长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只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如在干旱地区种植开心果、棉花等,所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不能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

答案 B

(2013·保定调研)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称为垛田。垛田四面环水,形同海上小岛,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据此完成2~3题。

2.垛田非常适宜蔬菜的生长,其优势有()

①地势平坦②养分丰富③灌溉便利④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垛田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因此,垛田并非是地势平坦的;垛田形同小岛,面积较小;垛田是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这些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养分丰富;垛田四面环水,灌

溉便利。

答案 B

3.在我国,垛田最可能常见于()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D.江淮平原

解析由材料可知,垛田分布地区河汊纵横,水网密布,而江淮平原由于地势低平,降水丰富,这种特征最明显。

答案 D

(2013·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诊断)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应枸杞的生长。

4.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答案 D

5.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答案 C

(2013·辽宁六校联考)读美国本土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A.甲地区B.乙地区

C.丙地区D.丁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特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地区位于美国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干旱,灌溉用水量大,但光照、热量条件较好,且接近大城市,是重要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答案 A

7.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小的原因有()

①气候较湿润②河流、湖泊众多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丁地区位于五大湖附近,因气候较湿润,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

答案 D

(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8~9题。

8.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

解析1955年,香港地区农业土地以水稻田为主,所以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答案 A

9.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④农民进入市区寻找高收入的工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1975年至1998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郊区地价越来越高,单纯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少,所以土地买卖日益兴旺,农民进入市区寻找高收入的工作。

答案 B

(2013·北京市东城区联考)下表为某年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据此回答10~11题。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

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费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直接读出西南省份人力投入量最大,生产成本中劳动力费用最高。

答案 B

11.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小,但人力效率最高,这反映出当地() A.农业生产技术落后B.劳动力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D.气候条件优越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小,但人力效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当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 C

(2013·陕西省课标区一模)下图甲、乙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两国农业类型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B.甲国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乙国低

C.甲国比乙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甲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比乙国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乙国低

解析甲国(泰国)以自给的水稻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产量高于较为粗放的乙国(乌克兰)农业生产。

答案 D

13.导致甲、乙两国粮食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国比乙国土壤更肥沃、地势更平坦

B.甲国比乙国人口更多、土地资源更丰富

C.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

D.甲国比乙国纬度低,光照更充足、水源更丰富

解析甲、乙两国粮食生产分别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导致这种农作物品种差

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乙国位

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光照丰富,但水热条件不足。

答案 C

(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桑蚕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但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回答14~15题。

14.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具有发展“桑基鱼塘”的地形基础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气候高温多雨④具有肥沃的红壤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②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红壤为贫瘠土壤,且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区,平原分布区多被改造成肥沃的水稻土。

答案 B

15.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②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④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攀升使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促使珠三角农业生产发生巨变。

答案 C

二、综合题(40分)

16.(2013·临沂一中)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澳大利亚养羊业对应的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

(2)写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简述其主要优点。(8分)

(3)说明该地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2分)

(4)说明乙图所示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养羊业主要分布在广阔的热带草原,除草场资源外,还具有独特的地下水资源和无大型肉食动物的优势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种麦养羊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一带,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第(3)题,澳大利亚养牛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大城市附近,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第(4)题,解决农牧业生产用水不足问题,主要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考虑。另外,澳大利亚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可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

答案(1)大牧场放牧业。(2分)地势平坦,草原开阔;(2分)地下水资源丰富;(2分)无大型肉食动物。(2分)

(2)混合农业。(2分)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2分)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2分)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2分)

(3)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1分)市场、饲料供应。(1分)

(4)水源短缺。(1分)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1分)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1分)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1分)

17.(201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张裕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宁夏、烟台、陕西、辽宁、新疆及北京有25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张裕的葡萄种植基地还在有计划地扩大。下图为张裕六大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分析烟台葡萄种植基地和新疆葡萄种植基地气候特点的差异。(4分)

(2)简述宁夏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的自然原因。(6分)

(3)在新疆葡萄种植基地、宁夏葡萄种植基地、辽宁葡萄种植基地和陕西葡萄种植基地,如果大量引用河水发展葡萄种植,最可能对四地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8分)

解析第(1)问,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从降水量、气温、光照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宁夏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水源、病虫害等角度分析。第(3)问,大量引用河水可能对四地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应从引水过多可能引起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可从进行全流域用水规划、协调利用水资源等角度作答。

答案(1)烟台葡萄种植基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气温日较差较小;新疆葡萄种植基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小,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4分)

(2)贺兰山东麓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葡萄糖多,而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葡萄糖少,葡萄糖积累量较大);灌溉条件好;葡萄成熟采摘期间降水量小,葡萄品质高,病虫害少;各类

污染少。(6分)

(3)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2分)解决措施:全流域统一规划、协调开发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编制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拦

蓄洪水、调节径流的作用。(6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专题训练

2019-2019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 位选择专题训练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农业的区位选择专题训练,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选择题 (2019河北唐山高三第一次模拟)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19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19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读上述材料,回答1~3题。 1.材料中所描写的农业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洲落基山区 B.欧洲阿尔卑斯山区 C.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D.亚洲喜马拉雅山区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山区海拔较低的河谷平原可以种植甘蔗,稍高一些的坡地可以种植咖啡和可可,说明该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故它最可能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答案:C 2.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坡度大小 B.气温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 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拔不同的地区农牧业生产状况不同,

这是由于不同高度的地区气温不同,适合生长的植物也不同。 答案:B 3.在2019米到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期最短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解析: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条件越来越差。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最可能是由于该作物的生长期最短,对热量的要求较低。 答案:C (2019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示意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5题。 4.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解析:由材料和图中的气温曲线可知,乙地在8~9月的气温适合该作物种植,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5.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降水量大 B.热量条件差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3农业区位条件专题卷

微专题(十三) 农业区位条件 (2017·山东潍坊模拟)1960年独立初期到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近年来,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下图示意尼日利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石油产地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A.灌溉便利B.科技水平高 C.能源充足D.热量丰富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花生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工业及相关产业兴起 B.花生加工能力低 C.花生种植的自然条件越来越差 D.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森林减少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原退化D.水土流失 答案 1.D 2.A 3.C 解析第1题,可可为热带经济作物,尼日利亚南部纬度低、热量丰富,适于可可种植。第2题,材料“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可以看出,花生衰落受石油工业影响。第3题,花生种植业主要在北纬12°左右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必然破坏原有草原植被,造成草原退化。 (2017·山东潍坊二模模拟)雨育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下图示意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区及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5题。

4.与灌溉农业区相比,该雨育农业区( ) A.地形平坦,平原广布 B.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C.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 D.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5.改善该雨育农业区发展条件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 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C.修建温室大棚,减少水分蒸发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答案 4.C 5.A 解析第4题,雨育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平原地区,降水较少。第5题,雨育农业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应发展蓄水工程,集蓄冬季雨水,加强夏季灌溉。 (2017·山东淄博打靶模拟)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

罗静--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华北鱼塘-台田模式的优点,以及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 体农业模式,有哪些好处? 课堂练习1:[2013·四川卷]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 原因。(12分) 课堂练习2: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

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2013·广东)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优质农产品不一定都生长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只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如在干旱地区种植开心果、棉花等,所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不能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 答案 B (2013·保定调研)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称为垛田。垛田四面环水,形同海上小岛,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据此完成2~3题。 2.垛田非常适宜蔬菜的生长,其优势有() ①地势平坦②养分丰富③灌溉便利④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垛田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因此,垛田并非是地势平坦的;垛田形同小岛,面积较小;垛田是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这些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养分丰富;垛田四面环水,灌

溉便利。 答案 B 3.在我国,垛田最可能常见于()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D.江淮平原 解析由材料可知,垛田分布地区河汊纵横,水网密布,而江淮平原由于地势低平,降水丰富,这种特征最明显。 答案 D (2013·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诊断)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应枸杞的生长。 4.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答案 D 5.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六章:农业专题

第六章:农业专题 我国: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 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 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限制因素:①热量不足; 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限制因素: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③土壤的盐碱化等 :机械、化肥、良种、冷藏

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 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 场为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 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②三角洲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工业比较发达;④科技发达;⑤劳动力丰富;⑥国家政策扶持

(2)社会经济: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 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不足:人多地少; 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4、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 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①草场面积广阔;②没有大型食 肉动物 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 牧草生长 (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②市场潜力广阔;③国 家政 策扶持等 5、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1)自然: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 、区位因素分析: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象 限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草场退化;③荒漠化加剧;④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⑤鼠灾、蝗灾严重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7-2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臵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 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

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 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根据下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以下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 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5.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部分铁路路段实施了列车运行调整,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度缩短,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读图回答以下2题。 8.此次调整体现了现代运输的 ( ) ①专业化②高速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图示铁路客运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是影响客运专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C.客运专线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对全国铁路网影响不大 D.客运专线都经过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 读下面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以下3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2021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农业

2021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瓜果如花卉在盆中生长,很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在杭州某地,一西瓜种植基地将袋装土栽西瓜(西瓜幼苗在袋装土中培育出幼瓜再连袋装土和完整的西瓜藤蔓及幼瓜整体销售)作为创意推入百姓生活,刚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目前,该基地还在积极开拓市场。该基地除了袋装土栽西瓜之外,还有地栽西瓜,但是西瓜选择了悬空种植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袋装土栽西瓜受到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是 A.品质有保障B.价格较便宜C.观赏价值高D.可随时采摘 2.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袋装土栽西瓜的主要特点是 A.占地面积大B.资金投入低C.劳动力投入小D.生产周期短 3.西瓜悬空种植技术的好处不包括 A.受地面温差影响小B.没有阴阳面C.防地下虫D.光照充足 【答案】1.C 2.D 3.A 【解析】1.袋装土栽西瓜的土和西瓜藤蔓及幼瓜由基地提供,消费者只是后期看护,并不能保证后期品质,A错。袋装土栽西瓜主要是为了能让消费者体验养西瓜的乐趣和观赏西瓜生长,所以观赏价值大于食用价值,要比一般的西瓜价格高,B错,C正确。一株西瓜藤蔓只结一个西瓜,且幼瓜长熟需要一定时间,不能随时采摘,D错。 2.与传统种植相比,袋装土栽西瓜不一定占地面积大,从题中也获取不了相应的信息,A 错;袋装土栽西瓜需要有专门的袋装土,资金投入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B?C错;材料中提到培育出幼瓜就被消费者买走,缩短了基地西瓜生产的生产周期,D正确。 3.瓜果生产,需要较大的温差,利于其糖分积累,A不是好处,选A;西瓜悬空,没有阴阳面,卖相更好,B为好处。西瓜悬空种植,地下虫对其影响小,C为好处。西瓜悬空种植,藤蔓对其遮挡少,更容易受光,D为好处。 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极易繁衍生长。《蕲艾传》记载:“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近年来,湖北蕲春县开始人工栽培艾草,已发展到35万亩,端午节前后十天家家户户采摘艾草,一片繁忙景象。该县艾草产品如今已有几百种,大量出口日韩、东南亚等地,但在欧美市场销售不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蕲春县艾草种植农户选择在端午节前后采摘,主要是因为此时 A.符合当地风俗B.错开农忙时节C.艾草品质最好D.艾草产量最高 5.目前蕲春县艾草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扩大B.生长周期变长C.使用化肥增多D.人力成本上升 6.相比日韩、东南亚市场,蕲春县艾草产品开拓欧美市场,最需要 A.提高产品质量B.增强文化交流C.借助网络销售D.改变生产模式 【答案】4.C 5.D 6.B 【解析】4.蕲春县艾草种植农户选择在端午节前后采摘,主要是因为此时阳气最盛,采摘的艾草药性最强,品质最好,C对。当地风俗、错开农忙时节、艾草产量等因素不是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 5.端午节前后十天家家户户采摘艾草,一片繁忙景象,说明需要大量劳动力。目前蕲春县艾草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升,D对。种植面积扩大可能产量高,不会成本升高,A错。气候不变,作物生长周期不变,B错。农业技术发展,使用化肥会减少,C错。故选D。 6.艾草产品属于中草药类,欧美国家重视西药,对中药缺乏了解,开拓欧美市场,应增强文化交流,B对。对中药的了解、认识不够,提高产品质量、改变生产模式对开拓欧美市场作用不大,A、D错。借助网络销售也难实现,C错。故选B。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两江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联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复习不能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各类知识结构的差异,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图文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4、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养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

2019(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农业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见课本P93考核目标要求 课前预习案 一、结合地图册P162找出以下农业相关的地理事物的位置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2.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3.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4.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课内探究案 一、几种典型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棉花 (1)我国黄淮海平原区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降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2)我国南疆(尼罗河三角洲)长绒棉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秋季降水稀少,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采摘。③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2.青稞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有利条件: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 3.茶树东南丘陵种茶树的有利条件:①暖湿气候且多云雾②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二、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主要有: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华北旱作农业、南方水田农业和立体农业、西北灌溉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一)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1.分布地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广阔;②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黑土深厚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均耕地多;②交通便利;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②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③春秋季节易受寒潮、霜冻危害。(注: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 4.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甜菜、亚麻、大豆。 5.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6.生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和黑土退化、湿地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 措施: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禁止开垦,保护湿地;改进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二)华北旱作农业 1.分布地区:华北平原

2018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电子教案

2018高三地理二轮复 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18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联系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

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小题狂练 大题冲关】201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权威命制):农业生产活动

【小题狂练?大题冲关】201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权威命制): 农业生产活动 一、选择题 (2013·新课标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D 3.A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信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温度相对较低、土壤水分相对缺乏的春季,故A项正确;我国夏秋季节温度较高,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地膜覆盖应用较少,故B、C项错误;冬季我国温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处于休耕期,地膜覆盖应用相对较少,故D项错误。第2题,主要考查了地膜覆盖的功能意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丰富,土壤水分充足,因此地膜覆盖应用较少,故A、B项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气候干旱,土壤缺

水现象显著,土壤荒漠化现象显著,因此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水作用更明显,故D项正确,C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地膜残留的危害。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因此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现象,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①、③正确,故A项正确;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增加了土壤温度提升的速度,减慢了表土流失速度,②、④错误,故B、C、D项错误。 (2013·江苏)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5.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答案】 4.D 5.C 【解析】第4题,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判读。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般方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般方法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 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对于成绩较差的学校,希望在后阶段能加强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做到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从而提高总分。同时加强客观试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综合: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逻辑体系,建立以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新逻辑体系。新逻辑体系的建立必须解决和处理好“选、讲、练、评”的关系。 (一)专题的选择(如何进行专题整理?如何进行专题复习?) 1.为什么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什么是专题——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专题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知识框架(2)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3)总结知识规律(4)拓宽知识层面(5)比较知识异同(6)归纳知识特征。所以建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现行教材不再过多强调学科体系,但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时,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 沙尘暴问题、海洋经济问题、东北的振兴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农问题、西南地区开发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全球增温问题 2.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复习形式? 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等值线图的判读);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黄土高原); 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 3.怎样进行专题整理 人文地理专题的整理 (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为线索; (2)初中相关内容“加入” (3)从初中相关内容中获得素材 (4)用高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相当于原理和基本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