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免疫与儿童呼吸道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72
赖氨酸维B12颗粒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运用摘要】目的观察赖氨酸维B12颗粒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50例RRI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急性期均予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赖氨酸维B12、黄芪颗粒口服辅助治疗。
观察每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病情缓解情况及患儿食欲精神状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急性期治疗组退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随诊治疗组患儿食欲和体质改善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赖氨酸维B12颗粒联合黄芪颗粒对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既可促进急性期呼吸道感染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RRI的发生率。
【关键词】赖氨酸维B12颗粒黄芪颗粒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以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因其反复发作的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并发心、肾等多个脏器损害,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和成长,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也给家长带来了精神及经济负担。
临床常以抗感染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常不明显。
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50例RRI患儿,加服赖氨酸维B12颗粒和黄芪颗粒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例均来自本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诊断标准均按照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除外先天性心脏病、中重度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哮喘等疾病。
其中男28例,女22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临床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1简介粘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整个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免疫体系,它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粘膜表面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有害病原体等)直接接触,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而且,实验证明,通过粘膜免疫后,粘膜局部的抗体比血清抗体出现的早、效价高且维持时间长。
粘膜免疫系统构成了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将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在侵入机体组织之前被消灭,不至于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
现将动物粘膜免疫系统作一简要概述,错误和不足之处请读者指正。
2构成与功能粘膜免疫系统由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支气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ALT)、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和泌尿生殖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UALT)四部分构成,它们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粘膜免疫系统主要由粘膜结合淋巴组织(MALT)构成。
所谓粘膜结合淋巴组织,即沿着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及某些外分泌腺(哈德氏腺、胰腺、乳腺、泪道、唾液腺分泌管等)分布并广泛存在于上皮下的淋巴组织,是粘膜接触并摄取抗原和最初免疫应答产生的部位。
粘膜免疫系统担负着哨兵的责任,区分无害与有害以决定是放过去(耐受)还是拦下来(免疫反应)。
粘膜免疫系统主要是通过产生分泌型IgA(sIgA)和IgM发挥作用, sIgA可以阻止微生物在粘膜上皮层驻扎繁殖,禁止它们进入上皮层。
特殊的位置、极其重要的作用使粘膜免疫系统形成与外周免疫系统迥然不同的解剖学结构、淋巴细胞和免疫反应分子机制。
从数量上说,粘膜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中最大的,这里淋巴细胞的数量比其他部分的总和还要多,60%T细胞的工作岗位在粘膜。
3解剖学性质粘膜免疫系统的淋巴组织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接近抗原,二是诱导和效应位点的区域化,以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为例: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由Peyer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以及分散在粘膜固有层(LP)和肠上皮中的大量淋巴细胞组成。
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检验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林茂坡发布时间:2023-07-10T08:36:09.674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7期作者:林茂坡[导读] 探讨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中进行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常熟市梅李人民医院 215500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中进行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检验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按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进行分组,所有患儿均进行IgM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男童阳性检出率低于女童,P<0.05;0-1岁组患儿阳性率最低,11-14岁组患儿阳性率最高,P<0.05;冬季组阳性检出率较低,秋季组阳性率较高,P<0.05。
结论: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检验中通过肺炎支原体IgM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可结合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建议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检验价值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小儿正处于发育阶段,肺部发育不完善,局部的黏膜免疫功能较低,呼吸道比较狭窄与短效,抵抗外来病毒与细菌侵袭的能力较弱,极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1]。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见于儿童群体,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会表现是无力、咳嗽、发热、肺炎等,若未早期干预,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发中枢神经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中采用血清学抗体检验取得较高的成效,肺炎支原体IgM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中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验的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按性别分成男童组(n=575)、女童组(n=503);按年龄分成0-1岁组(n=33)、2-4岁组(n=432)、5-7岁组(n=409)、8-10岁组(n=158)、11-14岁组(n=46);按发病季节分成春季组(n=99)、夏季组(n=137)、秋季组(n=402)、冬季组(n=440)。
黏膜免疫与小儿呼吸道疾病【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45-02【摘要】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地免疫学新理论之一,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首道屏障。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能特异和非特异地防御病毒和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有效的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黏附和定植,此外siga还调节气道黏膜的弹性黏度,防止黏膜硬化,因此siga缺乏的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故调节siga水平有益改善呼吸系统临床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siga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siga是60世纪年代初tomasi等首先在人体外分泌液中发现的一种iga抗体,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胃肠液、呼吸道分泌液、泌尿生殖道分泌液等外分泌液中,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
siga的结构、含量、功能和调节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仅就siga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途径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1.基础研究1.1 siga的分子结构和生成人体免疫球蛋白a(iga)存在2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即血清iga和黏膜iga。
siga是由iga(d)、j链分子和分泌成分)构成的复合体,分子式(a2l2)2. j1 .sc1。
黏膜iga绝大部分都是siga。
siga由局部黏膜产生,在抗原刺激下,由上呼吸道或支气管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两个单体iga由j链(酸性糖蛋白)连接成双体,再由浆细胞分泌出来。
当iga通过黏膜上皮向外分泌时,与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段(糖蛋白)结合成完整的分泌型iga。
siga 进入分泌液与上皮细胞紧紧结合在一起,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呼吸道免疫分为鼻腔和气管免疫。
鼻黏膜相关组织由t、b细胞、树突细胞、m细胞等隐窝吸收上皮细胞组成,是免疫的诱导部位。
经滴鼻免疫可有效的诱导鼻黏膜局部分泌抗原特异性iga和igg,激活的淋巴细胞还可归巢至其他黏膜部位,诱导广泛的黏膜免疫反应,同时可诱导血清中抗原特异性的iga、igg水平增高。
黏膜免疫你知道多少?让我们来揭开黏膜免疫系统的种种......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疫苗应⽤黏膜免疫是近⼏年来⼈们研究的热点内容,黏膜是与抗原接触的第⼀个部位,黏膜局部免疫和全⾝系统免疫对于防御病原体进⼊机体⾄关重要。
随着分⼦⽣物学、细胞⽣物学和遗传学的渗透,现代免疫学深⼊到分⼦和基因⽔平。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20世纪50年代黏膜免疫概念产⽣以来,黏膜免疫系统(MIS)就⼀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动物机体内存在强⼤的黏膜免疫系统,约占机体淋巴组织的50%以上。
黏膜免疫系统(MIS)独⽴存在于全⾝免疫系统之外,是抵抗病原微⽣物从黏膜⼊侵机体的主要屏障,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些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包括⽀⽓管相关淋巴组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微褶细胞(M细胞)组成,这些上⽪淋巴组织结构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猪体的⼝腔、⿐腔、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殖道的表⾯被黏膜组织所覆盖,其表⾯积达400m2,这些黏膜上存在着⼤量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黏膜免疫的机理绝⼤多数的病毒感染是通过黏膜途径,病毒感染的细胞和上⽪细胞的黏膜⾯接触后发⽣的病毒穿胞运输是病毒侵⼊黏膜的重要⽅式之⼀。
病毒通过穿胞⽅式穿过黏膜屏障,然后经由黏膜下的树突状细胞将病毒散布到相应的靶细胞。
体外研究表明,黏膜免疫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效应的主要过程是产⽣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乳液、胃肠液、呼吸道分泌液等是黏膜部位抵抗病原微⽣物和有害物质的第⼀道防线。
sIgA主要通过阻抑黏附、免疫排除、溶解细菌、中和病毒等机制来⾏使其多种⽣物功能。
sIgA除了为黏膜表⾯提供⼀个免疫屏障防⽌微⽣物的黏附外,还具有抗炎症和调理作⽤。
机体免疫细胞中绝⼤部分是黏膜免疫细胞,⽬前已知有多种细胞参与黏膜免疫,第⼀,上⽪内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对病原体⼊侵及上⽪细胞变性作出快速反应。
根据对⼩⿏的研究,推测上⽪内淋巴细胞具有特异的免疫效应功能,包括细胞杀伤性活性、分泌⼲扰素,使上⽪细胞的主要相容复合体MHC-II类抗原表达增加;第⼆,固有层是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场所,黏膜固有层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然杀伤细胞和辅助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有粒细胞和肥⼤细胞等。
气道黏膜免疫记忆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气道黏膜免疫记忆概述气道黏膜免疫记忆是呼吸系统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其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1.1 气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气道黏膜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信号,协同作用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1.2 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抗原呈递、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分化以及免疫记忆细胞的生成。
当病原体首次入侵时,黏膜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并激活相应的免疫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系统能够“记住”这些病原体,形成免疫记忆,使得在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1.3 反复呼吸道感染对黏膜免疫记忆的影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和维持。
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另一方面,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免疫记忆的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的防御能力。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黏膜免疫记忆的相互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黏膜免疫记忆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也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2.1 反复感染对黏膜免疫记忆的促进作用在一些情况下,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促进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
通过不断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更多的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提供长期的保护,减少未来感染的发生。
2.2 反复感染对黏膜免疫记忆的干扰作用然而,反复感染也可能对黏膜免疫记忆产生干扰。
如果感染过于频繁或者病原体变异,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地形成稳定的免疫记忆,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
2.3 黏膜免疫记忆与疾病易感性黏膜免疫记忆的形成和维持对于降低疾病易感性至关重要。
李宜瑞辨治岭南地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撷萃岭南地区气候温湿,加之孩子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受到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困扰。
李宜瑞医生在临床多年经验中,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总结了不少经验。
李宜瑞医生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毒有RS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另外,小儿鼻腔、口腔、扁桃体等黏膜免疫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各类病毒的感染。
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李医生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调整小儿营养不良是影响孩子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家长都应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
孩子的饮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番茄、鲜果、蛋白质食品等。
饮食应避免过酸、过辣的食物,以免刺激黏膜,损害免疫功能。
二、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孩子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但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应避免进行剧烈的锻炼,如跑步、跳跃等大强度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适度的户外活动或复健运动,如晨练、太极、气功等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无需服用抗生素。
在李医生看来,多数情况下应该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咳嗽、鼻塞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药物,如息斯敏、VC 等。
另外,针对孩子免疫力低下情况,还可以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麦冬合剂等药物进行补充。
四、疫苗接种婴幼儿疫苗接种对于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接种疫苗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感染,也能提高小儿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家长可以咨询当地医院儿科,了解口服疫苗、鼻喷疫苗等不同接种方式,根据孩子年龄和病史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接种计划。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是维护孩子健康的必要手段。
家长应该加强孩子的营养,促进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同时定期对孩子进行疫苗接种,尽可能的预防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医生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减轻孩子的病痛。
黏膜淋巴组织的概念
黏膜淋巴组织(MALT) 也称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免疫组织,主要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
MALT 包括两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即T 细胞和B 细胞,它们共同发挥着维持人体内免疫平衡的关键作用。
MALT 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抵御病原体侵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1. 局部免疫防御:黏膜上皮细胞释放黏液,形成黏液屏障,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内部。
此外,MALT 还分泌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形成局部免疫防御系统。
2.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T 细胞和B 细胞是MALT 的主要细胞类型。
它们可以依靠受体和抗原结合,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病原体。
其中,B 细胞可分泌特定的抗体,以清除外来抗原,而T 细胞则可以杀死它们。
除了免疫防御外,MALT 还有其他重要功能:
1. 促进免疫耐受:MALT 还可以识别自身组织,将自身识别为非抗原性,从而防止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这有助于促进免疫耐受,从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2. 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MALT 中的淋巴细胞可以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的
激素,进一步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 保护生殖器官:MALT 在生殖道内的分布也很重要,可以保护生殖器官不受感染。
总之,黏膜淋巴组织是人体内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共同作用着我们的身体。
人们应该注意保护MALT免疫系统,避免对黏膜和MALT细胞的破坏,保持健康的体魄。
黏膜免疫学进展于黏膜疫苗的未来课程答题测试摘要:1.黏膜免疫学的概念与重要性2.黏膜疫苗的定义与分类3.黏膜疫苗的发展历程4.黏膜疫苗的作用机制5.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6.黏膜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一、黏膜免疫学的概念与重要性黏膜免疫学是一门研究黏膜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学科。
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
它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和分泌型IgA 等组成,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维护人体健康。
二、黏膜疫苗的定义与分类黏膜疫苗是一种通过刺激黏膜免疫系统,产生黏膜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或治疗黏膜相关疾病的疫苗。
根据疫苗的性质和作用机制,黏膜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三、黏膜疫苗的发展历程黏膜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 世纪60 年代。
早期的黏膜疫苗主要针对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如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黏膜疫苗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涉及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
四、黏膜疫苗的作用机制黏膜疫苗通过刺激黏膜免疫系统,诱导产生分泌型IgA 抗体,抑制病原体在黏膜上的吸附和定植。
同时,黏膜疫苗还可以调节局部和全身免疫应答,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五、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流感病毒黏膜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轮状病毒黏膜疫苗可降低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HPV 黏膜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等。
六、黏膜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黏膜免疫学研究的深入,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黏膜疫苗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如疫苗的稳定性、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等。
未来,黏膜疫苗研究需要不断优化疫苗设计和制备工艺,以满足临床需求。
总之,黏膜免疫学在黏膜疫苗的研究与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
泛福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庄帝钱;赵芳;李耀武【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Broncho-vaxom on mucosal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had 60 case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given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clinical infection, anti-infective therapy and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which, study group was added with Broncho-vaxom. Immune protein chang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mmune protein targets before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slgA IgG, I-gA, and IgM valu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creased rang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Broncho-vaxom is effective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hich can improve children's mucosal immune 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目的探讨泛福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临床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泛福舒.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蛋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免疫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IgA、IgG、IgA和IgM值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泛福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提高儿童黏膜免疫功能,降低发病次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32【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泛福舒;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功能【作者】庄帝钱;赵芳;李耀武【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观澜医院,广东深圳,518110;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观澜医院,广东深圳,518110;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观澜医院,广东深圳,518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病症,发病率高,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