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83.88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
传统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下面是一项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的描述。
本次临床观察共收治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为18岁到60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后被确诊。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组,每组20例。
治疗方案为中医药联合西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采用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的治疗原则。
治疗方剂主要包括黄连清胃汤、防己地黄汤、四物汤等,具体方剂的选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结合患者的体质调整饮食,减少对致病因素的暴露,提高免疫力和肠道健康。
观察期为6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的改善情况、疾病的缓解程度、临床疗效的评估等。
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临床医生的评估,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类别,其中显效代表症状明显改善,疾病完全缓解;有效代表症状有所改善,疾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代表症状无明显改善,疾病没有得到缓解。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轻型组显效率为90%,有效率为10%;中型组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20%;重型组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25%。
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如腹泻、腹痛、便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腹泻的改善最为明显。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胃纳差、口干等症状,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这些不适感均得到缓解。
中医药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疾病的程度,并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由于本观察研究的样本数相对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治疗方案的优劣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
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1]。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疗难度大且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需引起高度重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西医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有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描述,但仍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病名。
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肠澼”“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2]。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在亚洲发病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
目前西医尚未发现特效性治疗方法,故中医药治疗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与优势。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维持缓解,预防复发,且副作用小。
目前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如下。
1以涩肠补肾固脱为主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故临床治疗中应用涩肠补肾固脱之法可明显缓解症状。
1.1以“乌梅丸”为代表方剂贾宁[4]应用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总有效率为97.5%。
马奎军[5]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发现该方可明显减少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3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保护肠黏膜等功能[6],故具有良好改善症状的效果。
1.2以“桃花汤”为代表方剂邱复亮[7]应用桃花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总有效率为91.67%。
雒福东[8]等应用参苓白术散桃花汤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总有效率为91.4%。
桃花汤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病例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郭某,女,41岁,10年前因饮食不洁、食辛辣食物后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畅,伴腹痛,腹胀,调整饮食后缓解。
此后稍饮食不慎病情即易反复,时轻时重,间断服中西药物(具体不详)。
直到2014年9月份大便偏稀日3-4次,有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上症加重,于省人民医院查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病理诊断为(直肠)粘膜慢性炎伴糜烂,浅表溃疡形成,上附白苔,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给予艾迪莎、固肠止泻丸等治疗后,稍缓解。
现症见:大便不成形,日2-3次,大便带血,有粘条,伴腹痛,时有里急后重感,无肛门下坠,气短乏力,偶头晕,平素畏寒,纳眠可。
舌质稍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细。
诊断: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盛)。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2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6g,砂仁10g,厚朴10g,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刘寄奴12g,地榆炭12g,海螵蛸12g,白及10g,浙贝母10g,甘草3g,生姜3片为引。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
服上药后,舌苔较前薄,仍有脓血便,但较前好转。
可见湿渐去,守上方去泽泻,加槐米10g以助清大肠之热。
继服,1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
服上药后,基本无不适,大便日1-2次,稍微不成形,无粘液脓血等,纳眠可,咨询是否可停药。
守上方去地榆炭、海螵蛸、白及、浙贝母。
继服,20剂水煎服,日1剂。
10天后改为隔日1剂,巩固治疗。
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复发,纳眠可,二便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50 例疗效评估报道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自2010 年10 月到2014 年9 月,在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疾病的患者100 例,将其随机分2 组,每组各50 例。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结肠镜复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00%(P < 0.05)。
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58-01在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本文研究当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患者,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0 年11 月到2014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收集100 例,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
将所有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50 例。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3 例、女性患者占27 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58 岁之间、平均年龄(50.16±4.92)岁。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2 例、女性患者占28 例,患者的年龄在40 岁到57 岁之间、平均年龄(50.05±5.16)岁。
对两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当中,给本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和康复新液进行治疗。
宁肠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宁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宁肠汤(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葛根、黄连、黄芩、补骨脂、木香、生甘草)加减,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加强的松、颠茄片。
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判断疗效。
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腹痛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组乙状结肠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宁肠汤加减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宁肠汤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主要发生在直肠和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自拟宁肠汤加减观察治疗本病50例,并于西药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100例,全部来自中医门诊。
按照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50岁34例,50岁以上者16例。
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50岁者35例,50岁以上者15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93年6月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治疗组:服用自拟宁肠汤加减。
处方:白术、白芍各20g,防风、陈皮、葛根、黄芩各15g,补骨脂、木香各10g,黄连3g,生甘草5g。
加减:腹痛剧者加元胡12g,香附9g;白芍视疼痛的程度斟酌用量;大便黏滞者加白扁豆、苡仁各20g;腹胀明显者加川朴、苏梗、苏叶各6g,小腹下坠不适者加柴胡、升麻各3g。
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芍药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炒芍药、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
有临床研究表明,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明显。
该研究选取了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芍药汤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疗
程为4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明显减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而对照组的症状减轻情况较差,且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
这表明,芍药汤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一项研究探讨了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引起溃
疡性结肠炎,给予芍药汤治疗,并观察了其对肠道炎症的影响。
结果显示,芍药汤可以抑
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肠道炎症程度。
芍药汤还可以增加肠道表层黏液的分泌,提高黏
膜屏障功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芍药汤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减少炎症介质
的释放。
这些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芍药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
理变化,具有治疗潜力。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
结果:中药灌肠显效率达91.3%。
结论:中药灌肠具有整体及局部治疗和物理治疗作用。
标签:中药灌肠治疗;肠炎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接受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炎46例。
其中男31 例;女15例,男:女为2:1。
年龄18-65周岁;病程:半年以上者8例;1-3年者22例;4-6年者16例。
临床表现:腹泻脓血粘液便46例,腹痛大肠湿热型:腹痛、腹泻脓血便、赤白相杂、腹胀、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乙状结肠镜检,粘膜表面充血水肿,点状出血;钡剂灌肠:结肠粘膜粗糙、紊亂,或有多发性溃疡。
治则: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处方:白头翁50g,苦参30g,地榆20g,当归30g,积壳20g,黄芩20g,槟榔15g,(以上自拟1号灌肠方)。
口服药用:芍药汤加减:赤芍1傀,木香12g,当归15g,白头翁30g,积壳15g,槟榔15g,黄芩20g,煎300ml,分三次服,一日三次。
(2)肝脾不和型:腹泻,夹有粘液脓血,便量少,一日3-4次,腹痛、精神刺激后加重,伴有胸闷、少气、纳少、苔薄白、脉弦细。
乙状结肠镜检:粘膜中度充血水肿、分泌物较多,血管纹理不清,可见散在浅表溃疡,接触性出血,钡剂灌肠、结肠有多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性息肉,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可见细颗粒样变化,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治则:疏肝理脾,调气活血。
处方:乳香和没药各15g,白及30g,白头翁50g,地榆20g,五倍子log,(上方为2号灌肠方)。
口服药用:白术15g,陈皮12g,赤芍20g,当归15g,木香12g,积壳15g,山植12g,煎取300ml,一日三次,每次100ml。
4.治疗结果痊愈28 例,占60.9%;好转14例,占30.4%;无效4例,占8.7%;总有效率91.3%。
5.讨论本方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修复结肠粘膜炎症等作用,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健脾活血灌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分析王剑;聂红秀;蒲江莲【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年(卷),期】2012(014)008【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活血灌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健脾活血灌肠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活血灌肠汤1次/日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5g/次,4次/日,症状缓解后改为0.5g/次,3次/日,重症患者加服强的松片20mg,1次/日顿服.两组治疗4周1疗程,4周后复查结肠镜和大便常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87.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活血灌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同规范西药治疗疗效相当,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总页数】1页(P217)【作者】王剑;聂红秀;蒲江莲【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荆门市康复医院内三科,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448000 湖北荆门市康复医院内三科,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448000 湖北荆门市康复医院内三科,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健脾汤"口服联合"地榆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J], 褚娟红;吴桂珠;黄小华2.健脾活血灌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分析 [J], 王剑;聂红秀;蒲江莲3.健脾化湿汤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临床研究 [J], 韩维斌4.健脾止泻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J], 孙二霞5.自拟健脾涩肠汤口服灌肠给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观察 [J], 官文芳;苏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温阳健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健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
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4g/d与甲硝唑100ml加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自拟温阳健肠汤中药保留灌肠。
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为9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拟温阳健肠汤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明显,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温阳健肠汤保留灌肠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15.39作者单位:张桂玲,262503,山东青州市,青州市庙子中心卫生院;王凤梅,262500,山东青州市,青州市市立医院;李华,262503,山东青州市,青州市庙子中心卫生院。
[作者简介]张桂玲(1978—),女,青州市庙子中心卫生院住院医师;王凤梅(1971—),女,青州市市立医院主管护师;李华(1980—),女,青州市庙子中心卫生院护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近年来有关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我们用自拟温阳健肠汤灌肠治疗UC80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UC患者8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2]。
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5~65岁;病程6个月~12年。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60岁;病程6个月~10年。
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均嘱其注意起居,避免伤风受凉,不宜劳逸过度,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调摄饮食,忌咖啡、牛奶和辛辣刺激、虾、蟹及生冷之品,饮食以高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少渣为主。
调胃理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崔惠娟【摘要】目的:观察调胃理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调胃理肠汤治疗.结果:肠黏膜屏障病变发生率观察组16.27%、对照组3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02%、对照组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胃理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肠黏膜屏障病变,提高免疫功能,治疗效果较好.【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2页(P475-476)【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调胃理肠汤;对照治疗观察【作者】崔惠娟【作者单位】洛阳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47.46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并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痢疾”、“休息痢”范畴[1]。
本研究采用调胃理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6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6.8±5.7)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6.4±3.1)年。
观察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22~67岁、平均(44.7±5.8)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5.8±2.7)年。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
具有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的腹痛、腹泻以及脓便血等临床表现,纤维肠镜及黏膜活检确诊,并排除心肺肾功能不全,各种细菌性疾病如阿米巴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等。
肠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李雪芹【摘要】目的观察肠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组加用自拟的肠舒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肠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1(020)007【总页数】1页(P1153-1153)【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舒汤【作者】李雪芹【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的炎性肠病,可伴有肠鸣、腹胀等。
笔者采用自拟肠舒汤保留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1月我院确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
均由结肠镜及镜下活检诊为轻中型活动期,无肠道外并发症,且停用一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至少1周(包括激素、中药等)。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6.5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
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50岁;病程3个月至8年。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1.0g口服,每日4次。
治疗组加用自拟肠舒汤(白头翁30g,白及 30g,白芷 30g,黄柏30g,苦参 20g,白矾 20g,地榆20g,乳香 15g,没药 15g)加水 500mL,温火煎 45min,取汁 150~200mL,再加入儿茶粉10g,血竭粉10g配制成灌肠液。
于临睡前嘱患者排空大便,每晚灌肠1次,15d为1疗程,在治疗中统计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腹泻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谈华南;马春玲;彭付妮【摘要】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乃仲景设立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的名方.笔者采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腹泻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2009年5月-2010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有以下临床表现:腹泻反复发作,多夹有黏液或脓血,可因饮食或感寒等因素而加重,常兼腹痛、腹胀、肠鸣、肛门坠胀、时欲排便、舌苔白或腻或滑、脉弦紧或浮滑.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及粪细菌培养等无异常;结肠镜检查见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等.共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1(018)012【总页数】1页(P80)【关键词】小青龙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中医疗法【作者】谈华南;马春玲;彭付妮【作者单位】东莞市塘厦医院,广东东莞523721;东莞市塘厦医院,广东东莞523721;东莞市塘厦医院,广东东莞5237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4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乃仲景设立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的名方。
笔者采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腹泻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2009年5月-2010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有以下临床表现:腹泻反复发作,多夹有黏液或脓血,可因饮食或感寒等因素而加重,常兼腹痛、腹胀、肠鸣、肛门坠胀、时欲排便、舌苔白或腻或滑、脉弦紧或浮滑。
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及粪细菌培养等无异常;结肠镜检查见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等。
共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