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第五单元位置及顺序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3课时左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顺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概念,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能够运用左右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左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不能准确地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左右,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能够运用左右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能够运用左右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左右。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和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辨别左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a.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b.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左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位置与顺序北京版(5)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物品的位置和复杂的方向;2.能够在给定的平面中定位物体。
二、学习重点1.掌握物品位置和方向的描述;2.学会在平面内定位物体。
三、学习内容1. 位置感知(1)“上下左右”式的位置描述上下左右是一个人最常见的直观位置感知,“上下”是建立在“地面,在同一个平面”的前提基础之上的。
例如,“书架在桌子的左边”、“门在黑板的右边”等。
(2)“远近高低”式的位置描述远近高低则是建立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之上,“远近”是指离人的距离,而“高低”则是指物体的高度。
例如,“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桌子在地上”。
(3)“正中间”式的位置描述“正中间”则是指在一个物体或区域中间。
例如,“草地正中央有一棵大树”、“这个方块的正中间是一个小圆”。
2. 方向感知(1)四个基本方向通常情况下,方向是相对于人体的正前方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体正前方是北方,“上下左右”的位置描述也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例如,“红旗飘扬的正北方”。
(2)八个基本方向除了四个基本方向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另外四个间隔方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场景。
例如,“红旗飘扬方向为北偏东45度”。
(3)掌握方向角度当我们把方向细分到角度级别时,我们就需要运用角度的知识。
例如,“红旗飘扬方向为北偏东45度”。
3. 平面定位我们常见的平面主要有:直线、平面、立体几何等。
在定位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这些基本几何图形。
例如,“确定在一个平面内两个不同的点A、B,那么这条线段所在的位置就被确定了”。
四、练习题1.在一张纸上,如果我们把一个点标记为原点,怎样能够确定纸面上每个点的位置呢?2.在一张纸上,我们用一支笔画了一条从左下方穿过中间的斜线,那么如何能够准确地描述这条线的位置?3.如何快速掌握“方向感知”的掌握?五、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位置和方向描述,而且学会了如何在平面内定位物体,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案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并从两个维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以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并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探究研究、互相启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分析的研究惯。
教学难点在于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方法中心进行辨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应避免抽象的让学生判断。
左右的西安队形仅供学生了解,不做教学要求。
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表示。
本单元的课时划分为前后、上下、左右和教室,每个课时都有相应的内容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把握教学要点,避免过于抽象,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
活动一是数字卡片和四驱赛车,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活动二是让10个同学按照顺序站好,培养学生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的能力。
活动三是让一组同学站好队,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所以他的右手在我们的左边,我们的右手在他的左边。
2)师:请同学们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拍桌子,感受一下左右的位置。
3)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小熊,哪一个在左边,哪一个在右边?(让学生分别举手指出)。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哪个小人在左边,哪个在右边?(让学生分别举手指出)六、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1)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用左、右来描述小人和树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分别举手回答)2)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用左、右来描述小熊和小鸟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分别举手回答)3)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用左、右来描述小熊和小兔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堂实录-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教室中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如桌椅、黑板、讲台等,并提问:“你们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探究(1)教师请学生两两分组,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如:“你的前面是桌子,你的后面是黑板。
”(2)学生互相交流,发现不同的人描述的位置可能有所不同,从而认识到方位的相对性。
3.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一张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和其他组员的位置。
4. 课堂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位置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及方位的相对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家庭、学校等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圈起来的小动物左边有( )只小动物。
A.1B.2C.32.在的()面。
A.左B.右C.前D.后3.小象跑在小牛的().A. 上B. 下C. 前D. 后4.选一选, 图片中, 最下面的是哪一块? ( )A. B. C.5./从右往左数, 第2个图形是()。
A. B. C. D.6.亮亮的前面是( ) , 亮亮的左面是( ) , 亮亮的后面是( ) 。
A.A.B.C B.B.C.A C.C.B.A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阳光下的人影与人的左右是相同的。
()2.蜻蜓在荷花的下面, 荷花在蜻蜓的上面。
()3.站在水边, 人的倒影与人上下相反, 左右相同。
()4.姐姐在弟弟的左面, 弟弟在姐姐的右面。
( )5.的左面是。
()6.鸡蛋的下面是西红柿。
()三.填空题(共6题, 共22分)1.看图填空。
(1)孔雀在老虎的()面。
(2)老虎在小熊的()面。
(3)小熊在长颈鹿的()面。
2.填一填。
1.小强家左面有( )座房子,右面有( )座房子。
2.( )家左面是小明家。
3.小明家左面是( )家。
4.一共有( )座房子,( )家左面有4座房子。
3.电影院里最前面的是第________排, 它的后面紧跟着是第________排。
4.小猪要盖新房了, 小兔们来帮忙.看!它们多用力呀!(1)胖胖走在朋朋的()面, 朋朋走在飞飞的()面。
(2)飞飞走在花花的()面, 蓝蓝走在飞飞的()面。
5.小红排第一, 从小红数起, 小阳排在第(), 第3个是()。
图中一共有()个人。
6.看图完成后面的练习。
(1)1号兔子跑第(), 他后面跟着()号。
(2)1号兔子前面跑的是()号兔子, 后面是()号兔子。
四.作图题(共5题, 共24分)1.把右边第二个水果圈出来。
①②③2.找出小动物的家。
①小狗住在小兔家的左边, 小猪住在小兔家的右边。
②小牛住在小狗家的下面。
2022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根据下表,下面哪句话是不正确的?()A.数字“9”和数字“4”都在“1”的左边B.数字“5”既在数字“4”的下面,也在数字“6”的上面C.数字“2”的上面是数字“8”2.小方的( ) 边的树上有7个,小方的( ) 边的树上有6个。
A.左,右B.右,左3.大象在猴子的( )边。
A.左B.右C.下4.光头强的家在第( )层。
A.4B.7C.95.朋友排队,从前数,小小是第4个人,从后数,她是第3个人,这一队共有()。
A. 5人B. 6人C. 7人D. 8人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我的左面是小红,所以小红在我的右面。
()2.茶壶在热水瓶的右面,杯子在热水壶的左面。
( )3.小明来到镜子前,他举起左手,镜子中的他举的是左手。
()4.如果小明在小林前面,那么小林就一定在小明后面。
()5.在同一方位,看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三.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要发言时请举手,另一只手是()手。
2.↑箭头指的方向是________,↓箭头指的方向是________。
3.小朋友们排队做操,从左数起,小芳排在第6位,从右数起,她在第3位,请问这行队一共有()人。
4.小明坐在第4行,小红坐在第3行,小明在小红的________面。
黑板在小明的________面,日光灯在小明的________面,讲台在小明的________面。
5.动物界奔跑大赛。
(1)一共有()只动物在赛跑。
(2)兔子跑在最()面,小老鼠跑在最()面。
(3)小马跑在老牛的()面,跑在()的后面。
四.作图题(共3题,共18分)1.请你先写出数字“3”,再将“5”写在“3”的上面,将“6”写在“3”的左边,将“1”写在3的下面。
2.找对了再填:3.在树的上面画一个太阳;在树的下面画3个苹果;在树的右边画2朵花;五.解答题(共2题,共10分)1.大树的前面有3只兔子,后面有6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同学们做早操,排成一个十字形的队伍,从前、后、左、右数,明明都是第6个,一共有多少个人做早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C5.B二.判断题1.×2.×3.×4.√5.×三.填空题1.左2.上;下3.84.后;前;上;前5.4;前;后;前;兔子四.作图题1.2.如图:3.五.解答题1.解:3+6=9(只)答:一共有9只兔子。
一、說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2、教材簡析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
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
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3、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知識技能目標)(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
(能力培養目標)(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素質培養目標)(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目標)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與學法設計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
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
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係,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係,並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係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主要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图示或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加减法的应用:“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1.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五、其他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认识图形:虽然这不是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但一年级数学上册通常会包含认识图形 (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总结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6\~10的认识、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相关知识点,如认识图形和位置关系等。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一节课“前后”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发展空间念。
基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生活或是具体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1.说一说。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师提出“小鸟在小兔的()面”的问题,为学生做了示范,即在说上下关系时,要用“()在()的()面”的方式进行表述。
接着又问“小兔在小鸟的()面”,借助对比初步体会交换位置来说上下的相对性。
2.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小动物们的位置。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鸟下面有谁?”,“小兔的上面有谁?”借助生活经验体会小鸟的下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才是下面,而小兔的上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的才是上面。
教师再次提问“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它们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3.理解一只动物的相对性。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松鼠的位置,通过交流引导一致得出“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的表述。
这时候教师抛出疑问“为什么一会说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松鼠在上面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松鼠是在中间的,说它在上面是因为它和最下面的兔子比,说它在下面是因为它和最上面的小鸟比。
学生的感知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总结引导。
4.猜一猜,它是谁?有了第二环节的支撑,学生不再以为小兔的上面只有松鼠了,从看图表述到根据对话推理猜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顺序初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
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达。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1、能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相对的方位。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描述物体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结合学生和学习素材的特点,在观察、模
拟和游戏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
活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
惯。
可编辑
.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