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952.00 KB
- 文档页数:6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1 加热与冷却方法2.1.1 加热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经常要对反应体系加热。
另外,在分离、提纯化合物以及测定化合物的一些物理常数时,也常常需要加热。
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有煤气灯、酒精灯、电炉、电热套等。
必须注意,玻璃仪器一般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
因为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加热不均匀会造成玻璃仪器的损坏。
同时,由于局部过热,还可能引起有机化合物的部分分解。
为了避免直接加热可能带来的弊端,实验室中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以下不同的间接加热方式。
(1)石棉网加热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或铁圈上,用煤气灯或酒精灯在下面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与石棉网之间应留有空隙,以避免由于局部过热引起化合物分解。
加热低沸点化合物或减压蒸馏时不能用这种加热方式。
(2)水浴当所加热的温度在80℃以下时,可选用水浴加热。
将容器浸入装有水的水浴中(注意:勿将容器触及水浴底部),小心加热保持所需的温度。
对于像乙醚等低沸点易燃溶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应用预先加热好的水浴加热。
若需要加热到100℃时,可用沸水浴或水蒸气浴。
(3)油浴在100℃~250℃之间加热可选择油浴,在油浴中放一支温度计,可以通过控制热源来控制油浴温度。
用明火加热油浴应当十分谨慎,避免发生油浴燃烧事故。
油浴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取决于所用油的种类。
液体石蜡可加热到220℃,温度过高不易分解但容易燃烧。
固体石蜡也可以加热到220℃,由于它在室温时是固体,所以加热完毕后,应先取出浸在油浴中的容器。
甘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适用于加热到140℃~150℃,温度过高则容易分解。
植物油如菜油、蓖麻油和花生油,可以加热到220℃,常在植物油中加入1%的对苯二酚等抗氧剂,以增加它们在受热时的稳定性。
硅油和真空泵油在250℃以上仍较稳定,是理想的浴油,但价格较高。
(4)砂浴加热温度在几百度以上要使用砂浴。
将清洁而又干燥的细砂平铺在铁盘中,盛有液体的容器埋人砂中,在铁盘下方加热。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3篇)一、试验目的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抽滤操作方法;二、试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别;一般过程:1、选择相宜的溶剂: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响;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当特别大或特别小;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别;④价格廉价,毒性小,回收简单,操作安全;2、将粗产品溶于相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消失;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局部溶剂;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展过滤;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渐渐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5、过滤:分别出结晶和杂质;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外表的母液;7、枯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简单挥发的溶剂,可依据产品的性质采纳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枯燥器枯燥,特殊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枯燥器中枯燥;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四、试剂用量规格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水:不定量;活性炭:0.05g;六、试验步骤及现象七、试验结果m乙酰苯胺=2.01gm外表皿=33.30gm外表皿+晶体=34.35g△m=34.35-33.30g=1.05gW%=1.05/2.01*100≈52.24%八、试验争论1、水不行太多,否则得率偏低;2、吸滤瓶要洗洁净;3、活性炭吸附力量很强,不用加许多;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7、当采纳有机物来作为溶剂时,不能用烧杯,而要采纳锥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风橱中进展试验;有机化学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了解熔点的意义,把握测定熔点的操作2.了解沸点的测定,把握沸点测定的操作二、试验原理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肯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量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志刚学学习中心:济南明仁学习中心提交时间:年月日装置,在水浴中加热蒸馏,收集72~78℃的馏分[2]。
称重,计算产率。
(产率为65~75%)。
[注1]用小火加热以避免温度过高,增加副产物乙醚的含量:[注2]纯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77.2℃,密度d420=0.901,折光率n D20=1.3727。
乙酸乙酯与水形成沸点为70.4℃的二元恒沸混合物(含水8.1%);乙酸乙酯、乙醇与水形成沸点为70.2℃的三元恒沸点混合物(含乙醇8.4%,水9%)。
如果在蒸馏前不把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水除尽,就会有较多的前馏分。
五、实验数据(现象)无色液体,有香味,锥形瓶质量31.5g,共43.2g,产品质量为11.7g;折射率1.3710,1.3720,1.3715。
六、分析及结论11.7产率= - *100%=53.2%0.2588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折射率 1.3710 1.3720 1.3715 1.3715七、思考题1.乙醇和醋酸合成乙酸乙酯时,为什么要用小火加热?2.本实验中多次用到“洗涤”操作,请问碳酸钠饱和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分别除去的是原蒸馏液中的什么成分?1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增加副产物乙醚的含量。
滴加速度太快会使醋酸和乙醇来不及作用而被蒸出。
同时,反应液的温度会迅速下降,不利于酯的生成,使产量降低 2.答:用碳酸钠饱和溶液除去醋酸,亚硫酸等酸性杂质后,碳酸钠必须洗去,否则下一步用饱和化钙溶液洗去乙醇时,会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造成分离的困难。
为减少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每17份水溶解1份乙酸乙酯),故用饱和食盐水洗碳酸钠。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 烃1. 甲烷的氯代(必修2)(性质)实验:取一个100mL 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 水 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 4和80mLCl 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 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 油状液体 ,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 上升 ,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 ,增加了饱和..食盐水】 解释: 生成卤代烃2. 石油的分馏(必修2)(分离提纯)(1) 两种或多种 沸点 相差较大且 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 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 冷凝管 、牛角管、 锥形瓶 。
(3)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爆沸(4) 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支管口 (以测量蒸汽温度)(5) 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下口进,上口出 (6) 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现象:乙烯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3CH 2OHCH 2=CH 2↑ + H 2O 副反应:2CH 3CH 2OHCH 3CH 2OCH 2CH 3 + H 2O C 2H 5OH + 6H 2SO 4(浓)6SO 2↑+ 2CO 2↑+ 9H 2O(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标题:合成和表征对硝基苯乙烯的研究引言:对硝基苯乙烯进行合成和表征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硝基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部分:1.合成硝基苯乙烯:首先,在反应瓶中将苯乙烯溶液(体积为50mL)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缓慢向其中滴加硝酸(体积为10mL)。
反应进行时,反应瓶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并同时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的外壁。
反应2小时后,停止滴加硝酸,继续保持反应温度30分钟。
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反应液与水(50mL)进行萃取。
将萃取液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蒸馏提纯硝基苯乙烯。
2.红外光谱表征:使用一台红外光谱仪,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放入位于试样传送带上的光谱泡士,并开始进行光谱扫描。
记录红外光谱图,并分析其中的特征吸收峰。
3.质谱表征: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溶解在一种适合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质谱仪中进行扫描。
记录质谱图,并对其中出现的峰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了硝基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
在2200-2250 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吸收峰,这表明有C≡N的键的存在。
另外,在1600-1700 cm-1的位置,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这说明峰上可能存在C=C的键。
质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硝基苯乙烯的分子峰(M+)出现在m/z=105处,这表明硝基苯乙烯的分子量为105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和表征硝基苯乙烯的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所期待的结构。
这项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硝基苯乙烯合成的理解,还为今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对其的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这项实验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硝基苯乙烯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大全2007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旧P17】实验1-1 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教材描述】在250 mL蒸馏烧瓶中,通过玻璃漏斗倒入100 mL工业乙醇,再在烧瓶中投入1~2粒素烧瓷片。
装好蒸馏装置(如图1-8),往冷凝器中通入冷却水,加热蒸馏,蒸馏产物以每秒3~4滴为宜,分别收集以下馏分:77℃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77~79℃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79℃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教材注释】1.工业乙醇含水、甲醇等杂质,通过蒸馏可获得含95.6%乙醇(质量分数,下同)和4.4%水的共沸混合物(沸点78.15℃)。
2.素烧瓷片:将未上釉的废瓷片敲碎到米粒般大小即可用作沸石,素烧瓷片微孔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呈细小气泡状逸出,可成为液体受热时的气化中心,使液体平稳沸腾,防止暴沸。
【实验说明】1.各仪器的名称: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引管(尾接管)、锥形瓶2.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3.冷凝管的特点:冷却水的通入方向:无论冷凝管横放、竖放,都是下进上出,若上进下出,易形成空气泡,影响冷凝效果。
【关键考点】该蒸馏产物是否为纯净物?如何检验?如何制备无水乙醇?【旧P18】实验1-2 苯甲酸的重结晶【教材描述】将粗苯甲酸1 g加到100 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 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然后,使用短颈玻璃漏斗趁热..到另一100 mL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将溶液过滤滤出晶体。
粗苯甲酸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滤液冷却时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结晶后苯甲酸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化学教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大学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
二、实验目的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2.学习常用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机理3.掌握基础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4.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三、实验设备与试剂实验设备:•反应烧杯•钢针/玻璃棒(搅拌)•热水浴/油浴•恒温槽常用试剂:1.无水乙醇(浓度可根据需要调整)2.氢氧化钠(NaOH)3.硫酸(H2SO4)4.碘溶液(I2)5.氯化钠(NaCl)6.氢氯酸(HCl)7.甲醇(CH3OH)8.醋酸(CH3COOH)9.苯胺(C6H5NH2)10.硝基苯(C6H5NO2)四、实验步骤实验1:有机溶剂的提纯与干燥1.准备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并加入一小部分氯化钠。
2.使用蒸馏设备进行提纯,收集干净的乙醇。
3.将分离得到的乙醇放在恒温槽中进行干燥。
实验2: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1.选取一个未知有机化合物X,并利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2.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碳、氢和氧的含量。
3.根据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有机化合物X的结构式。
实验3:石油醚制备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和甲醇。
2.加热反应混合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并生成石油醚。
3.过滤得到石油醚。
实验4:氯化苯的合成1.取适量苯,加入恒温槽中。
2.在乙醇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3.将氯化亚铜和苯溶液同时滴加到恒温槽中,搅拌反应15分钟。
4.分离得到氯化苯。
实验5:硝基苯的合成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和硫酸。
2.加入苯胺,并充分搅拌反应2小时。
3.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几次,得到硝基苯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到。
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掌握基本实验步骤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
首先,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前,我们需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佩戴实验室必须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其次要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完好性,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面的清洁整洁,保持实验操作的整洁和规范。
其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严谨性。
首先要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试剂,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要掌握好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各种反应时,要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此外,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巧。
例如,在进行液体的搅拌和混合时,要适当掌握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以避免气泡的产生和反应物的溅出。
在进行沉淀的分离时,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沉淀与溶液分离。
在进行真空干燥时,要注意控制好真空泵的压力和温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是进行有机化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
掌握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和实验技巧的掌握,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结构和测定性质等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案,并核算相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开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依次将反应物按照约定的量比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观察反应前后颜色和形态等变化。
3.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重结晶、溶剂蒸馏或柱层析等方法。
4.鉴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技术手段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5.测定产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合成目标化合物A:按照实验方案,将反应物B、C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X小时。
2.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经过重结晶/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A。
3.鉴定结构: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使用质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
使用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测定性质:测定目标产物A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合成产物A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A的结构为……合成产物A的性质测定了合成产物A的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折射率为……。
反应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的问题。
改进方法是……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内容注:鉴于有机实验的危险性,老师应写好各个实验板书,向学生讲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于实验全程指导监督,以防事故发生。
实验安排:第一、二周:(第1,2实验室)实验一、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第3实验室) 实验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第三、四周:(第1,2实验室)实验三、无水乙醇的蒸馏(第3实验室) 实验四、甲基橙的制备第五、六周:(第1,2实验室)实验五、乙酸异戊脂的合成(第3实验室) 实验六、性质实验(烃、醇、醛、醛、酮)第七、八周:(第1,2实验室)实验七、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合成(第3实验室) 实验八、性质实验(羧酸、胺、糖性质)实验一、从果皮中提取果胶一、 实验目的了解用酸提法从植物中提取果胶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二、 实验原理果胶主要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当用酸从植物中提取果胶时,原果被水解成果胶,果胶又叫果胶酯酸,其主要成分是牛乳糖尾酸甲酯,及半乳糖尾酸通过α-1,4-苷键连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片段示意如下:O COOCH 3H HHOHH H OH O O COOCH 3H HHOHH H OH O O COOCH 3H HHOHH H OH O O果胶不深于乙醇,在提取液中加入至约50%时,可使果胶沉淀下来而与杂质分离。
三、 仪器药品及实验材料1. 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台秤2. 药品与实验材料:果皮(柑橘、苹果、梨)、浓盐酸、活性炭、95%乙醇、滤纸、纱布四、 实验步骤取10g 果皮(柑橘、苹果、梨)放入烧杯中,加60 ml 水,再加入1.0~1.5 mL 浓盐酸加热至沸腾,在搅拌下维持沸腾30min ,减压过滤,滤液内加入少量活性炭,再加热20min ,用滤纸过滤得浅黄色滤液。
滤液放入一小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会看到出现絮状的果胶沉淀。
稍等片刻减压过滤,并用95%乙醇5mL 分2~3次洗涤沉淀,然后将沉淀烘干,即得到果胶固体。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吗?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的顺序,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同时,还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
下面列举部分实验的操作顺序.你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吗?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应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梗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反应时的高温熔化物落下后炸裂瓶底。
)2.实验室制H2、O2、CO2等气体的实验: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
(防止装置漏气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验纯.再点燃。
(防止氢气不纯.点燃时爆炸。
)5.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H2,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被氧化。
)6.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经检验H2不纯需要再收集时.应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
再收集H2,检验其纯度。
(防止试管内末熄灭的H2火焰点燃H2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H2而发生爆炸。
)7.金属制品在电镀或焊接前.应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锈,再进行电镀或焊接。
(因为铁锈易溶解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属制品表面变得洁净。
)8.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因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发生危险。
)9.加热盛有药品的玻璃仪器后,应先将其冷却.再进行冼涤。
(防止玻璃仪器忽然遇冷而炸裂。
)10.把块状药品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
(防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
)1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再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心学科。
每天,化学家们都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新物质、新材料,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
在人类发现、创造的上亿个化合物中,有机化合物占绝大多数。
有机化学家展现的高超的合成、纯化、鉴定技术,令人叹服。
当你穿上实验服、戴上护目镜和手套,走进有机化学实验室,你也能即刻体验到有机化学的神奇与魅力、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化学魔术师,成为美好新生活的创造者。
课程目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各种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规范、安全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能力上得到系统性训练和提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实验内容本课程安排有一批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有机反应,包括性质实验、制备实验。
有简单的回流反应,也有复杂的无水、控温、控速反应;有一步反应,也有多步反应;有常量反应,也有微量反应、以及英文实验。
将制备、纯化、鉴定等单元操作,比如: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萃取、洗涤、过滤、重结晶、色谱等,以及熔点仪、折光仪、旋光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核磁共振仪等仪器的使用和结果分析,融入到各个实验中,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教学特色本课程教学特色鲜明。
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贯彻科教融合,介绍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入新实验方法、新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开阔性思维,致力于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提升。
践行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学实验教育,树立新时代有机化学实验的新形象。
线上慕课与线下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大大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依托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课程负责人李厚金副教授。
实验指导老师有:邱立勤教授、曾锋教授、曹日晖副教授、庞冀燕副教授、邵光副教授、刘高峰副教授、林志强副教授。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体积的甲烷气体一,用灯光照射瓶中的混合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50mL蒸馏瓶中加入100mL石油和一些沸石或碎瓷片,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收集60~150℃的馏分是______________、150~300℃时的馏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装置中的温度计的位置___________,这样放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实验中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流向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乙烯通入溴的CCl4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试管中滴入3~5滴苯,观察苯的颜色与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苯,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玻璃棒蘸取一些苯,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所示,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铁粉,向三颈烧瓶上的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5ml苯和1ml液溴的混合物,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30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中注入蒸馏水,干燥管中加入碱石灰,连接好仪器,检查___________.先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的混合物,观察三颈烧瓶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三颈烧瓶中生成物的状态是____________.9、在试管中将 1.5ml浓硝酸和2ml浓硫酸混合均匀,冷却到50℃以下,在不断振荡下,逐滴加入约1ml苯,并注意避免使混合物的温度超过60℃.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如图)反应完毕后,将混合物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ml甲苯,再加入5滴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再将试管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ml二甲苯,再加入5滴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试管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大试管中注入5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加热。
如发现有气体放出,尝试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取大试管中反应后的少量剩余物于另一试管中,再向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经测定收集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13、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大试管中注入5ml溴乙烷和15ml 20%氢氧化钾水溶液,加热。
如发现有气体放出,尝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取大试管中反应后的少量剩余物于另一试管中,再向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切去表层的金属钠,观察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5、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水和3ml乙醚,再分别向两去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切去表层的金属钠,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组装如图所示装置,在试管I中依次加入2ml蒸馏水、4ml浓硫酸、2ml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II中注入蒸馏水,烧杯中注入自来水。
加热试管I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试管中放入石棉绒并注入2ml95%的乙醇(石棉绒稍露出液面),加热试管,将生成的气体经过水洗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若得到的气体中滴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观察苯酚的颜色是_________,状态________,闻一闻苯酚的气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试管入在热水浴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将苯酚晶体加入苯(或汽油)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20、配制2ml苯酚浊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将得到的溶液分成两个试管,其中一支滴加盐酸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通入C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向苯酚稀溶液中加入浓溴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精密PH试纸测上述苯酚稀溶液的PH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将苯酚溶液稀释10倍后,重复上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苯酚溶液再用水稀释10倍,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向6ml含有苯酚的废水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后,现象___________,将此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其中一支加1ml苯,现象是_________,另一支加入少量活性炭,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4、向4ml含有苯酚的废水中加入约2ml苯,振荡后静置分层。
用长滴管吸取上层苯于另一支试管中,再向该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向剩余水层再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取两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醇,另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的苯酚,将它们置于同一热水浴中加热,热水浴的温度约为50℃.待苯酚熔化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绿豆粒大的金属钠.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向试管中加入2ml 10%的NaOH溶液,滴入4~6滴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 乙醛溶液,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如图所示,向盛有2.5g苯酚的大试管中加入2.5ml 40%的甲醛溶液,再加入少量浓盐酸,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将大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后取出,将生成物倒入培养皿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 ml稀醋酸溶液,分别加入石蕊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
按图所示连接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加热试管3~5分钟,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肥皂的制取:在小烧杯中加入约5g新鲜动物脂肪(如牛油),6ml95%的乙醇,微热使脂肪完全溶解,再加入6ml 40%的NaOH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直到反应液变成黄棕色黏稠状。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应,否则要继续加热使反应完全。
)然后再加入60ml热的饱和食盐水,搅拌,观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ml 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洁净的试管中配制2ml左右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20%的蔗糖溶液,并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
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然后向加入硫酸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到中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配制Cu(OH)2悬浊液,将上述溶液分别加入到这两支试管中并在水浴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淀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