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国际养老院成立于2010年,由保定现代医院建立,属于民办性质的养老院,与保定现代医院是一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办公室统一负责,而养护院另设一名院长,负责养护院的日常管理事务。

作为一个资深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国际养老院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10年历程,见证了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今天,我们剖析该老年养护院的经营内核,以资借鉴。

项目详情

国际养老院位于保定市主城区,靠近竞秀公园,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养护院采取“楼上养老、楼下医疗”的模式。一楼是保定现代医院,约有2000㎡,基础设施齐全,设有全科诊疗室、康复室、检验室、曰间病房、输液厅、中西药房,面向社区居民,是定点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楼上三层是养护院,建筑面积4000多㎡,有115张床位,设有病房、护士站、办公室、老年活动室等。

一、养护院生活环境良好,医疗设备齐全。

养护院有床位115张,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配有液晶电视、电话,床头还安装了呼叫系统,设施设备与医院病房一样,老人需要服务时可以直接呼叫,护理人员就会赶到。

为丰富老人的生活,养护院还设有老人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养护院整体的装修风格温馨,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居

住环境。

一楼的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X光机、彩超、12导联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伩、血流变检测仪、尿十一项检测仪等先进仪器。楼上养护院的老年人在需要检查时,这些设备可以直接送到楼上,老人在床上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常规检查。养护中心还与保定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转诊制度,为养护院的老人开通就诊的绿色通道,对于病情严重老人,会及时送到保定市中心医院接受救治。

二、国际养老院主要接收8类人群。

(1)神经系统(如脑卒中、脑外伤后、神经元病等)致残,大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稳定不需要抢救的老年人;

(2)植物状态老年人;

(3)瘫痪无手术指征的卧床老年人;

(4)手术后病情稳定,需要特殊护理的老年人;

(5)患有各种老年病、慢性病,但是大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是伴有压疮或气管切开者,需要住院护理的老年人;

(6)临终关怀患者,濒临死亡的晚期病人;

(7)生活上能自理,但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提供应急医疗安全服务的老年人;

(8)家属需要短期托管的老年人。

国际养老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实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等级进行护理。国际养老院入住对象95%以上为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处于卧床或半卧床的状态。

特级护理的老年人气管切开,身上通着鼻管和尿管,意识不清,饮食功能丧失,要鼻饲,还需要为他们做吸痰、气管等护理。一级护理的老人占大多数,意识还清晰,瘫痪在床,饮食需要护工来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二级护理的老人属于半自理状态,不能行走或者要借助拐杖,吃饭、穿衣功能完好。三级护理的老人完全可以自理,身体基本健康,有的患有老年人慢性疾病。

三、国际养老院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针对老人入院前、入院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方位为老人服务。养护院对入院老人做了如下规定:

(1)该养护院接收的老年人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

(2)入院前要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体检,并将体检报告和病历交给院方;

(3)养护院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等级评估,明确服务的内容;

(4)与家属签订入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入院老人要缴纳6000元的备用金,用于老人入院期间的检查、治疗和用药费用。老人需自备换洗的衣物,可有一个月的观察期,老人如有不适,可离开养护院。

入院后,为能够为老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养护院还有一系列的服务规章程序,如《老人作息制度》、《养员生活护理级别及洗澡安排》、《护理员每周工作计划》、《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一周食谱》等管理措施,为老人的日常起居和生活安全提供管理和保障。

根据老年人的自理程度,将其分为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每个楼层都贴有养员的名单,有房间号、自理程度、护理级别及具体的服务安排等具体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及家属查看。

养老机构的收费问题也是老人考虑入住的重要因素。国际养老院实现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收费方面也是有所增加,与普通的养老院相比,收费还是相对较高的。国际养老院对入住缴费情况做了明确的划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养护院根据老年人护理级别和入住的房型,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生活三级的三人间每个月的费用在3000元左右,根据护理级别的提升,收费有所增加,最高在4000元左右。若需要特殊护理的老年人,还要额外增加护理费和医疗器材费,比如吸痰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压疮护理等。

另外,保定市还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不同,给予每位入住的老人每月一定的补贴。其中不能自理老人每月补贴400元,半自理和自理的老年人每月补助200元。国际养老院在2016年已纳入医保范围,入住养护院的老年人,将按照医保住院病人的诊疗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和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入住老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人力资源与服务状况。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其所拥有的护理人员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对国际养老院医护人员情况做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表:

笔者调查发现,国际养老院有医生15名,护士21名,护工10

人。医生资历高,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医师4名,大部分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都是保定市各大医院退休的,从医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除此之外,养护院还配备药剂师、财务专员等,分管养护院的收费和药品管理。

国际养老院有护士21名,护士的平均年龄在28岁,大部分都是卫生院校毕业的学生,专业素养高。每天会有医生护士来查房,为需要的老人做身体检查。护士要为卧床的老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掌握制氧机、雾化器、吸痰器、鼻管、尿管等专业的护理技术,护士站24小时都有护士值班,随时为老人服务。

在老人用药方面,养护院严格管理,所有药品由护士保管,每位老人一个药盒,老人的用药都是由护士直接送到床前,提醒老人按时服用药物或协助喂药,另外,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妥善保管药品,确保老人的用药安全。

国际养老院有护工10名,平均每个护工照顾9名老人,与医生和护士比起来,平均负责的人数最低,但是护工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护工每天要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护,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每天喂水喂饭,擦洗身体,翻身按摩、大小便护理等,平均每个护工负责的不能自理老人有7个左右,工作量大,每天需要逐个照护。护工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大多数都是务工人员,素质偏低。国际养老院医生、护士、护工相互配合,形成“医-养-护”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经营优势

国际养老院是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的实践典型,在居民就近的医院中开办养护院,实现“医-养一护”一体化的专业服务,具有很多的优势,也为其他地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医疗条件优越,服务水平高

国际养老院采取“楼上养老、楼下医疗”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优势:

一是服务设备齐全,医院拥有X光机、彩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检测仪、12导联心电图机、尿十一项检测仪等先进仪器,在老人需要的时候,所需要的医疗器械可以送到老人的病床前,直接为老人做检査,免去老人转院的舟车劳顿。为卧床病人提供制氧机、雾化器、吸痰器、接尿器等设备,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

二是医护人员充足,医生资质高。医院医生、护士人员充足,且医护水平专业性强,还有保定市著名的专家坐诊。养护院护士对老人进行24小时监护,每天有医护人员进行查房。为卧床病人做日常护理,入住的老年人打针吃药和常规的身体检查在床头都可以解决。

三是直接与医院对接,服务便捷。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建立转诊制度,开通医院至保定市中心医院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当入住老人出现紧急病情时,可以迅速转至医院救治。便利齐全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国际养老院中最突出的优势。

除此之外,国际养老院还有专业化的康复训练服务,例如针灸按摩推拿等,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这种医疗服务也是其他养老机构不具备的,是国际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亮点。

二、医养衔接程度高,责任明确

首先,国际养老院与保定现代医院归属于同一院长管理,由院长控制整个机构的运营与发展。对外,他是主要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要由院长负责处理,责任清晰明确,不存在利益冲突。

其次,在管理上,楼下设有院长办公室、中心办公室、财务室等,分管整个养护院的行政事务和财务问题。养护院在二楼也设有自己的办公室,由一名院长管理,主要负责护士、护工的管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安排住院等。“医养结合”强调“医”和“养”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国际养老院医生、护士、护工相互合作、职责明确,医养衔接程度高,服务具有持续性。

三、具有国家医保做支撑

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但是,只是在医院享受医保定点服务,而对于很多中小型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医疗室,这种性质的“医养结合”资质低,很难纳入到医保定点的范围。

而老年人在选择“医养结合”型养护院的时候,看重其所具有的医疗资源优势,而养护院是否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影响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经济来源,依靠退

休金和自己的积蓄,有的靠子女供养。医疗和养老方面的费用会花费他们大部分的积蓄。

如果入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没有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不能享受医保待遇,这会加重他们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国际养老院恰恰具有这天然的优势,成为吸引老年人入住的一大重要原因。

保定现代医院是保定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具有医保结算权。入住养护院的老年人,将按照医保住院病人的诊疗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和报销。药品报销方面,门诊医疗费符合医保规定范围的,可报销45%。入住的老年人可以像住院一样,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报销待遇。有了医保做支撑/可以吸引更多老人,使服务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四、距离社区近,地域优势突出

社区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在靠近居民社区的医院设立养老机构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很多老年人拒绝入住养老院,认为自己被抛弃了,在养老院中会产生失落感,抑郁情绪。而国际养老院的一大优势就在于,靠近社区,将老人送到这里,一方面老人的归属感较强,在这里可以找到熟悉的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相互慰藉。

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子女去探望父母,老年人可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在调研中,就遇到一位阿姨推着父亲散步。这样,子女下班空暇时间就会来照看自己的父母,也为家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国际养老院的入住率100%,供不应求,受到了周围社区居民的欢迎。

这是国际养老院的一大地域优势。

社会部门在大力倡导与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强化社区医院的医疗康复功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社区医院开办养护院符合我国的国情,覆盖面广,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国际养老院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为保定市积极推广基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树立了典型。

存在问题

通过观察并与国际养老院中的医护人员、院长和老人交谈,发现国际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目前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护工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大

目前国际养老院护工与老年人的比例为1:10,一个护工至少需要护理七八个失能老人,护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很大。护工的平均年龄在40周岁以上,文化水平低。

据国际养老院的院长介绍,“中心的护工很多都是社会招聘来的,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他们文化素质低,招聘来以后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从事服务工作。而年轻人来了根本干不了这里的工作,以前也有过一批专科院校的护理人员来工作,但是,工作强度高,又脏又累,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社会认可度低,尤其是护理员,他们的工作强度高,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很快就离开了。”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是阻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

的一大因素,失能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而医护人员却越来越难招聘,供需矛盾突出,这也增大了在职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会出现照护老人不周等问题,使服务质量下降。

二、缺乏心理慰藉等专业化服务

在对养护院进行调研时发现,养护院的失能老人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在自己的房间,很少到外面活动,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台电视机,老人只能在房间里看看电视。而养护院为老人提供的娱乐活动也是唱唱歌等,很无聊,一些老人不愿意参加。

这些入院的老人大多数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他们缺乏亲情,心理有失落感,他们渴望被关注。再加上有些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无用感,脾气会很暴躁,对护工很挑剔,心理状态不良也会加重他们的疾病,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康复,这会导致老人变得抑郁、焦虑、自闭等。

失能老人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国际养老院所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养护院在介绍时写到本院可以提供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而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并没有。养护院中没有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来为老人开展心理方面的服务,而院长表示,这方面的工作都是由护士和医生来做的。

从调研中发现,所谓的心理辅导就是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老人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是,老人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实际护工人员也是需要心理慰藉服务的。他们长期

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可以向他们发泄,可是他们却没有地方发泄。加上没有假期,工作压力大。这些工作人员也需要专业的社工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这方面的服务欠缺。

三、整体收费偏高,社会补助力度低

从国际养老院的缴费标准看,国际养老院的收费是偏高的,最低的标准也要每个月三千左右。

调查中发现,当前入住的老年人中60%是退休工人,他们有自己的退休金。由于工资水平的差异,退休工资较高的为三四千左右,他们每月的退休工资即可缴纳护理费用。而一般水平的退休工资在两千左右,不够每个月缴纳的护理费,还需要子女补贴。

另一部分是没有退休工资,是靠儿女养活的,护理费用也由儿女缴纳。保定市失能老人达8.8万,是否每个失能老人都能住得起养护院,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老人来说,每个月三千多的费用是难以承担的。

保定市社会对入住养护院的老年人给予经济补贴,但是力度有限。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每人每月补助400元。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退休金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老年人又没有经济收入,仅仅依靠老年人的养老金来支付入住养护院的费用是很困难的。

四、发展不均衡,“一床难求”和入住率低问题

国际养老院有两个院,一院位于莲池区,靠近居民区,交通方便,成立时间较早,吸引了周围各个区的老年人入住。发展到目前,己形

成“一床难求”的局势,目前处于走一个进一个的状态,已有很多预约入住的老年人等候入住。而有限的地域空间和医护人员,难以满足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养护院的发展。

而新成立的竞秀区阳光北大街,所处位置离市中心有点远,交通不是很方便,很多家人就不愿把老年人送到那边去。即使二院的环境等条件都优于一院,还是存在入住率低的问题。两院发展不平衡,也给养护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养护院的院长认为这是目前养护院发展过程中的困境,社会部门应该给予用地优惠政策,扩大社区养老用地,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发展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议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未来一定会是一条规范化、制度化之路,建立完善的医养结合机制,为医养结合稳定、养老健康化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对医养结合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人才引进,培育专业化队伍

医养结合养老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日趋朝着综合化、社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扩充养老人才队伍,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提供服务管理技能实训实习场所,开展养老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提高现有行业人员的技能素质,不断提升人员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及掌握一般老年人常见情况的应急处理。

与培养护理专业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养老机构参加

实业与社会实践,加强与学校的联络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养老服务意识与技能,推动学校与机构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校企之间完成有效对接。

二、创新人性化服务,完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中“医”是指医疗护理,“养”是照料,包含医学照料和生活照料。为老人提供满意的优质化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过创新人性化服务加强精神文化层面的“软服务”。关心老人,首先要了解其性格特征,对于失能老人更要了解其所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更要了解老人们的心理反应,进而掌握其心理需求,很多时候老人们语言沟通不流畅,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并运用人性化语言进行沟通。

为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多元需求,构建和完善适合实际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机构在服务上应该专、精、优方向上发展,同时寻求与医院等机构合作,积极整合资源,服务体系应是包括社会,社会的供给,政策导向等一系列主体在内的多主体建立,最终使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

三、多方筹资,提供高品质多元服务

民营养老机构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筹集资金。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在这方面,民营养老机构在现有优惠政策和按床位目标给予财政补贴外,更需要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养老机构的影响力,力求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养老的核心即是服务,做好服务是盈利的前提。完善高标准的服

务体系,制定各类医疗、护理、康复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医院可以针对不同老人制订养生食谱,既保证饮食适应老人病症,又保证营养均衡。在关注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老人心理健康,营造家一般的氛围,开展适当的娱乐活动丰富老人入院生活。

四、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服务

老年人不仅需要医疗和养老服务,还需要精祌文化生活、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至少为每个养护院配备一名社会工作者。社工介入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主要从两方面入住,一是老年社会工作,二是医务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工可运用个案、小组工作的方法,对机构中的老年人展开服务。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安排一些可执行的小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并且可以在活动参与中,让老年人挖掘自身的价值;针对个别老人,可以开展个案工作,老年人需要被关注,我们要及时了解他们心中的问题,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社工可采用心理社会治疗、行为治疗、人本治疗和危机干预老年人的情绪,有利于老年人配合治疗,加快病情的康复,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针对病危老人,可以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并为其子女开展哀伤辅导服务。

另外,养护院的医生、护士和护工同样需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定期为其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工作,有利于有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提髙相互协作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工作

的热情,为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 2.“医养结合”的理念 2. 1 定义 “医养结合”是一种更为充实的新型养老模式,即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其特点在于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两部分的资源,不仅为老人提供传统的生活、心理及文化方面的服务,还增加了医疗保健康复服务,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护理保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消除了患病老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使得患病老人在养老机构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2. 2 服务对象及内容 “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养老机构内的患病老人,包括一些慢性疾病、大病恢复期、易复发疾病、绝症期老人。特色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日常门诊、康复指导、突发疾病的抢救、临终关怀等。当然,针对机构内的所有老人,还可以组织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发生。 2. 3 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养老机构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照顾老人起居,提供诊疗服务,使患病老人无需长期占用医院床位,节约资源,同时仍然满足了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需求。其次,国家卫生部调查报告指出,我国60 岁以上老人,慢性疾病发生率占53. 9%,且人均患有2 ~ 3 种疾病[4]。这些慢性疾病病程长,需要持续的医疗护理服务来支持,势必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带巨大挑战,对现有的机构养老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再次,卫生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二级以下中小型医院难以为继,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超额、薪资不高、医疗设备闲置、病床利用率较低等现象。如果可以将这些中小型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一部分进入养老机构,不仅能解决中小型医院目前的困镜及资源浪费问题,还能解决养老机构对医护人员以及病床的需求,提升养老机构的医护服务质量。因此,整合并统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既降低了养老机构的优化成本,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还能极大改善患病老人的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必要且可行。 3.“医养结合”模式的分类 3. 1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联盟 这种方式要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由医院安排医师及护理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为患病老人进行诊治及护理,并建立治疗档案,避免老人往返奔波。当养老机构中有老人突发疾病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合作医院,由医院及时派遣医护团队进行抢救。如河南郑州第九医院与市内31 家养老机构联盟,为养老机构定期随诊、义诊,并根据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应医疗服务[5]。 3. 2 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这种方式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医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结构及功能进行调整,转型为老年疗养院、老年康复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同时完善所需的设施及配置,对医护人员进行职能培训,明确其今后需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的工作及要求。如北京市化工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医院,使老年人可以有病医病、无病疗养[5]。 3. 3 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经营之道示例 国际养老院成立于2010年,由保定现代医院建立,属于民办性质的养老院,与保定现代医院是一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办公室统一负责,而养护院另设一名院长,负责养护院的日常管理事务。 作为一个资深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国际养老院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10年历程,见证了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今天,我们剖析该老年养护院的经营内核,以资借鉴。 项目详情 国际养老院位于保定市主城区,靠近竞秀公园,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养护院采取“楼上养老、楼下医疗”的模式。一楼是保定现代医院,约有2000㎡,基础设施齐全,设有全科诊疗室、康复室、检验室、曰间病房、输液厅、中西药房,面向社区居民,是定点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楼上三层是养护院,建筑面积4000多㎡,有115张床位,设有病房、护士站、办公室、老年活动室等。 一、养护院生活环境良好,医疗设备齐全。 养护院有床位115张,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配有液晶电视、电话,床头还安装了呼叫系统,设施设备与医院病房一样,老人需要服务时可以直接呼叫,护理人员就会赶到。 为丰富老人的生活,养护院还设有老人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养护院整体的装修风格温馨,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居

住环境。 一楼的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X光机、彩超、12导联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伩、血流变检测仪、尿十一项检测仪等先进仪器。楼上养护院的老年人在需要检查时,这些设备可以直接送到楼上,老人在床上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常规检查。养护中心还与保定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转诊制度,为养护院的老人开通就诊的绿色通道,对于病情严重老人,会及时送到保定市中心医院接受救治。 二、国际养老院主要接收8类人群。 (1)神经系统(如脑卒中、脑外伤后、神经元病等)致残,大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稳定不需要抢救的老年人; (2)植物状态老年人; (3)瘫痪无手术指征的卧床老年人; (4)手术后病情稳定,需要特殊护理的老年人; (5)患有各种老年病、慢性病,但是大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是伴有压疮或气管切开者,需要住院护理的老年人; (6)临终关怀患者,濒临死亡的晚期病人; (7)生活上能自理,但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提供应急医疗安全服务的老年人; (8)家属需要短期托管的老年人。 国际养老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实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等级进行护理。国际养老院入住对象95%以上为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处于卧床或半卧床的状态。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实践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大致可分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种方式,各地在实践中均进行了探索。总之,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医疗机构要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也要拥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 以天津市为例。即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室、医疗卫生诊所或引入附近的医疗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养老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为100张以上床位),且周边医疗资源不足。天津市津南区天同医养院设置医疗、疗养和娱乐3个功能区。其中医疗功能服务区是医保定点的天同医院,内设床位100张,有一批老年常见病的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和保健服务。天同医养院是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机构,保证了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内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另外,上海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以奖代补”的制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最高可获50万元一次性补贴。 二、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中心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中心或病区,设置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开展康复、保健、养生、治疗、生活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基本标准,内设养老机构的医务室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护理站至少有2名具有护士以上职称的注册护士,其中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完善转诊、健康教育制度,保证老年人在病情突发时获得及时救治或转送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以菏泽市为例。菏泽的昆仑脑血管病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昆仑护理院由昆仑脑血管病医院投资建设,以失去自理能力老年人和危重病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将半自理老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区分开来,还专门设置了临终关怀病房,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依托民营医院而建的昆仑护理院具有多种优势,一是资金优势,资金筹措通过股东融资,短期内医院利润可以为养老院提供补贴;二是医疗护工的人力资源优势,护理人员多为医院的医务人员,专业性较强。 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养老和医疗职责,当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患有突发疾病时,合作医院为老年人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医生和护理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试行版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养结合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参考!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一: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xx〕17号)和《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发电〔20xx〕276号)精神,借鉴北京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医养结合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市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底,根据全市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优化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通过各级医疗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养老机构为入住医疗机构的康复期老年病人提供疗养床位,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养结合服务圈,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三、工作步骤

(一)20xx年x月前,开展一次对全市入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统计,摸清入住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 (二)20xx年x月前,完成全市养老与医疗机构运作情况调查,理清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启动2个社区养老机构与卫生机构医养结合的试点工作,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医养结合工作总结经验。 (三)20xx年x月前,完成50张床位以下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四)2016年x月前,养老服务床位在50张以上规模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养护楼等大、中型养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并做好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挂牌准入工作;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机构富余的医疗床位纳入养老服务床位范畴,并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龄化社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养老模式吧。 1.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空床率相对较高的医疗机构,通过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养结合,逐步向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转变。这类方式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慢性病老年人拖占床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另一类是三甲医院、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等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强化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养老照护功能。 2.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 当下我国的养老机构还没有实现医疗资质的全覆盖,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获得医疗资质是关键。2014年,国家卫计委大幅度调整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护理站、相关照护人员及设备的资质审批标准,以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相关的医疗服务。以此为契机,一些养老机构设立了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CT室、检验科、疗区病房科室等,并定期聘请职业医师指导老年人康复,为新入院老年人进行全面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配备健身康复器材,以提高为老服务的针对性,提升医养结合的有效性。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国家鼓励和倡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不具备养老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合作组建,二者之间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模式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双方因合作而产生的风险。 4.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模式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医疗问题。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针对家庭的医疗

民政部、卫计委:支持开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1598963.html, 民政部、卫计委:支持开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作者: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6年第05期 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4月8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配合打造“无障碍”审批,对于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10个工作日内可申请到设立许可。 《通知》指出,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应当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民政部门将予以优先受理。符合设立条件的,自受理设立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颁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 对于无内设养老机构,但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民政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 《通知》还提出,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不得互相推诿。省级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筹建指导书,方便申请人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在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同时,也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先予以审核审批,并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的,养老机构应当向当地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设置的批复。 值得注意的是,10个工作日内颁发许可证或给予是否同意设置批复,仅限医疗机构设立 养老机构或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目前,民政部门对于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审批时限为20个工作日,卫生部门受理设立医务室等,设置批准和执业登记时限为45个工作日。 (据北京青年报)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国家卫健委2019年12月)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目录 一、总则 (2) 二、基本要求 (2) (一)机构设置要求 (2) (二)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要求 (3) (三)服务人员资质要求 (3) (四)环境要求 (4)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5) (一)基本服务 (5) (二)医疗服务 (5) (三)中医药服务 (8) (四)护理服务 (9) (五)康复服务 (9) (六)辅助服务 (10)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11) (八)失智老年人服务 (11) (九)其他要求 (13)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15) (一)服务流程总则 (15) (二)服务接待................................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老年人入院体检.. (16) (四)老年护理需求评估 (18) (五)老年人能力评估 (18) (六)中医评估 (18) (七)制定服务计划 (19) (八)签订服务协议 (19) (九)建立服务档案 (19) (十)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20) 五、附录 (20)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提高其服务质量,规范其服务内容,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设立或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展养老服务两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医养结合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应当分别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服务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根据机构资质与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要求 1.应当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进行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ICS B DB3212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泰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兴市民政局、泰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泰兴市康惠护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宝泉、叶斌、黄备战、印建华、钱振兴、芦云杰、鞠志慧、丁新民。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泰州市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模式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基本服务、服务流程、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12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MZ/T 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版) 护理院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1]21号) 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国卫办医发[2014]57号) 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国卫办医发[2014]57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包括自建医疗机构和与外部医疗机构合作两种方式。其中,自建医疗机构指养老机构根据相关准入标准,开设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养老床位数量为100张以下,应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设立康复区,有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养老床位数量达到100-200张以养老服务机构,应在院内设立医务室和护理站等卫生设施,并设立康复中心,养老床位数量达到200张以上的可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等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对于不具备自建条件但有医疗服务需求的养老机构,可与符合要求的外部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外部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咨询、门诊就医、医生巡诊、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 3.2 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是通过提供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双向服务功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走进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其中,养老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心理关爱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等,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疾病诊治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等。 3.2.1 生活照料服务 服务范围包括卫生照料、日常起居照料、助餐、助浴等。 3.2.2 康复护理服务 由专业医护人员采用专门的康复及护理理论、技能和措施,使老年病、伤、残者的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预防继发残疾的发生。 3.2.3 健康教育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营养指导、康复护理、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普及和专业健康咨询服务。 3.2.4 健康管理服务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跟踪计划,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督导等服务。

医养结合医院年度工作总结(共10篇汇总)

第1篇医养结合总结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有关情况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医院不能养老,传统的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便时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间,不但耽误了老人的治疗,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困难,我院结合与镇办敬老院较近为契机,积极探索施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养老机构负责老人的传统生活护理等,卫生院则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除了能盘活闲置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公益性体现得更为充分。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为每位入住老人进行每年一次全面健康体检; 2、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 3、每月一次由责任医生定期为老人进行医疗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 4、根据需要可不定期为老人上门医疗技术服务和中医技术服务; 5、为入住老人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活动; 6、为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在卫生院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 7、对所有入住老人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优惠活动;可到卫生院进行预约挂号或办理转诊手续,使入住老人能优先接待、优先检查、优先安排入院、优先安排手术等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 2、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仅能开展院内医疗服务,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3、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目 录 一、总则 1 二、基本要求 1 (一)机构设置要求 1 (二)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要求 2 (三)服务人员资质要求 2 (四)环境要求 3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4 (一)基本服务 4 (二)医疗服务 4 (三)中医药服务 8 (四)护理服务 8 (五)康复服务 9 (六)辅助服务 11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11 (八)失智老年人服务 12 (九)其他要求 13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16 (一)服务流程总则 16 (二)服务接待 16 (三)老年人入院体检 19

(四)老年护理需求评估 19 (五)老年人能力评估 19 (六)中医评估 20 (七)制定服务计划 20 (八)签订服务协议 20 (九)建立服务档案 21 (十)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21 五、附录 22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提高其服务质量,规范其服务内容,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设立或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展养老服务两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医养结合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应当分别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 了规范。服务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根据机构资质与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规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ICS B DB3212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GB/—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泰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兴市民政局、泰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泰兴市康惠护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宝泉、叶斌、黄备战、印建华、钱振兴、芦云杰、鞠志慧、丁新民。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泰州市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模式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基本服务、服务流程、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12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MZ/T 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版) 护理院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1]21号) 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国卫办医发[2014]57号) 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国卫办医发[2014]57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包括自建医疗机构和与外部医疗机构合作两种方式。其中,自建医疗机构指养老机构根据相关准入标准,开设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养老床位数量为100张以下,应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设立康复区,有条件的可内设医

务室或护理站,养老床位数量达到100-200张以养老服务机构,应在院内设立医务室和护理站等卫生设施,并设立康复中心,养老床位数量达到200张以上的可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等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对于不具备自建条件但有医疗服务需求的养老机构,可与符合要求的外部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外部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咨询、门诊就医、医生巡诊、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是通过提供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双向服务功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走进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其中,养老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心理关爱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等,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疾病诊治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等。 3.2.1 生活照料服务 服务范围包括卫生照料、日常起居照料、助餐、助浴等。 3.2.2 康复护理服务 由专业医护人员采用专门的康复及护理理论、技能和措施,使老年病、伤、残者的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预防继发残疾的发生。 3.2.3 健康教育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营养指导、康复护理、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普及和专业健康咨询服务。 3.2.4 健康管理服务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跟踪计划,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督导等服务。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及解决路径_secret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及解决路径》。这是去年12月结题的课题,当时和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一同做的。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优化模式及解决方案。总共分三大部分: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分析,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推进模式,三、推进医养结合的路径选择 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分析 上海市养老机构631家,医保联网的92家,医保覆盖比例仅为14.5%。养老机构的医保覆盖率低,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无法通过医保结算承担医疗成本,大大提高了入住老人的养老成本。经民政部门对本次调研的长宁区、金山区、闵行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老人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照料,护理费用较高,老人自行承担护理费。89.3%的老人生病需要家人陪同到医院看病,医院的绿色通道是集中在急危重症,主要为保障重大事故后或节假日期间市民的急危重症救治,对养老机构老人的便捷服务较少,老人出现看病难的状况。60%的老人无法享受本市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身体健康检查,没有居民健康档案。79.9%的老人表示对医疗服务的强烈需要 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三种优化模式 模式一“设”即内设医疗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内设“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全市135家。内设医疗机构按照《上海市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建设审核,标准中的诸多规定限制了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流程,降低审批的效率。内设医疗机构没有补贴,导致推行医疗全覆盖的难度,有规模的养老机构不愿意内设医疗机构,

费用高无法支撑。养老机构的医护人才缺失严重,出现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卫生部门没有对内设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监管和职业技能培训。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没有晋升的职业空间,造成人才缺少的严重,年轻医护人员不愿干,近90%的内设医疗机构不得不聘请卫生部门退休的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远程专家会诊、远程会诊和人才流程仍局限于医疗机构之间,养老机构尚无法享受医疗机构这些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 模式二“并”即并设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同时设立护理院,实现院内双向转诊,像长宁区逸仙第二养老院。养老机构同时设立护理院和医院,实现医养护全面养老照护服务,像长宁区神州敬老院、虹口区建阳养老院。医疗机构设立养老院,像金山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设机构大大缓解了养老机构老人在医养护方面的需求,全市比例很低。并设机构申请办理涉及卫生、民政、消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申请周期长,运营管理费用高。 模式三“引”即引入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服务协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基本医疗服务。90%的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把服务落地。没有针对增加养老机构服务而增加编制,无法实施跨区域行医,医护人员没有养老服务绩效考核,都是没有落地服务的政策、机制问题。 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推进模式 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卫生部门保障很重要,强调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统筹整合、优化重组,强调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服务联动,强调养老服务管理的机制创新,是养老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这两大类资源的高效融合和良性循环。要实现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快速发展,达到100%覆盖,全力推广“设”、“并”、“引”三大“医养结合”优化模式。 三、推进医养结合的路径选择 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各地做法,推进医养结合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发展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在科学界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前提下,以整合

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

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我国目前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有18种,其中机构养老有10种,社区养老有5种,居家养老有3种。目前小微型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严重滞后,从未来发展需求看,还需要探索10种新的医养结合模式。 目前实践中有些常用模式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甚至损失浪费,不应提倡甚至应予以遏制。如:中小型养老机构新建医疗机构往往劳民伤财;大医院办养老往往得不偿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仅签订“就医绿色通道”类协议难有实质性合作;长护险中的“家护”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居家老人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活照料需求得不到满足,不是完整意义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 调研组研究提出了医养结合基本准则、优化模式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判断标准,分别针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优化模式。 我国目前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 1.“大养老+小医疗”型 在养老机构内部新建小型医疗机构(如医务室、门诊部、诊所、护理中心、护理站等),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且医疗只

能提供门诊服务。目前大部分中型养老机构采取此模式开展医养结合。 2.“医疗、养老并重”型 一般多为新建的大中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一级或二级综合医院(也有一部分为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也有一些医疗资源相对闲置的医疗机构,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医疗康复中心等,将富余医疗资源用于养老服务,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 3.”大医疗+小养老“型 由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二三级综合医院)在内部新建小型养老机构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以医疗为主、养老为辅。此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办养老,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是一种比较高端的医养结合模式。 4.”大医疗+小康复“型 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康复机构,如康复科、康复中心,在原有医疗服务基础上新增康复服务,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

医养结合中“医”的定位与作用【最新版】

医养结合中“医”的定位与作用 医养结合,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和就医问题,特别是养老机构内缺乏医疗服务,不能满足老人患病得到快速诊疗的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而提出的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政府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养结合产业的政策感召下,一批批医养结合项目纷纷上马,普遍采取养老院+医院(诊所)的模式,在养老院内建医院,或在医院内建养老院。随着政府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养老院内设置医疗机构,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相继走进养老院。政府对医养结合的扶持和鼓励,极大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部分缓解了养老容易就医难的困惑。但是,在医养结合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并存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医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问题。老年人的就医需求与养老院内医疗机构的配置不匹配,有些医疗机构设置偏低,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形同隔靴搔痒,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不足以令老人产生信任,不能解决老年人的基本就医需求,有些养老机构出现老人宁可舍近求远,到外面的医院就医,也不在养老院内的医院看病的事情。 二是医疗需求与医保报销的矛盾问题,许多养老院设立卫生室、诊所,在诊疗项目和药物使用等方面受到限制,只能使用门诊医保报

销,有些因条件不够等因素甚至还不能启动慢性病报销,更不能启动住院医保。一些养老院,特别是跨地区甚至跨省市接收的老人,跨区域医保报销成了主要问题。 三是医养结合项目中的医疗机构定位不清,一些医养结合项目中的医疗机构片面追求大而全,在养老社区内建设三级规模的医院,试图在医院内解决老年人诊疗的全部问题,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人才荒的实际情况下,医疗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运营成本巨大,难以为继。 如何解决好医养结合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成为医养结合项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养老院+医院如此简单的拼凑,而应是全新的完全颠覆传统概念的医院模式,不是医院规模问题,也不是医院资质的问题,而是医院功能和职责的转换,完全适应养老需求的新型医疗机构。 概括地说,医养结合中的“医”,应具备三个主要职能: 院前医疗服务 院前医疗服务,就是把医疗服务送到养老院床边,渗透到养老服务项目中。通过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全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通

养老与医疗机构推行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养老与医疗机构推行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按照《xx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精神,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就我县社会养老与医疗机构结合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县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衔接,通过各级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打造县城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质量圈,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健全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管理和服务机制,保证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率达到80%,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充实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保证老年人的饱和服务需求,方便老年人的及时就医和医疗报销,实现对老年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优化管理。 二、工作措施 (一)切实抓好摸底基础工作 1、抓好65岁以上老人健康摸排。各乡镇卫生院、乌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全部建立健康档案,为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创造条件。

2、做好现行养老与医疗机构运作情况调查。是要做好县、乡镇各级医院,以及社区(村)医疗站点与各所在地的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理清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为实现医养结合奠定基础。 3、抓好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信息管理。民政部门要做好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统计工作,为实现医养结合提供准确的老年人相关信息资料。 (二)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1、对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原则上对养老床位数在50张以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机构,按照属地原则,当地医疗管理机构要建立就近管理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联系服务制度》,落实责任医生和护士各1名,公布联系方式及服务时间,按每周服务不少于 1 次。按照政府补贴养老服务额度和个人投入养老服务限额,与被服务的老人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书》,按照无偿、低偿和有偿的不同方式,明确相应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责,细化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具体内容,规范定期检查和重点监督机制,方便罹患重症疾病老人得到及时服务和救治。在规划新建(重建)医疗卫生机构时应优先考虑与养老机构就近设置。(见附表一《靖远县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联系表》) 2、完善“医养联合体”运作机制。对住在养老服务机构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3.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091号) (三)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 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以及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 (五)医养结合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研究制订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