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滴定法 滴定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8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第一节 概 述配位滴定法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常用的配位滴定是EDTA 滴定。
EDTA 全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 4Y 表示,其结构式为H O OCCH 2 CH 2CO O HN -CH 2- CH 2-NH O OCCH 2 CH 2CO O HEDTA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螯合物,配位比为1:1。
第二节 基本原理一、配位平衡1. 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EDTA 的反应通式为:M + Y = MY K MY = ]][[][Y M MY …… 稳定常数金属与EDTA 配合物的lg K 稳值见表6-1。
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L 的逐级反应:M + L = ML k 1 = ]][[][L M ML …… 第一级稳定常数ML + L = ML 2 k 2 = ]][[][2L ML ML …… 第二级稳定常数┊ML n -1 + L =ML n k n = ]][[][1L ML ML n n - …… 第n 级稳定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依次相乘,得各级累积稳定常数ββ1 = k 1 = ]][[][L M ML β2 = k 1⋅ k 2 = 22]][[][L M ML …… βn = k 1⋅ k 2 …… k n =n n L M ML ]][[][ [ML n ] = βn [M] [L]n2. 副反应系数 主反应 M + Y = MYL OH H N H OHML NY M(OH)YML 2 M(OH)2 H 2Y副反应 ┊ ┊ ┊ML n M(OH)n H 6Y配位效应 酸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1) 配位剂Y 的副反应系数α Y(1) 酸效应系数α Y(H)在水溶液中,EDTA 有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等七种存在型体,真正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Y 4-离子。
设[Y]为Y 4-的浓度,[Y ']为未与M 配位的EDTA 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α Y(H) = [Y '] / [Y]= ][][][][][][][][4265432234-++----++++++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3456445635626][][][][1K K K K H K K K H K K H K H ++++++++ 1234566234565][][K K K K K K H K K K K K H ++++α Y(H)为配位剂与H +的副反应系数,由于α Y(H)是 [H +]的函数,故又称为酸效应系数。
知识点2.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响以形成配合物反响为根底的滴定称为配位滴定法〔complexometrictitration 〕。
配位滴定法常用来测定多种金属离子或间接测定其他离子。
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响必须符合完全、定量、快速和有适当指示剂来指示终点等要求。
因此配位滴定要求在一定的反响条件下,形成的配合物要相当稳定,配位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
一、配位滴定法〔一〕配位滴定曲线:在酸碱滴定反响中,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中pH 值会发生突变。
而在配位滴定中,随着滴定剂EDTA 的不断参加,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中金属离子M 的浓度发生急剧变化。
如果以pM 为纵坐标,以参加标准溶液EDTA 的量)(Y c 为横坐标作图,那么可得到与酸碱滴定曲线相类似的配位滴定曲线。
现以EDTA 溶液滴定Ca 2+溶液为例,讨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c 〔Ca 2+〕=0.01000mol·L -1,v 〔Ca 2+〕=20210mL ,c 〔Y 〕=0.01000mol·L -1, pH=10,体系中不存在其它的配位剂。
查表可知,7.10lg )(=CaY MY K θ,45.0lg )(=H Y α 所以,25.1045.07.10lg lg 'lg )(=-=-=H Y CaY CaY K K αθθ即10108.1'⨯=θCaYK 1.滴定前 c 〔Ca 2+〕=0.01000mol·L -1,pCa=2.0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近似地以剩余Ca 2+浓度来计算pCa 。
参加乙二胺四乙酸标准溶液18.00mL 〔即被滴定90.00%〕 时,)L (mol 103.500.1800.2000.201000.0)Ca (1-42⋅⨯=+⨯=-+c pCa = 3.3参加乙二胺四乙酸标准溶液19.98mL 〔即被滴定99.9%〕时,1621000.598.1900.2098.1900.2001000.0)(--+⋅⨯=+-⨯=L mol Ca c pCa = 5.33.化学计量点时 由于CaY 配合物比拟稳定,所以在化学计量点时,Ca 2+与参加的标准溶液几乎全部配位成CaY 配合物。
配位滴定法概述一. 配位反应的普遍性配位物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严格地说,简单离子只有在高温气态下存在。
在溶液中,由于溶剂化的作用,不存在简单离子。
因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Mn+)“应该”以M(H2O)nn+ 表示。
溶液中的配位反应实际上是配位体与溶剂分子间的交换,在水溶液中:M(H2O)n + L ==M(H2O)n-1 L + (H2O)稳定性:小<大但通常可简化为:M+L==ML——以配位(交换)反应为基础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即“配位滴定法”。
例:AgNO标液滴定CN-:Ag ++ 2CN- ==[Ag(CN)2]- ,K=1.0′1021以KI为指示剂,终点生成AgI, 溶液浑浊。
配位反应在分析化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配合物。
二. 配合物的分类按配位体所含配位原子的数目可分为单齿配位体(:F-, :NH3 ) 和多齿配位体 ( H2N-CH2-CH2-NH2 ) 。
前者形成单齿(非螯合)配合物,后者形成螯合物。
(一)单齿配位化合物——掩蔽和辅助配位M+n L==MLn(L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多元酸相似,单齿配合物时逐级形成的(分步),一般相邻两个之比较接近,稳定性不高。
例:配合离子的形成过程Cu+ NH3== Cu(NH3)2+k1 = 1.4′104Cu(NH3)2++ NH3== Cu(NH3)22+k2= 3.1′103Cu(NH3)22++ NH3== Cu(NH3)32+k3= 7.8′102Cu(NH3)32++ NH3== Cu(NH3)42+k4 = 1.4′102(1)分步稳定常数:k,1/k = k离n ——分步离解常数(2)累计稳定常数:b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b1 = k1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b2= k1 k2┇┇第n级累积稳定常数b4 = k1 k2…kn(3)总稳定常数K:K= b n(二)螯合物配位体中含二个以上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有二个以上结合点形成环状结构形象地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特点:同种配位原子的稳定性:螯合物 >非螯合物环多 > 环少大环 > 小环由于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较大,有利于滴定分析。
四大滴定一、酸碱滴定原理: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其基本反应为H﹢+OH﹣=H2O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
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
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碳酸钠Na2CO3。
方法简介:最常用的碱标准溶液是氢氧化钠,有时也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6或草酸H2C2O·2H2O:OH+HC8H4O6ˉ→C8H4O6ˉ+H2O如果酸、碱不太弱,就可以在水溶液中用酸、碱标准溶液滴定。
离解常数 A和Kb是酸和碱的强度标志。
当酸或碱的浓度为0.1M,而且A或Kb大于10-7时,就可以准确地滴定,一般可准确至0.2%。
多元酸或多元碱是分步离解的,如果相邻的离解常数相差较大,即大于104,就可以进行分步滴定,这种情况下准精确度不高,误差约为1%。
盐酸滴定碳酸钠分两步进行:CO32-+H﹢→HCO3ˉHCO3ˉ+H﹢→CO2↑+H2O相应的滴定曲线上有两个等当点,因此可用盐酸来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先以酚酞(最好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碳酸钠至碳酸氢钠,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为二氧化碳,由前后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碳酸氢钠的含量。
某些有机酸或有机碱太弱,或者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因而无法确定终点时,可选择有机溶剂为介质,情况就大为改善。
这就是在非水介质中进行的酸碱滴定。
有的非酸或非碱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转化为酸或碱。
然后也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之。
例如,测定有机物的含氨量时,先用浓硫酸处理有机物,生成NH嬃,再加浓碱并蒸出NH3,经吸收后就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这就是克氏定氮法。
又如测定海水或废水中总盐量时,将含硝酸钾、氯化钠的水流经阳离子交换柱后变成硝酸和盐酸,就可以用标准碱溶液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