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300字4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名人故事100字(通用10篇)你们知道有哪些时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名人故事1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数学名人故事篇1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
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
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
数学名人故事篇2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
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
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
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
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数学家的故事300字以上数学家的故事第一章:少年时期在一个小城镇里,有一个叫做李晓的小男孩,他对数字有着特别的感觉。
从小李晓就对数学感兴趣,他总是喜欢做一些数学题,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他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教师们看到他的天赋,开始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第二章:大学时期李晓赴一所著名的大学读书,继续深造。
在大学里,他遇到了一位优秀的数学教授,教授不仅教给他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还向他传授了数学家的精神。
李晓对数学的热情被激发,他开始迷恋上了数学,整天沉浸在数学的世界中。
第三章:成为数学家李晓大学毕业后决定投身于研究数学的工作。
他进入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数学研究机构,开始专注于解决世界性的数学难题。
李晓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论文被各大学刊物刊登,与其他数学家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学术交流。
第四章:贡献与荣誉李晓在数学领域的贡献逐渐被全球认可。
他提出了数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并解决了几个历史上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他的工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授予了许多数学奖项和荣誉。
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
第五章:晚年与传承李晓渐渐进入了人生的晚年,他开始思考如何传承数学的精神。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籍,希望能够为后来的数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他还积极参与数学的普及活动,给学校的孩子们讲解数学的魅力,并鼓励他们追寻自己的数学梦想。
结语:这是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在孩提时代就展示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
他过程中充满了辛勤和汗水,同时也获得了荣誉和成就。
他不仅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积极传播数学的知识和精神。
他的故事鼓励着每一个热爱数学的人追逐梦想,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
数学家们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挑战数学的边界,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数学家的故事100字(8篇)数学家的故事100字(8篇)篇一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篇二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篇三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我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忙。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篇四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Bergman,1898—1977年)总在思考数学问题。
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同乘一辆车,学生明白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
伯格曼满口答应。
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
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
再过一会儿,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
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
幸好,这对夫妇之后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还成了着名数学家。
篇五哥德尔(Kurt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着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300字左右
在阳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学一年一度的数学节开幕了。
同
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数学王国之中。
我在这次数学节中,知道了很多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景润,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
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
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
1953年,21岁的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
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一生都没有证明这个猜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成为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座高峰”。
“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吸引了陈景润。
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
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
从陈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地攀登数学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为了科学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浇开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数学节中,我的同学们也在积极寻觅着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
努力地解决一个个数学难题,摘取着一顶顶数学竞赛桂冠。
我们一起在快乐的数学王国中嬉戏、遨游。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初一
《数学家的故事》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的故事。
你们知道华罗庚爷爷吗?他呀,那可真是了不起!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样闪耀。
华罗庚爷爷小时候家里可穷啦,连书都读不起。
但是他超级爱学习,就像我喜欢吃冰淇淋一样热爱知识!他经常自己钻研数学问题,那股认真劲儿,简直了!
有一次,他在店里帮忙干活,空闲的时候就偷偷在柜台上算数学题。
嘿,这场景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偷偷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呀?这时候老板过来了,一看华罗庚在算题,气得不行,直说:“华罗庚,你是来干活的还是来算题的呀!”华罗庚爷爷也不生气,嘿嘿一笑,继续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后来呀,他的数学才华慢慢被大家发现了。
他就像开了挂一样,解决了好多超级难的数学问题。
他的成果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朵接着一朵,美不胜收!
他还特别勤奋,每天都花好多时间研究数学。
这让我想到了我每天努力学习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一想到华罗庚爷爷,我就又有了动力。
华罗庚爷爷还特别爱帮助其他数学家成长,他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大家。
他和其他数学家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就像我们在教室里讨论喜欢的动画片一样。
我觉得华罗庚爷爷真的太厉害了!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有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也要像华罗庚爷爷一样,努力学习,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讲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高斯是一个著名的德国数学家。
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
有一次,他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忙碌,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计算从1加到100的所有数字的和。
其他孩子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加,但高斯却静静地坐在他的座位上。
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时,高斯回答说:“我已经算完了。
”他告诉老师,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可以把1到100的所有数字分成50对,每对数字的和都是101,所以他只需要将50乘以101,就能得到答案5050。
这让老师大吃一惊,也对高斯的数学能力深感赞叹。
数学家故事300字
篇1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篇2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
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
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数学家的故事(通用7篇)数学家的故事篇1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老师,我没有胡闹”。
数学家的故事篇2伽罗瓦(variste Galois),19 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之一,唯一被我称为“天才数学家”的人。
他 16 岁时就参加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结果面试时因为解题步骤跳跃太大,搞得考官们不知所云,最后没能通过考试。
在数学历史上,伽罗瓦毫无疑问是最富传奇色彩与浪漫色彩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18 岁时,伽罗瓦漂亮地解决了当时数学界的顶级难题:为什么五次及五次以上的多项式方程没有一般的解。
他把这一研究成果提交给了法国科学院,由大数学家柯西(Augustin-Louis Cauchy)负责审稿;然而,柯西建议他回去仔细润色一下(此前一直认为柯西把论文弄丢了或者私藏起来,最近的法国科学院档案研究才让柯西平反昭雪)。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300字400字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300字维纳
维纳(1894-1964年)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
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
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
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
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
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
他很吃惊,家里没人。
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
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
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
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
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
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
”
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
妈妈让我来找你。
”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穿着一件
黑色的学生装.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一天吃两顿饭,为的是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他说:“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念.”他平时不看电影,不随便和人闲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那时,宿舍有按时熄灯的制度,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便把头埋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进军“哥德巴赫猜想”时,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演算全靠自己笔算.他演算的手稿有几麻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过去了,陈景润在1966年终于攻克了“(1+2)”这个堡垒.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把陈景润的发现誉为“陈氏定理”,说它是“筛法”的“光辉顶点”.一位英国数学家写信称赞他:“您,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高斯
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
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
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
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同乘一辆长途汽车。
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
伯格曼满口答应。
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
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
再过一会儿,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
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