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历史和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二次元文化是指以日本动漫、游戏、轻小说等为代表的二次创作文化。
它起源于日本,但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引入、发展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二次元文化最早是通过日本动漫作品的引入而进入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一些经典的日本动漫作品如《蜡笔小新》、《龙珠》等开始在中国播出,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些作品的成功播出打开了中国观众对于动漫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并为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开始迅速发展。
中国的动漫产业逐渐崛起,一大批本土动漫作品如《哆啦A梦》、《猫和老鼠》等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同时,日本动漫作品也在中国市场受到了热烈追捧,不少经典作品如《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在中国赢得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随着粉丝文化的兴起,二次元文化在中国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次元周边商品市场逐渐兴起,各类动漫周边产品如卡通人物周边、手办、明信片等开始在中国市场受到热捧。
同时,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也进一步延伸到游戏、轻小说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二次元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二次元文化为中国的动漫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动漫产业在二次元文化的推动下逐渐崛起,不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动漫创作者和团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二次元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二次元文化的创作中,不仅有动漫创作者,还有插画师、声优、漫展组织者等。
这些创作者的付出和努力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次元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动漫IP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 引言1.1 中国动漫IP产业的意义中国动漫IP产业是指以动漫作品为核心,通过衍生品、游戏、影视等形式进行多元化开发与运营的产业链。
这一产业的意义在于多方面:1.文化传承与传播:动漫是一种具有跨时代文化传承价值的艺术形式,通过动漫IP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2.经济带动与产业升级:动漫IP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动漫制作、漫展经济、周边产品制造等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3.创新引领与产业链延伸:动漫IP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创新,拓展产业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推动产业向更高端、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4.国家形象塑造: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IP,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与文化影响力,为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输出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动漫IP产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在于推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形象的宣传与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1.2 中国动漫IP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动漫IP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动漫IP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动漫I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IP作品类别和数量都在逐渐增加。
中国动漫IP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
在内容方面,中国动漫IP的题材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神话传奇、历史传记、科幻冒险等多个类型,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在制作质量上,中国动漫IP作品的画面、剧情、声音效果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大提升了动漫IP作品的观赏性和品质。
中国动漫IP产业在营销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各类IP作品通过衍生品、漫展、游戏等方式展现,有效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商业价值。
在跨界合作、文化输出等方面,中国动漫IP也逐渐走出国门,扩大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动画传播状况探究一、引言动画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和文化产品,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动画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国际上一些顶级动画作品相比,中国动画在全球的传播影响力依旧较为有限。
因此,探究中国动画的传播状况对于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进步至关重要。
二、中国动画产业的进步历程中国动画产业的进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时期,当时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开始出现。
然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动画产业遭受了严峻的打击,浩繁作品被封杀。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动画产业才得到了恢复和进步的机会。
从1980时期开始,中国的动画片逐渐恢复生产,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如《黑猫警长》和《葫芦娃》等。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创作水平的限制,中国动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中国动画传播的现状1. 电视播放渠道在中国,动画作品主要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电视成为了传统媒体之一。
与此同时,进步迅速的网络视频平台也成为了观众收看动画的重要渠道。
与电视媒体相比,网络视频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提供适合的内容,这有助于推动中国动画的多样化进步。
2. 国际传播与国际一流淌画相比,中国动画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依旧有限。
一方面,中国动画在艺术创作和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缺乏国际传播渠道,使得中国优秀的动画作品无法被国际观众所了解。
因此,中国动画需要加强与国际合作和沟通,提高作品的品质与水平。
3. 原创力和创新性尽管中国动画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增长,但在原创力和创新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与国际一流作品相比,中国动画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多数较为传统和保守,缺乏奇特的创意和冲破。
因此,鼓舞动画创作者勇于探究和创新,培育更多有创意的动画作品对于中国动画的传播和进步至关重要。
四、提升中国动画传播的对策1.加强人才培育提升中国动画的传播力需要有更多优秀的动画制作人才。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动漫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我国动漫产业总收入为2389亿元,其中游戏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1128亿元,其他领域也在逐年增长。
2. 品种丰富、形式多样。
我国动漫产业的品种丰富、形式多样。
动画片、漫画、游戏、衍生品等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吸引了众多受众群体。
同时,国内也不断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原创作品。
3. 经营模式多样化。
我国动漫企业的经营模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制作发布模式外,还有多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例如会员订阅、游戏化、区块链等,丰富了动漫产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
二、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的问题分析1. 盗版、抄袭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中盗版、抄袭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导致原创作品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对新人扶持不够。
尽管我国动漫产业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社会公众对动漫行业内部的认知程度及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此外,制约动漫产业的发展的还有创作者及从业者推陈出新、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 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尚不完整,制约了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动漫内容制作、发行、营销等环节仍欠缺专业化和规范化,动漫游戏、动漫文化衍生品在质量和适销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1. 高度重视原创作品,加强保护。
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动漫创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原创作品收益保护。
2. 促进内容的多样化,提高质量。
鼓励动漫企业创新,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提高动漫内容制作的质量和市场适销性。
3.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和合作。
围绕更加完整和高效的动漫产业链,加强动漫产业内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尤其是发展游戏、文化衍生品等多元化的业态,提高动漫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4. 建立动漫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动漫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建立相关课程,推进动漫人才、文化媒体人才的培养,同时拓展动漫产业的市场规模和观众群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动漫产业。
中国动漫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但是我国动画也曾有过辉煌历史。
起源: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发展: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问世,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在国外得奖,《三个和尚》、《葫芦兄弟》、《雪孩子》、《黑猫警长》都曾在国际上获奖。
我们还拍摄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牧笛》,以后又陆续拍摄出《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优秀的作品。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和现状2008年09月30日星期二下午 04:08实际上,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2006年恰好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80年,当时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短片。
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
这些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方面的起步还是相当早的。
起步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就是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
从那时起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
解放之前的中国动画产业是从上海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却是从东北起步的。
1956年,一群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
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变革但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改革开放之后。
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
其实国外早已经有了电视动画片,这种动画片不是一集的,而是连续性的,一做就是一个单元。
以前国家规定美影厂每年播放动画片的长度为300~400分钟,而30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十几集到二十几集的长度,对于电视的需求量远远不够。
因此也慢慢允许国外的一些动画片进入中国。
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
中国成为系列动画片的概念是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
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
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
另外一方面开始有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
电视台属于投资者,负责确定剧本然后找制作公司来制作动画片。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动画的加工业开始出现。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视动画片的需求量急增造成了从美国开始70年代的制作成本开始上升,需要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区,于是找到日本,所以说日本的动画也是从美国借过来的。
日本随着和美国开始做以后自己的动画片,凭借其原来就很深的漫画功底,做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从帮美国加工到自己慢慢形成一个独特的样式。
当我们看到日本及美国的动画片时会发现明显的差异,一个差异是美国动画片是讲究动作的流畅性。
那么在技术上需要相当多的动画张数来完成。
比如说10分钟他要做8000张到10000张。
张数越多动作越细化,成本也就越高。
而日本的动画片静止的画面较多、比较漂亮,但是动的不多,日本20分钟的动画片最少的只有1500张,明显差异很多。
后来台湾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基地。
台湾的宏广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动画加工基地。
宏广公司曾经到过1000多人这样的规模。
然后承揽了美国相当多的重要客户的加工制作。
然后美国在韩国也找到了它所要的加工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将这样的加工转移到中国,开始在深圳这里出现了许多动画加工厂。
但是这样的制作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在中国只是一个环节。
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动画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
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
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
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
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
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
现状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
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
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
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
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原来的300分钟增加到了去年的40000分钟,据了解,目前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
现在全国动漫产业涉及的企业有数百家,大到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小到十几个人的工作室团队。
另外除过中央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这两年对于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都有一定扶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
还有一个标志就是现在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
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
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
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
记者近日获悉,备受关注的电视黄金时段播放国产动画片政策可能会在今年对外推出,国产动画片节目投资、制作乃至销售企业都有望从中受益。
对于仍处于成长时期中国动漫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有了好的政策,还需要动漫公司好的投资方式,这样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中国的动漫产业才会有希望。
除过今年过亿大手笔推出《莫比斯环》的环球数码,记者又采访到了另外两家动画公司,虽然他们的目的都是要在动漫市场上淘金,但投资方式和运作思路却有所不同。
中影动画:海内外市场互补“目前中影动画预计海外市场的回收将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在2006年2月初的采访中,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萍女士以这句话作了开场白。
2005年6月20日,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中影动画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动画企业,也是中国向外资开放以来成立的唯一一家中外合资而又有出品权的影视动画公司。
在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江萍边回答问题,边在纸上作以演示,想把问题说得更清楚。
“首先考虑国际市场,考虑如何引入国外资金。
”江萍解释这样做是由于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还不太成熟,作为唯一一家合资的动画公司中影动画立足以中国文化为本,把重点放在国际市场运作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开拓。
虽然国家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最近两年给了动漫产业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不太成熟及动漫产业需要比较大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融资规模。
针对这种情况,“中影动画是怎样融资的?”记者问道。
“我们主要的方针是以销定产,首先拿出故事梗概和动画卡通形象,提供给相关的发行商、投资商,再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对海内外市场有一定的预测后,在我们自己很自信项目也很成熟时,正常情况下,投资商就会很容易跟进资金。
”江萍在纸上划着,“一般国内的投资额占到项目总投资的35%~60%,在中国市场回收可能性较大的项目我们愿多投入。
我们的重点一般放在国际市场”。
江萍表示,中影动画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预售、植入广告等。
谈到这些的时候,江萍不断地给记者举起例子来。
“比如《马小跳》就已经预售60万~100万人民币,而《极速小子》就是采用植入广告的方式来筹集部分资金。
《梅娅的剑》2000万美元,其中800万就已经有一家资金雄厚的企业出资了。
另外《孙悟空大战数码人》正在做前期,正在申请相关的政府扶持,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资助”。
看到记者脸上露出了疑问,江萍解释道,“投资方之所以愿意与我们合作,主要是由于他们认同我们的规范化运作模式。
”即中影动画项目融资的时候,投资方的利益是根本,比如投资方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那么在影片收入达到100万的时候,先将这100万归还给投资方。
然后,超过这100万的收入,才拿出来双方按比分成。
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中影动画还将海外的市场共设一个账号,即院线所有收入都存入这个账号,以便好监督按比例直接分账。
“我们还正在和有关方面合作准备筹备中影的动画投资基金。
这样可以避免投资商把钱全部投入某个项目,从整体上降低风险,更好地保证投资商的利益。
”江萍告诉记者。
动漫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播出市场;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衍生产品。
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更广,并且赚钱也是在最后一个层次。
“我们在制作的同时,在国内国外都会有相关的动画图书跟进。
而衍生产品的开发,市场部一直在跟进。
”江萍告诉《资本市场》。
和平寓乐:从杂志做起北京和平寓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小的动画公司,但其投资的思路却有些不同。
见到其总经理安可是在下午,一位年轻的南方人。
“我们倾向于和企业合作。
这种合作类似于为企业做大型的广告片。
”安可告诉《资本市场》。
他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一集大约22分钟的动画片,成本大约是每分钟1万元人民币,而在市场上一般只能卖到三四万块钱一集。
所以这其中的差额要找到途径解决,安可认为,解决这种差额需要找企业贴片,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目前和平寓乐文化传媒就已经和某童鞋企业合作,该企业投资了20多万,即把该企业形象编成故事,然后用杂志推出,市场反映好了,企业愿意再拿出钱来,因为这种品牌形象就属于他们了,这对企业起到了宣传作用。
而同时和平寓乐也赚到了钱。
“其实,目前我们主要是办动画刊物《孩子动画·寓乐动画》,推出如动画资讯等一些内容”。
安可告诉《资本市场》。
“为什么不拍动画电视什么的,融不到资吗?”记者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