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箱梁悬臂施工测量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武东特大桥主桥悬臂梁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武东特大桥主桥中铁七局项目经理部二00七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2)1.2工程数量表 (3)2施工组织 (4)2.1施工准备 (4)2.2项目部机构 (4)2.3劳力组织 (5)2.3.1协作队伍的选择 (5)2.3.2劳动力管理和队伍培训措施 (5)2.4机械设备组织 (6)3.悬臂灌注施工方法 (6)3.1 0号梁段灌注施工工艺 (7)3.2对称悬浇的施工 (11)3.3边跨边块现浇段施工 (24)3.4合拢段施工及体系转换 (24)3.5线形控制 (27)4.保证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28)5.安全保证措施 (29)6.跨既有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0)7.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5)◆编制依据:[1]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1标段第三册[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 《钢结构设计手册》[5]挂篮设计图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武东特大桥主桥位于武汉市青山区龚家岭与武汉重工锻炼公司(471厂)之间,跨越青化路、铁路编组站、武钢专用线、武汉重工锻炼公司、铁路专线武东中站和471厂铁路专线,属特大型桥梁。
本项目部承建武东公跨铁特大桥10#(K2+763.970)~13#(K3+005.050)墩,桩基,承台,墩身,梁体及桥面系铺装。
武东特大桥主桥全长241m,主跨115m,边跨63m,为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桥面全宽33.5m,双向6车道,上下行分幅设置,全桥位于R=1000m的圆曲线上。
设计时速度为100KM/h。
桥下净高不小于8.5m。
桥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墩,矩形截面。
10#、13#墩承台厚2m。
基础设4根直径为1.2m钻孔桩基础。
11#和12#墩承台厚3m,基础设8根直径1.6m的钻孔桩,其中11#墩与箱梁固接。
京沪高速铁路大汶河特大桥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测量技术研究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极为普遍,并且也是各条线路的重点工程,主要体现有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条件困难、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由于连续梁施工均是分段从两侧向中间推进,因此其线性控制、高程控制等要求极其严格,完善的连续梁施工测量技术是大跨度连续梁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
标签: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测量技术1 概述大汶河特大桥起讫里程为(DK475+117~DK496+265),全长21.148km,布设657个桥墩和2个桥台,共布设大跨度连续梁5跨。
2 连续梁的施工监控大跨度连续梁结构,在施工阶段随着桥梁结构和荷载状态的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且变化幅度值较大。
因此需要对连续梁结构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仿真分析和实测验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结构变形、应力加以控制,指导施工实践,以确保设计的施工过程或适当调整后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实现。
3 连续梁测量平面控制点加密为了满足连续梁空间坐标控制的需要,首先要进行控制点的加密,每跨连续梁至少布置4个测量控制点,加密点的平面测量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按四等导线要求进行。
起算点均和CPI点或CPII点进行联测,并进行整体平差。
4 连续梁计算由于连续梁是现浇梁,因此不能像预制梁一样采用预制好的整体模板一次浇筑完成,为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要对连续梁进行合理的分段,采用逐段浇筑,中心合拢的方法进行,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必须将每段的设计数据全部计算出来,挂篮法施工分段基本为3m一段(见图1),支架法施工一般为10~12m(见图2)。
图1 挂篮法施工分段图图2 满堂支架法施工分段图在进行连续梁设计数据计算时,首先要考虑每一个横断面上有哪些需要在放样和检测过程中进行控制的特征点,Ⅱ型板梁的加高平台为六面坡形式,为准确的控制好这个体型,就要求把相应的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全部计算出来(见图3)。
注:数字1~6、1’~5’为连续梁中心线及外部体型控制点;字母a~d、a’~d’为梁面六面坡体型控制点图3 连续梁横断面测点图内业计算数据正确与否,是整个连续梁能否顺利竣工的前提和保证,整个内业数据处理过程必须严谨、认真,每个环节的人员都要各负其责,踏踏实实做好计算、校核、审核工作,这就要严密的作业管理制度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来保证。
狮 子 头 特 大 桥主桥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总结中建二局土木公司南方公司 修良軍1、工程概况狮子头特大桥是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上的主要结构物之一,全桥长914.517m ,桥面全宽22.5m ,分上下两幅独立桥,其主桥第12~15跨为(35+2×65+35)m ,四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体系;第23~25跨主桥为(35+65+35)m ,三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体系,每幅桥箱梁设计为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宽11M ,底宽5.4m ,翼缘板长2.8m ,支点处梁高3.5m ,跨中梁高1.8m ,箱梁顶面翼缘设置成2%向外侧的单向横坡,梁底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腹板等厚40cm ,底板变厚底50cm (支点)~20cm (跨中),仅设支点横隔板,不设跨中横隔板。
设计荷载为汽—超20级,挂车—120。
总体布置如下图:单幅桥第11~15跨连续钢构在三个主墩上按“T 构”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合龙段在吊架上现浇,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浇筑。
第22~25跨连续钢构在二个主墩上按“T 构”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合龙段在吊架上现浇,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浇筑。
主桥按对称悬臂浇筑 → 边跨合龙 → 中跨合龙顺序进行施工,主要施工工序:0号节段施工完成后 → 安装挂篮 → 悬臂浇筑1(1')节段—7(7')号节段 → 浇筑边跨8号合龙段节段 → 拆除边、中跨挂篮及平衡重,中跨加水箱并注水获取平衡 → 浇筑中跨8(8')号合龙节段,拆除水箱。
2、主桥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为了保证狮子头特大桥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线位置和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为箱梁标高调整提供依据,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的悬臂合龙平面和高程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制定了主桥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实施细则,并按此细则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测量监控。
2.1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2.1.1针对本桥箱梁施工中各个工况的监控,高程控制网建立桥上、桥下二套高程系统,起始点都为全线高程控制点T4(桥南岸)、T5(桥北岸)。
****桥箱梁悬浇施工测量方案悬臂挂篮施工测量要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为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大气温度、温差的影响,加之各节段混凝土加载龄期不同的影响,会造成各梁节段的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而偏离预计值。
因此在梁的整个悬背浇筑过程中,若不进行线形的现场施工控制,会造成悬背施工的梁体无法顺利合拢,整个结构线形不平顺,桥面高程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无法进行桥面铺装施工,或者桥面铺装厚度严重不均匀,导致桥梁的安全性、实用性和使用耐久性下降。
因此在梁分段悬背浇筑施工中,线形控制测量是保证成桥梁的线形和受力状态与设计一致的重要工作。
一、方案简介:1、方案控制范围、内容与目标主控范围:***桥箱梁悬浇期间和合拢前后.控制内容:悬浇施工预拱度,箱梁线形。
控制目标:主跨合拢相对高差≤10mm;成桥竖曲线与控制竖曲线的调整量≤20mm;轴线偏差≤10mm。
两岸顺利合拢。
2、箱梁线形监测和控制悬浇法施工测量内容:梁悬浇施工中必须成立专门的控制小组来进行现场测量、变形分析、线形计算,以施工测控模型随时分析施工过程中实测各阶段主梁内力和变形与设计预期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以保证各节段梁施工符合设计的要求。
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悬浇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悬浇施工控制的需要,建立可靠、精度满足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②按照设计尺寸及施工控制修正值放样定位放样模板;③进行悬浇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梁体线形控制测量,内容包括标高测量、中轴线位置测量和施工挂篮变形测量;④定期进行墩位沉降观测。
⑤水准基点和轴线基线点定期进行复测,确保测量工作的科学性.控制网及测点的布设①施工控制网的布设:箱梁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网的建立以原有的大桥首级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在桥墩的0#块中心上各加密一个点,联测两岸四个首级网控制点,构成箱梁施工控制网,平面和高程兼用。
平面控制网采用LEICA(莱卡)TCR802测量,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根据一级三角网的要求严密平差后得出两点的坐标。
特大桥箱梁悬臂施工测量技术
摘要:采用悬臂施工方法的刚构-连续组合箱梁桥的施工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即使严格按照设计指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也会产生结构体系的各类响应值与预期值不一致的现象。
关键词:悬臂施工箱梁桥的施工控制技术
1影响线形的要素
1.1 影响箱梁线形的因素
采用悬臂施工方法的刚构-连续组合箱梁桥的施工是一项比较
困难的任务,即使严格按照设计指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也会产生结构体系的各类响应值与预期值不一致的现象。
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高次超静定桥跨结构,其成桥的梁部线形和结构恒载内力与施工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序会导致不同的结构线形和内力。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结构自重、施工荷载、温度影响等)的随机影响,以及在测量等方面产生的误差,结构的原理论设计取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真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偏差(如主梁的标高误差、轴线误差等)具有累积的特性。
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随着主梁的悬臂长度的增加,主梁的标高会显著偏离设计值,造成合龙困难并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
主桥箱梁线形控制主要指平面线形控制和高程控制,2线形控制技术
2.1数据测量
现场数据测量以施工队为主,会同监理方、监控方共同测量。
2.2 主梁的高程测量
(1)测量任务
主梁的高程测量是为了能反映出在各施工阶段完成后各梁段块件的标高,从而能得到各施工阶段后的主梁线型,并且可以通过前后施工阶段的梁段标高变化计算出主梁的竖向挠度。
(2)测点布置
主梁梁段的高程测点在梁段的钢筋绑扎阶段进行预埋。
可将轴线控制点与水准一同设置,水准点的精度按四等水准的要求控制。
在各墩箱梁0号块施工时,把钢板预埋在箱梁顶板中心, 0号块施工完后,把0号块中心引到钢板上,同时设置水准点。
测点采用φ20钢筋牢固定位于顶板钢筋骨架上,测点钢筋顶面车成半球形顶面,冠顶应高出混凝土面 2 厘米。
混凝土浇筑及养生完成后对测点处混凝土面清整并用红油漆画圆及编号。
沿桥梁横断面底板边缘、底板中心、顶板边缘、顶板中心及顶板与腹板相交处分别在每一梁段上布置测点。
其中梁段轴线上的测点为主控测点,上下游处的测点为辅助测点。
(3)测量要求
1) 测量阶段
在挂蓝定位后、浇筑混凝土前后和张拉预应力钢束后,对箱梁块件标高的测量,能反映出实际施工时主梁的挠度变化,这些数据
是进行施工监控分析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梁段施工循环中施工测量人员都必须完成这四次测量。
桥梁施工过程中,将平均每隔 3 个梁段安排一次主梁标高的通测并校核测量基点。
在边跨、中跨合龙前后、桥面铺装前后和体系转换前后必须通过监控指令的形势要求进行标高通测并校核测量基点工作。
2) 测量时间
各测量阶段的测量时间应根据主梁的施工进度完成情况安排在晚十时(夏、秋季为晚十一时)以后至次日清晨八时(夏、秋季为七时)以前进行。
3)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 1mm。
为达到该测量精度,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
2.3. 主梁轴线偏位测量
(1)测量任务
主梁轴线偏位测量是为了能反映施工中梁段块件的实际轴线位置与设计轴线的偏差,避免在出现偏差过大积累导致合龙阶段施工困难。
(2)测点布置
轴线测点采用主梁高程测点中的主控测点上刻十字丝的办法设置。
(3)测量要求
1)测量阶段
一般平均每隔 3 个梁段应作轴线偏位测量。
在边跨及中跨合龙前必须安排轴线通测。
2)测量时间
轴线测量的时间要求同标高测量。
3)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 2mm/60m。
为达到该测量精度,建议采用 j2 级经纬仪进行测量,或采用 2 秒级全站仪进行测量。
2.4测量程序
在箱梁块件施工过程中,从挂篮前移定位到预应力张拉完毕是箱梁块件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块件施工分4种工况,即:挂篮前移定位后、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纵向)张拉完成后。
每个工况测量控制如下:
挂篮前移到位后,按监控组提供的立模标高支立模板(挂篮弹性变形由我部根据挂篮预压结果预抛高)。
挂篮模板必须在午夜0
时至清晨7时之间完成,同时测量已施工梁段高程,并记录温度。
测量结果由监理确认后由测量组及时提交监控组。
侧板和地板钢筋施工后,安装内顶模,施工顶板钢筋,布设测点预埋钢筋。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测量已施工前三个梁段上的测点高程,经监理签认交监控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阶段对本块件预埋测点进行测量,特别是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应加强测量控制,同时测量已施工块件的测点,进行校验,确保混凝土浇筑标高符合
监控要求。
混凝土初凝后测量新浇块件测点标高和已浇块件测点标高,经监理确认后交监控组。
纵向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即可以进行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成纵向预应力张拉后测量所有块件上测点标高,经监理签认后交监控组,然后进入下一块件施工。
2.5各墩联测
按阶段组织主桥主墩之间的联测,联测时主要复测各墩顶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测量,在高程联测的同时对已施工的块件进行平面线型联测。
联测由测量组组织,测量成果经监理签认后提交监控组。
3要点
施工中的每一阶段结构内力与线形是可以预计的,但是由于砼本身材料不一定一贯如一、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同龄期砼的相互影响,使得实际内力与线形偏离理论设计,因此需要我们通过监控手段跟踪掌握梁体的线形变化趋势。
(1)合拢段施工是保证箱梁线形与内力符合设计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合拢段的施工。
在施工中除内劲性骨架外,特设计了抵抗箱梁上翘和下挠产生弯矩的外劲性骨架;优化配合比,采用有一定的早强性和抗裂性能与抗压性能好的纤维砼。
(2)预应力的张拉施工日期按图纸龄期和张拉强度、混凝土弹性模量进行控制,以减少混凝土徐变;预应力的施工严格按照规范采用双控张拉,发现有偏差及时查明原因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管道
压浆应饱满密实,以建立有效稳定持久的预应力。
(3)定期复测测量工作网。
(4)挠度观测时间严格按照监控单位要求控制。
(5)预应力张拉挠度并不是随张拉完成同步发生,而是逐步释放,因此要注意张拉预应力后的滞后效应,一般张拉后的6~8小时预应力释放饱和,因此张拉后标高的测量应安排在滞后效应期后。
(6)挠度控制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工作量大而烦琐,挠度误差积累将影响着后期合龙精度和成桥运营状况下的线形。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监理方、监控方等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协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