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功能与作用域名系统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796.50 KB
- 文档页数:58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成。
它涉及到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层次、路由算法、寻址和编址、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组成。
主要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
主机是指连接到网络的最终设备,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路由器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网桥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2.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指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规则。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IP协议和UDP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UDP协议是一种简单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提供了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吞吐量。
3.网络层次:网络层次是指互联网中的分层架构。
常见的网络层次模型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
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指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算法。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预先设置好的路由路径,不会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路径。
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路径,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等。
5.寻址和编址:寻址和编址是指网络中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编号的过程。
IP地址是网络中主机的唯一标识,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基于32位地址空间,但由于地址需求过大,逐渐被IPv6取代。
6.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中的信息不受非法获取、损坏或篡改的技术和措施。
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加密和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等多个方面。
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目录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2)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5.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3)6. 网络传输介质: (3)7. 网络协议: (4)8. OSI/RM模型及各层功能: (4)9. 网络互连设备: (5)10. 局域网的定义与类型: (5)11. 网络操作系统: (7)12.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7)13. Internet的特点: (7)14. TCP/IP协议: (7)15. IP地址: (8)16. 子网掩码: (8)17. 域名系统: (8)18. URL —统一定位符: (9)19.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9)20. Internet服务之WWW服务和Email服务: (9)21. 网络安全基本要素: (10)22. 安全威胁因素和威胁类型: (10)23. 计算机病毒: (10)24. 网络安全技术 (10)25. 防火墙技术 (11)计算机网络是把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它们互连起来,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互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基本条件。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网络中的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网络中的信息传递。
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阶段:最早产生:ARPANET(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发展阶段:✧远程终端联机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标准化互连网络阶段✧信息高速公路阶段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技术和基本协议。
•熟悉Internet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基本功能和基本应用。
•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并能够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能够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设计,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二章传输层和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TCP的可靠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数据传输和简单可靠性应用层•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网络应用程序协议:HTTP、FTP、SMTP、DNS等第三章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网络层的协议:IP和ICMP•IP的分组和路由•ICMP的消息和错误处理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ARP和RARP•ARP的地址解析和缓存•RARP的反向地址解析第四章物理层和局域网物理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物理层的传输媒体: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物理层的编码方式和传输速率局域网•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局域网标准和协议:Ethernet、IEEE802.11等第五章 Internet基础•Interne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Internet的路由和自治系统•Internet的域名系统第六章网络安全和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网络性能管理和优化第七章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常见的网络应用开发工具和语言:HTML、JavaScript、PHP、等•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制定相关的实验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
认知应用层
1.应用层的概念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它的功能是通过云计算等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
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2.应用层的技术
(1)物联网应用:它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通常用应用软件的形式表现。
如智能操控、安防、电力抄表、远程医疗、智能农业等。
(2)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将各种可以公用的能力进行统一封装,提供给物联网应用使用。
(3)云计算:它对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根据服务类型不同将云计算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
3.应用层与其他两层的关系
感知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再将这些数据根据各行各业的应用做出反应处理。
例如,在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电力抄表应用:安置于用户家中的读表器上显示感知层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将数据发送并汇总到发电厂的处理器上,该处理器及其对应工作就属于应用层,它将完成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分析,并自动采取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