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12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二、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1.病人处置。
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传染病处置规范一、对象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1.病人处置。
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传染病及突发疾病防治处置流程幼儿出现一般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教师或保健员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戴口罩、手套,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发生严重传染病时,要马上对患儿进行隔离,要封闭和消毒传染区,对与传染病患儿密切接触的幼儿、教师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必要时进行封班、封园。
突发性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胸部骨折等情况,不要轻易挪动受伤者,第一时间报告,拨打120。
5。
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二、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二)报告1。
报告程序与方式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
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三)处理1.病人处置。
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
消毒处理。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
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包头市第八医院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图一、对象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xx年xx月xx日•引言•传染病处理的基本原则•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处置•传染病的隔离和观察目•消毒和防护措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建议录01引言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和防控,提高传染病处置效率和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规范和流程。
当前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制定规范的传染病处置程序和方法,对于有效控制疫情、减少危害、提高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背景本规范和流程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海关、机场、车站等相关单位。
本规范和流程适用于常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处置,包括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等。
范围和对象02传染病处理的基本原则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23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发现可疑病例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及时报告对确诊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
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接触史和暴露史。
疑似病人的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疫情扩散。
医学观察对疑似病例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以明确诊断。
样本采集与检测心理支持为确诊病人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
住院治疗对确诊病人进行住院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及时隔离控制疫情。
确诊病人的处理对接触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
流行病学调查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疫情扩散。
医学观察对接触者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以排除感染风险。
样本采集与检测接触者的处理03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处置03报告内容疫情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病情、疫情处置情况等。
疫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01责任报告人疫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