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 格式:ppt
- 大小:7.06 MB
- 文档页数:46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应和着季节得变化让学生接触自然、走进自然、投入自然,以春天得季节为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得美,并比较四季得变换和每个季节带来得乐趣。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得遐想。
夏天绿意澎湃、清水碧波、骄阳狂放,让人充分感受生命得热情。
秋天天高气爽、细雨清凉、硕果累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得喜悦和成功得辉煌。
冬天,白雪皑皑,如梦如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得安详……通过树木得变化组织引导学生用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进山林、原野,寻找和发现、感悟自然界得美,并利用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得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对季节得感受、表现自己得感受、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地情感,培养学生得美术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得热爱,丰富他们五彩得精神世界。
本课接触到一些画家和世界绘画大师表达自然界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自己得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表现得手法以绘画为主,兼可运用其他得辅助材料。
绘画所采用得具体方法和工具也应由学生自行选择,炭笔、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等等,鼓励学生尝试相互配合使用,尽情表现自己得观感。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大师笔下表达自然界得作品,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
探究——探究风景构图得基本方式。
学会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
学习——学习树得基本写生方式,并能在写生中加以运用。
实践——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记录自己喜欢得风景,抒发自己美好得情怀。
交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对美术作品得审美能力。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得构图方法和树得画法。
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借景抒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得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得色彩,感受季节美。
现实与理想1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
2、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2学情分析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3重点难点对于一件作品,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现实与理想对于一件作品,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
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3年初中美术案例征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一、教材分析:内容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美术》课程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意蕴与形式风格。
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作品。
本课分为三大部分:陵墓雕塑、宗教雕塑与民俗性雕塑。
从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到民俗性的宗教雕塑展开。
全面而详细的介绍了上溯秦汉、下至明清,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内容和技法特征。
让学生们以历史发展为线串联,结成可供欣赏的中国雕塑艺术的珠链。
二、学生分析: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理解能力尚不足以把握整个中国古代雕塑史,对作品的认识有一些共性和个性差异。
教师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重点赏析,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赏析并给予适当点评。
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历史源流、形式和风格,学生能运用雕塑语言阐述对中国古代优秀雕塑艺术的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不同艺术风格的对比,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一)启发引导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美术名作灿若繁星。
而中国雕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一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教材中展示的雕塑作品图片,并对他们进行分类。
(二)学习发展1.作品分类及理解雕塑知识学生欣赏图片,得出从内容和功能可分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俗性雕塑。
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简要介绍雕塑的制作手法(雕刻和塑造),艺术样式(圆雕、浮雕、透雕),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分类产生和发展。
雕塑作品赏析时应注意方法,即从外在的形象、样式、雕塑语言、雕塑材料、制作手法应用到内在人文内涵,审美价值观的取向。
第2课《手工书设计》说课稿说教材:“设计•应用”教学是初中美术学段分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已有知识的综合检验和能力考查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
本课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相关知识,探索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亲手设计自己喜欢的书籍,通过实际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能够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作品来,体现个人的思考与创意。
说学情: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对于书籍,学生再熟悉不过,但是对于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生缺乏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教学形式,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观察、欣赏、体验、创新,充分激发学生对手工书的兴趣,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
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并能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手工书的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书籍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书籍的装帧形式,封面设计,插图设计,排版版式等内容,通过实际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设计出独特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装饰,美化的手工制作方法,在学生的制作中,能了解方法,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手工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节《第2课手工书设计》。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手工书的多种表现形式,并通过欣赏实物和分析设计要点,掌握手工书的制作技法。
此外,本课程还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读书和爱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 了解手工书的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折页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2. 欣赏手工书的实物并简要分析,把握设计要点,如色彩搭配、构图等。
3. 掌握手工书的制作技法,包括折叠、裁剪、粘贴等基本操作。
4.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读书和爱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了解手工书的形式和多样性。
2. 掌握手工书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制作出有创意的手工书。
2. 培养学生的爱书情感和对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手工制作可能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手工书的了解和制作经验可能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来开拓他们的眼界和创造力。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处于文化素养的培养阶段,培养他们的爱书情感和对文化的热爱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手工书设计。
首先,请你们谈一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对书的喜好,比如你们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教师:非常好!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更好地理解世界。
今天我们将通过手工书设计来培养我们的美术兴趣和爱书情感。
现在请你们看一些我带来的手工书实物,观察它们的特点,并试着描述一下。
(学生观察实物并发表自己的描述)二、呈现与讲解教师:非常棒!你们对手工书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手工书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请你们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逐一点评)教师:很好!手工书的形式有折页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接下来,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一些手工书的例子,我们一起欣赏并简要分析它们的设计要点,比如色彩搭配、构图等。
第2 课《现实与理想》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第2 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在整个西方传统美术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美术中崇尚理想的典范板式、计策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雕塑开始的。
欣赏了解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对于欣赏西方的雕塑,具有追根寻源的意义。
本课提供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有古埃及、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古希腊时期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展示了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菲狄亚斯的《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生动,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拉奥孔》表现了悲剧性情节中人物的痛苦挣扎与扭动,这些作品都集中体现了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美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像一篇以人文主义为旋律的宏伟乐章,作品往往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
米开朗基罗是这一时期的雕塑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卫》、《摩西》,作者通过这两个神话中的民族英雄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的伟大精神的肯定,以及表现人们对该时代自身尊严与民族利益的维护与崇拜。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赏析,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外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说学情】学生对外国古代雕塑了解相对较少,本节课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深入了解他们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内涵,感受外国雕塑的艺术魅力。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外国古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征,并能认识到雕塑与时代的关联。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从作品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去评述艺术作品,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和挖掘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欣赏外国人体雕塑时,出岔子能体味人体造型的美感外,还能注意到它所包括的情感意识与理想观念,感悟雕塑家所赋予其中的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理解作者是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题为《借物寓意》。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 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 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民间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纹样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创作的兴趣较高,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作能力。
在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设计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应用相关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美术中的寓意纹样,你们对这方面有了解吗?对于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些寓意纹样可以代表吉祥和幸福,比如喜鹊和牡丹。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有一些了解了。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寓意纹样的设计原则和运用方式。
2. 呈现与讲解:教师: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以喜鹊为主题的寓意纹样作品。
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了喜鹊在树枝上,它们有着明亮的色彩,好像在欢快地歌唱。
教师:非常好的描述!这个作品中的喜鹊代表着吉祥和喜庆,树枝代表着繁荣和生机。
通过这样的寓意纹样,艺术家想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八年级美术人教版上册第2课手工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八年级美术人教版上册第2课,手工书设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手工书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创意和设计融入到手工书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工书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工书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工书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手工书中,以及手工书的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示范作品、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彩笔、记号笔、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书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
2. 讲解:讲解手工书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手工书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制作流程。
3. 示范:通过示范作品,展示手工书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制作技巧。
4.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设计并制作一本手工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帮助。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手工书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评价标准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本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手工书。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梦想,设计一本手工书,可以是故事书、诗集、日记本等形式,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2. 作业题目:制作一本以“春天”为主题的手工书。
答案:学生可以利用彩纸、彩笔等材料,制作一本以“春天”为主题的手工书,可以是花朵、小动物、风景等形象,要求制作精美,富有春天的气息。
《手工书设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手工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要素,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设计的兴趣和爱好。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为手工书设计制作。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设计构思: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手工书的整体构思和创意设计,如封面、页边装饰等,力求使书籍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需求准备所需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 制作过程:学生根据设计思路,利用所准备的材料进行手工书的制作,包括折页、剪裁、粘贴等环节。
4. 内容编排:学生需合理编排书页内容,确保内容与主题相符合,同时注重版面设计和文字排版。
三、作业要求1. 主题明确:手工书设计需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如节日主题、自然风光等。
2. 创意新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的作品。
3. 制作精细:学生需认真制作,注重细节处理,确保作品质量。
4. 安全规范: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5. 提交完整:作业需按时提交,并确保作品完整无缺。
四、作业评价本课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评价学生设计的创意程度和新颖性。
2. 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制作的精细程度和作品质量。
3. 主题符合度:评价作品是否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4. 整体效果:综合评价学生的手工书设计效果和整体美观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点评: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
3. 家长反馈:家长可参与评价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质量。
4. 作品展示: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手工书设计的基本技能,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和评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019最新】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土特产包装设计教案1浙美版1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土特产包装的收集,了解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设计的兴趣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教材从一些常见的土特产包装切入,列举茶叶包装,土鸡蛋包装,粽子包装等情况,引导学生对家乡一些土特产关注,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家乡土特产很好的包装并将其地域文化特征凸显出来,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并提高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设计并制作土特产包装。
4教学过程4.14.1.1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欣赏屏幕上出现的一张图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图片上的人为什么这么吃惊?他们看到了什么?老师手上分别有两个一样的东西,你觉得哪个好?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人和事物都需要包装,从而达到一定的美观,被人接受认可,所以物的包装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土特产包装。
4.1.2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二、深入教学,加强体验?简述土特产包装的概念,土特产是代表了地方特色的产品,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我们出去旅游除了带些纪念品,还会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回来送给亲戚朋友, 那么土特产为什么要包装呢?除了好看它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美化商品、保护商品、提高商品价值、方便携带、便于储存、传递商品信息。
活动2【讲授】欣赏包装设计,介入设计元素我们学校过段时间会有一些外国友人来参观,作为东道主我们是不是应该送些礼物让他们带回国去,老师觉得最合适不过的就是我们当地的土特产了,说说看长兴有什么土特产呀?学生回答:。
可是如果是自己吃呢,就随意套个塑料袋就可以了,送人是不是应该包装一下呢?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包装设计许多是非常普通的,又有些是包装过渡,过分华丽,那么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既合适又有创意的土特产包装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老师找了些有个性的包装,请大家来看看,你们能给自己组的实物包装找朋友么?找找有没有和图片里面相似风格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