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作原理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3.87 MB
- 文档页数:45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最关键的装备之一,它用于加工各种金属板材零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效率高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1.上模座:上模座是支撑上模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上模板、上模座座块和上模座座架组成。
上模座上还设有工装传感器、液压缸和气动元件等。
2.下模座:下模座是支撑下模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下模板、下模座座块和下模座座架组成。
下模座上还设有工装传感器、液压缸和气动元件等。
3.顶针:顶针安装在上模座上,用于在冲压过程中形成凹槽、凸起等复杂形状的成形零件部位。
4.脱模装置:脱模装置是用来将冲压件从模具中顺利脱出的装置,常见的有弹簧式、气动式和液压式等。
5.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用于使模具上下有序地进行往复运动,保证成形零件的精度和模具的刚性。
常见的导向方式有滑块导向、直柱导向和斜柱导向等。
6.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用于使上下模座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力,确保工件在冲压过程中的定位准确性。
7.护板:护板用于保护模具,防止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磨损或受到外力的损坏。
二、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通过将金属板材装入上下模具之间,进行精确的冲击、剪切和形变等操作,将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1.上模、下模闭合:在冲压加工前,上模和下模首先要闭合,使上下模具紧密接触,确保冲压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2.材料装夹:将待加工的金属板材置于下模上,并确保其位置准确。
3.冲击:冲击是冲压过程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冲压机的运动,上模快速下压,与下模座上的顶针相碰撞,对板材进行冲击,使其产生变形。
4.脱模:冲压完成后,要将零件从模具中脱出。
脱模装置可以通过弹簧、气动或液压的力量,将成形零件从模具中推出。
5.循环功能:冲压模具通常设有循环功能,即在上模闭合后,连续进行多次冲击,以提高生产效率。
6.定位准确性:模具上常设有导向装置,以保证上下模座的定位准确性。
冲压过程中,导向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提高模具的刚性,保持零件的加工精度。
模具的工作原理模具,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工作原理是指模具在实际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工作机理。
模具可分为冲压模、注塑模、热压模等,不同类型的模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本文将就常见的冲压模、注塑模进行分析。
冲压模的工作原理冲压模是压力加工常用的模具,它包括模板、上模、下模、凸模、模辊等零部件。
工作时,工件放置在冲压机的工作台上,下模随后下压到工件上,将其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
接下来,高速移动的凸模冲击下模,为工件形成所需形状的模具。
模具将力传递至工件并加工成所需形状。
在冲压模的设计和制造中,应注意以下因素:1. 材料选择。
应根据加工对象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模具稳定工作且具有高耐久强度。
2. 结构设计。
冲压模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加工对象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可抵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力和应变。
3.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通过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寿命。
注塑模的工作原理注塑模是制造塑料产品的高效工具之一,它将极小颗粒的塑料熔化后注入空心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制成所需的产品。
注塑模包括注塑机、模板、注塑头、成型腔、顶针等零部件。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开始注塑。
开模后,注塑机将塑料颗粒加热至熔化温度,并将熔化物注入成型腔中。
通常使用高压硬质水道将注塑的材料压入模具内部,均匀填充模具。
2. 填充模具。
注塑时,塑料通过注塑头流向成型腔,并塞在顶针,此时在半闭模的状态下,填充几何相同的材料。
注塑机维持一定周期的压力,以确保塑料均匀分布在模具中。
3. 冷却。
在塑料被注入模具之后,各个部份会开始冷却。
因为熔化的塑料温度高于模具温度,模具通常被温度控制在约70℃的水平,以确保塑料在规定时间内充盈并逐步冷却到可用状态。
在冷却后,模具开启并弹出制品。
注塑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则:1. 注塑模要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注塑模在使用时会受到复杂的加工力、环境条件和热膨胀影响,如果不具有足够的尺寸稳定性,将严重影响注塑品质。
模具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模具概述1. 模具的定义:模具是用来制造各种工业产品的零件和部件的专用工具,它包括冲模、压模、注塑模、挤压模、泡沫模等各种类型。
2. 模具的分类: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模具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等多种类型。
3. 模具的重要性:模具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产能。
二、模具的结构与原理1. 模具的结构:模具通常由模具座、上模、下模、导柱、导套、顶杆、顶模、底模、顶针、顶杆、导套等部件组成。
2. 模具的工作原理: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上下模板的闭合和分离,实现对工件的成形、加工、修整等功能。
三、模具的制造技术1.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尺寸、形状、壁厚、材料、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因素。
2. 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数控加工、热处理、装配调试等多个环节。
3. 模具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设备包括车床、铣床、电火花、磨床、铣镗床、线切割等多种设备。
四、模具的运用与维护1. 模具生产管理:模具生产管理包括模具投入使用、模具维护保养、模具修磨、模具更换、模具存储等多个方面。
2. 模具的维护保养:模具的维护保养包括模具润滑、模具清洁、模具修复、模具存放等环节。
3. 模具故障与排除: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及时排除,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1.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进步,模具加工技术不断提升,数控加工、快速制造等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2. 模具材料的发展:新型的合金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将逐渐应用到模具制造中,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精度。
3. 智能化制造趋势:智能制造技术将会在模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检测等方面。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环保材料、绿色制造、循环利用等理念将逐渐渗透到模具制造过程中,促进模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用于将金属板材或条形材料在变形压力下通过冲裁、弯曲、拉伸、压实等工艺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工件。
冲压模具是冲压机的配套工具,可以分为冲裁模、成型模和冲压上下模。
冲裁模是冲压模具的主要结构,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下模和导向装置组成。
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对固定在冲压机上,而上模和下模则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可以进行移动。
导向装置用于保持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以确保模具的稳定工作。
冲裁模具通常用于将金属板材剪切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成型模是用于将金属材料进行弯曲、拉伸、压实等成型工艺的冲压模具,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下模、弯管装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弯管装置用于将金属板材进行弯曲成型,导向装置用于保持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
冲压上下模是用于将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冲压模具,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和下模组成。
冲压上下模通常用于将金属板材进行冲孔、拉伸等工艺,形成一些特定的凹形或凸形结构。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在进行冲裁操作时,冲压机将上模座和下模座夹紧住,上模和下模分别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方和下方。
冲压机的活塞以很高的速度向下移动,冲击上模,使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金属板材被切割或冲裁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通过适当的模具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冲压模具能够实现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
总之,冲压模具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具,其基本结构包括冲裁模、成型模和冲压上下模。
冲压模具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具有高速、高效、高精度等优点。
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模具的工作原理
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产品的工具。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经过设计、制造和加工等工序,将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首先,模具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
根据产品的功能、外形和尺寸等要求,模具设计师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产品的三维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可制造性,确保产品可以在模具中加工出来。
接下来,模具制造工程师会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模具的制造。
模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钢铁或铝合金。
制造过程包括材料的切割、铣削、钻孔和磨削等工序,通过精确的加工来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
在模具制造好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产品的加工了。
模具中有空腔,加工时将原材料放置在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或其他方式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注塑、压铸、冲压、挤压等加工方法。
通过模具的工作原理,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出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模具可以重复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模具工作原理
模具工作原理是指模具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和原理。
模具是用于制造产品的工具或装置,包括用于压铸、注塑、冲压、剪切、弯曲等工艺的模具。
模具的工作原理通常是通过将原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由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的空腔中流动,使其受到形状和尺寸的限制,最终达到制造所需产品的目的。
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类型和产品加工工艺有所区别,以下以常见的压铸模具和注塑模具为例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1. 压铸模具:压铸是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压力和冷却方式将金属固化成所需产品的工艺。
压铸模具的工作原理是将熔融金属注入模腔,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和固化,然后取出成品。
模具的结构和形状会决定产品的外观和尺寸精度。
2. 注塑模具:注塑是将熔融塑料或橡胶通过注射机注入到模具中,经过一定的冷却和固化过程,得到成型产品的工艺。
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注射机将熔融物料注入到模腔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和固化,然后取出成品。
模具的结构和形状决定产品的外观、尺寸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模具工作原理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模具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将原材料塑造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有重要
影响,因此在模具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模具完好无损并能够正常工作。
模具的工作原理
模具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成形,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或产品的工艺过程。
模具通常由上模、下模和模具座组成。
模具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设计模具:根据待制作产品的要求和规格,设计出相应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的尺寸、形状和结构等。
2. 制作模具:根据模具设计图纸,将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和制作。
这包括切削、铣削、车削、钻孔等工艺过程。
3. 装配模具:将制作好的模具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模具各个零部件的精确配合以及传动装置的可靠性。
4. 注塑成型:将所需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到注塑机的进料口,然后通过加热和融化,使其成为可流动的熔融物质。
当熔融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后,将其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
5. 冷却与固化:熔融物质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由于模具的内壁与熔融物质接触,会使得熔融物质迅速冷却并凝固成型。
6. 取出成品:当熔融物质完全冷却和固化后,打开模具,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模具工作原理的关键是通过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将原材料按照
所需形状进行成型加工。
不同的产品所需的模具结构和加工方式会有所不同。
模具工作原理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模具开模过程:开模时,模具第二分型面在阻尼器的作用下,延迟开模。
第一分型面先分型(板13与板11),浇口被浇口拉料钉(件41)拉断。
并且浇口系统凝料脱离型腔固定板,继续开模,由于拉杆14和连接在拉杆上的限位螺钉16的作用,使得分流板推板(第二块板)与定模座板15分型,浇注系统凝料分别从浇口套及点浇口拉杆上脱出。
第二次开模:板29与板10分型,此时斜导柱开始分型,哈夫块带动侧型芯向两边打开。
对塑件的侧边脱模完成。
模具继续向后开模。
型芯和动模板一起后退直到完全退出塑件。
注塑机顶针开始推动推板2带动推杆38推动板29将塑件推落。
顶出塑件完成脱模。
合模
合模时复位杆顶到板29,推板复位,推杆回落。
哈夫块向前行走通过斜导柱向内收缩,直至合闭。
第二分型面先合模,第一分型面合模后,合模动作完成。
成型模具工作原理
成型模具工作原理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工艺和设备,将熔化的原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取出成型的产品。
具体过程如下:
1. 设计模具:首先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模具。
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空间形状和尺寸与最终产品一致。
2. 准备材料:根据产品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材料,并将其加热至熔化状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熔点,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材料调整加热温度。
3. 射出熔融材料:将熔化的材料注入到模具中。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注塑机进行,它会将熔融材料注入到模具的射出口,使其充满整个模具的腔室。
4. 冷却和固化:注入模具的熔融材料会在模具中迅速冷却,使其从熔融状态转变为固态。
冷却时间会根据具体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5. 开模与取件:当熔融材料完全冷却固化后,开启模具,取出成型的产品。
上模和下模分离,产品可以轻易地从模具中取出。
6. 喷洗和后处理: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可能需要进行喷洗或进行后处理工艺。
这包括修整边角、打磨表面、上色等。
通过以上步骤,成型模具工作原理实现了将熔融的材料通过模具冷却固化,最终得到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成型模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
注塑模具工作原理
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工具,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塑料颗粒进料:首先,将塑料颗粒通过喂料系统进入注塑机的螺杆筒中。
2. 加热和熔化:螺杆将塑料颗粒送往加热区域,其中加热带将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
3. 压力和注射:螺杆通过旋转推动熔融的塑料向前移动,使得塑料进入注塑模具的射嘴。
4. 充模和冷却:熔融的塑料进入注塑模具中的模腔,填充整个模腔并与模具的内壁接触。
同时,模具中的冷却系统会从模具上吸热,使得塑料迅速冷却固化。
5. 脱模和排出:当塑料完全固化后,模具会分离并推出成型的零件。
然后,注塑机的螺杆会回转并再次进行注射过程。
6. 循环重复:整个注塑模具的工作过程是循环重复的,以持续生产塑料零件。
通过控制每个步骤的温度、压力和速度,注塑模具可以精确地形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塑料零件。
同时,不同的注塑模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换,以实现不同的产品制造。
各种模具生产设备工作原理说明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模具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
模具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工作原理对于模具的制造和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模具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运用和维护这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是模具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射到模具中,形成所需的产品。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加料:将塑料颗粒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2. 熔化:通过注塑机的加热系统将塑料颗粒加热到熔化状态。
3. 注射:将熔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射嘴中。
4. 压合:注塑机的合模系统将模具合并在一起,使塑料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5. 冷却:待塑料冷却凝固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
二、冲压机的工作原理冲压机是模具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弯曲、拉拔、冲孔等加工,形成所需的产品。
冲压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施加压力:冲压机通过液压系统或机械驱动系统对金属板材施加一定的压力。
2. 冲裁:利用冲裁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削,形成所需的外形。
3. 弯曲:通过弯曲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形成所需的形状。
4. 拉拔:利用拉拔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拉伸,形成所需的长度和形状。
5. 冲孔:通过冲孔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孔,形成所需的孔洞。
三、电火花机的工作原理电火花机是模具生产中用于加工高硬度材料的设备,它利用高温电火花对工件进行加工。
电火花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电极放电:将工作电极和电火花机的电极对准工件,通过电极间的高压电火花放电,使工件上产生一定的热量和冲击力。
2. 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在工件表面产生高温,融化和蒸发部分工件材料,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 冷却:电火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需要及时冷却,以保护设备和工件。
四、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数控系统控制刀具运动的机床,它可以进行复杂的零件加工。
模具工作原理与分类模具,这东西听起来好像挺专业挺复杂的,但其实它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汽车零件到手机壳,从塑料玩具到金属制品,很多东西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具。
先来说说模具的工作原理吧。
就好比咱们包饺子,饺子皮的模具就像一个框框,把面团放进去,一压,就出来一个形状规整的饺子皮。
模具也是这样,它就是给原材料一个特定的形状和尺寸的“框框”。
比如说注塑模具,把塑料颗粒加热融化成液体,然后注射到模具的型腔里,等冷却凝固了,开模就能得到想要的塑料制品。
再比如冲压模具,把一块钢板放在模具下面,冲压机一压,就冲出个汽车的车门或者其他的金属零件。
这就像咱们用印章盖章,只不过这个“印章”的力量超级大,能把金属压出形状来。
模具的分类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按照成型材料来分,有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
金属模具就像钢铁侠的盔甲,坚固耐用,能制造出各种高强度的零件。
非金属模具呢,像塑料模具、橡胶模具,它们就比较“温柔”,能做出一些轻巧、有弹性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厂参观。
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一款新的手机壳,那个模具可精致了。
模具的表面光滑得像镜子一样,一点儿瑕疵都没有。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塑料颗粒倒进注塑机里,机器发出“嗡嗡”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手机壳就从模具里出来了。
我拿在手里仔细看,那边缘的线条整齐得像是用尺子量出来的,颜色也均匀得很。
当时我就想,这小小的模具可真神奇,能让一堆塑料变成这么好看又实用的东西。
还有压铸模具,常用于生产铝合金或者锌合金的零件。
就像做蛋糕一样,把熔化的金属液倒进模具里,然后“烤”一会儿,一个成型的零件就出来了。
另外,按工艺性质来分,模具又有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等等。
冲裁模就像剪刀,把材料剪成需要的形状;弯曲模能让材料弯出各种弧度;拉伸模呢,则能把材料拉成各种深浅不一的容器形状。
模具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每一种模具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它们就像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虽然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到它们,但它们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精彩。
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冲裁模具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具,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剪切材料,还可以进行冲孔、压花、冲压等操作。
本文将介绍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一、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冲裁模具通常由模架、下模座、模尖、模板、模板固定孔、上模座、压板、导向柱、定位销、下模座、模具安装座等多个部分组成。
1.模架:冲裁模具的最底层结构,支撑各个模具部件。
2.下模座:放置压板的地方,压板通过它与上模座开放联系。
3.模尖:用于封闭下模座上的模板固定孔,以便固定模板。
4.模板:承受工作负载的主要部分。
模板可以通过模板固定孔螺栓固定在模架或下模座上。
5.模板固定孔:用于连接模板和模架或下模座的孔。
6.上模座:放置压板的地方。
上模座通过导向柱和定位销与下模座或下模座上的模板固定孔对齐。
7.压板:冲压时作为媒介,将下模座和上模座上的模具固定起来,从而实现冲裁。
8.导向柱:用于连接上模座和下模座,确保冲裁过程中的精准度。
9.定位销:也用于对齐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位置。
10.下模座:承受模具的卡紧力,防止模具在模具固定孔处滑动。
11.模具安装座:将冲裁模具固定在机械或压力机上的底座。
二、工作原理冲裁模具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让模板和压板卡死工件,对工件进行切割或冲孔。
具体来说,它包括材料、凸台(刀模)、凹模、冲孔机床和机械手等多个部分。
在工作之前,必须先进行模压,并设置工作参数。
然后将工件放置在压板上,逐步移动到凹模下部。
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加,材料被弯曲、伸长或压缩,最终断裂。
刀模和凹模都是刻有图案的特殊工具,它们能够对工件进行不同的操作。
除了切割和冲孔,冲裁模具还可以进行拉伸和弯曲等操作。
不同的操作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
总的来说,冲裁模具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刃口的形状和力学原理,将压力转化为工件的变形。
冲裁模具的安装和调整需要经验和技能。
准确设置参数有助于防止模具的脱离、折断或损坏,从而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
结论冲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普通冲床模具工作原理
普通冲床模具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冲床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在冲床的压力下,利用模具内的冲拆工作崩和剪切刃来加工金属材料的工艺。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材料进料:将金属材料送入冲床模具内,通常为板材、带材或线材。
2. 模具装配:将模具安装到冲床上,并根据需要调整冲床的压力和速度。
3. 上冲下退:冲床上冲时,上冲板从冲床上下落,使模具压住金属材料。
4. 下退上升:冲床下退时,上冲板从金属材料上升,此时金属材料被固定在模具中。
5. 冲压成型:冲床上冲板在冲床的压力下,将金属材料按照模具中的形状进行冲压成型。
6. 模具打开:冲床上冲板上升,将冲压好的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7. 送料排片:将冲压好的零件移走,并进行下一次的冲压加工。
在整个冲床模具工作的过程中,冲床的上冲下退动作以及模具的结构和形状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决定了最终冲压成型的零
件形状和尺寸。
同时,冲床模具的选用和调整也对冲床的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
注塑模具工作原理简述
注塑模具工作原理,指的是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具腔中,经过冷却和固化后,最终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塑件的过程。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 开模:将模具腔和模具芯分离,为下一次注塑做准备。
2. 注塑:将塑料颗粒或颗粒状熔融物料通过螺杆或柱塞推进装置,加热并熔化,然后通过喷嘴进入模具腔中。
3. 充模:塑料进入模具腔中,填充整个腔室,并占据模具腔中所需的形状。
4. 压力保持:在充模完成后,为防止塑料回缩,保持一定的注射压力,使塑料始终保持在模具腔中。
5. 冷却固化:注塑完成后,通过模具的冷却系统使塑料迅速冷却固化,使其达到硬度和稳定性。
6. 脱模:待塑料完全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腔,将塑件从模具中取出。
通过以上工作过程,注塑模具能够实现大批量高效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