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的辅助坑道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论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一、背景介绍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在矿业和隧道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辅助坑道是为了便于进行采矿或施工而开凿的通道,附属洞室则是在地下工程中配套使用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的工艺流程设计。
二、辅助坑道设计1. 坑道定位在设计辅助坑道时,首先要确定坑道的位置和走向。
这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需要以及附属设施的布局等因素。
2. 坑道开挖坑道的开挖是一个关键的工艺环节。
通常采用爆破或钻机等工具进行开挖,要注意确保坑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坑道支护开挖完成后,需要对坑道进行支护,以防止坍塌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常见的支护方式包括钢筋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三、附属洞室设计1. 洞室用途确定在设计附属洞室时,首先需要明确洞室的具体用途,如作为通风设备安放区、仓库、办公室等。
2. 洞室布局规划根据洞室的用途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要考虑通风、照明、疏散通道等因素,确保洞室的安全和便利使用。
3. 洞室设施设置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洞室所需的设施,如风扇、灯具、货架等。
要注意设施的合理布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四、工艺流程设计1. 整体规划在设计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的工艺流程时,需要进行整体规划。
确定工程的起止时间、人力物力投入等,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工艺流程优化对辅助坑道开挖和洞室布置等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智能设备等手段进行优化。
3. 安全管理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安全管理。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五、总结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在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工艺流程设计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功能需求和安全因素,合理设计各个环节,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以上是关于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一、辅助坑道设置原则隧道辅助导坑的设置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结合施工、通风、排水、防灾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各类辅助坑道可单个、多个或组合设置。
辅助坑道的设置必须有利于施工及运营、缩短工期、发挥投资效益,并能至少达到下列之一的要求:1、起到增加隧道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的作用。
2、解决隧道主体工程中得运输、通风、排水、弃渣、处理塌方或通过不良地质地段等特殊要求。
3、适应隧道运营期间通风、排水、防灾或增建第二线的需要。
二、辅助坑道的类型及选择辅助坑道类型有横洞、平行导坑、斜井和竖井四种类型。
一般长度≥3、4000m的隧道选择辅助坑道,辅助坑道的型式、数量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弃碴场地等条件并结合施工、排水、防灾救援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首先选择横洞,横洞是河谷傍山隧道常用的辅助坑道型式;其次为斜井及平行导坑,斜井要进行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的比选,双线隧道中应尽量选择无轨运输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型机械施工的能力,无轨、有轨运输井身倾角一般控制在8.13°~22.5°以内;平行导坑一般用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起超前探明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及不良地质构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选择竖井。
三、辅助坑道位置选择1、辅助坑道应选择在稳定地层中,避免穿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和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充分的理由和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2、傍山、沿河线的隧道,一侧山体不厚,可设置横洞。
横洞位置应根据工期、地形、地质及出碴和通风的要求,选在有工作场地和便利出碴的处所。
3、埋深较大的越岭长隧道,在没有条件设置斜井、竖井或有其他要求时,可在洞口段设置平行导坑并符合下列规定:3.1对于预留第二线的隧道,平行导坑应设在二线位置上,否则应设在地下水发育或出碴运输方便的一侧。
隧道工程辅助坑道施工规范一、横洞、平行导坑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平行导坑宜采用单车道断面,闭隔200m左右应设置一处错车道。
错车道的有效长度宜为1.5倍施工车辆的长度。
二、开挖前应妥善规划并完成斜井、竖井井口周边的截水、排水系统和防冲刷设施、斜井洞门、竖井锁口圈应及早施作。
三、开挖茼应检查斜井、竖井与正洞连接处的围岩稳定情况,应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并实施超前预加固措施。
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和监控量测。
四、斜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无轨运输斜井内运输道路,需要进行硬化处理,并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
对于长隧道斜井的无轨运输道路,综合纵坡不得超过10%。
而对于单车道的斜井,需要设置错车道以满足安全行车要求,并且错车道的长度需符合安全标准。
2、在无轨运输进洞的情况下,载物车辆的车速不得超过8km/h,空车车速不得超过15km/h。
而在出洞爬坡的情况下,车速不得高于20km/h。
3、在有轨运输井口,应该设置挡车器,并且专人负责管理。
同时,在挡车器下方5-10m处,在受到接近井底前10m的位置,应该各自设置一道防溜车装置。
长大斜井每隔100m应分别设置防溜车装置,并且井底与通道连接处需要设置安全索。
在车辆行驶时,严禁人员通行和作业。
4、有轨运输井身每30-50m应设置躲避洞,同时井底停车场的避车洞应设有专门的设备存放。
此外,井底附近的固定设备也应置于专用洞室。
5、斜井口、井下以及提升绞车都需要安装联络信号装置。
在每次提升、下放和停留时,都需要有明确的信号规定。
6、在斜井中牵引运输的速度不得超过5m/s,接近洞口和井底时,速度不得大于2m/s。
升降加速度也不得超过0.5m/s²。
7、斜井提升设备应按照规定安装符合要求的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限速器、深度指示器、警铃、常用闸和保险闸等保险装置。
8、斜井提升、连接装置和钢丝绳应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12 辅助坑道12.1 一般规定12.1.1 辅助坑道洞口工程的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坑道口的截、排水工程和场地周围防护冲刷的设施应在辅助坑道施工前完成;(2)竖井口的锁口圈应在井身掘进前完成;(3)其它类型的坑道口洞门应尽早建成。
12.1.2 辅助坑道在需要支护的洞身地段,开挖与支护应配合进行,并宜采用锚喷支护。
辅助坑道的岔洞与正洞联接处,应加强支护并紧跟开挖面。
12.1.3 在辅助坑道的施工和使用期间,应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并有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12.1.4辅助坑道不再利用时,除设计有规定外,宜按下列规定处理:(1)横洞、平行导坑及斜井的洞口用5号浆砌片石封闭。
封闭长度;无衬砌时3~5m;有衬砌时不小于2m。
竖井井口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封闭,当竖井设在隧道顶部时,隧道顶部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应小于10m。
(2)横洞、平行导坑的横通道、竖井或斜井的连接通道,在靠近隧道15~20m范围内应进行永久支护或衬砌。
其余地段可根据地质情况分段进行支护或加强。
(3)横洞、平行导坑封闭前,应结合排水需要做好排水暗沟,并留出检查通道;斜井和竖井井底的水应妥善引入隧道内的排水沟中。
12.1.5 斜井和竖井提升设备的安装、管理和使用以及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12.1.6 辅助坑道的类型、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坡度和高程等应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89)》的有关规定。
12.2 斜井12.2.1 斜井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炮眼方向应与斜井倾角一致,底眼应较井底标高略低,避免出现台阶;(2)每循环进尺应用坡度尺放线控制井身坡度;(3)每隔20~30m应用仪器复核中线、水平,保证井身位置正确。
12.2.2 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其立柱斜度宜为斜井倾角之半,最大不得超过9°。
各排支撑间应用三道纵撑支稳。
12.2.3 井口地段、不良地质或渗水的井身地段以及井底调整车场、作业洞室,施工时应加强支护,并应及时衬砌。
辅助坑道
隧道施工时,为开辟工作面以缩短工期和改善施工条件而增设的坑道。
常用的辅助坑道有横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
选择辅助坑道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弃碴场地等条件,以及通风和排水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可以单个、多个或组合使用。
横洞多用于一侧覆盖层较薄的傍山隧道,用以增辟工作面和缩短出碴进料距离(图1)。
若洞口有其他工程干扰,无法从正面开挖正洞,或洞口路堑挖方量大而洞口侧面覆盖层较薄,均可利用横洞提前开挖正洞。
横洞与隧道中线的平面夹角最好为90°,不宜小于40°,应设向外的不小于3‰的纵坡,以利排水和运输。
斜井当长隧道埋深不大,或深埋隧道地表旁侧有低洼地形时,可采用斜井(图2)。
斜井倾角不宜大于25°,斜井中线与隧道中线平面交角不宜小于40°,斜井运输可用皮带运输机或卷扬机轨道运输。
竖井在隧道上方有低洼地形时,可在隧道的一侧或顶部设置竖井(图3)。
它本身的掘进是垂直向下进行的,开挖爆破效率较低。
竖井中的运输采用吊桶或罐笼提升,地面需要安装井架和天轮等庞大的设备,地下需布置井底车场,运输能力有限而能源消耗较大。
为了安装地面提升设备,井口需要修建加固结构,且
需有较宽阔的场地。
竖井本身的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
在隧道建成后,竖井可作为通风之用。
平行导坑简称平导。
一般平行于正洞,适用于长大的越岭隧道无法采用其他辅助坑道时,能同时增辟几个工作面以加快正洞施工速度,并解决施工中的运输、通风、排水、测量、探明地质及施工安全等问题。
由于开挖量增加,约增加隧道造价的15~25%,如超前正洞的长度不够,就不能增辟工作面以缩短工期。
随着钻爆技术及施工机械化的发展,正洞采用了全断面开挖而加快施工进度;通风机和风管也向大型化发展,无需平行导坑作通风巷道,故平行导坑已很少采用。
当地质不良,有大量地下水或瓦斯排出,或平行导坑可利用作修建第二线隧道的导坑时,则采用平行导坑较为有利。
平行导坑每隔120~180米设一横通道和正洞相连,其间的交角以40°~4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