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2006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4.02 KB
- 文档页数:20
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2009-01-01实施)一:抽检标准(平行检测标准):(1)疏浚工程分基建性疏浚和维护性疏浚两类。
(2)基建性疏浚工程断面抽检断面数量标准:采用数值化如单频测深仪测量时,抽检断面数量不少于25%,非数值化测量检验断面数量不少于15%。
(3)维护性疏浚工程断面抽检标准:采用数值化如单频测深仪测量时,抽检断面数量不少于15%,非数值化测量时检验断面数量不少于10%。
二:基建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和监理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验施工方竣工图和断面图,必要时抽查检查。
(1)泊位疏浚:(1-1)设计底边线以内的开挖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得少于设计断面数量。
(1-2)泊位水域严禁出现浅点。
边坡坡度不得大于设计坡度。
(1-3)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超深和超宽,不得破坏临近建筑物的稳定性,必要时要对临近建筑物进行位移和沉降观测。
(2)港池疏浚:(2-1)设计底边线以内的开挖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得少于设计断面。
(2-2)无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在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不得出现任何浅点!!!(2-3)有备淤深度的在设计底边线中部水域不得出现浅点,在边缘水域如果是中,硬底质不得出现浅点。
软底质浅值不得在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相同区域连续出现,浅点数不得超过总测点数的3%,且必须满足浅值允许表(详见附表)。
(2-4)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
(3)航道疏浚:(3-1)设计底边线以内的开挖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得少于设计断面。
(3-2)无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在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不得出现任何浅点!!!(3-3)有备淤深度的在设计底边线中部水域不得出现浅点,在边缘水域如果是中,硬底质不得出现浅点。
软底质浅值浅点不得在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相同部位连续出现,浅点数不得超过总测点数的2%,且浅点值必须满足允许浅值表(详见附表)。
(3-4)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必须满足设计的需要。
疏浚和吹填施工,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工程开工前,应了解施工水域的水文、气象、地质、水上水下设施资料和港航规章,并根据施工现场工况条件合理选择疏浚船舶。
,第二条工程开工前,陆地吹填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条疏浚施上中挖到危险或不明物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不得随意处置。
第四条疏浚船舶在库区、坝区下游或回水变动区施工应预先了解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第五条水上建筑物附近疏浚作业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章耙吸式挖泥船第一条作业时,驾驶人员应保持正规的嘹望,加强与过往船舶的联系,谨慎操作,安全会让。
情况紧急时,应主动采取有利于防止碰撞的措施。
第二条下放泥耙后,泥耙的吊索应保持垂直状态,不得松弛。
波浪补偿器跳动较大、耙头工作异常应立即起耙检查,并测出船位,准确记录。
第三条疏浚过程中不得急剧大角度转向。
遇有横向强风、流压时,船舶航向应与风向、流向保持适当角度。
第四条清除耙头杂物应携带通信工具并设专人监护。
作业人员应正确站位,并使用专用工具清除。
第五条进入抛泥区应控制船速,逐步开启泥门。
浅水区抛泥应留有适宜的富余水深第六条吹填作业应保持船舶平衡状态。
靠泊码头吹填应根据潮水涨落及时调整船舶与码头问的缆绳长度。
第七条遇有不良工况船身摇晃较大时,吹填作业应市即停止,并拆除管线接口。
第八条泥浆浓度伽玛检测仪必须由专人负责使用管理。
检查或修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厂家和专业人员进行。
第三章绞吸式挖泥船第一条定位钢桩应在船舶抛锚定位后沉放。
双钢桩沉放状态下,船舶不得横向移动。
第二条沉放或起升定位钢桩时,人员不得在液压顶升装置和定位钢桩附近通过或停留。
第三条疏浚作业前,排泥管线的出泥管口应经检查确认稳固、正常,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必要时应设置围挡。
第四条启动泥泵前,排泥管线附近的所有船舶和人员应撤离。
第五条检查排泥管线应携带通信工具并设专人监护,主机应预先减速或停车。
第六条清理绞刀或吸泥口障碍物应先关闭绞刀动力源开关.锁定桥架保险销,排净回路水。
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疏浚与吹填工程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水域或港口进行清淤、疏浚,并利用填海或填河技术进行土石方工程,以改善水域条件或扩大陆地面积的工程。
在进行疏浚与吹填工程时,质量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检验,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于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需要重点关注疏浚深度、清淤范围、清淤后的水质等指标。
疏浚深度是指清理水道或港口底部的淤泥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测量和检验,确保疏浚深度符合规范要求。
清淤范围则是指疏浚工程清理的区域范围,需要对清淤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测量,确保清淤范围与设计要求一致。
此外,清淤后的水质也需要进行检验,确保清淤工程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其次,对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需要重点关注填海或填河的土石方质量、填筑高程和坡度等指标。
土石方质量是指填海或填河所使用的土石材料的质量,需要进行取样检测,确保土石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填筑高程和坡度则是指填海或填河后的地面高程和坡度,需要进行精密测量,确保填筑后的地面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还需要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等方面。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还需要关注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综上所述,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是确保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高度重视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共同为水域环境的改善和陆地面积的扩大做出积极贡献。
《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摘要《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摘要1.总则1.0.1为统一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控制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港口和航道的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其他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可参照执行。
以疏浚土弃土为目的的吹填不适用本标准。
港口水工建筑物基槽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
1.0.3 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基建性疏浚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港口、航道及改善靠泊、航行条件的疏浚工程。
2.0.2维护性疏浚工程维护或恢复某一指定水域原定尺度的疏浚工程。
2.0.3一次性维护疏浚工程恢复某一指定水域原定尺度的一次性疏浚工程。
2.0.4吹填工程使用挖泥船挖取泥沙并通过排泥管线输送到指定地点的工程。
2.0.5疏浚水域需要疏浚的设计通航水域、设计停泊水域及边坡水域。
2.0.6设计通航水域港池、航道及船舶回转区设计底边线以内的水域。
2.0.7设计停泊水域泊位和锚地设计底边线以内的水域。
2.0.8边缘水域设计通航水域或设计停泊水域中边缘部分的水域。
单向航道的边缘水域为两侧底边线内各1/6航道底宽的水域;双向航道的边缘水域为两侧底边线内各1/12航道底宽的水域;港池及其他设计通航水域的边缘水域为底边线以内各1/2设计船舶型宽的水域。
2.0.9中部水域设计通航水域或设计停泊水域中扣除边缘水域后的水域。
2.0.10浅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测点。
2.0.11浅值浅点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2.0.12超深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低于设计高程的测点。
2.0.13平均超深值设计通航水域、停泊水域的疏浚范围内,疏浚后平均高程低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第3篇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一)3.1 基本规定3.1.0.1疏浚单位工程不划分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
吹填围埝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可按表3.1.0.1的规定划分,当工程内容与表列项目不一致时,可根据工程内容进行调整。
3.1.0.2基建性疏浚工程应按中部水域、边缘水域和边坡三部分进行质量检验。
3.1.0.3基建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的依据应包括工程设计图、竣工水深图和测量资料等。
局部补挖后补绘的竣工水深图的补绘部分不应超过图幅中测区总面积的25%。
补绘部分超过图幅中测区总面积的25%时,应对该图幅中的测区进行重测,并应重新绘图。
3.1.0.4基建性疏浚工程施工的最大超宽、最大超深不宜超过相应挖泥船施工平均超深、超宽控制值的2倍,各类挖泥船施工的平均超深、超宽控制值不应超过见表3.1.0.4的规定。
当最大超深值设计有要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3.1.0.5维护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的范围应为设计底边线以内的水域,边坡可不检验。
当对边坡质量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验。
3.1.0.6疏浚工程竣工断面图应根据设计断面、计算超深值、计算超宽值和竣工水深测量资料绘制,纵向比例宜采用1:100,不应小于1:200。
3.1.0.7弃土区的位置、范围和高程应满足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
3.1.0.8疏浚土的运输或管道输送不得中途抛卸和漏泥。
3.1.0.9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断面抽样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3.1.0.9.1 基建性疏浚工程,采用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得少于25%,非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得少于15%。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断面抽样数量应按相应的测量比例尺的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抽样数量确定。
3.1.0.9.2 维护性疏浚工程,采用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宜少于15%,非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宜少于10%。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断面抽样数量宜按相应的测量比例尺的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抽样数量确定。
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 324----2006(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 324----2006主编单位:中国水运建筑行业协会中国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7年6月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书名: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著作者:中国水运建筑行业协会中国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责任编辑:孙毓华出版发行:人民交通出版社地址:(100011)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网址:(中国水运图书网)销售电话:(010)85285376 85285956总经销:北京中交盛世书刊有限公司经销:人民交通出版社交实书店(2)关于发布《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 324----2006的通知交水发[2006]6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有关企事业单位:由我部组织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和中交航道局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完成的《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业已审查通过,已被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J 324----2006,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同时废止。
标准的第4.1.6条,第4.2.2条,第4.2.3条,第4.2.5条,第4.3.1条,第4.3.2条,第4.4.1条,第4.4.2条和第5.2.2条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于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建标[2002]237号)具有同等效力。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建标[2002]237号)中《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水运司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修订说明:本标准是在《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 324----96)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近年来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的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结合我国疏浚业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编制而成。
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港口、河道、湖泊等水域的疏浚吹填工程需求日益增长。
疏浚吹填工程是利用机械设备将水域中的泥沙等杂物清除,然后将清除的物料吹填到需要填充的区域,以达到扩大土地面积、改善水域环境等目的。
在疏浚吹填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从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的目的1. 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通过施工测量,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位置、高程等参数准确地反映在实际施工中,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控制工程质量:施工测量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 提高工程进度:通过施工测量,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4. 保障施工安全:施工测量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二、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内容1. 施工准备阶段:在施工前期,对施工区域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为施工测量提供基础数据。
2. 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标示出施工区域的位置、形状、高程等参数。
(2)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质量控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土方量、压实度等指标的测定。
(4)进度控制: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测量,掌握工程进度情况。
三、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经纬度测量等,这些方法精度较高,但操作较为繁琐,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2. 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卫星定位测量(GPS)、激光扫描测量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逐渐成为疏浚吹填工程施工测量的主流方法。
3. 数字测量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技术,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
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疏浚工程是指对河道、港湾、航道等水域进行清淤、开挖、加固等工程,以保
障航道畅通、水域安全。
疏浚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域的安全和航道的通畅,因此对于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展开讨论。
首先,对于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当从工程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全面把控。
在工程前,应当对疏浚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合理、可行;在工程中,应当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在工程后,应当对疏浚工程的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其次,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当注重技术标准的执行。
在疏浚工程中,常见的
技术标准包括清淤深度、清淤范围、疏浚材料等。
对于清淤深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确保清淤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清淤范围,应当进行清淤范围的核实,确保清淤范围覆盖到位;对于疏浚材料,应当对疏浚出的泥沙进行处理和利用,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再次,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当注重安全环保。
在疏浚工程中,应当严格执行
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应当注重对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泥沙、废料等进行合理处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最后,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当注重成本控制。
在疏浚工程中,应当合理控制
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总之,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是保障疏浚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严格执行
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确保疏浚工程的质量达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重视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共同努力,为水域安全和航道畅通做出积极贡献。
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2006版《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摘要2.0.9中部水域设计通航水域或设计停泊水域中扣除边缘水域后的水域。
2.0.10浅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测点。
2.0.11浅值浅点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2.0.12超深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低于设计高程的测点。
2.0.13平均超深值设计通航水域、停泊水域的疏浚范围内,疏浚后平均高程低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2.0.14平均超宽值设计通航水域、停泊水域的疏浚范围内,疏浚后设计底高程处超挖宽度的平均值。
2.0.15底质设计底高程处的原状土质。
2.0.16硬底质风化岩、碎石、卵石、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5的粘性土。
2.0.17中等底质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0、小于等于30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大于6、小于等于15的粘性土。
2.0.18软底质标准贯入击数小于等于10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小于等于6的粘性土。
2.0.19平均超填高度吹填工程竣工时的平均高程高于设计吹填高程的数值。
2.0.20吹填高程偏差值吹填工程竣工图上,各测点高程与其设计吹填高程之差值,正值表示超填,负值表示欠填。
正负值中绝对值最大者称为吹填高程最大偏差值。
2.0.21数字化测量通过数字化测量仪器获取测量要素的空间地理信息,实现数据处理、编辑和成图自动化,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测量成果的测绘作业方式。
2.0.22浮泥层介于水体与河底或海底之间,由絮凝状淤泥组成,具有特定的流变特性的淤泥层。
2.0.23围埝以存放吹填土为目的围绕吹填区修筑的构筑物。
2.0.24永久性围埝起永久建筑物作用而长期保存的围埝。
2.0.25临时性围埝仅为施工期吹填土的存放而修筑的围埝。
3.基本规定3.1单位工程的划分3.1.1疏浚工程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疏浚工程可按不同的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和不同的设计要求划分单位工程。
《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 摘要《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 摘要1.总则1.0.1 为统一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控制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和航道的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其他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可参照执行。
以疏浚土弃土为目的的吹填不适用本标准。
港口水工建筑物基槽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21)。
1.0.3 疏浚与吹填工程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基建性疏浚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港口、航道及改善靠泊、航行条件的疏浚工程。
2.0.2 维护性疏浚工程维护或恢复某一指定水域原定尺度的疏浚工程。
2.0.3 一次性维护疏浚工程恢复某一指定水域原定尺度的一次性疏浚工程。
2.0.4 吹填工程使用挖泥船挖取泥沙并通过排泥管线输送到指定地点的工程。
2.0.5 疏浚水域需要疏浚的设计通航水域、设计停泊水域及边坡水域。
2.0.6 设计通航水域港池、航道及船舶回转区设计底边线以内的水域。
2.0.7 设计停泊水域泊位和锚地设计底边线以内的水域。
2.0.8 边缘水域设计通航水域或设计停泊水域中边缘部分的水域。
单向航道的边缘水域为两侧底边线内各 1/6 航道底宽的水域;双向航道的边缘水域为两侧底边线内各1/12 航道底宽的水域;港池及其他设计通航水域的边缘水域为底边线以内各1/2 设计船舶型宽的水域。
2.0.9 中部水域设计通航水域或设计停泊水域中扣除边缘水域后的水域。
2.0.10 浅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测点。
2.0.11 浅值浅点高程高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2.0.12 超深点疏浚后水深图上通航水域、停泊水域内高程低于设计高程的测点。
2.0.13 平均超深值设计通航水域、停泊水域的疏浚范围内,疏浚后平均高程低于设计底高程的数值。
2.0.14 平均超宽值设计通航水域、停泊水域的疏浚范围内,疏浚后设计底高程处超挖宽度的平均值。
2.0.15 底质设计底高程处的原状土质。
2.0.16 硬底质风化岩、碎石、卵石、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 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5的粘性土。
2.0.17 中等底质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0、小于等于 30 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大于6、小于等于 15 的粘性土。
2.0.18 软底质标准贯入击数小于等于10 的砂性土或标准贯入击数小于等于 6 的粘性土。
2.0.19 平均超填高度吹填工程竣工时的平均高程高于设计吹填高程的数值。
2.0.20 吹填高程偏差值吹填工程竣工图上,各测点高程与其设计吹填高程之差值,正值表示超填,负值表示欠填。
正负值中绝对值最大者称为吹填高程最大偏差值。
2.0.21 数字化测量通过数字化测量仪器获取测量要素的空间地理信息,实现数据处理、编辑和成图自动化,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测量成果的测绘作业方式。
2.0.22 浮泥层介于水体与河底或海底之间,由絮凝状淤泥组成,具有特定的流变特性的淤泥层。
2.0.23 围埝以存放吹填土为目的围绕吹填区修筑的构筑物。
2.0.24 永久性围埝起永久建筑物作用而长期保存的围埝。
2.0.25 临时性围埝仅为施工期吹填土的存放而修筑的围埝。
3.基本规定3.1 单位工程的划分3.1.1 疏浚工程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疏浚工程可按不同的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和不同的设计要求划分单位工程。
3.1.1.2 分期实施的疏浚工程可按施工阶段划分单位工程。
3.1.1.3 航道疏浚长度较长或工程量较大的疏浚工程,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按标段或节点要求划分单位工程。
3.1.1.4 内河航道同一河段内,二个及以上工程量较小的疏浚工程,可合并为一个单位工程。
3.1.2 吹填工程可按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设计要求或不同的区域划分单位工程。
围埝可划分为独立的单位工程。
3.2 单位工程质量检验程序3.2.1 建设单位应在开工前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确定单位工程的划分,并应送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3.2.2 基建性疏浚工程和一次性维护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在单位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质量检验程序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必要时有关各方参加测量和检查。
施工单位填写“基建性疏浚工程和一次性维护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成果表”(附录 A )、“挖岩与炸礁清渣工程质量检验成果表” (附录A )和“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资料核定表”(附录 B);(2)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将有关资料提交监理单位审查,监理单位抽样检查并签署意见;(3)监理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核,并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鉴定。
3.2.3 沿海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程序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在报告期内按规定的频次组织自检,填写“沿海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表” (附录 A ),并提出自检意见;(2)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将有关资料提交监理单位签认,并由使用管理部门确认;(3)在报告期结束后,施工单位根据报告期内历次检验的内容填写“沿海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表” (附录 A ),计算通航水深保证率,计算方法见附录 C;(4)施工单位将有关资料提交使用管理部门或监理单位审核,并由使用管理部门或监理单位提出质量审核意见。
3.2.4 内河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程序应满足下列要求:(1)使用管理部门委托有关单位在报告期内按规定的频次进行水深测量或根据维护工作需要进行水深测报,并填写“内河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表”(附录 A);(2)在报告期结束后,施工单位根据报告期内历次检验的内容填写“内河常年维护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表” (附录 A ),并计算报告期内维护标准水深保证率,计算方法见附录 C;(3)施工单位将有关资料提交使用管理部门或监理单位审核,并由使用管理部门或监理单位提出质量审核意见。
3.2.5 吹填工程和围埝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在单位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质量检验程序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填写“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成果表” (附录A )、“围埝工程质量检验成果表”(附录 A )和“吹填工程质量检验资料核定表” (附录 B);(2)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将有关资料提交监理单位审查,监理单位抽样检查并签署意见;(3)围埝工程的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经监理单位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监理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核,并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鉴定。
3.2.6 疏浚工程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将有关资料提交监理单位审查,并应在 7 个工作日内将经监理单位审查的资料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在收到资料后 7 个工作日内确认,并应作为检验依据。
4.基建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4.1 一般规定4.1.1 基建性疏浚工程应按中部水域、边缘水域和边坡三部分进行质量检验。
4.1.2 基建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的测量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4.1.3 基建性疏浚工程质量检验的依据应包括工程设计图、竣工水深图和测量资料等。
局部补挖后补绘的竣工水深图的补绘部分不应超过图幅中测区总面积的25%,补绘部分超过图幅中测区总面积的25%时,应对该图幅中的测区进行重测,并重新绘图。
4.1.4 基建性疏浚工程竣工断面图应根据设计断面、计算超深值、计算超宽值和竣工水深测量资料绘制,如图 4.1.4 所示,纵向比例宜采用1:100,不应小于 1:设计低水位或设计通航水位设计中心线浚前泥面设计计算超宽水竣工断面设计断面深计算断面设计底高程计算超深200。
图 4.1.4 疏浚工程竣工断面示意图4.1.5 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得少于25%,非数字化测量的断面抽样比例不得少于15%。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断面抽样数量应按相应的测量比例尺的单波束测深仪数字化测量的抽样数量确定。
4.1.6 疏浚土的运输或管道输送不得中途抛卸和漏泥。
4.1.7 基建性疏浚工程施工的最大超宽、最大超深不宜超过相应挖泥船施工平均超深、超宽控制值的 2 倍,各类挖泥船施工的平均超深和超宽控制值可见附录E。
4.2 泊位疏浚4.2.1 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
4.2.2 码头前沿安全地带以外的泊位水域严禁出现浅点。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抽查检查。
4.2.3 码头前沿安全地带以内及疏浚施工超挖可能对建筑物安全造成影响的区域,其超深、超宽值和边坡坡度应严格控制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设计允许范围内,允许出现浅点的数量、范围和浅值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在施工过程中抽查检查。
4.2.4 泊位的两端和临近港池的边坡坡比不应大于设计边坡坡比。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在施工过程中抽查检查。
4.2.5 泊位加深扩建的疏浚工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超挖,必要时,应对邻近建筑物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断面图和位移观测资料,必要时应在施工过程中抽查检查。
4.3 港池疏浚4.3.1 无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出现浅点。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抽查检查。
4.3.2 有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1 设计底边线以内的中部水域不得出现浅点。
4.3.2.2 边缘水域的底质为中、硬底质时,不得出现浅点;边缘水域的底质为软底质时,浅点不得在测图的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出现,浅点数不得超过该水域总测点的 3%,浅点的浅值不得超过表 4.3.2 的规定。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抽查检查。
允许浅值表表 4.3.2 设计水深 h(m) h<10.0 10.0 ≤ h≤ 14.0 h>14.0允许浅值( m)0.1 0.2 0.34.3.3 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抽查检查。
4.4 航道疏浚4.4.1 无备淤深度的航道疏浚工程,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出现浅点。
检验方法应为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应抽查检查。
4.4.2 有备淤深度的航道疏浚工程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1 设计底边线以内的中部水域不得出现浅点。
4.4.2.2 边缘水域的底质为中、硬底质时,不得出现浅点;边缘水域的底质为软底质时,浅点不得在测图的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出现,浅点数不得超过该水域总测点的 2%,浅点的浅值不得超过表 4.3.2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