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类及分布报告原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植物研究报告作文植物研究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植物研究。
本篇报告将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植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进行详细分析。
一、植物的种类分布: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植物的种类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中差异明显。
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极和高山地带,主要以苔藓植物为主,它们对低温和冰雪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包括常绿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在水域中,水生植物如睡莲和荷花等生长茂盛,为水中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二、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和水分等因素。
大部分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所以它们通常在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长。
此外,植物对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些植物可以在寒冷的地区生长,而另一些植物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环境范围,而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提供参考。
三、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与人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首先,植物是人类饮食的重要来源。
谷物类植物如稻米、小麦等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而蔬菜和水果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其次,植物还可以用于药物和化妆品的生产。
许多药物和化妆品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如中草药和精油等。
此外,植物还可以用于材料和能源的获取。
木材、纤维和生物燃料等都是从植物中获得的。
最后,植物还对环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净化空气,并能吸收和存储大量的水分,减少洪水和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结论:通过我们的植物研究,我们对植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在地球上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
59种园林植物分类图谱「图片.介绍.习性.搭配一应俱全」第一部分.行道树篇1.银杏别名:公孙树、白果树学名:Ginkgo bilobaL.形态特征:银杏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直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厘米,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
栽植时间:银杏以秋季带叶栽植及春季发叶前栽植为主,秋季栽植在10~11月进行,可使苗木根系有较长的恢复期,为第二年春地上部发芽作好准备。
春季发芽前栽植,由于地上部分很快发芽根系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所以生长不如秋季栽植好。
2.法桐别名:悬铃木学名:P.acerifolia(Ait. )Willd .形态特征:悬铃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
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
叶长8至16厘米,宽9至18厘米,5至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长,幼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脱落。
总柄具球形果序,果序径2至2.5厘米,花柱刺尖,长3至4毫米。
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
生活习性:喜光。
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
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
3.国槐别名:槐树、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 L.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
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
芽被青紫色。
栽植时间:移栽时间国槐大树移栽在春季(4月初)萌芽前的晴好天气进行最好。
因此时地温逐渐升高,受损的根系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还可生出新根。
4.白蜡别名:中国蜡、虫蜡学名:Fraxinus americana L.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
小枝光滑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
做身边的植物名称和分类调查完成调查报告1、科属习性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别名呼良姜、高良姜,当地暂时没有名称。
白芨喜荫亦耐荫,较耐寒也较耐旱,以不积水的苔藓层或石壁腐殖质土最佳。
2、形态特征白芨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具V字形块状假鳞茎,株高30-50厘米。
叶革质、全缘、淡绿色、宽带形急尖,长30-40厘米、宽3-7厘米,一株仅具3-4片叶,具有较长的叶鞘,平行脉互生。
总状花序于叶丛中抽出,常着花3-13朵,小花淡紫色,花瓣带状,径约3厘米雌雄蕊合生。
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蒴果长圆形,有棱。
种子黄白色,粉末状极微小,靠风传播。
3、生活方式在当地,休眠鳞茎于2月开始出芽,并在芽的基部开始长新根。
芽被叶鞘所包裹,内有幼叶和花序。
3月,叶子和花序一起长大,4月份开始开花,花后假鳞茎开始膨大,逐渐生长为V字形。
在秋季,V形鳞茎的2个尖端开始花和叶的分化并生长为可见的芽。
在冬季经几次轻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假鳞茎休眠接受春化作用。
白芨在自然状态下靠一分为二式分株繁殖,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30万粒),但是不易发芽。
种子是自然状态下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种子发芽后要经过4-6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
花后如果生长良好则年年开花。
4、野生环境及多样性(1)白芨的野生环境特点白芨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
在石壁上,常常有泉水渗出,所以它也一样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
白芨也常生长于有山泉的地方,那里阴暗潮湿,空气湿度也较高,比较适宜白芨的生长。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才能牢牢地吸在上面。
(2)白芨的生物多样性白芨具有V字形的块状假鳞茎,可以为春天萌发提供大量能量及营养物质,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抗寒能力。
白芨可以地生也可以附生,跟可以吸在石头上生长,根常常埋于苔藓层的下方。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
发芽则要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而且长时间不干燥。
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园林植物调查报告一、引言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了了解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园林植物的管理和保护提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城市中心的几个公园和绿化带作为调查地点。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的方式,我们对园林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同时,我们还参考了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调查结果1. 植物种类我们共发现了50多种园林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花卉等。
其中,常见的树木有银杏、榉树、柳树等;常见的灌木有紫薇、丁香、玫瑰等;常见的花卉有菊花、牵牛花、郁金香等。
这些植物在园林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视觉享受。
2. 植物分布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有所差异。
一些喜阳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的开阔区域,如银杏和郁金香;而一些喜阴凉湿润环境的植物则主要分布在树荫下或湖边,如柳树和莲花。
这种合理的分布安排不仅满足了植物的生长需求,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观赏体验。
3. 植物管理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园林植物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合理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可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美观度。
我们建议加强对园林植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确保园林植物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
四、建议与展望1. 增加植物种类我们建议在园林绿化中增加更多的植物种类,以丰富景观。
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如当地的野花和乡土树种,以增加园林的独特性和地方特色。
2. 提高植物保护意识园林植物是城市的绿色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在公园中设置相关的标识和宣传牌,向游客普及植物保护知识,引导大家爱护植物,共同保护城市的绿色环境。
3. 加强科研和应用园林植物的科研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建议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研究,推广应用新的绿化技术和品种,以提升城市园林的整体水平。
2023年小区绿化植物种类年度调查报告(精选4篇)报告一:2023年小区绿化植物种类调查报告根据对小区绿化植物种类的全面调查,我们汇总了以下结果:1.乔木类植物:在调查的小区中共有18种乔木类植物,包括松树、槐树、银杏等。
其中,松树是最常见的乔木类植物,占比达到30%,槐树和银杏分别占据了20%和15%的比例。
2.灌木类植物:小区内共有12种灌木类植物,包括矮牵牛、矮腊梅、薰衣草等。
其中,矮牵牛是最常见的灌木类植物,占比达到25%;其次是矮腊梅和薰衣草,分别占据了20%和15%的比例。
3.草本植物:小区内共有25种草本植物,包括牵牛花、郁金香、紫罗兰等。
其中,牵牛花是最常见的草本植物,占比达到30%;其次是郁金香和紫罗兰,分别占据了20%和15%的比例。
4.花卉植物:小区内共有20种花卉植物,包括月季、康乃馨、秋菊等。
其中,月季是最常见的花卉植物,占比达到25%;其次是康乃馨和秋菊,分别占据了20%和15%的比例。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小区绿化植物的种类较为多样,其中乔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草本植物和花卉植物都有较高的分布比例。
在今后的绿化工作中,可以根据这些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选择和布置,以提升小区的美观度和环境舒适程度。
报告二:2023年小区绿化植物种类调查报告经过对小区绿化植物种类的调查,我们整理了以下结果:1.乔木类植物:在调查的小区中共有22种乔木类植物,包括杉树、榕树、枫树等。
其中,杉树是最常见的乔木类植物,占比达到25%;其次是榕树和枫树,分别占据了20%和15%的比例。
2.灌木类植物:小区内共有15种灌木类植物,包括月季、石楠、迎春花等。
其中,月季是最常见的灌木类植物,占比达到30%;其次是石楠和迎春花,分别占据了15%和10%的比例。
3.观赏草类植物:小区内共有18种观赏草类植物,包括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等。
其中,禾本科植物是最常见的观赏草类植物,占比达到25%;其次是莎草科植物,占据了20%的比例。
2022年校园植物调查报告(精选3篇)校园植物调查报告1调查地点:吉首大学老校区一目的与意义这次的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让我们通过自己平常的观察与标本的采集,我们认识了更多植物,意义重大,让我们走出课本,走进自然,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让我们从实践中不断进步,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提升。
二调查方法1、观察(沿路踏查)2、采集标本,准确鉴定3、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得知食用植物有16种,观赏植物有118种,药用植物有124种(其中食用观赏药用植物有包含关系)。
三调查结果1、矮牵牛(别名:碧冬茄)茄科生境:路边的草丛中特征: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也有丛生和匍匐类型;叶椭圆或卵圆形;播种后当年可开花,花期长达数月,花冠喇叭状;花形有单瓣、重瓣、瓣缘皱褶或呈不规则锯齿等;花色有红、白、粉、紫及各种带斑点、网纹、条纹等;蒴果,种子极小。
用途:作盆栽、吊盆、花台及花坛美化,大面积栽培具有地被效果,景观瑰丽、悦目2、婆婆纳玄参科生境:草丛中特征:阿拉伯婆婆纳为玄参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有柔毛。
茎自基部分枝,下部伏生地面,斜上,叶在茎基部对生,上部互生。
花单生于苞腋,花冠淡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各地都有生长,南部更为普遍,生于田间、路旁,是华东地区早春常见杂草;也为常见入侵植物用途:植物的全草可供药用,可治疗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等症。
3白玉兰木兰科生境:路旁边特征: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
又名木兰、玉兰等。
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用途:树皮、叶和花可提制芳香浸膏;花蕾入药治头痛、鼻窦炎等,并有降压的功效。
花含挥发油及少量生物碱。
对二氧化硫、氯等有毒气体抵制抗力较强,可以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培4、荷花玉兰木兰科生境:路旁特征: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称“荷花玉兰”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
用途:可入药,也可做道路绿化。
植物调查报告(通用3篇)植物篇1一、课题研究背景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左右,为了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系统有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和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
人为分类系统仅就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一个成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考虑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
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
植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植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许多的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学校当前正值创重之际,在校园环境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着力改善并美化校内环境,这就得对当前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所知,同学们对植物的了解甚少,名字不知道,更不用说它是属于哪一科的。
对于植物的用途呢,他们所了解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外,其他的用途也难说了。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了解植物,让更多的同学也来了解植物,爱护植物,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的和谐、美丽。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1、确立研究课题(校园植物的调查)2、组成研究小组(第一组:田小燕、石旭第二组:唐菊、黄源第三组:冉陶、谢四川)3、请示学校领导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研究4、确定调查计划:20xx年10月1——4号,通过随机调查同学,提出问题。
20xx年10月5——9号,对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20xx年10月10——15号,总结、讨论、形成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1、课题在20xx年9月底提出,我们在国庆节放假前确立了调查小组成员,并初步制定调查计划。
植物种类调查报告植物种类调查报告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氧气和食物,还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植物世界,我们进行了一项植物种类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过程、结果和一些有趣的发现。
二、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选择了多个地点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
这些地点包括城市公园、郊区和乡村地区。
我们每个地点都花费了数小时的时间,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见到的植物种类。
三、调查结果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
其中,树木是最常见的植物类型,包括松树、橡树和枫树等。
这些树木不仅提供了阴凉和美丽的景观,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
除了树木,我们还发现了许多花卉植物,如玫瑰、郁金香和牡丹等。
这些花卉植物不仅给人们带来美丽和愉悦的感觉,还吸引了各种昆虫和鸟类。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如野草和野花。
这些野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四、有趣的发现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空气净化器”的植物,它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清新的氧气。
这种植物在城市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净化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名为“食人花”的植物。
这种植物具有特殊的捕食性,能够吸引昆虫并将其困住。
尽管这种植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但它的存在令人着迷。
五、植物保护意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氧气和食物,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许多植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植物保护的意识,并采取措施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这包括保护植物的栖息地、控制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等。
六、结论通过这次植物种类调查,我们对周围的植物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植物种类调查报告篇一: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题目: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完成日期:20XX年8月17日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调查时间:20XX年8月17日调查地点:我校南校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人员: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
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的植物包括木槿、鹅掌楸、青桐、玉兰、曼陀罗、泡桐、棕榈、狗尾草、麦冬、蛇梅、雪松、睡莲、红叶李、月季、柏树、爬山虎、苦楝、紫叶小檗、女贞、金叶女贞、小腊、竹子、碧桃、酸模、木瓜、白皮松、白三叶、紫薇、美人蕉、银杏、石楠、丁香、苏铁、三角枫、合欢、侧柏、紫荆、五角枫、广玉兰、火棘、枇杷、接骨木、柏树、红枫、牵牛花、杨树、鸢尾、圆柏、栾树、油松、柿子、美国黄栌、南天竹、芭蕉、李子、七叶树、梨树、连翘、菊花、龙爪槐、桃等校园内栽培的植物。
一.基本概念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植物种类及分布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美丽的北塔湖畔旁,她犹如一个绿色而宁静的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特色格局。
每当我们漫步于校园间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些许惬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们自己多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
同时,作为二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二中校园。
所以,我们小组同学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
(花卉、野生类等植物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第一次研究时间:2013年10月17日——2013年10月18日: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第二次研究时间: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23日,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并作好相关记录。
第三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6日,由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地采集树木标本,作好相关记录。
第四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7日——2013年12月13日,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
第五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5日:小组讨论,并总结这次研究性活动。
第六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7日小组进行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员:杨晨(组长)、毕成(副组长)、李于慧、黄露、范文轩
六、指导老师:杨立轩
七、研究过程
1、研究讨论:小组成员有了初步的一些构思及想法,确定研究主题,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2、实地调查:由指导组长杨晨带领小组同学参观并初步熟悉校园内树木的分布及种类,并做好相关记录。
利用校园的建筑分布图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3、采集标本:利用课余的时间,小组成员分为三组,一组成员为组长杨晨、副组长毕成,二组成员为黄露,李于慧,三组成员为范文轩。
分别对校园植物进行采集,组员将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装在透明的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做好相关标记;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以确定树木的相关信息。
4、询问查阅:组长杨晨带领组员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咨询老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另外,咨询老师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5、查阅资料:与信息老师联系,利用组员的信息技术课时间让组员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
另外,小组内部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6、校对资料:经过以上各项研究性活动,组员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更严谨,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从而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更严谨。
7、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8、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相关小卡片。
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
八、研究成果
1、全体组员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15个种类,10个科属,大小树木约一百多棵)
2、每个种类的树木的标本上了注明其身份的标识
3、组员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附:部分校园植物名录表
九、体会与感想
1、遇到的困难:①首先,在选题方面有点犹豫,不知道是从较大的方面入手,还是从较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时间的有限,要赶在研究性课题展示之前完成本项研究性活动活动,我们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②其次,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组员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经到了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再经过寻查相应文字资料,根据植物的树皮颜色、纹路等特点将植物介绍与其实物标本对号入座。
③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必须实地了解、调查、记录。
并一一确定它们的相应位置,加上课余时间少,做事不免有些仓促,所以,需要多次进行实地了解,加深印象。
④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网络与书籍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大部分资料都是网上找到的,但为此花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在两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一位组员颇有感触地说:“啊,以前我们对学校植物一点都不熟悉,每天来来往往,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对它们是那么无知,现在,通过这项研究性活动,我们学到了好多,也懂得了许多。
3、今后的打算:①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将我们调查的植物实物拍摄制成图片,并附以文字简介,制作校园植物分布简图等。
②等春暖花开时,再次认识植物,,将所得资料打印、制成制作标牌(个体较小的且数量大的植物,制作一个较大的标牌),每个标牌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
③分工挂牌:以后按班级分成小组,由学生亲自给花木挂牌,并按标牌反面所指定责任班级对花木进行长期保护。
十、校园植物名录表
校园植物名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