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崛起
时间: 10世纪初( 916-1125 ) 都城: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 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耶律阿保机的祖陵
寇 准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
它的沉重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 定的状态。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下冲突:元昊,多 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 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 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 ,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 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 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耶律阿保机
契丹人物画
契丹文铜镜
契丹文字及大字银币
相关史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 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 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 到处即为家,一卓 穹庐数乘车。千里 山川天土著,四时畋 [tián]猎是生涯。”经 过约500年的发展, 到唐朝时,契丹已 逐渐强大起来。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答: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往来,和平交往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 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中华民 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相提并论。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契丹、党项族与汉族间 密切来往,对于奠定祖国辽阔边疆、开发边疆地区、促进 社会进步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