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2课时外向型静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31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
PPT底部显示歌词。
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有两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全部放完,如果时间紧的话,则可只放第一段,但部分图片则得不到展示。
利用最后一句歌词,让学生说出歌词中的“母亲”“我”分别指的是“祖国”和“台湾省”,然后提问为什么“台湾省”说“我要回来”?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增强学生的领土意识及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说出本节课的教学主体,一方面可以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七子之歌”不单单只有澳门,还有台湾、香港等。
转承: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需要了解、认识台湾,下面我们这里有四个“刮刮乐”,由你们来选择,你们要先了解哪一个?展示课件:四种颜色的按钮分别对应四个关键词,点击对应的方框,进入对应的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在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老师在刻意地要求他们来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特别提示:除标题页外,在PPT每页的如上图所示的虚线处,有一个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PPT小插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地质: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2)人文: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3)历史: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大陆浓浓的思念。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内同胞。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是海峡丙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位置:(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跨越热带和北温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地形:山地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即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其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地势东高西低。
故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北回归线从台湾岛的中南部穿过。
受纬度影响,气温南高北低。
受地势影响,气温中间低,四周高(这是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气温约 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 2000mm 以上,每年 6-10 月常受台风侵袭。
3、河流:河流湍急短促,大多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水能丰富(受山地地形、面积狭窄、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降水丰富的影响)。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风景:日月潭(最大的湖泊)、野柳地质公园5、矿产: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节内容,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台湾又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书中都显得很重要。
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较好的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3.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4.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5.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难点是分析台湾的经济特色。
我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通过这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台湾,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二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看书、交流、讨论能够学会的,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考点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2、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二)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为主。
台湾岛山地面积约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①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②东高西低(东部山地,西部平原)2、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南部,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受地形因素影响,台湾岛气温由四周向中部降低,降水分布东多西少。
3、河流: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4、人口:集中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主要城市:台北【考点二】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最”台湾的最高峰:玉山(3952米);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少数民族高山族台湾的美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森林、矿产和水资源丰富;亚洲天然植物园岛上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东方甜岛盛产甘蔗,自然条件: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海上米仓盛产稻米,自然条件:水热充足、土壤肥沃水果之乡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自然条件: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低悬殊,植物、水果资源丰富。
植物王国兰花之乡盛产兰花,自然条件: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温泉之岛温泉总数100多个,自然条件: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考点三】外向型经济1、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时间主要出口产品特征主导产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初级产品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普通工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产业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高;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4节《台湾省》基础知识讲解第七章南方地区第4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要点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1)地缘关系:台湾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属于大陆岛,是台湾海峡下沉形成的岛屿。
(2)血缘关系: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
(3)历史文化渊源: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信仰,等等。
①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②1624年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③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④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2.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部,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属东海)与福建相望。
②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2)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56多万(2020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台湾的人口与城市(1)人口和城市的分布①特点:分布均匀,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西部人口密度达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东部山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下。
②原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等。
(2)人口: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3)城市:①台北市: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②高雄市: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③新竹市: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要点2:美丽富饶的宝岛1.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和地势: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台湾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地区,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历史文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台湾问题可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文化和台湾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文化和台湾问题。
2.教学难点: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我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政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历史文化,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3.讨论法:学生就台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文化和台湾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课件:台湾省地图、图片、视频等。
3.讨论话题:台湾问题。
4.板书设计:台湾省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文化、台湾问题。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
PPT底部显示歌词。
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有两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全部放完,如果时间紧的话,则可只放第一段,但部分图片则得不到展示。
利用最后一句歌词,让学生说出歌词中的“母亲”“我”分别指的是“祖国”和“台湾省”,然后提问为什么“台湾省”说“我要回来”?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增强学生的领土意识及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说出本节课的教学主体,一方面可以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七子之歌”不单单只有澳门,还有台湾、香港等。
转承: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需要了解、认识台湾,下面我们这里有四个“刮刮乐”,由你们来选择,你们要先了解哪一个?展示课件:四种颜色的按钮分别对应四个关键词,点击对应的方框,进入对应的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在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老师在刻意地要求他们来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特别提示:除标题页外,在PPT每页的如上图所示的虚线处,有一个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PPT小插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
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
台湾岛上河流
基隆离福州仅
观察北回归线的位置
1.自我突破
结合台湾地形,对照“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
小组探究
答案:台湾的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润,土壤肥沃,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
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水丰富,且山地垂直变化明显。
(2)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
除了下面列举的
)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
台湾有“海上米
第2课时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爱
20世纪50年代
(1)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2)台湾多山,A是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
(3)“细草席、甘蔗糖、特产盛誉数樟脑”,这句话描述了台湾物产丰富。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据“台湾三类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