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和故障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6 MB
- 文档页数:74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2009-12-25 0:49:00 发布者:泊头八方油泵制造厂齿轮油泵是通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
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动力装置。
发动机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
1、油泵内部零件磨损油泵内部零件磨损会造成内漏。
其中浮动轴套与齿轮端面之间泄漏面积大,是造成内漏的主要部位。
这部分漏损量占全部内漏的50%~70%左右。
磨损内漏的齿轮泵其容积效率下降,油泵输出功率大大低于输入功率。
其损耗全部转变为热能,因此会引起油泵过热。
若将结合平面压紧,因工作时浮动轴套会有少量运动而造成磨损,结果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这样的浮动轴套必须更换或修理。
2、油泵壳体的磨损主要是浮动轴套孔的磨损(齿轮轴与轴套的正常间隙是0.09~0.175mm,最大不得超过0.20mm)。
齿轮工作受压力油的作用,齿轮尖部靠近油泵壳体,磨损泵体的低压腔部分。
另一种磨损是壳体内工作面成圆周似的磨损,这种磨损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净所致,所以必须添加没有杂质的油液。
3、油封磨损,胶封老化卸荷片的橡胶油封老化变质,失去弹性,对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失去了密封隔离作用,会产生高压油腔的油压往低压油腔,称为“内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CB46齿轮泵它的正常工作压力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输油量是46L/min,标准的卸荷片橡胶油封是57×43。
自紧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损坏或年久失效,空气便从油封与主轴轴颈之间的缝隙或从进油口接盘与油泵壳体结合处被吸入油泵,经回油管进入油箱,在油箱中产生大量气泡。
会造成油箱中的油液减少,发动机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现象,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
必须更换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机油泵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现象:工作装置提升缓慢,提升时发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内有气泡;提升时液压系统发出“唧、唧”声音;拖拉机刚启动时工作装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时间油温升高后,则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轻负荷时能提升,重负荷时不能提升。
自卸车齿轮油泵工作原理自卸车齿轮油泵是一种用于输送齿轮箱润滑油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十分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卸车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它的运行机制。
自卸车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关键步骤:吸油和压油。
自卸车齿轮油泵通过吸油的方式将润滑油吸入泵体。
在泵体内部,有一个叶轮和一个密封腔。
当泵体与齿轮箱相连时,叶轮会受到齿轮箱的转动而旋转。
叶轮的旋转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将润滑油吸入泵体内。
在润滑油被吸入泵体后,它会进入到泵体内的密封腔。
密封腔是一个由固定壳体和旋转壳体构成的空间,润滑油会在这个空间内进行旋转和运动。
这个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外侧移动,并形成一个油环。
接下来,润滑油会通过泵体的出口处被压出。
泵体出口处通常设有一个排油阀门,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
当排油阀门打开时,润滑油会被压力推动,从泵体出口处流出,并进入齿轮箱。
除了吸油和压油的基本原理外,自卸车齿轮油泵还具备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功能。
泵体内部的叶轮通常采用多叶片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润滑油的吸入量和压力。
叶轮的材质通常选择高强度和耐磨损的合金材料,以确保其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和寿命。
自卸车齿轮油泵通常采用润滑油冷却系统,以保证润滑油的温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润滑油在输送过程中会因摩擦而产生一定的热量,过高的温度会降低润滑油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油泵通常会通过冷却装置将润滑油冷却后再输送到齿轮箱。
自卸车齿轮油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
例如,当齿轮箱内润滑油的压力过高或过低时,油泵会通过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并自动调节泵体内的排油阀门的开闭程度,以保持润滑油的流动和压力的稳定。
自卸车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吸油和压油两个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将润滑油输送到齿轮箱,保证齿轮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油泵的性能和稳定性对自卸车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