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5专题复习与测评
- 格式:doc
- 大小:1.94 KB
- 文档页数: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主要指()①雅典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④解析:雅典民主只在非常狭小的公民集体范围之内运作,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摈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
他国公民更谈不上。
答案: A2.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④成立公民法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①鼓励发展工商业是在经济领域打击了贵族政治而不属于上层领域,故排除①,②③④都属于政治改革。
答案: D3.下列有关“海岸派”和“山地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地派是住在山区的下层平民②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③海岸派大多为工商业者④海岸派和山地派都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比较的能力。
“海岸派”并不主张和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所以含④的选项可以排除。
答案: A4.梭伦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改革中梭伦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使得许多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折中”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
答案: D5.2012年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奥运精神世代传承,奥运精神产生地雅典对人类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解析:雅典公民大会与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公民大会对西方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是什么同步测试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是什么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作为人类历史的历史开始于()A. 文字产生以后 B. 国家建立后 C. 至少约170万年前 D. 史学产生后2.《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历史”的四种解释,最能反映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A. 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过程 B. 过去的事实 C. 过去事实的记载 D. 指历史学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 约170万年前玩观C. 全球史观D. 革命史观6.历史学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 A. 事件发生的时地 B. 事件的前因后果 C. 事件的历史意义 D. 事件的是非评价7.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 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B.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 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 D. 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8.我们经常说“在……客观历史条件下……”,那么“客观历史”是指( )A. 历史记载B. 历史撰述C.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 D. 按一定体裁、体例写成的历史著作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 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B . 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C. 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 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10.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第5单元第17课(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两个凡是”的观点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答案: C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明确题干表述,特别注意“……改革开放……序幕”、“……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等关键信息。
答案: C3.“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析:解答本题时,按照“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就可排除A、D两项;按照“突破”这一标准衡量其他两个选项,可以排除C项。
答案: B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B.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C.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D.大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答案: B5.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解析: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不同点: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有计划的经济;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2.相同点: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形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都是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的经济。
1.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反腐败斗争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2.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3.必须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一起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使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6.必须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动手反腐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