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语言锤炼之模仿和扩写
- 格式:docx
- 大小:44.83 KB
- 文档页数:4
作文语言锤炼与修辞运用作文,是我们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
而想要让作文出彩,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运用是关键。
语言,就如同作文的外衣,得体、精致的语言能让作文更具魅力。
锤炼语言,首先要做到准确清晰。
这意味着我们要用恰当的词汇和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比如,描述一个人的心情“糟糕”,就不如“郁闷到了极点”来得更生动具体。
简洁明了也是锤炼语言的重要原则。
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述,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话。
例如,“他走得非常慢,慢得让人感觉时间都停滞了”,就不如“他走得极其缓慢,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简洁有力。
此外,语言还应富有变化。
总是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汇,会让作文显得单调乏味。
我们可以长短句结合,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交替使用。
比如,“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焕发生机。
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难道你不想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这勃勃的生机吗?”这样的表述就比单纯的陈述句更能吸引读者。
而修辞的运用,则像是给作文这件外衣增添了璀璨的装饰。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
“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通过将月亮比作圆盘,让人一下子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月亮的形状。
拟人能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让它们变得生动有趣。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本是没有情感和动作的,但用“抚摸”一词,就把风儿写活了。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样的排比句,层层递进,让人深刻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引起读者的联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不过,在运用修辞时,要注意恰当自然,不能为了修辞而修辞,否则会显得生硬牵强。
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一样闪亮,嘴巴像一朵玫瑰花一样娇艳”,这样的比喻就过于刻意,不符合实际情况。
“词语生动”是指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
“句式灵活”是指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而变换不同的句式。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善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准确、鲜明,从而使表达生动传神、富有神韵,使文章色彩斑斓、引人入胜。
“文句有意蕴”是指文章的语言有一种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
那么,怎样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包装呢?下面我们就如何锤炼文章的语言作一番探讨尝试。
一、妙引诗词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文辞华美,语言精练。
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名言名句,不仅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使文章平添文采。
古诗词是最凝练的语言,又是最优美的语言,内涵丰富,意旨深远。
巧妙引用经典诗词,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增添语言文字的底蕴美、厚实感。
如考场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僧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二、善用修辞手法修辞用得好,不仅可以将具体的事物写得更加生动,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高考考查的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比拟、设问、借代、反问,每一种都可为文章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作文语言的锤炼技巧【通用8篇】选好材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
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可是,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
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
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
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
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
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初二语文作文中的语言锤炼与表达技巧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作文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家伙。
写作文就像是一场与文字的搏斗,要想打得漂亮,语言的锤炼和表达技巧那可真是太重要啦!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我满心欢喜,觉得这还不简单,春天嘛,不就是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
于是,我提笔就写:“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鸟儿在枝头唱歌。
”写完之后,自我感觉还不错,觉得把春天的景象都写出来了。
可当作文本发下来的时候,我傻眼了。
老师的评语是:“描写太过笼统,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
”我心里那个郁闷啊,这可咋办?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对着那篇作文发呆。
我开始琢磨,到底怎样才能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呢?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些优美的文章,那些作者对细节的描写简直出神入化。
于是,我重新审视我的作文,决定从细节入手。
我写道:“春天踮着脚尖,悄悄地来了。
她轻轻地抚摸着大地,原本枯黄的草地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一点点地泛起了嫩绿。
那嫩绿啊,像是刚出生的婴儿的肌肤,娇嫩得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触摸。
”写完这一段,我感觉好像有点意思了。
接着,我又写花:“桃花羞红了脸,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头。
有的花瓣完全展开,露出了金黄的花蕊,像一个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仿佛在积攒着力量,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
”写鸟儿的时候,我这样描述:“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一只画眉鸟站在枝头,它那小巧玲珑的脑袋不时地转动着,眼睛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在寻找着最佳的演唱角度。
”经过一番修改,我的作文变得丰富多了。
当我再次把作文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还在班上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了。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语言锤炼和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比如说,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第2单元单元研习任务:语言的锤炼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
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
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
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述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技法指导]语言的锤炼有两个层面:一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是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言的锤炼。
1.整齐与变化(1)整齐。
汉语讲究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就是对偶与排比。
所谓对偶,就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语言都很整齐。
所谓排比,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词、短语或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如“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一段,可以说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2)变化。
这里的变化是指排比句中的变化。
它一是指重复,具有强调或呼应的作用;二是指字眼的变化或句式的变换。
(3)整齐中求变化。
句子的整齐中求变化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替换词语,如“向往”可用“希望”“仰慕”等词替代;二是变换句式;三是巧妙排序。
2.句子的松与紧(1)关于句子的“松”与“紧”。
第一级训练作文训练之锤炼语言第一级训练作文训练之锤炼语言第一级训练作文训练之锤炼语言词语锤炼现在学生作文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词汇贫乏,即“语言贫血症”。
词汇贫乏,就如同人患了贫血症,面目苍白;词汇丰富,就如同人气血充足,神采奕奕。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并能将学过的词语运用到文章中去。
读名家的美文,那些精彩的段落,大都是好词密度大。
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
词语的锤炼主要包括:动词的锤炼,形容词的锤炼,副词的锤炼,关联词的锤炼等。
就不同文体而言,写人叙事的文章,特别要注意动词的锤炼,说理议论的文章,特别要注意关联词和副词的锤炼,写景抒情的文章,则要特别注意形容词的锤炼。
有时候我们用连词造句的方法,用选词填空的方法,用品味字句、关键字句的方法让学生去培养、锤炼语言的这种习惯。
古人写诗作文,都十分注意对词语的锤炼。
所谓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语进行分寸上的比较和挑选,仔细斟酌,反复推敲。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的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都是词语锤炼的佳话。
句子锤炼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表现力,写文章时,根据表情达意的不同需要,要有变化地选用不同的句式。
什么时候该用长句,什么时候该用短句;什么时候该用整句,什么时候该用散句;都要依具体语境而定。
句式要有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各种句式,交错使用,疏密有致,摇曳多姿。
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文句文采斐然,富于感染力。
还要注意锤炼警策之句,使文句有意蕴。
经过系统的训练,写作者的表达进入自由王国时,就再也不必去单纯追求句式的变化,而是自由自在地随文而变,由情而生,正如风行水上,云幻长空,清水芙蓉,浑然天成。
句群锤炼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板块构成的,而一个板块,又是由若干个句群构成的,一个句群,则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
语言的锤炼单元作文
今天,老师说要我们自学“语言的锤炼”。
我听到“锤炼”这两个字不由得悄悄地笑了一下,脑海里闪烁不停地浮现出爸爸在铁匠铺里手中的长刀大锤的画面。
老师说,语言就像铁块,必须用词语的锤子,反复锤敲,才能变得闪着光芒,铿锵有力。
我多少有点不太明白了,语言怎么像铁块?但,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这样的比喻就很使力,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蓝宝石的晶莹剔透和天空的广阔无垠。
我又开始诚恳地沉思,我的语言也需要“锤炼”吗?我平时开口说话,都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感觉起来像一个小溪,东流西流,没有方向。
怎样才能像蓝宝石一样耀眼呢?
我翻看第一页语文书,见到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爷爷,他用简洁的语言,详细地描绘了乡村的安谧美好和幸福。
我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上,感觉得到轻风拂过脸庞,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小鸟的歌唱。
我还突然发现,有些词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
比如,我可以说“太阳出来了”,也可以说“太阳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还可以说“太阳像一个火红的球,冉冉升腾”。
“语言的锤炼”就像一种魔法,它可以将如此平凡的文字,都变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我想,我以后要更加郑重认真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我的语言也像蓝宝石一样光芒闪耀,让我的表达也像小溪一样,奔向远方。
课本中的语言模仿与拓展——低年级如何从课文中学习写话O杨欢【摘要】写话训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词汇的积累、运用和对句式的模仿、赏析是写话训练的两大基石。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在词汇和句式两方面进行积累、模仿和拓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为中高年级段进一步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写话词汇句式模仿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对写话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巩固从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本文从苏教版《语文》(一、二年级)课本中选取《南极的企鹅》《秋游》《盲婆婆的蝎期》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对低年级孩子的语言积累、仿写与拓展训练进行探讨。
一、写话的基石——词汇词汇是说话行文的基石,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来说,词汇的积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功”的修习。
1.词汇的学习与运用辞海无涯,作舟也要得法。
低年级孩子们刚学会识字写字,用归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词汇,不仅高效易识记,还便于他们日后举一反三地运用。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开篇就是关于“春天”的12个词汇: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
当孩子们脑袋里有了与同一事物相关的词汇积累,便能将词汇转化成句子,更能由一^句子联想到另一个句子。
比如看到"春天到了,梨花开放了”,小朋友应能自然而然想到:“春天到了,杏花开放了,桃花也开放了。
”即使他们根本分不清三种花的模样,但嘴边却有呼之欲出的一组词汇;比如看到一题仿写:请模仿“逮蚂蚱”写几个短语,小朋友应能想到“捡红叶”与“看金菊”,因为在二年级上册课本的《识字一》单元中,关于“秋天”的词汇里就有“红叶”和“金菊”;再比如提到冬天,看到一副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打滚玩耍的图片,便立刻想到“滑雪、溜冰、堆雪人”,再用学过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话就显得十分饱满充实。
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二单元语言的锤炼作文《嘿,语言的锤炼真有趣》
咱上高中那会啊,语文选修下册第二单元可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就说那次,我们上语文课,老师正讲着语言的锤炼呢。
当时老师就说了,用词精准有多重要。
然后啊,他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说如果描述一个人跑得快,不能光说“他跑得很快”,那多没水平呀。
得说“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或者“他如同闪电般疾驰而过”,这听着多带劲呀!
然后呢,就布置了个小作业,让我们也来锤炼一下语言。
我呀,就想着描写一下我家那调皮的猫咪。
我平时可喜欢观察它了,它老是上蹿下跳的。
我就写呀,“我家猫咪像个小疯子一样,在屋子里蹦来跳去,一会儿跳到沙发上,把靠垫都弄乱了,一会儿又窜到桌子上,差点把花瓶给打翻了。
”嘿嘿,我感觉我把猫咪那活泼好动的样子写得挺生动的呢。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语言的锤炼啊,就像是给文字化妆,能让普通的事儿变得特别有意思。
再看那些作家们写的文章,那一个个字眼都用得恰到好处,真让人佩服。
这不,直到现在,我还记着这事儿呢,也时不时地想着要好好锤炼一下自己的语言,让说话、写文章都变得更精彩。
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这个语言的锤炼啊,还真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呀!
哈哈,这就是我关于语言锤炼的一点小体验啦!。
文章写作之语言的锤炼——巧写比喻妙笔生花张明兰导入:我们的作文里面,同一个意思,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下面的三组句子当中,你喜欢A句还是B句,请选择其中任意一组,说说你的感受。
1.A.她长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棵孤零零的高梁。
2.A.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B. 历史不仅是一个叙事的书架子,那里还有思想,有灵魂,那一本本书立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A天上下起了小雨。
B那漫天抽出的一根一根雨线,像牛毛般细密,飘拂着;像蚕丝般闪亮.悬垂着;像绣花针般穿动,斜织着。
就如同天上有双无形的巨手,正在为小村小院、旷野远山赶制着迎春的彩装。
明确:1、学生在分析是可能会指出B句比喻的某些特点,可适当在黑板总结。
2、B句的共同特点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来妙手写比喻,为作文锦上添花。
一、牛刀小试例1.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改写上面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孩子“又脏又瘦”、“又白又胖”的状貌具体地描写出来。
参考:1.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象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象刚出笼的馒头,又白又胖。
2.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胖又光鲜。
(小说原文)明确:1、学生答案中写得好的及时总结。
例如:1)采用对照式的喻体“用料不足的泥娃娃,晶莹剔透的瓷娃娃”2)比喻较新颖的。
“脏得像带着泥巴的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有孩子的特点,泥巴很脏。
)”2、学生答案可能存在的问题。
1)比喻缺乏新意,千篇一律。
例如:脏得像瘦猴;又白又胖像馒头;像莲藕;像饱满的花生米(举手看看有多少学生这样写,儿歌)解决问题方法:1、想不起来更好的喻体,就给现有的喻体加定语。
作文语言的锤炼作文的语言(一)从两个例子说起1.先看大作家谈语言的例子: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小银元落在地上”,“有一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下丁丁当当地跳着”。
2. 再从一个语句拓展训练中体味语言的润色原句:她笑了扩展1“她含着泪笑了”扩展2“她含着泪笑了, 像一朵带露的玫瑰, 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扩展3“她含着泪笑了, 像一朵带露的玫瑰, 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娇艳; 月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皎洁。
”3.再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
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
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吠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
当老师宣布我成为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时,我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开头部分节选)(二)课本中的语言范例学会欣赏是润色修改自己作文语言运用的前提。
1.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舒婷《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生时代》2.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散步》3.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高风《金黄的大斗笠》4.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三)同学作文赏析看看上面两篇本班同学的作文,就语言的角度进行品析。
语言锤炼之仿写和扩写
语言锤炼两个核心技巧是仿写和扩写,也是这期的重点。
上一期咱们有讲到仿写,也给出了两个例句,不知道各位小朋友有没有尝试,收获如何?在这里给一个句二的参考例句:原句:
多少次,我登上高山,看层林尽染,波起涛涌,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在海边看大潮起落,万马奔腾,真想化作一朵浪花随波而去。
仿写例句:
多少次,我凝视白云,看万千变化,神奇莫测,真想化作一缕清风流淌其中;多少次,在夜里看皓月千里,亮银流转,真想化作繁星长伴明月。
一.仿写
结合上面的两句,详细说明一下仿写的要点:
1.词性一样
登上高山:动词+名词仰望星空:动词+名词
2.句式一样
原句:我登上高山,看层林尽染,波起涛涌;
例句:我凝视白云,看万千变化,神奇莫测
3.特点一样
高山的特点是层林尽染,风过出波起涛涌。
(注:有松涛一词)
白云的特点就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
选择的词语是要能符合物象的特征。
例如,白云用卑鄙无耻就不大合适了。
4.修辞一样
原句中用了万马奔腾形容大潮,例句就对照用亮银流转形容明月
特别说明的是,在仿写时,不仅句式要一样,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同类型的物象尽可能的保持风格一致,还原原句的情感和意境。
课堂上在点学生回答时,就有学生比较有意思。
前面选择的是杨柳和清风,后面一句突然出现汽车尾气,同学们哄堂大笑----风格不搭,尾气乱入。
二. 扩写
扩写指的是在不改变原句本意的前提下,添加修饰词语,使原句更加丰富生动。
举个课堂上用过的例子。
这个例子原本是讲修辞,让学生练习用修辞写《冬日清晨》的开头段。
学生想了很久没思路,就带着他们思考并写了一段。
思考过程: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其特点,要写这个题目的开头,就在于重点突出冬天的特点。
既然是突出,那么最好的手法就是对比了。
于是,就给了他们下面一段,让他们填空:
句一:没有春天的----,没有夏季的----,也没有秋天的----,冬天却多了几分-----。
冬日清晨则显得更加迷人多情。
分析特点,选择各个季节有代表性的物象,分别选了杨柳、荷花、梧桐、岁寒三友松竹梅,于是就有了句二:
句二:
没有春天的清风拂柳,没有夏季的烈日荷花,也没有秋天的细雨梧桐,冬天却多了几分墨梅沉香。
冬日清晨则显得更加迷人多情。
这一句比原来丰满了,但还是不够。
这一句选择的物象是不错,但是没有非常明显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开头一段要求“凤头”,光彩华丽(后续文章结构里会讲到这一点)。
那怎么办呢?简单!没有感情就加入感情!也就是扩写。
结合每个季节的特点,将季节人格化,春天温柔、夏天热情、秋天浪漫,冬天雅致。
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
句三:
没有春天清风拂柳的温柔,没有夏季烈日荷花的热情,也没有秋天细雨梧桐的浪漫,冬天却多了几分墨梅沉香的雅韵。
冬日的清晨则显得更加迷人多情。
句三用作这个题目就很不错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季节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很标准的写作开头。
这一期的仿写和扩写就到这里了,其中扩写里句三的写作过程希
望小朋友们仔细体会,这一句也可以作为仿写的例句。
每期相见,继续进步,不清楚的小朋友可以留言额,咱们下期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