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40.92 KB
- 文档页数:3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盐酸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盐酸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箱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化学品名称:盐酸有害成分浓度CASNo.HCL 31% 7647-01-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可引起地域性酸雨燃爆危害:本身不易燃但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身不易燃但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全身穿防火防毒工作服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石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石脑油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石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Naphtha企业名称:地址::300270电子邮件地址:×××××号码:号码:企业应急: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化学品用途:推荐用途: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限制用途:无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极易燃液体和蒸汽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拌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神经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肠胃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应急综述:人员接触应按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有关步骤进行处置.如泄漏,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处理易燃泄漏物时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器具,移走所有火源。
确保适当通风,以去除蒸气.消防员应穿戴完整的防护服,包括自持式呼吸装置。
火灾时,应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第二部分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1. 引言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特性,使用盐酸时必须注意安全。
本技术说明书旨在提供关于盐酸的安全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指导。
2. 盐酸的基本信息•化学名称:盐酸•化学式:HCl•分子量:36.46 g/mol•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密度:1.18 g/cm³•沸点:-85 °C•燃点:不燃烧•腐蚀性:强腐蚀性3. 盐酸的常见用途盐酸具有很多用途,例如:•用作酸性清洁剂,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
•作为中和试剂在化学反应中调节pH值。
•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氯化物和硫酸。
•用于酸洗不锈钢和铝材料。
•作为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试剂。
4. 盐酸的安全使用方法在使用盐酸时,应遵循以下安全使用方法:4.1. 个人防护措施•穿戴防护眼镜、手套、长袖衣物和长裤等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将盐酸接触到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在使用盐酸的区域确保充足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4.2. 使用注意事项•将盐酸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与空气中水分接触。
•在使用盐酸时,慢慢加入到其他溶液中,并且需要充分搅拌。
•避免与易燃物质、氧化剂和可燃物混合使用。
4.3. 存储方法•将盐酸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将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以免发生腐蚀反应。
•将盐酸远离儿童、动物和不熟悉的人员。
5. 盐酸的应急处理措施在处理盐酸泄露或意外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打开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眼镜和手套。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盐酸,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清理。
•用干燥的吸收材料(如砂土或涂有吸附剂的布)吸收泄漏物,然后将其放入合适的容器中。
•若泄液进入地下水或水体,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在事故发生后,保持区域安全,并对工作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6. 急救措施在接触盐酸后,必要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盐酸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盐酸36% 7647-01-0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7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腐蚀性易灼伤皮肤,烟雾引起眼睛结膜炎,误食引起消化道灼伤等环境危害:与氰化物接触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泄漏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酸化燃爆危险:遇酸会引起燃烧;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呼吸道受剌激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与输氧,停止呼吸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入口内立即用清水漱口并服大量冷开水催吐,有条件的可用牛奶洗胃。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腐蚀性;有毒或其蒸气有毒;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遇酸会引起燃烧;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与氰化物接触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火灾可用水、砂土、干粉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不慎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呼吸道受剌激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误入口内立即用清水漱口并服大量冷开水催吐。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切断火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吸收残液,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保护现场人员。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护目镜和手套、胶皮围裙;只能用手搬或车推,不得肩扛背负,注意轻搬轻放,不得扔、撞等。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盐酸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 chlorideCAS号:7647-01-0分子式:ClH分子量:36.4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1吸入会中毒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11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P410+P403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会中毒。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要求20~30min。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盐酸;氢氯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无机酸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36%。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