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 格式:pdf
- 大小:173.46 KB
- 文档页数:3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禽流感一直是人类严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进化和传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由八段负链RNA组成。
其中,每段RNA分别编码了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神经氨酸酶、甲基转移酶、复制酶等等。
这些蛋白质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化和分类禽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不同的亚型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人们将禽流感病毒分为H1-H18和N1-N11两个基因型。
其中,H5N1亚型是最具有威胁性的亚型之一,因为它可以感染人类,而且死亡率非常高。
传染机制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而传播。
病毒可以在家禽和野生鸟类中不断变异,形成新的亚型,引发严重的疫情。
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家禽和野生鸟类的转移、屠宰和处理等工作来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未来的研究方向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病毒的进化和传染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借助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NGS等技术,快速鉴定病毒的亚型和抗原特征,并对病毒的抗药性进行研究。
总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严重的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未来,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病毒的进化和传染机制,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共表达禽流感HA和N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甘军纪;李贤舟;张胜文;孟霞;彭大新;刘秀梵【摘要】为了评价共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11SH5NA)接种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用106PFU 的rFPV接种9周龄家犬,间隔4周进行二次接种,观察接种犬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对接种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理生化分析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接种犬没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但免疫犬未能检测有效的抗AIV血凝抑制(HI)抗体应答.【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2(048)008【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安全性;抗体;犬【作者】甘军纪;李贤舟;张胜文;孟霞;彭大新;刘秀梵【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1;S852.65+9.5犬常与野鸟、家禽以及动物肉产品紧密接触,增加了禽流感病毒适应并传播给人的可能性。
犬自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H5N1已有报道[1]。
试验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H5N1可以在犬中水平传播,犬饲喂感染H5N1AIV的禽肉或气管内接种可导致临床发病或死亡[2-3]。
目前,还没有预防犬流感(H5)的疫苗获得注册[4]。
鸡痘病毒(FP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虽然其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生产性复制,但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哺乳动物可产生良好的对表达外源蛋白的免疫应答。
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用于哺乳动物甚至人的重组禽痘病毒活疫苗试验广泛展开,已有用于预防马流感(H3N8)、马西尼罗病毒、猫狂犬病、犬瘟热、猫白血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获得注册[5]。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一):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是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在鸟类、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
Cps能够导致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引起家禽高热、腹泻、异常分泌物以及产蛋下降。
常规衣原体疾病防控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殖端减抗替抗的推行,需要开展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等防控技术研究以预防衣原体感染。
本文综述了Cps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具有广泛的宿主谱,它可以感染465种鸟类和包括人在内的46种哺乳动物,导致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流产和关节炎等疾病,对家禽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
Cps主要通过空气气溶胶飞沫快速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途径而引起感染。
鸡对Cps具有一定的抗性,火鸡、鸭和鸽则相对易感,雏禽感染可引起体温升高、肿眼、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种禽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输卵管炎,导致产蛋率下降到10%以下或停止产蛋[2]。
目前对Cps的早期感染可用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其细胞内寄生性引起的持续性感染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使得使用抗生素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3]。
因此,衣原体疫苗的研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衣原体疫苗研制开始兴起,经历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等发展阶段。
由于Cps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灭活疫苗只激发体液免疫应答,且存在内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这两种疫苗在生产上应用较少。
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成为Cps疫苗研究的重点。
1Cps亚单位疫苗1.1重组蛋白疫苗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安全性好、易大规模生产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共表达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预防兽医学指导教师:***20040501韦栋平:共表达NDVF基因和鹏亚型AIV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共表达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博士研究生:韦栋平导师:刘秀梵教授摘要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evirus.NDV)引起的一种烈性家禽传染病,它对我国养禽业的危害最为严重。
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禽业的主要AIV亚型,它对我国养禽业也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前我国对ND和H9皿型AI的控制主要应用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
但是作为我国目前控制ND和H9亚型AI流行的重要手段,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会干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而且油乳剂灭活疫苗使用后会引起严重应激,并且生产成本偏高等。
为了研制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载体联合疫苗,本研究用鸡痘病毒(Fowlpoxvirus,FPV)作为表达载体,构建了能够同时表达NDV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F)蒸因和H9亚型A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并对其免疫效力进行了评估。
1.共表达NDVF基因和H9亚型AlV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以酚,氯仿提纯NDVF48E8株的基因组RNA作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模板。
扩增出长度约为1.7Kb的NDVF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F并进行测序确证:以质粒pUCHA为模板,用PCR扩增出约为1.TKb的H9亚型AIVH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HA并进行测序确证。
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禽痘病毒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疫苗载体,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家禽流行性疾病。
因此,对于禽流感的研究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痘病毒相结合,构建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
该重组病毒同时具有禽流感病毒和禽痘病毒的特点,可用于疫苗制备及流感基因工程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今后的疫苗制备及流感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基础。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痘病毒基因组DNA。
2.构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载体。
3.利用重组技术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插入禽痘病毒基因组中。
4.分离、纯化和鉴定重组病毒。
5.对重组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感染细胞的特点、病毒复制和转录等方面。
四、预期结果
1.成功构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
2.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
3.初步探究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五、研究意义
1.探究禽流感和禽痘病毒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疫苗制备提供基础。
2.为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方法。
3.本研究为禽流感的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新思路,对于促进我国家
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达禽流感HA/NA基因重组马立克病毒的构建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好!我是XX,即将进行研究的课题是“表达禽流感HA/NA基因重组马立克病毒的构建”。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影响家禽的养殖业和养殖业相关的产业链。
禽流感病毒的HA(血凝素)和NA(神经氨酸酶)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识别的重要抗原。
在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研发中,禽流感HA/NA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十分重要。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重组马立克病毒。
马立克病毒(MVA)是一种不致病的、单链病毒基因组DNA长度大约为192kb 的禽痘病毒拟病毒,其致病基因大多已发生突变或缺失,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基因负载能力,成为重要的疫苗递送载体。
本课题将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禽流感HA/NA基因克隆进MVA基因组DNA中,构建HA/NA重组马立克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定测试。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对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课题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实验室建设和试剂准备建立实验室并采购所需要的试剂和设备。
2.禽流感HA和NA基因克隆和构建设计禽流感HA和NA基因的引物并将其克隆到MVA vector中,并通过定向酶切、测序等操作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
3.检测表达将HA/NA重组马立克病毒进行原核和真核细胞体外表达,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重组病毒的表达。
4.免疫学检测将表达禽流感HA/NA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毒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其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本课题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分离、分离纯化和免疫学方法进行研究,包括PCR、遗传转化、质粒和病毒DNA纯化、SDS-PAGE、Western blot、小鼠免疫接种等技术。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研发。
感谢评审委员会的聆听。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H5N1, H7N9等)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和野生鸟类。
在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从而引起肺炎和死亡。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由8段负链RNA分子组成。
这些RNA分子编码了16种不同的病毒蛋白,这些蛋白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
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病毒性状的改变,从而影响病毒的传播和感染能力。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是通过两种机制实现的:突变和重新组合。
突变包括错义突变、同义突变和非编码区突变等。
重新组合则是病毒基因组在两种不同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同一只宿主时相互重组而产生的。
这两种遗传变异机制都可以产生新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和品系,从而导致禽流感的疫情不断更新。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在疫苗制备和病毒监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病毒经常变异,疫苗制备者需要时刻关注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和表型特征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更新疫苗配方,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此外,病毒监测人员需要对疫情动态进行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和监控与人类相关的新禽流感品系。
近年来,在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病毒的遗传变异与感染性和传染性相关。
例如,有研究表明,H5N1病毒中的一个突变可以增加其在人类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对鸟类免疫系统的逃避能力。
据此,科学家们可以针对这种突变选择更有效的疫苗配方,从而保护人类免受这种病毒的感染。
除了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还可能影响鸟类和家禽的病毒性状。
例如,H5N8亚型病毒的一种遗传变异与其在野火鸡中的致病性增强有关。
这种遗传变异导致该病毒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病毒的呼吸道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
综上所述,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是病毒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这种遗传变异不断推动着禽流感的疫情不断更新,同时也为疫苗制备和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工具。
H5N1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腺病毒共表达载体的构建王青;胡建和;郑素玲【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0(000)010【摘要】利用口蹄疫病毒(FMDV)2A蛋白具有自我裂解的功能,将其作为连接肽构建携带有H5N1亚型AIV HA和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进而为AIV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以及相关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扩增出含有HSN1 AIV HA-2A-NA的基因,定向插入pAdtrack-CMV腺病毒穿梭质粒中,含有目的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HA-2A-NA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基因工程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获得腺病毒质粒pAdeasy-HA-2A-NA,将pAdeasyd-H5经Pac 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株包装出含有HA-2A-NA基因的腺病毒pAd-HA-2A-NA.结果表明,构建的含有目的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HA-2A-NA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质粒pAdeasy-HA-2A-NA经PCR、双酶切及核苷酸测序测定无误.线性化后的pAdeasy-HA-2A-NA 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功获得腺病毒pAd-HA-2A-NA载体,经绿色荧光蛋白和RT-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在该细胞中成功表达.本试验构建的含有AIV H5N1亚型HA-2A-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基因工程疫苗提供病毒模型.【总页数】6页(P172-177)【作者】王青;胡建和;郑素玲【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相关文献】1.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J], 王青;胡建和;徐彦召;朱国坡;郑素玲2.应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GDF-5基因重组腺病毒 [J], 罗栩伟;刘康;陈竹;赵明;韩小伟;白亦光;冯刚3.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重组腺病毒 [J], 徐爱晶;李堂4.H5N1禽流感病毒NA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J], 王青;胡建和;徐彦召;朱国坡;宋涛;李任峰5.表达禽流感H5N1血凝素抗原(HA)和H9N2血凝素抗原(HA)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二价苗的构建 [J], 王增利;仇国明;张哲;李鹏坤;霍惠玲;李娥;甄理;董维亚;化金津;冯亚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腺病毒的滴度测定及遗传稳定性研究胡建和;王青;徐彦召;郑素玲;吴玉苹;杭柏林【摘要】为了研究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重组腺病毒pAdN1的遗传稳定性及重组病毒的滴度,将重组腺病毒pAdN1在293细胞上连续传代20次,取第5、10、15、20代的重组病毒,采用PCR 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NA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记计算出20代次时重组病毒的滴度.结果显示:从各代重组病毒DNA 中均扩增出了约1 400 bp的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5、10、15代重组病毒中的NA基因序列与原始转移载体序列完全一致,第20代重组病毒插入基因有2处发生了点突变(516位A→G,1 323位T→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即蛋白抗原表位未发生变化;采用快速测定法计算出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09.5 pfu/mL.【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禽流感;重组腺病毒;遗传稳定性;病毒滴度【作者】胡建和;王青;徐彦召;郑素玲;吴玉苹;杭柏林【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世界养禽业的发展,尤其是由H5和H7亚型 AIV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更是养禽业的一种灾难性疾病。
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HA与NA的进化分析王杨;崔大伟;黄明珠;霍朝霞;谢国良;杨先知【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3(31)7【摘要】目的研究2013年甲型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进化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收集GenBank中已登录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相关参考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和MEGA 4.0对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利用Phymol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结果 2013年甲型H7N9流感病毒HA与NA的氨基酸序列与国际/国内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5.7%~99.8%.同源建模发现该毒株HA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Q226L突变,NA上也发生了R294K和69 5N del氨基酸突变.结论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HA 和NA基因序列与我国江浙地区和部分东亚国家的H7N9禽流感病毒参考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毒株HA与NA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可能是病毒致病性改变的原因之一.【总页数】4页(P499-502)【作者】王杨;崔大伟;黄明珠;霍朝霞;谢国良;杨先知【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昆明65005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1+3【相关文献】1.新甲型H1N1流感与中国甲型H1流感HA基因进化比较研究 [J], 任晓卫;赵耐青;居丽雯;姜庆五;蒋露芳2.贵州省新型甲型HIN1(2009)流感病毒HA-1基因分析 [J], 庄丽;付琳;任丽娟3.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PB1-F2蛋白基因进化和变异分析 [J], 资海荣;李伟;周丹;李婕;宣杨;郭艳;卫平民4.2007-2017年中国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特征分析 [J], 徐姿;柯美霞;崔大伟;王胜军5.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明文阅读】《H7N9病毒来自鸟禽病毒基因重配》阅读答案h7n9病毒来自鸟禽病毒基因重配病毒基因重配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不同病毒可以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交换基因片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说。
该实验室对中国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提供更多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展开的分析结果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与浙江鸭群中拆分的禽流感病毒相近,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再往上时上溯,又与东亚地区野鸟中拆分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相近;n9片段与东亚地区野鸟中拆分的禽流感病毒相近。
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与h9n2禽流感病毒相近。
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表明,h9n2禽流感病毒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
此次疫情之所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可能是因为亚欧大陆迁徙的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经由韩国等东亚地区),和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携带的h9n2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而产生。
从事生物信息分析的副研究员刘翟说。
对于此前存有媒体表示h7n9病毒就是中韩混血儿,刘文军制止说道,野鸟就是不断迁徒的,无法说道h7n9病毒就是两国混血儿。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还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的进化痕迹,暗示了猪在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的作用。
具体结论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证实。
按照传统经验,通常的禽流感病毒,不管在禽类中就是高病原体病毒还是高致病病毒,都较难病毒感染至人,通常经过人的呼吸道即为被制止。
但最近的现实和研究均揭示,原本在禽类中流传的病毒,或经过中间宿主猪产生基因重配,感染到人;或直接由禽到人。
这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即直接从禽到人。
这种在禽类身上呈现弱毒性的病毒,在人身上却极具破坏力,病毒在人的肺部疯狂复制,造成感染的人30%以上的死亡率。
据介绍,被做为病毒名称的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片段非常关键,就是流感病毒表面上的两种糖蛋白凸起,其中血凝素(ha)像病毒用以关上及侵略人类或牲畜的细胞的钥匙,神经氨酸酶(na)可以毁坏细胞的受体,协助病毒在宿主体内民主自由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