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篇一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治“禽流感”等传染病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尤其是“禽流感”)预防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春季是传染疾病高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特别是学校有了食堂和宿舍以后,对于住宿生和半膳生的预防管理力度应加强,学校将把防治传染病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二、健全组织,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病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防治“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z同志为组长、zz同志为副组长的预防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
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1、一小的家长流动性大,为了提高防病工作实效,学校注重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希望家长从关爱生命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治传染病工作。
2、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和教育。
利用学校电视台、晨会、班会、宣传橱窗等媒介,营造防治传染病的氛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习惯的教育。
四、建立机制,全面落实开展春季卫生防病工作。
1、建立信息网络。
从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区域了解师生、家长、临工情况,以班级和年级部为单位,掌握好各位学生、家长和各班任课老师等人员的通讯地址,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学生工作由教导处、学生处负责,老师工作由工会负责,临工及民工由行政处和筹建办负责。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板报、晨会、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通过卫生小报、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发挥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监护。
设立专门的房间为隔离室,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预防隔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背景介绍禽流感是由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禽类,但部分病毒亦可感染人类。
2003年以来,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已感染过数百人,其中多数病例表现为严重的肺炎,并出现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爆发。
目前,禽流感在全球仍然是威胁公共卫生的重大疾病。
应急预案预防措施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防范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和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妥善处理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排泄物等卫生垃圾。
2.控制感染源的传播:对于感染病毒的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消灭疫情,严禁食用无法证明来源的禽肉或禽蛋等食品。
3.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禽流感疫情的宣传和防范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减轻疾病传播的风险。
应急响应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当采取以下应急响应:1.加强疫情监控和调查:对于出现禽流感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病情调查和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和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2.加强医疗救治工作:部署专业医疗人员和相应设备,对感染病毒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
3.组织应急处置:在禽流感疫情出现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动物人员隔离、检疫、消毒等应急措施,加强物资保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应急预案的执行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和畜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防止病毒传染。
2.充分调配资源:充分调配医疗、后勤、物资等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3.加强延伸应急管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多种部门的联动配合,实现协同作战。
应急预案的总结在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部门和应急机构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预案常州市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预案为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普及防治知识,动员个人、家庭与全社会共同采取防控禽流感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水平,倡导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技能,消除或减少禽流感的危险因素,防止人类感染禽流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宣教工作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05]245号)精神,制定《常州市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预案》。
一、指导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卫生、教育、交通、农业、建设、广电、科技等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开展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各部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技术指导。
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和人际交流传播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各种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政策、防控知识、法律法规、科研成果等内容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和能力,消除恐惧心理,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全民普及禽流感防治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疫情发生阶段和不同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日常要做好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储备工作。
(一)日常宣传宣传策略:以普及基本防治知识为主,与大众传媒广泛合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宣传材料,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大力开展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对各种人群有序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设计制作相应的宣传材料并及时发放到各地和千家万户。
1、宣传的重点内容:(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类型、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预防、诊断、治疗、消毒、科研成果和进展等知识。
人感染禽流感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禽流感是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一种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家禽和野禽之中,对人的危害性较大。
由于近年来禽流感病毒不断发生突变,呈现多谱性变异,对世界各国的禽类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对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变得日益重要。
禽流感的防控需要社会上下共同参与,而教育培训又是防控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禽流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防止禽流感的扩散及人员感染。
二、培训目标1. 使受训人员了解禽流感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 使受训人员掌握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急处置的能力。
3. 提高受训人员对禽流感的风险意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掌握预防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降低其感染的风险。
5. 培训受训人员主动参与社会预防工作,助力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三、培训内容1. 禽流感的基本概念1.1 禽流感的定义1.2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1.3 禽流感的潜在危害2. 禽流感的病原学和病理学2.1 禽流感病毒的种类与特点2.2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发展规律2.3 禽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3. 禽流感的预防方法3.1 家禽养殖规范3.2 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及应用3.3 禽流感的传染链切断4. 禽流感的防控工作4.1 发现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4.2 疫情监测和报告4.3 禽流感的紧急预防措施5. 禽流感的应急处置5.1 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方案5.2 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措施5.3 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6. 禽流感的社会预防6.1 社会应急预案6.2 医疗资源的调度6.3 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宣传四、培训方法1. 专家授课通过专家的授课,让受训人员了解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并对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有更深入的认识。
2. 现场演练安排禽流感疫情的实际演练,让受训人员能够亲身体会禽流感疫情的紧急处置和防护方式。
3. 应急救护培训对受训人员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禽流感教案标题:禽流感教案引言: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病毒感染疾病,对禽类和人类的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加强对禽流感的了解,并教导学生如何预防和防控这种疾病。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普及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措施,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禽流感的定义与症状(200字)1.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病毒感染疾病,人类也可能被感染。
2.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呼吸急促、腹痛和腹泻等。
二、禽流感的传播途径(200字)1. 直接接触禽类:接触感染禽类的排泄物、血液或肉体。
2. 间接接触:接触经被传染禽类接触过的物品,如衣物、饮食器具等。
3. 空气传播:与感染禽流感的禽类密切接触或在未经过滤的尘埃中呼吸。
三、预防禽流感的措施(300字)1.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禽类后、使用洗手间前。
2. 生活卫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与禽类接触。
3. 合理饮食:选择安全的家禽和禽类产品,并确保彻底煮熟。
4. 预防接种:按照医生建议接种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5. 避免接触感染源:杜绝与感染禽类接触的机会,避免到畜禽市场等地方。
6. 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导他们如何预防禽流感。
四、应对禽流感的措施(200字)1. 医学观察:对于有禽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就医,并进行医学观察。
2. 隔离治疗:对已经确认感染禽流感的学生,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3. 报告上级部门:发现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学校主管领导和卫生部门报告。
4. 暂停课堂活动:在禽流感疫情暴发期间,暂停学生集体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5.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对禽流感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五、禽流感应对应急预案(100字)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2. 定期组织消防、卫生等演练活动,提高应对禽流感的应急能力。
3. 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疫病监测和评估,提供准确的疫情信息。
预防禽流感教案一、背景介绍禽流感,即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禽类具有高度致病性和传染性,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人们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制定一份预防禽流感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案目标1. 了解禽流感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2. 掌握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3. 增强对禽流感的防范意识,提高养殖场和个人的防控能力。
三、教案内容一、禽流感的基本概念和病因1. 禽流感的定义: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禽类,但也有可能通过人与禽类之间的接触传播给人类。
2. 病因:禽流感病毒主要由野生水禽携带,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家禽,然后再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
二、禽流感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感染禽类密切接触、接触被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
2.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环境、饲料、水源等传播。
三、禽流感的预防措施1.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a.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养殖场的流动,做好人员消毒工作;b.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清洁,定期消毒;c. 避免与其他养殖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a. 在接触禽类时,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b. 避免直接接触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c.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3. 加强饲养管理:a. 保持禽舍的通风良好,避免积水;b. 定期清理禽舍,清除鸟粪和废弃物;c.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和饲料,提高禽类的抵抗力。
四、禽流感的应急处理方法1. 发现禽流感疑似病例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2. 隔离疑似病例,避免与其他禽类接触;3. 进行病毒检测,确诊禽流感病例;4. 对病例禽类进行安全处理,包括焚烧或深埋;5. 执行养殖场的封锁措施,限制人员和禽类的流动;6. 加强消毒工作,彻底清洁养殖场及相关设施。
四、教案评估方法1. 选择题测试:提供几个关于禽流感的问题,让学员选择正确的答案。
预防禽流感教案一、背景介绍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高致病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食用感染禽类的禽肉或禽蛋,以及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体而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教育人们如何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并提供相关的应急措施。
三、教案内容1. 禽流感的基本知识- 介绍禽流感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 解释禽流感病毒的种类和变异。
- 强调禽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饲养禽类的场所和设施管理:- 强调禽类场所的卫生和清洁。
- 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饲料和饮水的管理。
- 建议定期检查禽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感染禽类。
- 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后。
- 提供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洗手液的指导。
- 鼓励人们避免与禽类的直接接触,尤其是生病或死亡的禽类。
- 食品安全:- 强调食用禽肉和禽蛋的安全性。
- 提供正确的食品加工和烹饪方法,确保食品充分加热杀菌。
- 建议购买有合法证明的禽类产品。
- 旅行和接触受污染物体的注意事项:- 提供旅行时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禽类市场和禽类养殖场。
- 强调接触受污染物体后的及时清洁和消毒。
3. 应急措施- 疫情监测和报告:- 强调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 提供疫情监测和报告的相关流程和联系方式。
- 应对疫情的措施:- 解释禽流感疫情爆发后的紧急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 提供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指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禽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应对措施,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安全教育材料—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动物中,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
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直接接触病禽是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
接触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可造成感染。
◆谈治疗:
与家禽密切接触者若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需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诊治。
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话预防:
(1)不要与禽类密切接触。
特别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
(2)与禽类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人防护。
在处理生家禽及其制品后,应彻底洗手,与病禽接触后要进行消毒。
(3)不食用病禽,及时处理病禽,将其焚烧并深埋。
(4)禽类食品要彻底加工至熟透再吃。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大班其他教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
设计意图:一天中午小孩的午餐食谱是栗子炒鸡丁,李镜夹起一块鸡,还没入口就说了起来:“高老师,现在不能吃鸡了,有禽流感。
”话一出口,孩子们便打开了话匣纷纷围绕禽流感说了起来,鉴于孩子对禽流感直接的感受和兴趣,也为了帮助孩子对禽流感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与孩子共同制定本生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现状初步了解什么是禽流感。
2、培养幼儿对H5N1病毒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有关禽流感的图片,H5N1型病毒的图片,禽流感预防的VCD。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预防禽流感的主题: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预防一种病毒,叫什么?”(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
概念:有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是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特点:传播快,危害大
二、鸡鸭鹅是如何传染人的?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型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型病毒都会受到感染。
三、观看H5N1型病毒的图片及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卫生工作的。
四、看预防禽流感VCD
1、高度重视禽流感
2、科学认识禽流感
3、积极预防禽流感
五、鼓励幼儿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
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
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
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由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痛、谵语、躁动等神经精神异常。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3.体征
重症患者可由肺部实变体征等。
(二)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外周血象:WBC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WBC 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Plt降低。
尿常规:相当部分病人(约40%)伴中等至大量蛋白尿(1~3g/L)。
血清酶学:绝大部分H5N1重症感染者(80%~100%)出现肝脏和心肌酶学异常。
2.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
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禽流感病毒。
3.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质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
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4.血清学特异抗体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三、诊断标准
(一)病例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可分为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1.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d医学观察。
2.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3.临床诊断病例
被诊断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他诊断者。
4.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二)鉴别诊断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临床上应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鉴别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四、治疗原则
(一)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参照病人出院标准。
(二)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三)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热48h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实验室研究表明其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四)中医治疗
强调辨证施治,在中成药应用上要注意辩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患者应当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
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应按照ARDS的治疗原则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患者的护理。
(七)出院标准
1. 13岁(含13岁)以上人员,原则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d以上:
(1)体温正常。
(2)临床症状消失。
(3)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诉条件,并持续7d以上。
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d的,应住院满21d后方可出院。
五、预防
防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取医院就医。
早报告: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怀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期限为最后一次暴露后7d。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治疗。
六、预防具体措施
一:别去疫区旅游。
二:别与活禽接触。
三:重视疾病预防。
四:重视高温杀毒。
王府站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