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95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理论形成概述: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1.管理理论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①管理活动或管理的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了集体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开始,到18世纪之前的历史阶段②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人们逐渐观察各种管理的实践活动,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阶段③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一历史阶段,逐渐形成管理理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才真正蓬勃兴起2.形成过程三个阶段的关系:①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的经验(管理实践产生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影响管理实践)②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反映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系统化的管理思想)③(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检验管理理论)(二)早期管理思想简介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包括:宏观性的治国管理思想,微观性的治生管理思想(有关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思想) 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⑴孔子:主张以“礼治”来规定等级秩序,用“德治”作为等级秩序服务的道德规范,实行“恭、宽、信、敏、惠”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⑵荀子:认为群体要形成力量,必须合理分工。
(合理,是指组织群体的结构和层次的划分、职能的确定和权利的赋予,都要有“分际”,都要恰当合理)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⑴孔子:主张财富分配要适当公平⑵孟子:①认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品质,品质不同,价格也应不同②提出要把人心“推及己及人”,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⑶管仲:①经营管理要顺应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②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强调和气生财③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誉④办事要从实际出发,凡事应量力而行⑤在一切活动中,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⑷孙武:①经营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发挥全体职工“同舟共济”的精神②经营要考虑天时、地利的因素,以求得事业成功③经验者的素养是企业迈向成功之路,素养包括眼光长远、讲求信用、服务顾客、用于创新④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从各方面对比分析双方的优劣,才能取得胜利⑤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实力优于竞争对手,则宜采取攻势战略;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则宜采取守势战略;如果实力劣于竞争对手,则宜采取撤退战略用人方面的管理思想⑴尧典:①主张凡担任职务有功绩的人都作为能担当重任的条件②记述了人员任用、试用和考绩的制度,反映出“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用人观点⑵管子:①主张用人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②指出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理财方面的管理思想古代对理财问题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管物方面的管理思想“利器说”是我国古代对生产工具和兵器等物的管理思想“营造法式”(宋代李诫)是汇集北宋以前技术精华、吸收历史工匠相传经验、官府颁布施行的建筑规范【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国家管理的影响有哪些?】2.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国富论》——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⑴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理由如下: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劳动分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③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工具盒机械的改进⑵提出生产合理化概念、经济人观点以及经济效果概念大卫·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成本学说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先行者——《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⑴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主张按对生产率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⑵工人的收入包括:一是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二是按照对生产率所作的贡献分得的利润;三是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人事管理之父)——人事管理(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因素的重要性) 泰勒——美国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标志西方管理理论形成和管理学的建立二、古典管理概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后——古典管理理论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说明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科学管理理论1.相关理解:代表人物: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地位: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
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
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
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罗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
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梅奥及霍桑实验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完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描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解释“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内容解释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描述企业文化、学席型组织和企业再造的主要内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企业文化学席型组织企业再造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管理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况和理论总结。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管理思想的雏形,发展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弟衣节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初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单靠人类个体用简陋粗糙的石器、木器、骨器等难以同各种凶猛的野兽做斗争,人们必须联合起来,协同行动。
那时,尽管人们头脑中还没有管理的概念,其行为更不是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甚至找不到管理者。
但其行为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协同劳动的行为,具有一般管理的本质特征,因而也是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协作劳动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管理活动日益发展,各种朴素的管理思想也随之产生。
在工业文明之前,中外都有迄今看来非常宏大的工程。
国外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当时的统治者动用10万人,花费30年时间才建成。
中国有秦朝始建的万里长城,隋朝开挖的大运河等。
所有这些巨大的工程都需要大规模的协作劳动,因而也体现着管理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体现科学管理思想的例子,如唐朝刘晏的漕运改革就是一大创举,他实行有偿劳动,将漕运分为几段,按各段水情招船工,使用船只,并将大米由散装改为袋装,既方便搬运,又便于事后打捞。
2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管理理论就其发展的历史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传统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以及现代管理阶段。
一、传统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时间最长,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产生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已经在不少方面出现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鲍顿及瓦特。
1.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1)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等思想。
老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分工节省了由于工作变动所损失的时间;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从而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2.查尔斯﹒巴贝奇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和机器工具使用的关系,利润分配制度,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3.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1)他在工厂内推行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废除惩罚,强调人性化管理。
(2)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3)他主张建立教育制度,实行教育立法。
他禁止他的工厂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并将原来雇用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
4.鲍顿及瓦特以上各种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而产生的。
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古典管理阶段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