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例题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5
练习题04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三、练习题(一)填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
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和的特征。
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
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
答案:满足感的增量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答案:增加减少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
答案:利率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 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
答案:未来收益率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大于西瓜,那么,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还是小于西瓜,为什么?答: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消费者的偏好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可以代表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又大于西瓜。
所以,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津贴额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正确答:(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
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吃第一根冰棍时感觉最好,吃得越多感觉越不好,如果一次吃十几根就会痛苦。
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这种现象。
(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连续消费十几根冰棍,反复的冰爽刺激,使消费者在心理或生理的满足减少,从而满足程度降低,甚至会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
5、如果你有100元,苹果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价格为20元,1千克的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如图(图略)。
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解法一:组合方式MU某/P某与MUy/Py总效用Q某=10Qy=010/10≠0/20550Q 某=8Qy=130/10≠200/20720Q某=6Qy=250/10≠170/20820Q某=4Qy=370/10≠140/20850Q某=2Qy=490/10≠110/20810Q某=0Qy=50/10≠80/20700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当Q某=4,Qy=3时才能满足MU某/P某=MUy/Py的条件,这种组合带来总效用最大,,为850个单位。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领域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旨在探讨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不仅对于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解析消费者行为理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等。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一般来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逐渐递减。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互不相交。
预算约束线则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
二、例题解析例题 1:假设小明的收入为 100 元,苹果的价格为 5 元/个,香蕉的价格为 10 元/根。
如果小明购买了 10 个苹果和 5 根香蕉,请问他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首先,计算小明购买苹果和香蕉的总支出:10×5 + 5×10 = 100 元,刚好等于他的收入,说明他在预算约束线上。
然后,计算边际效用。
假设苹果的边际效用为 10,香蕉的边际效用为 20。
根据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相等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苹果的边际效用/苹果价格= 10/5 = 2,香蕉的边际效用/香蕉价格= 20/10= 2。
由于两者相等,所以小明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例题 2:小李喜欢吃汉堡和薯条,他的无差异曲线如下图所示。
如果汉堡的价格下降,小李的消费组合会如何变化?此处插入无差异曲线的简单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汉堡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向外旋转。
在新的预算约束下,小李会增加汉堡的消费,减少薯条的消费,以达到新的效用最大化点。
引例:奥尔康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的玩具生产商。
通过市场调研,奥尔康公司了解到,欧美玩具市场的需求正由“电子型”、“益智型”转向“温情型”,于是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椰菜娃娃”玩具。
与以往的洋娃娃不同,以先进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椰菜娃娃”千人千面,有着不同的发型、肤色、容貌,不同的鞋袜、服装、饰物,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商品的需求。
另外,“椰菜娃娃”的成功,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离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也使得不到子女抚养权的父母失去感情的寄托。
而“椰菜地里的孩子”正好填补了这种感情的空白,这使她不仅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而且也在成年妇女中畅销。
公司抓住了人们这一购买心理大做文章,别出心裁地把销售玩具变成了“领养娃娃”,把“椰菜娃娃”变成了人们心目中有生命的婴儿。
公司每生产一个娃娃,都要在娃娃身上附有出生证、姓名、手印、脚印,臀部还盖上“接生人员”的印章。
顾客领养时,要庄严地签署“领养证”,以确立“养子与养父母”的关系。
经过对顾客心理与需求的分析,公司又做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决定:“配套销售”——销售与“椰菜娃娃”相关的商品,包括她用的床单、尿布、推车、背包,以至各种玩具。
领养“椰菜娃娃”的顾客既然把她作为真正的婴儿和感情的寄托,当然把购买娃娃用品看成必不可少的事情。
这样,奥尔康公司的销售额大幅度增长。
启示:对待顾客要投其所好、雪中送炭,这样顾客才能使买你的账。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分析学习目标•重点理解消费者市场的概念及特点。
•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与。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研究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而且要具体研究各类市场的特点及其购买行为,首先应当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
一、消费者市场的概念消费者市场又称为最终消费者市场、消费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一切个人和家庭。
由于消费者市场是商品的最终归宿,因而消费者市场是基础性市场,别的市场类型和它有极强的关联性。
消费者行为理论讲义一、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考试内容:掌握效用的含义和分类1.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4.边际效用理论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O;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例题·单选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是否可加总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D.效用是否客观[答疑编号91102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二)无差异曲线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掌握)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地表达出来。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重难点辅导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重难点辅导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
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
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3.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第四章 消 费 者 行 为 理 论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要。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3)消费者剩余:就是某商品价值与其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根据自己对商品效用的评价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的差额。
正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可以获得消费者剩余。
(4)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或两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也叫效用等高线。
(5)收入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6)价格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7)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8)收入效应:指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例2某消费者消费X 、Y 两种消费品的效用函数为:U=XY ,X 、Y 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
(1)求消费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
(2)若X 的价格上升为9,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3)X 价格上升为9后,若要维持当初的效用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最少应达到多少?(4)求X 价格上升为9后,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1)预算约束式为4X+4Y=144将Y=36-X 代入效用函数得:U=X (36-X )=-X 2+36X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2X+36=0,故X=18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18,代入效用函数得:U=324(2)X 价格上升为9后,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144简化后得:Y=36-2.25X ,代入效用函数得U=X (36-2.25X )=-2.25X 2+36X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4.5X+36=0,故X=8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8,代入效用函数得:U=144(3)假设X 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要的收入为I ,那么其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I所有的已知条件为:9X+4Y=I 与 XY=324整理后得:I=9X+XX X 129693244+=⨯I 极小化条件为:du/dI=9-1296X -2=0,所以X=12代入效用函数及预算约束式分别得:Y=27,I=216也就是说,价格变化后,若能将收入提高到216,分别购入12单位X 和27单位Y ,可恢复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4)X 价格上升为9后,所带来的总效应为:8-18=-10,替代效应为:12-18=-6, 收入效应为:-10-(-6)=-4。
例3 某大学生只有6天时间应付期末考试。
该生要考数学、经济学、英语三门课。
他的目标是要得三门课尽可能高的总成绩(或者说三门课尽可能高的平均成绩)。
他每门课的成绩依赖于他分配在每门课上的复习时间。
根据时间的安排,每门课成绩最佳估计分数如下:该生如何分配复习时间才能使总成绩最高?解:先把时间占用为1、2、3、4、5、6天,数学、经济学、英语三门课相应的边际分数分别计算出来如下:根据上表,当经济学用3天,英语用2天,数学用1天时,在每门课上所获得的边际分数都相等。
而且所用的总时间=3天+2天+1天=6天。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知,该大学生把6天时间作以上分配时,总分数最高。
例4某消费者的偏好由以下效用函数描述:x x x x U 是,其中ln 3/)ln 2(ln 21+=的自然对数。
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分别为P 1和P 2,消费者的收入为M 。
(1)写出消费者的最大化问题;(2)求出需求函数x 1(P 1、P 2、M)和x 2(P 1、P 2、M);(3)设价格P 1=P 2=1,画出每种商品与此价格相对应的恩格尔曲线;(4)设M=10,P 2=5,画出商品1的需求曲线;(5)判断商品1和商品2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是普通品还是吉芬品,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解:(1)3/)ln 2(ln 21,max 21x xx x + s.t. P 1X 1+P 2X 2=M(2)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3ln 2ln 221121X P X P M x x --++λ 031111=-=∂∂P X X L ① 032222=-=∂∂P X X L ②P 1X 1+P 2X 2=M ③ 由①②③联立解得221132,3P M X P M X == (3)当P 1=P 2=1时,32,321M X M X ==,恩格尔曲线如下图所示。
M M PX 1的恩格尔曲线 X 2的恩格尔曲线X 1的需求曲线0 X 1 0 X 2 0 X 1 图4.10 恩格尔曲线 图4.11 需求曲线(4)1113103P P M X ==,商品1的需求曲线见上图4.11。
(5)X 1、X 2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X 1、X 2是正常品;X 1、X 2的需求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故X 1、X 2是普通品;X 1、X 2的表达式表明,二者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互补品。
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 、总效用为零;B 、边际效用为零;C 、边际效用最大;D 、边际效用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 、消费者的偏好;B 、消费者的收入;C 、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D 、以上都包括。
3、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族包括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的原因是( )A 、消费者的收入是连续变化的;B 、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C 、消费者的人数是无限的;D 、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4、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这两种商品是( )A 、完全替代;B 、可以替代;C 、互补的;D 、互不相关的。
5、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 和Y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 价格之比;B 、数量之比;C 、边际效用之比;D 、边际成本之比。
6、商品X 和Y 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增加,则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移;B 、向右下方平移;C 、不变;D 、以上都有可能。
7、如果甲的XY MRS 小于乙的XY MRS ,对甲来说,要想有所得,就应该( )A 、放弃X ,用以与乙交换Y ;B 、放弃Y ,从乙处换取X ;C 、或者放弃X ,或者放弃Y ;D 、以上都不对。
8、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dY/dX=-1/2,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 时,他愿意放弃多少单位X 而获得一单位的Y ?( )A 、2;B 、1.5;C 、1;D 、0.5。
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A 、实际所得;B 、主观感受;C 、没有购买的部分;D 、消费剩余部分。
10、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接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 、需求曲线;B 、价格-消费曲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恩格尔曲线。
11、消费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A 、需求曲线;B 、价格-消费曲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恩格尔曲线。
12、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低档商品;B 、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C 、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D 、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二、判断题1、总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了消费的数量。
2、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将高工资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工资者,就可以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3、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4、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5、如果一种商品满足了一个消费者坏的欲望,说明该商品具有负效用。
6、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 ,那么把他的收入的一半花在X 上。
7、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
8、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该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
三、计算题1、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X 和商品Y 的收入为900元,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20元和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 2Y 。
(1)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2)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2、某消费者在一个月内需消费100个单位的商品X 和50个单位的商品Y ,如果X 的价格从2元上升到3元,Y 价格不变。
为使该消费者维持原来的消费数量,他的收入需要增加多少元?3、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在X商品和Y商品的消费上,如何分配收入?4、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X对Y的边际替代率衡为Y/X。
如果他的收入为260元,X的单价为2元,Y的单价为3元。
求其效用最大时对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四、简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2、解释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的原因。
3、试解释水与金刚石的价值悖论。
4、商品价格下降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据此区分正常品、低档品和吉芬商品。
五、论述题1、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导致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套方案,以达到节水目的。
并回答这套方案:(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配置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有补救措施?2、试从价格—消费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为了刺激消费,政府拟在以下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对购买的某种商品每一单位补贴S(比例补贴);或者给予消费者收入补贴R(定额补贴)。
假定这两种不同补贴的总金额相同,请用图比较这隆重不同补贴方案会对消费者的选择和效用有什么影响?说明政府采取哪一种方案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