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课件:我国“三农”建设与“维稳”问题探讨(下)
- 格式:doc
- 大小:9.16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维护稳定问题的思考【摘要】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维护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问题,接着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影响维护稳定的因素包括地域差异、农民收入和环境问题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素质和促进产业发展。
维护稳定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顺利推进工作。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治理,同时呼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期望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维护稳定、农村现状、稳定重要性、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建设路径、未来展望、期望与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新农村建设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维护稳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保持稳定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稳定不仅包括社会秩序的稳定,还包括农民收入的稳定、生产环境的稳定等多个方面。
如果稳定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维护稳定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维护稳定的重要性、影响维护稳定的因素、应对策略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1.2 问题引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维护稳定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焦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发展的加快,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与此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人口外流、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维护稳定不仅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保障。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三农”问题和农村政策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农村政策未来的展望。
二、“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重心向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资源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2.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根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被征用和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做。
3.技术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不足,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限制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
这些政策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和“合作化”政策,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农民组织化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建设。
第二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等政策,试图改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土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第三阶段(1996年-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扶持现代化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旨在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四、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当前,我国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为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干部学习课件:我国“三农”建设与“维稳”问题探讨(下)潘维北京大学教授四、政府如何解决办“小事”的问题(一)西方社会如何解决办“小事”的问题西方社会怎么解决办小事的问题呢?我们来说说这个问题。
第一,西方社会有深厚的法律主义传统,这个传统来自于游牧的生活方式,农耕的生活方式里边不存在这种法律主义。
什么东西都得讲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游牧民族必须这样子。
你作为一个自由农耕社会是不可能的。
还来自于契约的神圣化。
契约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契约,契约是神圣的。
从哪儿来的呢?如果你们读过《圣经》的话就知道,上帝在西奈山跟所选的人立约十诫。
自己所选民,就是以色列部落与他们立约,这十条诫令是我们所有的西式法律的基础,也是全世界各地人民最基础的自然约定。
在西方有矛盾找法院,独立法院,独立法院的判决和法律的解释,政府还有社会各阶层的团体都尊重、都服从。
你不服从法律,不服从法院判决,全社会都唾弃你。
你会遭到倾家荡产程度的严厉惩罚,全社会都支持,法院判了你还不服。
中国法院判了我从来都上诉,完了以后还要到政府去告状。
没那么大的法律,就是人定的,也是人来执行的,没那么神圣。
在西方,大量的小事都被法院消化了,被法律主义给消化了,这是文化。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颇为羡慕西式法制,可是无奈中华法系的历史文化根深蒂固。
我写过一本《当代中华体制》,这本书里边指出过中华法系的五大特点,我总结的。
第一社区司法,很少跑到县里、衙门打官司去。
大部分的事都是社区里边自由地消化了。
第二,行政司法。
不是独立法院,我的官员就是中立的,我还判案子。
今天也一样,有问题找派出所,有问题找政府,有问题找单位领导。
第三,礼法为本。
天理人情国法,国法最后,礼法是根本。
第四,免费方便,从来不要钱。
方便在哪儿呢?夜里你去击鼓,县官得出来;你去拦轿,县官也都落轿,免费方便。
第五,重教轻罚,有人说中国法案厉害吗?不厉害。
平均三年一次大赦,像水浒那样在山里呆着,呆着了三年以后你就大赦了,没了。
各种理由,皇上生日,皇上的妈的生日,老皇上死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平均起来,到明朝以前三年,民朝以后四年半,清朝以后就减刑了,不一定大赦,但是逢事就减刑了。
你硬着拔自己的头发离开脚下的土地,要变中华为西洋,在可见的将来办不到了。
第二,西方有深厚的宗教传统。
在西方,教会组织深入每个阶层、每个社区,一个社区里边经常还会有两、三个教会。
不同的教会,不同派别的教会。
有困难找教会,我刚才说了有困难找法院,这儿是有困难找教会。
所以,自由平等的农耕社会里,中国传统政府不办事,这就和西方的保守主义有几分相似。
我们知道,大体上是自由导致繁荣,西方保守主义说:“政府少收税,少办事,人民就自由。
”西方自由主义说:“政府多收税,多办事,人民就自由。
”西方这两家说的人民不是一帮人,不是一伙子人。
中国人民是百姓,两家平等。
什么叫百姓?所有的姓氏,家庭。
所以你硬套西方主义都很牵强。
在现代世界,国家的生存靠竞争发展,政府不办大事,国家就衰弱,人民就遭殃,大清国就是这么亡的。
第二,“小事”由乡绅领着社区以宗法、村规民约来办。
政府无为就鼓励社区自治。
和西方的社会组织不同,中国传统社区是由血缘纽带连接起来的,跟每个家庭的生计直接关联,而且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大特点。
第一,规模小。
以自然村为基础,是熟人社会、扁平化、好管理,擅长办“小事”。
宗法就是村规民约,不公平的事在宗庙就解决了,不了劳烦政府。
今天我们讲法制,有人说“:有事找法院。
”还照着法律规矩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那你就抠吧。
海淀区法院什么概念?每一个法官,一年365天办350个案子,一个法官350个案子,你知道他的案子已经有多重吗?他办不了怎么调查,怎么公平,都做不到,因此他能不办就不办,能推了就推了,能不接受就不接受。
就这个才解决了案子的一半都不到。
另外一半在公安局解决,在政府里边解决。
所以你就知道这就叫中华法系,和西方不一样。
不公平的事在宗庙就解决了,不劳烦政府。
第二,权力大。
宗族祠堂不仅挟祖宗之威,还拥有部分土地作为集体的经济基础,有能力以宗法自行消化绝大多数争执。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国家有集体经济,传统中国也有集体经济,自从南宋了以后,我们国家土地一直到“土改”,很少有人知道,“土改”改了谁,地主把地都抢了,“废井田、开阡陌”,三分之一左右的土地是从社区的集体土地划过来的,我国农村是有集体主义的,这就要祠堂利益,宗庙利益。
有经济基础来解决社区里边的矛盾。
办私塾,办社区学校,他们是有钱的,这个庙是怎么修起来的,钱都从哪儿来的。
第三,政府支持,用之不疑。
政府坦承没力量直接管理社区。
社区事务由乡绅来办理。
跟你们讲的社区管理建设是一个思路。
我没有能够管这个社区。
你们乡绅办的,而且我尊重你们怎么办,你判的案子法院不再接受理的,你自己解决了就解决的。
”而且宗庙宗法的信念、信条和历朝历代的政府执政理念天然吻合,历朝历代的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中国传统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以孝义治天下。
孝义就是宗庙宗法的一个基本进程。
孝与义,所以,他没什么可疑的。
第四,政府不支持他们?也不是。
现在政府怎么支持的呢?具体的是乡绅有双重身份、双重立场。
什么叫双重身份、双重立场?政府给乡绅公民支持,乡绅支持政府,为政府办事,比如征兵收税;乡绅既然要领导社区,乡绅也需要社区老百姓的支持,就必须为社区公益做事,而且带头制衡不合理的政府需索,政府你要跟我收税收多了。
比如,你收税收了5年以后,我就不干了,我带着村民就造反了。
所以,又制衡了政府的胡作非为,而另一方面又支持的政府的正当要求。
这叫什么?从此,自治的基层政府是历朝历代长治久安的脊梁。
社区建设放在我们这儿讨论,我们这事不重要,是小事。
在科层组织里边认为不重要的,民政部管管就行了,这是最大的政治。
中国共产党要想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政治。
你懂吗?你会吗?所以,中国的传统比较靠谱。
(三)现代中国丧失办“小事”能力的问题现代中国分成五个阶段,丧失了办小事的能力,它是怎么个过程,怎么走过来的呢?一步一步,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历史。
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乡绅和宗法宗庙的堕落。
这个故事,我们要再往前细讲,会很复杂。
我简单说一说,从南美洲引进了玉米和署类,特别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以后,中国人口自从1700年以后就开始爆炸,18世纪就开始了爆炸,引发的大量的流民。
在19世纪中叶,外敌从海上入侵了,过去没有过,本来是长城来的,现在是从海上来的,而且海上来的还是工业强国,农业国碰上工业国。
这两大因素就导致了中央对地方逐渐失控,到太平天国的时候。
王朝艰难维系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从西方人入侵以后就不行的,两大因素导致了它失控了。
又维系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它就轰然坍塌了。
朝廷一塌,朝廷赐的这些功名就成粪土,乡绅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就漂泊于内外势力之间,当日本人,当英国人,当法国人,当土匪,当地方军阀,给他们办事。
很多人堕落成土豪劣绅。
宗庙和宗法随之变为压榨乡民的工具,或者说叫做封建势力的堡垒,他们成为革命者动员农民参与全国革命的障碍,他们成为革命的对象,因此我们叫“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官僚和地主主义阶级,叫封建势力,宗法势力。
第二个阶段,现代的扁平组织勃兴,取代了宗法组织。
共产党宣扬的阶级意识,虽然没有能够完全取代宗族意识,而挖掉了宗族组织的正当性。
在革命军队的支持下,“支部建在村上”、打倒土豪劣绅,摧毁了宗法组织,以现代社会的新规矩取代了宗法,包括婚姻等。
这样就建立了很扁平的革命政权,一个村党支部。
现代革命政权的理念很清晰,组织很严密,拥有远远超过宗法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党的外围组织就把妇女、少年,儿童团,妇救会,老人都纳入进去了,都动员起来了。
今天乡村宗法组织有一点死灰复燃的迹象,可是他没有根,薪柴短缺,不可能燎原,只能寄居于各种现代组织里边。
有一点宗法关系,咱同村,咱同族,您是我大姨,我是你大舅,说这种话。
第三个阶段,现代扁平组织威风八面的时代。
经过30年革命获得政权的政府,携着现代扁平组织优势,支部建在村上,在居委会上,延续了群众路线。
党领导群众,大事小事一起办,根本就没有办不着的事。
你要说要识字,全国村村都办起了小学,而且几乎不要政府出一分钱。
这就让良晏阳初、梁漱溟乡建花了半辈子才建设了两所小学的人无地自容了。
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这些英雄、模范、积极分子,层出不穷。
城市妓女、小偷小摸、邪教团体、黑社会、污泥臭沟垃圾堆全部一扫而光。
人民欢欣鼓舞,齐声称颂。
老舍写的《龙须沟》,一人经历三朝,他看着就觉得红朝最好。
扁平组织的动员能力极为强大,不仅管人,而且管消灭苍蝇、蚊子、老鼠。
第四个阶段,激烈对抗科层化,我们称之为“十年浩劫”。
十几年以后,随着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开始“科层化”,催生了官僚主义,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逐渐变成了“小事”,甚至还引发了零星的人民抗议,为一点工资、级别,群体事件就开始出现了,零星的,很少。
毛泽东领导人民群众闹革命,笃信群众路线和扁平政府,痛恨官僚主义、科层政府,他把这种苗头看得很严重,认为照此发展下去,党政机构迟早会复辟变修,成为压迫人民的组织。
于是他把自己置于科层体系的对立面,鼓励群众砸烂党政两大科层系统,特别是要砸烂拥有强力的公检法系统,带枪的。
这样,他就遭遇了老战友们的置疑,毛泽东就威胁说:“我要重上景冈山闹革命。
”扁平的组织,有群众参与的革命委员会取代了科层政府,让农民工人都当上副总理,副委员长。
郭凤莲是中央候补委员,可郭凤莲亲口告诉我,她从来没拿过城市户口。
而且在当时当中央委员的时候,她必须每一年回村政干100天,赚工分,她才能活下去。
这就叫扁平化的政府,工人、农民参加政府,政府的人也得参加劳动。
毛泽东就没能理解科层化的必要性、必然性。
扁平化组织能办小事,但是办不成大事,而大事办不成,中国就像毛泽东自己说的你要被开除球籍了。
于是,不管是弭平社会混乱,还是搞“两弹一星”,他都得靠最科层化的军队。
第五个阶段,现阶段科层化突飞猛进,扁平组织陷入瘫痪。
既然浪漫主义的“造反有理”导致十年浩劫,理性主义在毛泽东身后必须占上风。
知识化、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政企分开接踵而来。
这都是理性的。
集体农业消失了、乡镇企业也消失了、街道企业也没有了,基层政权也就丧失了经济基础。
扁平的组织消失了,科层组织就取而代之了。
城市居委会,乡村基层政权变身为事实上的政府派出机构,书记、主任都领薪水。
(四)扁平组织瘫痪导致的后果扁平组织瘫痪就导致了如下的四个后果。
第一,民众办什么事,事无巨细,都得找政府、找科层机构。
办不好也得赖政府。
因为我除了科层机构,我没有别的东西了。
身边的扁平组织消失了,没了组织,“人民”就成了一个虚词,实际上是个体化、原子化、碎片化、被边缘了的群氓。
既然你是流氓,我也是流氓,大家都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