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专题阅读素材(二)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语文2024.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
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
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
“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
“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成为核心。
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
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
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
2025届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
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
“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
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
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
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
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
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
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
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国家大义。
后来,这就成为惯例。
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论语.子路(二)一、基本信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子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凌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三、《论语·子路》1.原文: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2.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3.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
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厥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日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著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篷则待,大篷则走,以逃暴怒也。
今子秀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就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
”孔子曰:“非此之间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
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菜。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
君子不可以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链而砥砺之,其人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率至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
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
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
忠则忠矣,然非礼也。
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节选自《说苑•建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B.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C.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D.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
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家思想的建立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
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共同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
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
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
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
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
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
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
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
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
“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
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
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
文言文阅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冉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谋入孔悝家,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文本二:大子[注]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
子路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
”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
”大子闻之,惧,下。
石乞、壶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结缨而死。
(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五年》)[注]大子:太子,即蒉聩。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方孔悝作乱/子路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B.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C.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D.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8.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片言可以折狱.者狱:案件B. 宽以正,可以比.众比:使……亲近C. 与其徒.袭攻出公徒:弟子D. 结缨.而死缨:帽带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恭以.敬,可以执勇壹是皆以.修身为本B. 子路随而.入人而.不仁,如礼何C. 击断子路之.缨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 大子迫孔悝于.厕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10.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爵位名。
颜回好学阅读答案【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颜回好学阅读答案【最新10篇】颜回好学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
滨城高中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 10 月份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孔门十哲记忆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孔门十哲记忆口诀一》孔门弟子有十哲,个个都很了不起。
一德颜回最贤良,好学勤奋不张扬。
二辩宰我口才强,能言善道有思想。
三政子路性豪爽,勇敢无畏走四方。
四文子游子夏长,博学多才知识广。
五行曾参品德棒,孝悌传家永流芳。
记住十哲不迷茫,儒家精神放光芒。
《孔门十哲记忆口诀二》小朋友们要记清,孔门十哲这样记。
一是颜回像明月,品德高洁照人心。
二是子贡像富商,能言善辩把财通。
三是冉雍像君子,稳重端庄有气质。
四是冉有像骏马,积极进取向前奔。
五是子路像勇士,勇敢果断把路闯。
六是子夏像学者,知识渊博把书教。
七是子张像雄鹰,志向高远展宏图。
八是有若像暖炉,温和善良给人暖。
九是宰予像精灵,聪明机智点子多。
十是澹台像磐石,坚定不移立世间。
《孔门十哲记忆口诀三》来跟我学记十哲,轻松容易不会忘。
一贤颜回是榜样,好学深思人人夸。
二智子贡头脑灵,能说会道生意精。
三子路呀真勇敢,如同猛虎下山岗。
四子夏呀学问深,犹如宝库藏家珍。
五冉有呀能力强,做事靠谱有担当。
六曾参呀重孝道,传统美德不能少。
七闵损呀心善良,关爱他人美名扬。
八冉雍呀气质佳,风度翩翩人人爱。
九宰予呀嘴巴巧,能言善辩反应快。
十澹台呀很正直,刚正不阿立天地。
《孔门十哲记忆口诀四》孔门十哲要记牢,听我慢慢说分明。
一颜回呀如兰花,淡雅高洁气质佳。
二宰我呀像八哥,能言善辩呱呱呱。
三子路呀似白杨,挺拔笔直立路旁。
四子夏呀若繁星,闪耀智慧放光明。
五冉有呀像黄牛,勤劳能干肯吃苦。
六子张呀像老鹰,志存高远飞天空。
七有若呀像绵羊,温和善良又可爱。
八曾参呀像青松,坚韧不拔立寒冬。
九端木赐呀像骏马,奔腾万里闯天下。
十澹台灭明像磐石,稳重坚定不摇晃。
《孔门十哲记忆口诀五》小朋友们听我说,孔门十哲这样记。
一呀颜回像小鹿,温和善良又安静。
二呀子贡像狐狸,聪明机智会算计。
三呀子路像猎豹,勇猛快捷把敌追。
四呀子夏像海豚,聪明活泼又可爱。
五呀冉有像老牛,勤劳踏实肯奋斗。
孔子关于人的修养教育1.孔子学说的重心是关于人,注重人的本质、人的需求和自身的完善发展,提出人生过程中道德、学识修养的思想。
第一,人的道德思想修养。
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就是重视仁德教育。
仁德是做人的宗旨,人的道德修养要从“仁”开始。
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首先说实行“仁”的实质是,人们能够克制自己,修正自己,思想行为符合“礼”的道德规范。
再是指出了“仁”的社会意义和人们努力的方向,“仁”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仁”是“礼”的基础,“礼”就是“仁”的体现。
自省反思,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孔子要求人们在自身行为中进行检查反省:一是强调自觉地坚持个人修养,形成理想人格;二是理想人格要具备“诚信”的美德,从而一言一行求真务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孔子多次讲到信,指对人要讲信用,和取得别人的信任。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是儒家传统道德的准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孔子讲求读书人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任重道远,要奋斗终身。
孔子关于人的社会道德和个人自身修养问题,是其学说的重要部分,也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第二,人的学识修养。
孔子《论语》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重视人的求知学习。
人们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从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对象,最后达到最高的知识。
孔子论述中,“文”、“知”、“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
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以“学而”开篇,或非参编之孔门弟子随意为之,实乃深明夫子崇“学”之心意使然。
孔子之后,将儒家“学”论思想发展推向更高阶段的要数先秦儒学之总结者——荀子。
《荀子》一书以“劝学”开篇,可谓深契孔门崇“学”重“教”之精神。
不仅如此,荀子还继承发展了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的主张,从礼学的维度拓展和深化了儒家的“学”论思想。
其一,学以“成人”。
就是以“成人”作为“学”的目的,以“学”作为“成人”的途径。
荀子之所以将“成人”作为“学”之目的,这与其性伪之分的认识紧密相关。
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按照这种认识,“人”之“完成”,不由先天之“性”,而必由后天之“伪”,而“学”无疑又构成了“伪”的主要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学”便无所谓“人”(成人)了。
故曰:“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荀子·劝学》)荀子发展了孔子为己之学的思想,认为君子当学而为已,“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把“学”之目的落到了“全而粹”的理想人格养成上。
其二,学至乎礼而止。
就是指将“学”的内容主要聚焦于“礼”上。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荀子直承夫子之教,一方面主张“君子博学”;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学至乎礼而止”(《荀子·劝学》)。
由此,以“礼”论“学”,以“学”论“礼”,构成了荀子“学”论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
清人王先谦言:“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指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
”(《荀子集解序》)可以说,不从礼学悟入,实难得荀子论“学”之真义。
其三,学至于行之而止。
就是强调对“礼”的躬行和践履。
对于“礼”,荀子认为,不仅要“知”,更要“行”,故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
【课外阅读】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著名的史学家柳诒徵先生曾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把孔子与整个中国文化的有无联系起来,认为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文化,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同时也是切合实际的。
孔子离今正好是2562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孔子恰恰处在五千年的一个中间点上,由此有学者说,前2500年的文化,都收在孔子那里,后2500年的中国文化都由孔子开出。
由此说来,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孔子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华夏文化自觉。
孔子是实现文化自觉之第一人,或者说是将华夏文化的承传自觉担荷起来之第一人。
孔子之前,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但这些人物都以取得政权或保有政权为自己的使命,没有将文化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
换言之,他们是政治人物,不是文化人物。
孔子虽然也以平治天下为自己的使命,但他更以文化承传为自己的使命,孔子不同于古圣往贤之处:他是文化人物,不是政治人物。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意思是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华夏礼乐文化不就在我这里了吗?“斯文在兹”是何等的气魄与担当。
孔子自觉地将承传华夏文明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就是继承、阐述而不妄作。
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就是孔子所“述”。
《诗》、《书》、《礼》、《乐》、《周易》、《春秋》号为六经。
“六经”皆先王之旧文,历史之文献,孔子平生工夫就整理、传承这些文献,用它教育学生,所以说他是“述而不作”。
不少学者指出,孔子之述就是孔子之作,“六经”通过孔子整理,赋予它新生命,给它以新的意义,这种述无异于作。
孔子乃中国经学之开祖。
经学就是以述代作之学。
孔子将古代的文献整理出来,不是私有或传给子孙,而是把它还给整个社会,还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孔子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文言文专题训练-------《孔子家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②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③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④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⑤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
’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
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
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始诛第二》)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B.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孔门弟子专题阅读素材(二)
故事一: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
”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
”
故事二: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相关链接: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
”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
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
”
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淮南子•齐俗训》)
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
故事三: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
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
"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
"
(〔1〕鼓琴:弹琴。
"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
"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下。
〔14〕辟:通"避"。
辟席:即避席。
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
故事四: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
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
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
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节选《说苑》)
(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
②熏:香草。
莸:臭草。
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故事五: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仪城封人对孔子的评价: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