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2022-2023年度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一、选择题1.具有稳定性强的框架结构是(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2.在下图中,相同材料的四种形状,抗弯曲能力最弱的是( )形状。
A. B. C. D.3.四川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老百姓盖的房子屋顶都很大,房檐伸出很长一截,而且窗户都开得很大。
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防潮和蛇蝎的伤害B. 为了美观和方便搬迁C.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炎热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4.从功能上来说,下列属于同一类的建筑物是()。
A. 卢龙烈士陵园和柳河北山冀东抗日纪念馆B. 卢龙县人民医院和陈官屯六峪山庄景区C. 卢龙县体育馆和桃林口水库5.构成楼房结构层次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A. 砖B. 墙C. 房间6.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当三角形顶端受到压力时(如图所示),两边斜杆受压力,下面的水平杆起()作用。
A. 推B. 拉C. 推和拉7.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根斜杆,使框架牢固。
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更好地起到“拉”的作用,使其不易变形的是()。
A. B. C.8.铁路上钢轨做成“工”字形的目的是()。
A. 便于安装B. 美观C. 增加抗弯曲能力又节省钢材9.有三个一模一样的饮料瓶,装的水量不同,()会最稳定地立着。
A. 装一半水的瓶子B. 装满水的瓶子C. 空瓶子10.空塑料瓶在( )的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A. 瓶口向下B. 瓶口向上C. 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二、填空题11.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12.如图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著名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塔身是钢材做的骨架式结构,我们把它叫做结构。
为了提高稳定性,在它的底部是由4个形组成的,这种形状承重时,可以把压力向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13.在纸筒上端和下端绑上重物, 端绑重物的纸筒更不容易被推倒。
14.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是、、镂空结构等。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5、我们期待成长,在未来展示(生命)辉煌。
6、女孩大约在(10)岁开始,讲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稍晚)些。
7、人的一生一般划分为(幼年期)、(青年发育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时期。
8、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的照顾。
9、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在不断(提前)。
10、青春期要注意营养,其中就要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
11、从出生到成年,身体各部分发育是不均衡的,头长了(1)倍,躯干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1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是(营养)、(疾病)、(遗传)、(精神)以及(体育锻炼)和(劳动)。
1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
14、正确的读写姿势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15、从生命的周期看来,人体的发育是一个(渐进)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6、绘制身高曲线图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描点),第二步是(连线)。
17、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8、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19、女孩束腰勒胸影响(发育),男孩拔胡须有碍(健康),青春期内不宜(减肥),少女不宜穿(高跟鞋),青少年(吸烟)危害大、切忌(酗酒)。
20、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注意个人卫生)、(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B)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C)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A)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天,我们发现前段时间穿得正好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这说明()。
A.衣服变小了B.身体长高了C.衣服变大了D.衣服旧了2.半年前买的一双运动鞋今天穿时发现太挤脚,原因是()。
A.鞋穿旧了就这样B.鞋越穿越小C.脚长大了D.鞋变形了不合脚3.幼儿时我们只能吃母乳和牛奶,现在我们可以吃蔬菜、水果、米饭、鱼肉等很多东西,我们吃这些东西用的是()。
A.眼睛B.鼻子C.牙齿D.手4.测量身高时,可以使用()。
A.细绳B.木板C.竹竿D.卷尺5.下面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体重的是()。
A.杆秤B.弹簧秤C.地秤D.天平6.下列哪项不是男生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征?()A.身高突增B.性器官发育C.第二性征发育D.乳房增大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A.性意识骤增,对异性产生好感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C.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D.缺乏人际交往欲望8.进入青春期,随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
A.已经到成年人时期B.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C.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D.可以和大人平起平坐了9.在摇篮里捧着奶瓶的小宝宝处在人生的()。
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0.12岁的珊珊同学处在人生的哪一个时期()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1.男生兵兵的爸爸身高1.76 米,妈妈1.62米,兵兵长大后身高可能是()。
A.1.76米B.1.62米C.1.83米D.1.80米12.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
A.幼年期B.青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13.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注意个人卫生的行为?()A.定时定量吃饭B.勤洗手C.勤洗澡D.不挖鼻孔14.下面哪种行为没有体现良好的饮食习惯?()A.定时定量吃饭B.挑食C.各种食物搭配D.睡觉前不吃东西15.下列不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是()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B.吃饭不挑食C.经常熬夜上网D.按时休息16.下面哪种不属于科学用脑行为?()A.动静结合B.勤于思考C.课程交替D.加班加点学习二、填空题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的( )、()、()、()、()、()、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牛顿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 越小 C不变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五、简答。
(共7分)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测试题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和放大。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不变2、凸透镜是、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一样厚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内侧、腹部、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B、XX、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无关7、下面透明玻璃镜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B、3、4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视野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一、填空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它的________是密切相关的。
3.第一个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
4.光线从空气中进入________中会产生折射变________,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所以通过________看到的物体会感觉大些。
5.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镜。
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6.____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7.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________。
9.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二、选择10.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区域( )。
A. 红、黄、蓝B. 红、绿、黄C. 红、绿、蓝11.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________),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________)。
A.望远镜B.肉眼C.放大镜D.显微镜12.17世纪是( )用显微镜看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后,给人们带来了治病的希望。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C.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D.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3.下列物体不适合用来培养微小生物的是( )。
A. 鱼缸里的水B. 矿泉水C. 池塘水1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 )倍。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选择题(1)()发明了能增近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3、小制作。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1)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2)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
(3)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判断题(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1/ 6(2)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1、填空题(1)实验、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2、判断题(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
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杈。
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实心黏土砖,俗称,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
2.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是、、镂空结构等。
3.在建造住宅时,通常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二是。
4.很多铁路桥梁都建有特别的结构。
5.多数物体形状是由锥形、、四种基本简单形状构成。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在研究纸粱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B.纸的厚度C.纸的宽度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重量7.像高压线铁塔这样的骨架式构造叫做,它的优点是。
8.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二、判断题9.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10.由于建筑物的用途不一样,所以选取的建筑材料也不同。
()11.人们发现,同样材料做成的三角形、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12.北京奥运会主题体育馆构造是鸟巢式的。
()13.为了使房屋采光条件好,可使房屋采用拱形顶棚。
()14.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15.塔式起重机在底部加很多铁块等,其稳定性大大提高了。
()16.乌龟的圆顶形龟壳主要是为了美观。
()17.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18.框架铁塔的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三、单选题19.()的铁塔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20.下列不易变形的框架是()。
21.关于制作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运用科学、美术、数学等知识和技能B.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C.以上两项都是22.形状可以让生物()。
A.更好地生存和发展B.更好看C.更活泼23.我们使用的课桌的金属横支架是空心圆柱形而不是实心的,稳定又牢固,这说明()。
A.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比实心管抗弯曲能力强B.空心管美观一些C.答案A,B都不对24.下列不是基本形状的是()A.椎体B.柱体C.三角形25.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第一单元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浙江的大多数房屋都是设计成三角形房顶,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三角形的承重能力强B.雨水可以顺三角形流下,不容易积水C.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D.别出心裁的设计,更美观【答案】B【解析】【详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而且三角形中具有斜面,浙江的大多数房屋都是设计成三角形房顶,主要目的是雨水可以顺三角形流下,不容易积水。
2.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且稳定,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①把大的萝卜颗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②塔身要上大下小③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④牙签与胡萝卜粒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把大的萝卜颗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符合上轻下重的结构,稳定性高,故①正确;塔身要上小下大,故②错误;三角形结果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故③正确;牙签与胡萝卜粒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故④正确。
3.在实施一项工程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先放着,以后再说B.工程选址很重要,房屋可以选在垃圾填埋场上方,不浪费空地C.设计环节中要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答案】C【解析】【详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A、对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先放着,以后再说,说法错误,实施过程,要一个一个解决,不能放,不然就需要停工。
B、工程选址很重要,房屋可以选在垃圾填埋场上方,不浪费空地。
说法错误,垃圾站不能建工程,因为地基不稳。
C、设计环节中要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说法正确,要考虑所有应该考虑的东西。
4.住房中有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系统却不是必需的,但有了它们能让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就是这种类型的系统。
A.水利系统B.电力系统C.采光系统D.智能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评卷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_。
2.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结构特点的器物,都具有________物体图像的功能。
3.如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着“10x”和“40x",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______倍。
4.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________,一般长在昆虫头部上方的两侧。
5.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并可以看到在每个细胞中间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叫________。
6.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繁多,它们头上都有一对触角,触角的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等。
7.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_________的晶体。
8.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该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0.放大镜和________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二、判断题。
(对的画“√" ,错的画“X")(10分)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3.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4.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 )5.显微镜下的洋葱切片呈网状结构。
( )6.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 )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8.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 )9.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________,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________、边缘________。
放大镜的凸度越________,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这个也就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3.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4.显微镜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旋钮、反光镜等组成。
5.__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培养微小生物。
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
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________ ,蚜虫的大小如________ ,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
9.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
二、判断题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
()11.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以后,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与玻璃的材质有关。
()12.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3.微生物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14.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6.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时也有放大功能。
()17.蝴蝶的翅膀彩色的小鳞片其实都是扁平的细毛。
()18.老花镜有放大功能,近视眼镜没有放大功能。
()19.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2000万倍。
()三、选择题20.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A. 食盐B. 石蜡C. 雪花D. 味精21.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年级姓名等级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52分)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能把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2、放大镜由和组成,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
3、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彩屏的荧光点是由、、三色组成的。
4、昆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有对足,有对触角,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它的眼是眼,这种眼有、更能看清目标的作用。
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上的彩色小鳞片是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我们把自然界中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它是从中诞生或在一定和下形成的。
6、17世纪,荷兰生物学家用片镜片,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在这种显微镜下,他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里流动,发现了水中微小活泼的物体,这种物体就是人们常说的。
7、1663年,英国科学家在复合显微镜下发现软木的“小房间”结构,并把它命名为。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内表皮上的像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内表皮。
一切生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
8、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作用、作用和作用的重要器官。
9、微生物是一种,它是由组成的,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
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它,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0、草蛉、七星瓢虫是的天敌。
人体白细胞是、的天敌。
把人胰岛素插到细菌中,利用细菌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
11、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人的最高视力能看清毫米的微小物体,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放大镜镜片面积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2、透明的圆柱形、球形的器皿也有放大功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说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成武县实验小学—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考试试题(教科版真题,含答案)测试卷间分钟总分分一、填空题(分,每空)、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放大镜的镜片中央越,看到的图像,能看到的范围放;大镜的镜片中央越,看到的图像,能看到的范围。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请写出三种属于晶体的物质、、。
、、、起的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或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观察清楚。
、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三色组成的。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而弯曲,人民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沿传播,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
二、判断大厅(分,每题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品体组成。
()、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显微镜下的洋葱切片呈网状结构。
()、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三、选择乐园(分,每题分)、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 )。
、、、、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病毒、、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多套共37页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4.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如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选择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3.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镜最大的是(),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A、B C4.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正像5.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三、判断题()1.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5.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四、分类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晶体:非晶体:五、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我会填。
1、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2、和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
和的过程。
4、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发现的。
5、草履虫是由一个构成的。
6、生物的与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特征或
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7、生物将自身的特征或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8、生长、、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9、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的。
10、植物、动物和人的身体都是由构成。
二、我会判。
1、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外形都是一样的。
()
3、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 )
4、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
5、青春期时,我们的身体都十分强健,因此不必注意卫生保健。
()
6、小伟的爸爸有乙型肝炎,小伟也患上了乙型肝炎,这就是遗传。
()
7、动物之间不存在遗传与变异。
()
8、小芳不可能长得像她外婆,因为她不是外婆和的。
()
9、兄妹几个人应该长得十分相似。
()
10、我长得和妈妈十分相似,因为我遗传了妈妈的形态特征。
()
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生物上的遗传现象。
()
1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的是生物上变异现象。
()
13、我们不可能既有像爸爸的的地方,又有像妈妈的地方。
()
14、所谓的青春期,即人一生中20—30岁这个阶段。
()
15、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三、我会选。
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是早。
A、男孩
B、女孩
2、青春期一般指。
A、10—20岁
B、20—30岁
C、30—40岁
3、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A、细菌
B、红细胞
C、白细胞
D、细胞
4、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A、细菌
B、红细胞
C、白细胞
D、细胞
5、显微镜是由构成的。
A、调焦螺旋
B、物镜
C、反光镜
D、载物台
E、目镜
F、近视镜
四、我会答:
1、青春期搞好卫生保健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