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4
《维护消费者权益》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品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下面我从教学理念、课标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教材分析】《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共有两个目,要求学生在学习第一框内容《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后,懂得为了维护权益,我们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或侵权行为发生以后,应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强调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消费者应通过正当、合法的五种维权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从内容上看,本框是第八课的重点,是学生在第一框全面认识消费者九项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作为消费者应怎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承上和落脚点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农村中学八年级学生,八年级的学生逐渐成为消费大军中的一员,维权意识开始不断加强,但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或是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等;所以,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习,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维权意识,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消费及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主动学习,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内容,该框所属的第三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之一,在全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是消费者,本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对每个学生的消费维权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框题共有两个目题。
第一目“炼就一双慧眼”、第二目“维护权益的途径”。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
更多的是消费者遭遇不公平交易,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意识较模糊,对如何维权途径知之甚少,特别是遭侵权后与商家协商不成就束手无策。
因此,树立维权意识,掌握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依法维权非常必要。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懂得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各种方法维权。
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知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有效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情景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结合个人生活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是受国家保护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该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定渠道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权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点与软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由《打工奇遇》喜剧小品引入新课,并连带复习上一框的知识。
(1)赵老太打工的酒楼将二锅头当作“宫廷玉液酒”180元卖给消费者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2)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3)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怎样做?2.幻灯片出示课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一、课题维护消费者权益二、教材分析本课针对课程标准中“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要求,运用典型事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大量生动的现实,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解放学生的手——运用网络查询和收集资料,解放学生眼和耳——让学生自己去听去看去体验,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归纳及论证,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本课是《法律常识》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内容结构分析:主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水平,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练就一双慧眼和维护权益的途径”。
第一目“练就一双慧眼”正文对做一个有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合格的消费者的内容的阐述,即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这样才能充分行使我们的权利。
第二目“维护权益的途径”主要说明了维护权益,我们消费者自身需要(三)知识学习意义分析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三、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意识较模糊,对如何维权途径知之甚少,特别是遭侵权后与商家协商不成就束手无策。
因此,树立维权意识,掌握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维权非常必要。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消费者怎样增强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了解消费维权一般途径。
(二)能力目标:掌握炼就“慧眼”的方法,学会用智慧保护消费者权益,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理性消费,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逐步树立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重点:掌握消费知识和维权途径。
《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教学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本框题共有两个目题。
第一目“炼就一双‘慧眼’”,第二目“维护权益的途径”。
二、学生分析学生也是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但由于自己的阅历有限,再加上一些社会现象的误导,学生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都还比较薄弱。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让学生了解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三、设计思想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理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本框题有三重目标:一、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二、学会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三重目标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针对这个情况,本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从问题分析入手,进行探究、交流、总结,帮助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的完整理解,准确掌握,并正确认识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八年级政治《消费者权益》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消费者权益》知识点
1、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防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生:
(1)国家:①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市场经济中各类行为;
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行为;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
德素质等。
(2)经营者:①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②经营者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
经营。
(3)消费者:①消费者要提高消费素质,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
②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充分行使揭发检举等权利;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如何合理消费:
(1)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2)消费前要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不攀比、不浪费;
(3)消费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绿色消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