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连北京
- 格式:pptx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7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一首五年级下的音乐教材,歌曲以巴塘和北京两地的风光为题材,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词曲展现了我国东西部的美丽风光,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歌曲为2/4拍,共有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我国民族团结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音乐情感的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
此外,学生对我国民族团结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音乐教育进一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团结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3.民族团结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巴塘和北京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舞蹈等表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巴塘连北京》的乐谱。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巴塘和北京的自然风光。
3.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4.准备教学道具,如合唱、舞蹈所需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巴塘连北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
同时,展示巴塘和北京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让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色和谐,情感饱满。
五年级音乐《巴塘连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巴塘连北京》,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巴塘连北京》的词曲特点、节奏、旋律等。
2. 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巴塘连北京》的词曲特点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巴塘连北京》的词曲特点、节奏、旋律等。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歌曲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
5.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巴塘连北京》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演示相关教学内容。
3. 准备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用于让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4. 准备教学道具,如民族乐器模型等,用于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歌曲《巴塘连北京》。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节奏、旋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 演示:为学生展示歌曲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欣赏:播放其他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了解民族音乐。
7.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演唱、讨论等。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巴塘连北京》。
一、说教材《巴塘连北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具有藏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活泼,表达了藏族人民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采用了 2/4 拍,旋律多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易学易唱。
歌词简洁明了,描绘了巴塘的美丽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文化,感受藏族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
但是,对于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可能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模仿、创编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掌握藏族歌曲的节奏特点和装饰音的唱法,了解藏族音乐的常见乐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对藏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演唱、舞蹈等活动,体验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它采用了五线谱的形式呈现。
这首歌曲描绘了巴塘和北京之间的美丽景色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歌词朴实、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基本的节奏感和合唱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巴塘连北京》。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丽景色和民俗风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和阅读。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3.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琴演奏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相互借鉴、提高。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丽景色和民俗风情。
4.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五线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节奏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塘和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地的美丽景色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巴塘连北京》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展示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五线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巴塘连北京》,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
在合唱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练习、借鉴。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巴塘连北京》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巴塘美丽的风光和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歌曲的五线谱记谱方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掌握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2.能够理解并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阅读和书写五线谱。
3.能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藏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方法。
2.歌曲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采用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练习。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加深对五线谱知识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巴塘连北京》,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教授五线谱知识: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的构成、音高、音长等。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练习。
4.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方法,以及歌曲中的基本音乐元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高、音长等,以及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旋律和节奏。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五线谱的阅读和书写练习的评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案:五年级音乐《巴塘连北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唱《巴塘连北京》,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巴塘连北京》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 藏族民歌的特殊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巴塘连北京》的歌曲及相关介绍。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话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藏族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2. 播放《巴塘连北京》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演唱技巧。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深入了解藏族民歌(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藏族民歌的历史、特点和演唱技巧。
2. 讲解藏族民歌中的特殊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3.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演唱。
四、歌曲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巴塘连北京》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特点。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族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布置课后作业:学会《巴塘连北京》歌曲,并尝试分析其他藏族民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巴塘连北京》歌曲,让学生了解了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调整。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藏族民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教案:五年级音乐《巴塘连北京》六、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藏族民歌进行演唱。
《巴塘连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巴塘连北京》的内容简介。
2. 课文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课文的难点句子和语法。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巴塘连北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讲解难点:针对课文的难点句子和语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口语练习。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巴塘连北京》,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等。
4. 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悟:通过课后作业中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巴塘连北京》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后作业的参考答案。
4. 教学评价的参考标准。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五年级音乐《巴塘连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巴塘连北京》,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 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三、教学重点:1. 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演唱技巧2. 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旋律2. 藏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2. 乐谱、合唱架3. 相关藏族文化的资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藏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学歌曲《巴塘连北京》:(1)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2)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3)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3. 欣赏藏族音乐:让学生欣赏藏族音乐,进一步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4. 拓展学习:介绍藏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藏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
七、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巴塘连北京》。
2. 观看藏族音乐的演出或视频,了解藏族音乐的发展动态。
3. 结合所学,创作一首关于藏族的歌曲或舞蹈。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藏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在合唱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演唱技巧。
3. 鼓励学生参与藏族音乐的表演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巴塘北京创作背景
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
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
……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川藏公路”圆了她们的梦想,她们亲切地称它“金色的路”,从此那里就传唱出了很多像《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歌曲。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五线谱)音乐教材。
歌曲以巴塘和北京之间的联系为主题,歌词描绘了两地的美丽景色和的风土人情,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为2/4拍,共21小节,歌词共两段。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对音乐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中的个别音高和节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主题和风格。
2.了解我国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的个别音高较为困难,需要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琴演奏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节奏、音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法: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琴演奏等。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练习册:供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巴塘连北京》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音高和节奏。
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地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2 《巴塘连北京》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
歌曲以巴塘和北京两地的儿童互相祝福为题材,展现了我国各地儿童的友谊和团结。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和感受各地儿童之间的友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机会,以提高音乐素养。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巴塘连北京》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有稳定的音准和良好的节奏感。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友谊和团结,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融入歌曲,感受友谊和团结。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等。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巴塘连北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随后,展示图片,介绍巴塘和北京两地儿童的友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旋律。
随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每组演唱后,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其余学生跟随演唱。